APP下载

模具机械工一体化培养模式探析

2021-11-30赵仁兵陈雪斌

中国金属通报 2021年22期
关键词:模具机械人才

赵仁兵,陈雪斌

(四川省宜宾普什模具有限公司,四川 宜宾 644007)

模具设计技术的进步在无形中增加了模具设计工作的难度,模具机械工作为模具设计中的重要人才,会对模具设计工作产生重要的反作用。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关系到后期的人才培养工作,人才培养工作一方面要结合行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另一方面也要基于行业未来的发展进行考虑[1]。一体化培养模式大幅提升了机械工的综合素质,在模具设计和制造过程中,机械工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对不同设计资源进行合理配置。

1 发展模具机械工一体化培养模式的必要性

为了顺应经济社会的发展,满足不同行业的具体需求,工业制造业不断进行技术和设备的革新,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人才的培养。模具机械工的培养关系到模具的设计和生产效率[2]。高精尖设备的广泛应用,对于模具设计和制造行业来说是一项巨大的挑战,在设计和制造工作中,需要对大量的参数和数据进行处理,同时对一些新型设计技术进行应用。

模具设计和制造不仅为工业行业的发展创造了动力,同时也为人民的日常生活创造了很大的便利,常见的生活用具,譬如塑料瓶和锅铲等,也离不开模具设计和制造工作。模具设计和制造为产业批量化生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是工业制造业未来发展的一大趋势。

为了满足不同行业和人群的需求,模具设计工作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在模具设计和制造过程中需要克服大量的技术性难题,对于模具机械工等工作人员也有了更高的要求[3]。机械工不仅要具备基础的专业素养、过硬的专业技能,还要掌握一些其他领域的知识和技能,譬如计算机辅助技术,计算机等新兴技术的应用为模具设计和制造创造了极大的便利,但是相关设备的操作对于模具设计人员来说是一项较大的挑战。一体化培养模式的推进以提高机械工的综合素质为目标,在培养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大幅提高了人才培养工作的针对性。

2 模具机械工的培养现状

2.1 培养模式较为传统

传统培养模式对模具机械工的培养产生了深远影响,这种培养模式不仅不利于人才素质的提高,也很难达到理想的培养效率。在培养工作中,实践与理论采取分开培养的模式,有一些实践课开设于理论课之前,很多机械工由于缺乏理论知识的积累,很难理解相关课程,在无形中对培养效率产生了负面影响[4]。培养模式的创新需要基于行业的人才培养需求,同时增添一些时代的发展特色,才能保障培养模式的适用性,实现对多种培养资源的有效利用。培养模式的构建和完善是一项长期工作,需要结合人才培养需求不断进行优化。

2.2 缺乏专业培养团队

模具结构设计要遵循设计原则,要了解零件的作用原理,清楚何种设计才能符合模具生产要求,模具结构设计所涉及的范围较广,如果部分结构设计出现问题,会严重影响模具质量,这就要求模具设计相关工作人员全面考虑设计问题,可熟练操作CAD、UG等设计软件,具备专业知识。模具设计工作人员要懂得模具结构原理,熟悉模具制造工艺、成型工艺、机械制图标准、机械制图知识,在设计时注重设计细节。

专业的人才培养团队能够实现对人才培养需求的有效把握,实现对多种培养资源的有效利用,在模具机械工的培养工作中也是如此。但是在实际的培养工作中,缺乏专业的培养团队,尤其是理实一体化教师[5]。在实际的培养工作中,理论培训人员由于缺乏实践经验的积累,无法为后期机械工的实践提供指引,实践培训人员由于缺乏理论知识的积累,很难保障实践培养的质量,大多数的专业技能培训人员过度依赖于经验积累,使得后期的培养工作缺少理论依据,构建完善的专业培养团队,对于推进机械工的培养有着重要意义。

2.3 基础设施建设落后

完善的基础设备不仅能够拉近机械工与模具设计工作之间的距离,也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机械工的学习积极性。但是在实际的人才培养工作中,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落后,不仅缺少专业的模具设备,同时也缺乏专业的培训场地,导致后期的培养工作难以推进。培训场地设置的不合理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培养工作的开展,虽然说针对不同的实训任务进行了不同功能区的划分,譬如特种加工区、普通车床区和数控铣床区,但是这些功能区之间的距离较远,机械工为了完成一项模具的设计,往往需要来回奔走,不仅影响了实训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也增加了管理工作的难度,容易出现人员混乱的情况。

2.4 缺少企业交流合作

机械工的培养本身就是为相关企业的发展服务,但是结合模具机械工的培养工作来看,企业之间缺乏合作和交流,很多企业都忽略了同其他企业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加强不同企业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能够明确企业的人才需求,提高模具机械工等专业人才的培养效率。缺少企业的交流和合作,容易导致机械工所学知识和技能无法满足企业生产的实际需求,因为培训工作同实际生产之间存在一定差异[6]。一方面影响了机械工的正常工作,另一方面也不利于企业文化的建设。加强企业合作,应该作为人才培养机构发展的长远战略,通过多种平台加强企业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尤其是人才培养团队,更要走进不同企业,把握人才培养工作的实际需求。

3 模具机械工一体化培养模式的发展策略

3.1 转变人才培养观念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从事模具设计人员经过专业知识学习或在模具企业做过钳工工作的比例较少,即便是有一部分人在生产车间工作过一段时间或就读于机电一体化专业,大部分设计人员对于模具专业知识未进行过系统性的学习。因此对于模具设计人员培养要增加机械制造相关专业知识学习,而专业知识的积累也需要在实践工作中不断增强。一个具备丰富经验的模具设计师在设计模具过程中,遇到问题会形成条件反射,第一时间会想到一个科学的解决方案。由此模具机械设计人才在这一特定领域,经过多年知识积累,便成了专家,对于设计人员来说,最重要的是在参与设计和制造实践中积累经验,特别是一些失败的经验。

科学的培养观念能够避免很多培养误区,提高培养工作的针对性,在机械工的培养中也是如此。合理的培养观念有利于一体化培养模式的推进。培养观念的转变一方面要对以往的培养经验进行总结,另一方面也要结合培养的实际需求。培养观念的转变是推进一体化培养模式的首要任务,企业和单位要结合自身的人才培养计划,推进培养观念的转变,为培养工作的开展创造条件。

3.2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培养模式,有利于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在积累相关的理论知识后进行实践技能的学习,能够帮助机械工人形成对模具设计工作的完整认识。一体化培养模式的应用,避免了理论与实践分离的情况,譬如在机械制图培训中,给机械工一张图纸,机械工受限于自身的知识水平,很难进行把握,培养人员就可以引导机械工先推进理论知识的学习,让机械工带着问题进行学习,不仅能够保障培养工作的针对性,也能在最大程度上激发机械工的学习积极性。

在培训工作中,也可以进行相关问题的设置,譬如在机械基础课的培训中,进行具体问题的设置:“底孔直径的螺纹为什么大小不一?”首先引发机械工的求知欲,让其进行自主学习,随后引出底孔直径公式,用理论来解释实践,用实践来证明理论,这种一体化培养模式具有很强的适用性。

3.3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作为整个人才培养工作中的重点,关系到整个培养工作的效率。结合培养实际来看,很多企业都进行了专业理论教师和专业技能教师的设定,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培养的针对性,但是界限过于清晰,无法推进一体化培养模式。因此加强教师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教师的培养要以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为导向,有序推进教师的培养工作。

在培养工作中,对以往的培养经验进行总结,并且要不断进行创新。为了让教师的培养顺应相关行业的发展潮流,企业要定时安排教师走入相关企业,近距离接触一些新型模具设计和制造技术,提高人才培养工作的适用性。

3.4 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能够为人才的培养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在机械工这类专业人才的培养中也是如此。基础设施的建设一方面要结合实际的培养需求,对课堂上的培训设备进行更新,模具设计和制造本身就是一项专业性比较强的工作,在培训工作中应用一些新型培训设备和技术,不仅能够拉近机械工和专业知识之间的距离,也能提高机械工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要结合实训培养需求,对实训场地和实训设备进行优化和完善。结合企业的生产实际,进行设备的高度还原,模拟企业的日常生产,为了提高人才培养工作的科学性,积极引导机械工走入不同企业,帮助机械工融入到企业中,为机械工后期的就业创造便利。

4 结语

一体化培养模式在模具机械工的培养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与人才培养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有着紧密相关,企业的人才培养机构要针对行业发展的实际,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计划,切实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锻炼人才的专业技能,也要紧跟行业和时代的发展潮流,不断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同时推进企业合作,促进人才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为工业制造业的发展输送高素质人才。

猜你喜欢

模具机械人才
人才云
《模具制造》月刊征稿启事
调试机械臂
asiamo1d2021广州国际模具展
《模具制造》月刊2020年订阅通知
第十三届Asiamold广州模具展盛大开幕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简单机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