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州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SWOT分析
2021-11-30赵国定
杨 璞 赵国定 杨 晋
(邓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河南 邓州 474150)
农产品加工业是“为耕者谋利、为食者造福”的重要产业,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邓州市是河南省极具代表性的农业城市之一,其盛产小麦、花生、玉米、高粱、大豆、油菜、小辣椒、番茄、芝麻、烟草、棉花、肉牛和生猪等生产和生活资料,为当地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优质原材料,也为满足城乡消费需求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和民生保障。笔者根据统计部门的报表和数据,通过查阅大量的资料,走访部分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并座谈部门企业经理,然后运用态势分析法(Strengths Weaknesses Opportunities Threats,SWOT)当地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现状,探索出适应当地农产品加工业的经营战略,为各级部门决策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价值[1-2]。
1 邓州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现状
1.1 统计范围和类别
根据《农产品加工行业分类对照表》和《邓州统计年鉴》,邓州市农产品加工业主要包括粮食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酒(茶)制造业、烟草制品业、纺织业、服装(服饰)业、皮革(鞋)业、家具制造业、造纸业、中药制造业和橡胶(塑料)制品业等12类。
1.2 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态势相对良好
截至2018 年,邓州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100家,占规模以上企业总数166家的60%;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295.7 亿元,占工业总产值430.9 亿元的68%,实现利润11.2亿元;带动劳动力就业3.2万余人,占工业用工总数7.7 万人的42%;农业总产值172.7 亿元。根据数据可以得出,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比值为295.7/172.7=1.7∶1.0。结果表明,从企业数量和企业产值来看,农产品加工业对邓州市工业经济的影响较大,比重均超过60%;从劳动力就业人数来看,转移了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了农民就近就业,增加了农民的非农收入;从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比值来看,符合农业大市的发展趋势,但距离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产值比值短期目标值2.2∶1.0还有很大的差距[3]。
1.3 农产品加工业主要产品产量不断增加
邓州市主要产品以面粉制品和纺织制造品为主。截至2018 年,与2017 年同期相比,农产品加工业主要产品产量中面粉149.1 万t,增长4%;饼干9.5 万t,下降0.9%;饮料酒(含白酒、黄酒、啤酒)0.8亿L,下降30.5%;软饮料(含包装饮用水、蔬菜果汁类饮料)15.5 万t,增长15.3%;复烤烟叶1.2 万t,下降49.6%;棉纱20.3 万t,增长12.2%;人造板131.4万m3,下降3.7%;实木地板328.18万m2,增长20.7%;饲料 28.63 万 t,下降 15%;造纸 18.96 万 t,增长49.1%。结果表明,饼干产量下降,但面粉产量远高于饼干,可认为农业传统种植业发展持续稳定,略有提升;由于新冠疫情还未完全消除影响,经济存在下行压力,居民消费结构调整,消费需求升级等因素影响,饮料酒、畜牧业(饲料)、人造板呈下降趋势,而软饮料、实木地板则呈增长趋势,棉纱制造业有回升迹象。例如,软饮料(含包装饮用水、蔬菜果汁类饮料)增长超过15%,饮料酒(含白酒、黄酒、啤酒)下降超30%,表明居民的生活习惯已由之前的传统饮食逐步变为追求健康、生态、绿色的生活品位。再者,主要农产品面粉产量较多,在满足当地需求的情况下,也满足周边省市的供给和销售。
2 邓州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SWOT分析
2.1 内部优势(Strength)
2.1.1 生态环境优越。邓州市有得天独厚的丹江水资源6 亿m3,是农产品优质、安全、健康的天然保障。各级职能部门高度重视农产品源头治理,加强对农业种植业、畜牧业、水产养殖业投入品进行日常监管,认定无公害农产品基地7.33 万hm2,有机农产品基地0.20 万hm2,绿色农产品基地0.33万hm2,认证“三品一标”农、畜产品总数超过300 个。全年空气优良天数为265 d,优良天数比例为72.6%,为农产品生产提供了安全的自然生长环境。邓州市常年可提供优质粮食产量120万t,优质油料产量32万t,优质瓜果蔬菜产量230万t,优质肉类产量12万t。
2.1.2 主导产业明显。邓州市坚持“工业强市”发展战略,把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作为富民强市的重要抓手,已初步形成产业集聚区、张楼食品产业园、构林面粉业、刘集黄酒、燕店面制品五大主导行业。以丹枫面粉厂、冯氏食品公司为代表的粮食加工业,主要分布在构林、腰店、穰东、裴营、张楼、夏集等乡镇;以阳光油脂、永盛油脂为代表的油料加工业,主要分布在罗庄、文渠、构林等乡镇。此外,邓州市还形成了以荣冠酒业、光照酒业为代表的酒类制造业,以牧原集团、黄志牧业、山东六和为代表的肉制品加工业,以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为代表的蔬菜果品加工业。
2.1.3 劳动资源充足。邓州市乡村劳动力资源数有101.4万人,常年转出农村劳动力人数超过50万人,从事农业人员数50余万人,从事农产品加工业的劳动力红利依旧充足,为经济稳定增长提供了重要支撑。当然,随着劳动力整体素质的提高,管理型、技能型人才一度供不应求。加之内地工资平均水平相对较低,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经营管理成本,也减轻了企业的债务负担。
2.2 内部劣势(Weakness)
2.2.1 总体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邓州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仍处在起步阶段,还不能完全适应现阶段农业的发展要求。根据农经部门数据,省、市级重点龙头企业只有33 家,涌现出以久友面粉、荣冠农业、黄志牧业、昱通牧业、永泰棉纺及永盛油脂为重点的龙头企业,也注册有“久友”“邓农”“穰城”“金星”等知名农产品品牌,在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过程中发挥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带动了周边餐饮、物流、住宿等服务业的发展。但是还缺乏家禽、花卉等特色产业的典型引领,限制了农产品加工业的均衡发展,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其影响力和竞争力。
2.2.2 产业链条有待进一步拉长。在生产、加工、流通过程中,部分企业初加工较多,精深加工少,高附加值产品少,导致农业产业链条较短,相关产业配套服务和农业生产基地布局出现了发展上的短板,在很大程度上承担的是农产品的原料供给者的角色。而生产出的产品大部分销往周边乡镇和小城市,少部分销往中、大城市,区域竞争力相对弱化,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自身发展、商品流通和区域贸易。
2.2.3 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邓州市普遍存在着农业技术水平低、自主创新研发能力弱、农业科研成果转化率低等问题,仅有个别有实力的企业与省级以上设有博士站点的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开展技术合作和产品研发。大部分企业存在观念陈旧、技术人员缺乏、资金投入不足、机构缺失、专利成果缺少等现象,新产品研发能力与新形势新时代的发展要求有很大差距,导致企业发展后劲乏力,缺少动能。
2.3 外部机会(Opportunity)
2.3.1 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农产品加工业是重要的民生产业,各级各部门都高度重视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2016 年发布的《关于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加快推进农业转型升级的意见》明确指出,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推进农产品加工技术集成科研基地建设,推动科企、银企对接。2017年,邓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 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指出,在高素质农民返乡创业创新上给予奖励和激励,在金融信贷方面给予快速办结、增加额度和利息优惠,在税收减免上给予一定的减免,在科技服务上同相关部门乡土专家结成帮扶小队,为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提供政策支持,为产业融合发展带来新思想、新机遇。2018 年,邓州市农业农村局对国家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专业中心进行了申报。2019 年,邓州市三产融合发展试验区入选第二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名单,十林镇获中央财政支持[4]。种种迹象表明,政策的密集出台为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健康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动能。
2.3.2 利于需求的消费升级。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的大幅增加和生产生活条件的有效改善,城乡消费结构出现了变化,对农产品的需求从“吃饱就好”转变为“吃得优质、吃得安全、吃得放心”,个性化、多样化消费观念日益成为主流,促进农产品加工企业不断推陈出新,在创新品牌、品种、质量、口感和市场营销上要下大功夫,确保优质产品获得最好的价格[5]。伴随电子商务的发展,微信朋友圈、网红直播带货等渠道为当地特色农产品、家乡土特产的推广拓宽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
2.4 外部风险(Threat)
2.4.1 经济下行压力依旧。由于新冠疫情还未完全消除,加之部分地区水灾严重和原材料大幅涨价,导致企业的经营成本、人力成本、加工成本越来越高。另外,周边经济较好地区农产品加工企业生产的面制品、奶乳制品、菌类干货制品等优质、特色农产品的购买和制品流通变得简单便捷,尤其是保存期长、自动化程度高、产品质量高的农产品和制品增长迅猛,不断抢占邓州市的市场份额,对当地农产品加工企业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企业也要密切注意市场及流通领域,避免产能过剩和出现财务危机。
2.4.2 市场准入门槛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越来越受到政府及消费群体的普遍关注,食品安全监管也越来越严格,农产品、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化体系不断完善,市场准入门槛越来越高,一大批采用传统加工方式的中小微企业、加工作坊的生存空间逐渐被压缩,这些都严重制约了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要将食品安全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进行有效衔接,农产品批发市场、大型商超都要配备检验设备和检验人员,对进入该批发市场销售的食用农产品进行抽样检验或快速检测,还要提供产地证明或购货证明、合格证明文件等。
3 战略对策
3.1 积极落实减税减费政策
简化行政审批手续,特别是在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改制、重组、并购过程中,为企业提供绿色通道,帮助其解决实际困难。鼓励中、小农产品加工企业利用厂房、土地等固定资产进行贴息贷款,并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免收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登记类、证照类等行政事业性收费,切实减轻农民负担。鼓励有经济实力的返乡创业人员和乡贤回乡创办农产品加工企业,按照投资总额度在工商登记、用地需求、税收优惠、政策奖补、人才引进等方面给予最大限度的鼓励。
3.2 培育做大做强龙头企业
围绕主食、蔬菜、肉食、油料等加工业,通过整合企业资源,培育有自主品牌、有核心竞争力的加工龙头企业,选择规模大、效益高、成长性好的企业联合互助,如商业肉联厂与黄志牧业优势互补,合作建设的百万头生猪屠宰生产线,产品供应北京、江浙、上海等省(自治区、直辖市),是民企和国企联合合作的典型。有条件的企业可以建立大学生就业实训基地和技术研发中心,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引进专业技术人才,让企业在未来市场竞争中得以生存。着力发掘一批经济效益显著、资源利用率高、示范引领效果明显、特色产业突出的农产品加工业,注重创设品牌,讲好文化故事,提升乡土品味,发展精深加工,带动当地村镇形成专业村、特色村,不仅可以带动当地群众脱贫致富,也可以壮大农业农村的经济,促进当地社会繁荣和稳定。
3.3 迎合消费升级提高竞争
有市场份额才有生命力,要重点关注国内外快速增长的中高端农产品、食品消费需求,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增加品种,提高品质,创新品牌,加大天然、营养、健康食品的创新开发和规模化生产,提升产品竞争力,引导产业发展趋向良性可持续。要敢于面对现实,积极迎合消费升级带来的机遇,要结合农业实际和市场需求,做好市场调研和问卷调查,研究消费者的个性心理,努力提升产业层次和消费者的体验感,明确市场的选择和定位,加上线上和线下营销,不断提高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3.4 产业布局助力乡村振兴
按照省市的安排部署,结合农业实际,制订乡村产业振兴计划,围绕产品质量高、产业效益高、生产效率高、经营者素质高、市场竞争力高、农民收入高等目标,突出抓好乡村画廊三产融合产业带、迎宾线绿色种养循环农业产业带、渠首线休闲农业产业带、花生产业集群及甘薯产业集群、小杂粮产业集群、水产产业集群、中药材产业集群,扶持建设一批农产品精深加工示范基地,重点扶持邓州牧原、黄志牧业、好想鹅、永盛油脂、冰洁面粉和久友面粉等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