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我国消防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1-11-30杨旎薇
杨旎薇
贵州省贵阳市云岩区消防救援大队 贵州 贵阳 550003
引言
我国现行消防体制属于职业化体制,该体制实行的一定时期内体发挥了重要作用,不但将消防队员的来源问题有效解决,而且有效保障消防队伍纪律性,保证经费的来源充足。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消防队伍的职能出现各类弊端,只有转变服务模式,创新管理,才能满足社会发展。因此,探寻消防管理问题,寻求管理体制优化之路具有现实意义。
1 我国消防管理问题简析
1.1 机构设置方面
消防机构的设置方面存在不合理之处,具体包括如下方面:第一,机关人员的数量相对较多,基层人员数量少,难以满足消防救援战斗力和效率方面的要求。第二,机关单位的领导岗位当中人员较多,可能导致人员浪费问题。第三,各类非中心工作对于人力和物力的消耗量相对较大。因为消防部门核心工作为灭火和防火,所有工作都应该以此为核心而开展,但是消防人员在日常不但需要参与抢险救援,而且还需参与政工教育、政治学习、消防业务、检查验收多项工作,耗时耗力[1]。
1.2 管理模式方面
消防管理始终坚持人本理念,将管理、服务置于同等地位。但是,现行和消防管理相关的法规行政管理特点较为突出。在消防项目的设计和验收等阶段,火灾隐患的整改方面,组织结构和管理模式科学性不足,方法简单,管理程序多,使得工作效率不高。
1.3 监督范围方面
消防检查和监督属于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为确保经济建设实际需求,需要利用常规检查、监督多种方式,营造安全的消防环境。与此同时,消防监督主要目的是保障人民的生命与财产安全,对于娱乐场所和企事业单位定期展开消防安全检查,及时发现火灾隐患。但是,在科技发展过程中,更多新型材料与设备的应用,使得公共场所火灾隐患问题较大,可将监督范围扩大,提高执法监督工作困难。
1.4 工作定位方面
随着消防体制的职业化,消防队编制存在严格限制。消防队伍需要大量人员补充,由于编制和财政等方面的影响,使得新站建立以后,需要通过聘请合同制消防人员,作为增援力量。但是这种现象不可作为长久之计。可借鉴美国,在街区设立小型消防站,能够在火灾发生之时,调配增援力量的同时,快速到达现场进行处置。
1.5 法律法规方面
虽然我国《消防法》已经经过多次调整,然而,从法规的出台时间和内容条款方面来看,还有诸多有待完善之处。新中国成立后,先后颁布4部和消防相关的法律。法律的修订约14年进行一次,和城市发展进程相比可能存在滞后性,难以满足消防工作实际需求[2]。
2 我国消防管理问题解决对策
2.1 完善消防管理体系
2.1.1 设施体系的完善。设施体系的建立可从如下方面入手:第一,优化城镇的消防规划,按照规划要求,秉承技术合理、目标明确和经济有效等原则,将消防布局消防通道统筹考虑,合理规划城区和农村生活用水、消防供水,保证消防规划高效性。第二,加强公共消防的建设,根据消防站检测标准和规范条例,设置消防栓。同时,按照消防通信实际需求,建立消防车道和火灾报警等工作网络,规范化管理住宅小区的消防通道,拆除违规建筑,配备安全器材和装备,以满足消防需求。第三,拓宽经费筹措渠道,为了确保消防建设需求,需要各级政府利用财政拨款的同时,加大力度筹措经费。比如:可争取企业赞助,改善消防工作条件,不断提高队伍火灾救援能力。
2.1.2 人员体系的完善。2018年,我国消防队伍的人员的职业化体系初步建立,能够将业务骨干最大限度保留,不断积累经验,提高救援指挥能力,为了让我国消防队伍走好职业化道路。具体可从如下方面入手:第一,持续探索职业化运行机制,对于消防队伍的建设、训练、使用和管理提出明确要求,提高人员职业荣誉感。为提高消防队员职业使命感和荣誉感,可采取本地征招和轮班制多种管理模式,给予队员经济补偿,为其提供按月休假制度,保证队员权益。第二,对于队员展开岗前培训,使其能够持证上岗,使用标准化训练模式,运用联动训练机制,强化训练成果的考察,确保训练成效。第三,为了对消防队伍展开规范化管理,针对省、市级别的消防机构,可设立指导机构,定期考核消防人员的业务和技能;第四,健全保障机制,政府机构应该拓宽预算范围,将消防队的建设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提高消防员福利待遇[3]。
2.1.3 应急体系的完善。应急管理的建设能够使各级政府、相关部门主体责任更加明确,遇到紧急事件时,能够将紧急预案启动,达到高效救援。公共安全的管理应该以预防为主原则进行,分级管辖、协同联动,建立救援队伍和应急处置,将救援力量充分发挥,解决公共安全类事件。全国人大在2018年正式公开《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其中将公安消防、草原防火、森林防火、安监管理等主体职责加以整合,组建而成应急管理部门,初步建立新时期的应急管理工作体系。体系的建立改变了消防队工作职责,形成统一化、上下联动、专长兼备的管理体制。因为消防部队属于综合救援主力军,应该掌握不同火灾事故发生特点,制定重大灾害风险的科学救援方案,转变原有救援模式,不断转向综合性救援模式。
2.2 优化消防管理模式
2.2.1 训练机制的改革。在消防员的训练机制改革方面,可从如下方面入手:第一,加强消防人员业务学习,注重基层指挥员的灭指挥能力培养,丰富其消防知识的掌握,使其不但具备灭火技战的掌握,还需要掌握电气、建筑、石化防火等方面的知识。第二,按照火情特点,对于人员实施技能训练,利用操法教材,训练人员供水操作、应急救援和灭火操作方法。第三,适当增加救援队伍人员数量,提高人员素质,保证人员专业和思想等方面素质都能满足消防救援要求。第四,突出训练过程的针对性,按照基层中队车辆和人员,选择适合的实战训练模式,不但要组织灭火战斗相关训练,而且还需展开应急救援方面的训练。
2.2.2 保障机制的更新。保障机制的完善主要是从法律健全方面入手:第一,提升消防法制重视程度,因为消防管理关系社会发展和国计民生,因此政府方面需要对消防工作高度重视,在法制工作开展阶段,各级人大需要按照法律对于政府执行消防法规情况进行监督,按照区域发展情况,对于辖区消防管理和社会保障行为加以规范。第二,强化社会主体的法治意识,只有公众树立安全法制意识,才能自觉遵守。所以各地区相关部门应该在消防法治当中将普法教育纳入其中,积极组织法规教育和宣传各项活动。第三,展现执法机关的职能,强化消防检查、监督各项工作,不断提高消防安全水平,严厉查处违反管理要求的人员,提高执法监督工作水平。
2.2.3 教育宣传的完善。因为消防工作具有群众性和社会性,消防宣传工作十分重要,能够强化公众安全意识,运用丰富的宣传手段,借助社会力量,不断将消防宣传工作渠道加以拓宽。使用群众喜爱的方式,组织教育和宣传活动,还可利用新媒体途径完成消防宣传,使全民普法和消防宣传能够同时进行,强化教育力度,让消防宣传能够走进基层,深入人心。信息化时代,消防管理也要向信息化方向发展。在消防宣传和教育工作开展期间,可充分利用信息化模式,参与消防管理,构建完善的监督模式,创新消防培训工作机制。
2.2.4 监督机制的优化。在消防监督方面,可将防火和灭火等机构进行分段设置,设置不同部门管理防火监督和灭火救援等工作,这样即可将基层救援人员的优势发挥出来。与此同时,还可成立消防安全监管机构,加大力度使消防管理向社会化方向发展。并且在消防法制、设施和文化多方面建设当中增加投入力度,使火灾隐患的排查与整改和监督工作重点突出。除此之外,还需要展现公安消防和现役消防之间的配合优势,按照场所实际情况,对于火灾隐患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原因,为双方展开执法监督提供依据[4]。
3 结束语
总之,消防管理应该与时俱进,构建法治化的管理体系,结合现有消防管理体系、模式存在的各类弊端,不断优化设施、人员和设备管理,改进教育宣传、训练、保障、监督等管理机制,才能促使管理体制不断改革,为社会经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