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我们谈论乡愁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2021-11-30

新世纪智能(高一语文) 2021年10期
关键词:怀乡思乡海德格尔

格 非

“现在乡愁这个词用得非常多,但是我们要问了,乡愁这东西对我们真的有意义吗?”

从曾经的归家恋家,到如今回家变成负担

先说第一个概念“归乡”。在过去,我们有自己的老家,所以有归乡这个概念。我想,这个概念对于我这样的人来说,跟对于今天的“90 后”“00”后的朋友们来说,意义是不太一样的。对于今天的年轻人来讲,“故乡”这个概念其实已经近似于不存在。你在一个地方出生,过两年搬到了另一个高档小区,过两年又搬家了,再过一段时间搬到了香港或者美国加拿大,说不定过几年又搬回来了,永远在搬。在搬的过程中,关于哪个地方是你的故乡、你长久的居留之地,这个概念已经非常非常淡薄。但不管怎么说,归乡还是现实生活中经常会发生的基本经验。

【思维魔方】

格非曾认为,如今现实生活中很多人不太习惯往后看,即他们通常安于变迁的环境下,没有故乡的概念,不习惯缅怀过去的事物与美好。也有人说:“现代化所带来的去位置化、异化让城市中的‘无根’和‘乡愁’已经成为当今时代的集体心理。”乡愁的情感记忆好像变成了一个过去式,那么在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下,我们是否还需要乡土文学,或者是对乡土文化的书写与记载呢?

我要跟大家说另外一个概念,到了90年代,我不断地回家,不断地回家,慢慢的适应了从上海回家,跟我妈妈一样,我妈妈是从江南到江北,我是从上海不断地回到我的故乡。不断回去以后,我突然发现有一个惊人的变化,我发现我不想家了。而且我对家乡感到厌恶,我发现农村已经凋敝到一个没法让我待下去的程度。到了2000年以后,我每次回家,虽然也回去看父母,但是我不愿意住在家里,我一定会住在宾馆,为什么呢?我不太愿意每天听我母亲,听我父亲,听我那些亲戚,听我的弟弟他们在讨论,跟我讨论钱的问题,忧虑,各种各样的事情。

我就突然发现,中国的变化之大,已经使得乡村的面貌变得面目全非,不再是一块可以寄托我们梦想的地方,以至于乡村系统的单一状况,远远超出了城市。什么意思?如果你在深圳,如果你在北京,虽然我们说国家的架构系统相对单一,但是你在深圳北京这样的大城市里,你的价值观相对还是比较多元,可以看到不同的人,有的人对金钱很迷恋,有的人相对比较清贫,也有的人可能对这些东西不是太在乎,有不同价值观的人,你在城市里面可以找到,或者说还有很多文化的多元空间。我突然发现,你到了乡村以后,你碰到的乡民,乡里面的乡亲父老,他的价值观突然变得极其单一,就是完全是为了钱,完全为了一些简单的经济上的问题。我现在回家是一个很沉重的负担,每次回家之前,我都要下一个很大的决心,深吸一口气,我要回家了。因为我要面对那些东西,因为我的父母我不能选择,我必须回去看他们,他们非常可怜,非常痛苦,也非常纠结,所以我不太愿意回去家乡。

归乡是物理行为,思乡是哲学活动

我在接受访谈的时候说了很多遍海德格尔的那句名言,他说的另外一句话跟诺瓦利斯的一句话很像,他说,哲学就是思乡,哲学所要达到的目标,就是要让我们每个人像待在自己家里那样感到舒适。因为我们没有办法做到这种舒适,没有办法让我们的灵魂安定下来,所以我们需要思乡,我们需要故乡,我们需要建立一个乌托邦,我们需要建立一个事实上在人类社会里面不可能存在的乐土,这是诺瓦里斯的一个简单判断。海德格尔的判断是什么?海德格尔说,诗人的唯一使命,就是重返故乡。我觉得你可以从庸俗意义上理解,我希望大家不要这样理解,你应该从一个更高的角度理解海德格尔的这句话,为什么他会说诗人的唯一使命就是重返故乡,这当中我就要讲到一个概念,归乡和思乡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归乡是一个物理行为,是一个日常经验,每个人都会归乡;思乡是一个哲学活动,是一个文化活动,是一个我们永远失去了某个我们曾经认为非常美好的存在,我们要不断的回去。

乡村在灭绝,只剩下乡土文学

我们今天中国乡村概念要面临终结,可能要变成城市化,但是中国几千年来的文明文化,它所寄托的载体是乡村,随着乡村的灭绝,或者说它的重要性在下降。我们到了城里以后,我们怎么来建立文化上的认同?我们怎么来回到文化上的故乡?我说的怀乡是这个意思。

怀乡出现了一个新的概念,叫做乡土小说,这个乡土小说或许跟鲁迅先生还有点关联。所有这些人,沈从文也好,郁达夫也好,他们很多人来到了城市,沈从文到了北京很不适应,他就开始勾画出一个田园牧歌式的乡村,这个乡村就突然变得很重要。到了北京他开始怀乡了,然后建立一个关于乡村的文化,关于边远地区凤凰的文化,你们看他所有的地方都在夸大,也可以从其他的中国现代作家里看到。

乡土文学其实鲁迅先生也是推动者和倡导者之一,但是鲁迅对于乡土文学的实践,跟其他任何作家都完全不同。其他的乡土文学或多或少都对乡村带有赞美,只有鲁迅一个人是采取严厉批判的态度,他写到绍兴,写到他的那些小镇,他是全部否定的,跟沈从文这些人是完全不一样的。鲁迅先生的视角要比这些人更为远大,因为他深深地知道,那个田园牧歌只不过是你在一种新的现实紧张关系之下,所制造出来的幻觉。你如果要建立一个美好的社会,你必须创造一个新的世界,而不是简单的回到旧世界,把当时的社会矛盾全部掩盖,把中国的乡村说成是一个唯美的所在。所以鲁迅先生与其他乡土文学作家采取不同的立场。鲁迅最让我感动的是他晚年写的一篇很重要的文章,这篇文章里他描述了他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我们看这篇文章,我们知道他仍然是怀乡,仍然基于他的乡村经验,但是他毕竟跟沈从文,跟其他的这些乡土作家,完全不同,是一个新的世界。

【资料卡片】

乡土文学可以溯源到鲁迅的《故乡》,这篇小说一反古代文人墨客纯粹描写故乡的美好、温馨,而是加入了现实故乡的荒凉不堪,穿插着想象中童年奇丽生动的故乡与理想的故乡,赋予了乡愁文学崭新的创作面貌。20世纪20年代,一批年轻作家受鲁迅影响,纷纷以乡村生活为题材,将乡村生活的疾苦、泥土孕育的风俗人情跃然纸上,再结合以想象中对乡土人情的细腻描绘,或揭示乡村的愚昧与无常,或赞扬质朴纯洁的生命与人性,或抵抗与讽刺现代文明。代表作家有彭家煌、王鲁彦、许杰、许钦文、王任叔、萧红、台静农、莫言、屈远志等。

茅盾认为,乡土文学的最主要特征并不在于对乡土风情的单纯描绘:“关于‘乡土文学’,我以为单有了特殊的风土人情的描写,只不过像看一幅异域图画,虽能引起我们的惊异,然而给我们的,只是好奇心的餍足。因此在特殊的风土人情而外,应当还有普遍性的与我们共同的对于运命的挣扎。一个只具有游历家的眼光的作者,往往只能给我们以前者;必须是一个具有一定的世界观与人生观的作者方能把后者作为主要的一点而给与了我们。”

(选自搜狐网2016年11月22日,有删节)

猜你喜欢

怀乡思乡海德格尔
海德格尔的荷尔德林阐释进路
实践哲学视域下海德格尔的“存在”
今夜思乡
每一片雪花都飘着思乡情
有种相思叫思乡
怀乡
死亡是一种事件吗?——海德格尔与马里翁的死亡观比较
从海德格尔的“形式指引”看《诗》《书》中的“帝”与“天”
怀乡
去国怀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