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1-11-30张萍
张萍
(沧州市园林绿化局,河北 沧州 061000)
一、引言
(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概述
科学的财务内部控制能够合理保证单位正常经济活动在正确的轨道上运行,保障其不脱轨。使得单位经济活动合法、合规以及财务信息真实完整。从而有必要制定出一系列的内控流程、具体实施办法及其措施的控制行为。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内控制度能够有效规避财务风险,消除财务隐患,确保财务工作流程符合相关财务法律法规及单位规章制度的规定。严格遵守财务内控制度,合理保障行政事业资产的安全和有效使用,减少财产损失。财务内控制度是保障会计信息准确和真实的基础,为决策者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严格按照内部控制的全面性原则。单位的财务工作无论在事前、事中、事后的每个环节都要将财务内控贯彻其中。按照适应性原则,根据单位具体业务的特点,制定适合本单位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严控财务成本,使单位的财务工作进一步完善,提升单位的监督水平。
(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的特性
财务内控制度的一般性保护行政事业单位财产安全和完整的制度保障。规范财务工作流程。减少财务内部控制风险,有利于单位经济活动的正常运转。
财务内控制度的特殊性。行政事业单位的特殊性单位本身就是为人民服务的社会公共机构,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化,社会职能也越来越重要,因此,必须加强财务内部控制的执行力度,营造廉洁奉公的办公环境,全面深化制度改革。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服务环境。建立高素质的服务团队,文明服务窗口。建立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制定具体的工作手册,指导具体工作方法。制定系统的监督体系,实现行政事业单位廉洁办公,合理保证单位的各项经济活动合法合规的进行。
(三)财务内控制度的概述
科学有效的财务内控制度,为财务信息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预防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提供合理保证。在财务活动的整个流程中明确了整个财务活动中的不相容业务及不相容岗位要相互分离。形成制衡避免舞弊预防腐败。以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制度为纲领指导具体工作,同时还需要本单位严格的财务内控制度来保障实施。就目前行政事业的现状来看,仍存在如下问题,1.单位高层管理人员财务内控意识较弱;2.专业知识匮乏,财务内控制度不完善;3.风险点识别不全面,针对风险点控制措施不当,监督不到位,导致风险点不能及时发现并排除。提高内控管理意识,建立专门的内审部门。如:成立内审部门对专项项目进行单独审计。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提高财务内控管理人员业务水平,实现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目标。
二、剖析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形成原因
(一)意识薄弱及原因
由于单位领导重视程度不够,财务工作人员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对于财务内控制度的重要性没有充分的理解。对财务内控方面的专业知识没有进行相关培训,使得会计人员不能正确理解部门预算与财务内控的区别,将两者混淆。对经费支出没有加以控制。对于大额支出没有经过集体决策或者联签就支出了,建立的经费审批制度,在实施中没有得到有效的落实,如大额支出没有按规定权限和程序进行审批。把财务内部控制工作直接理解为普通的会计工作,没有真正掌握内部控制的意义。单纯认为财务内控是财务部门自己的事,实质上内部控制工作需要单位全体人员共同参与完成。整个内控制度执行流程不严格,管理松散,难以实现财务内控的高标准管理内部控制往往流于形式。
内控意识薄弱的原因主要是内控制度不科学或者形同虚设。财务人员不足业务能力不强,会计基础薄弱,在实际工作中出现工作交叉或者空缺现象,控制风险不利,给监督管理带来一些问题。由于工作职责划分不清,工作流程不规范,尤其体现在不相容岗位未分离的情况,这也给相关人员徇私舞弊提供可乘之机。
(二)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
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应该有一套科学有效的财务管理制度。以制度来规范具体工作,避免工作上的漏洞,为用好、管好国有资产做好保障。事实上一些单位涉及的、财务收支、财务管理等制度并不完善,单位没有工作手册,指向不明确。强化财务制度的刚性,工作落实到人,严禁设置一岗多人或者一人多岗情况。强化责任意识,避免因财务制度并不健全,造成工作的违规操作侵占国有资产。
财务制度不健全的原因是单位没有设置内审计部门,无法对财务活动进行全面检查、监督;无法保证审计部门对财务相关的审计工作进行客观公正的开展,专业知识较高的审计人员对内审工作会产生一定影响。但是普通财务人员工作能力弱,难以反映实际情况。
(三)财务人员专业素质不高且数量不足,缺少创新意识
由于会计人员缺少,导致出现无证上岗的现象。无证会计人员专业知识不足,对工作流程不清晰,没有进行系统学习,不具备上岗条件的人员被迫上岗或是财务人员丧失原则追求自身利益,顺应相关领导的授意,做出违反会计法规的经济活动。财务工作其专业性较强,本应保持工作人员的稳定性、不易频繁更换。使其潜心研究业务,提高职业能力。事实上有些行政事业单位频繁调整会计工作岗致使会计人员不愿意花费时间学习业务知识,缺少创新意识。
形成上述问题的原因是财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单位未重视财务人员岗前培训。不具备工作能力的人员上岗。工作能力弱,责任感不强。对于费用的报销审核不严。导致费用过高浪费单位资金。在工作时没有真正做到有章可循。
(四)财务内控的监督不到位
虽然单位制定了内部控制规定,但是多停留在表面,没有很好的执行。行政事业单位内设部门以及所属单位数量虽然不少,但是好多单位并没有设置独立的内部控制部门或者内部审计部门。难以及时对本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审查与监督,制度虽然存在但是缺少执行力。监督部门只是形式上的存在,对于实际工作起不到监督作用。部门间没有形成制衡,有些部门独立完成整个业务流程违反了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的原则,导致财务信息不公开、不透明。缺少监督使得工作随意性较强,引起诸多工作上的问题,因此设立独立的内审机构是很有必要的。
岗位职责的边界不清是造成监督不到位的主要原因。内部审计对于内控来说尤为重要,由于内审机构的工作人员多为财务人员或其他部门人员兼职缺乏独立性会影响审计的公平、公正性。因此,工作流程不规范,外部监督停留于表面,难以形成威慑力。
三、财务内部控制存在问题的改进建议
(一)增强行政事业单位领导的财务内部控意识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是一项系统性、复杂性的工作,需要相关科室共同参与完成。领导重视,全员积极配合,才能有效落实相关工作。单位领导加强对财务内控工作的部署适时进行督导,财务人员要积极主动地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职业技能。增强责任意识,为财务内控工作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使财务内控有序开展,形成良好工作环境。将单位发展与财务内控有机结合,正确处理两者之间的联系,落实内控工作,转变观念,为行政事业发展献计献策,为社会公共事业做出贡献。
(二)完善财务内控制度与管理方式
要做好财务内部控制工作需要进一步完善财务管理制度,明确岗位职责,将制度分解细化制定出工作手册,使每一项工作都有章可循。实现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杜绝工作交叉或者空缺形成制衡,完善的内控制度及科学的管理方式会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实现预算、执行、决算的信息共享,充分利用财政一体化平台的财务软件所有功能减轻财务人员压力,提高工作效率。将各项工作进行整合,使业务管理与财务管理工作进行有效衔接。
(三)提高财务人员素质
鼓励财务工作人员通过各种途径学习专业知识,提高业务水平,能够应对单位的各种经济业务;提高工作效率,过滤掉各种财务风险点为财政节省资金,用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效益。形成财务工作联动机制,以财务管理制度为基础,建立财务工作与互联网的融合,以财务内控制度保障经济活动的合法合规性。以老带新的方式,培养新的财务人员;建立岗前培训制度,学习理论知识,使财务人员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建立奖励机制,对工作突出,业绩显著的财务人员进行表彰,确保财务内控工作能够有效落实。
(四)加强内、外部监督
为了能够落实财务内控工作单位内部要建立监督机制,信息定期公开,财务信息及时上报,使整个财务工作过程在阳光下进行。实时接收内控部门的检查,对于在检查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不断完善工作流程。此外,外部监督更是财务工作流程进一步完善的促进剂。外部监督人员具有更为专业的知识,他们的意见更具有权威性。为了使各项工作得到顺利开展,行政事业单位引入外部监督,深入进行信息交流。建立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定期检查制度是否更新、执行是否到位、发现问题情况、形成问题原因以及整改措施,提高财务内控执行的效率效果。
四、结束语
通过剖析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存在的问题,研究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相应的改正措施。根据本单位的实际经济活动建立适合本单位的财务内控制度,提高会计信息质量,防范财务风险,确保单位资产安全。落实财务内部控制工作,保障行政事业单位健康发展,为社会公共事业做出更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