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路径研究

2021-11-30曲永冬余颖卢亦俊王翠芝陶海容

科学与信息化 2021年17期
关键词:变革转型数字化

曲永冬 余颖 卢亦俊 王翠芝 陶海容

1. 云南省机械研究设计院 云南 昆明 650031

2. 云南省机电一体化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 云南 昆明 650031

3. 中国船级社质量认证公司云南分公司 云南 昆明 650031

引言

制造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与生产力的支柱和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持续快速发展,建立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产业体系,有力推动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显著增强综合国力,支撑我国成为世界大国地位。为实现制造强国战略,我国大力推进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发展成为建设制造强国的重要战略任务。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新技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迅猛发展,世界正处于从传统工业时代向数字化时代加速转型的变革时代。新一代信息技术作为引发当今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先导技术,其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核心要义在于引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生深刻变革,数字生产力、价值共创共享生态关系成为变革新趋势, 日益显现出强大的增长动力。

1 国内研究现状

数字化转型的核心要义是要将基于工业技术专业分工取得规模化效率的发展模式逐步转变为基于信息技术赋能作用获取多样化效率的发展模式。从企业内部来看,制造业企业需要不断创新,以实现向智能制造转型发展。制造业企业以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为手段,采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使用数据—物理融合系统,将物理设备与虚拟信息相勾连,构建集成互联的运营网络,促进产品全生命周期各个环节进行智能化提升,对于传统制造业企业向智能制造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企业通过互联网重构价值链,完成生产方式转型升级,向价值链高端跃迁。互联网的共享性、时效性、互动性等特点促进企业管理方式转型升级,由金字塔式、命令式向开放式和协作式转型。通过数字技术对物理设备和管理流程全面优化,数字系统取代纸质系统用于日常管理和生产,实现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全面提高流程效率和竞争力[1]。

2 对数字化转型的理解

数字化转型是企业为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不断深化应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激发数据要素创新驱动潜能,打造提升信息时代生存和发展能力,加速业务优化升级和创新转型,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培育发展新动能,创造、传递并获取新价值,实现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的过程。

数字化转型分为信息数字化、业务数字化和商业模式数字化三个层次。信息数字化是指将模拟形态到数字形态的转换,实现局部效率提升;业务数字化是指运用数字技术改造业务模式,产生新的收益和价值创造的机会,通过业务数字化满足客户需求;商业模式数字化是指开发数字化技术和支持能力以创建创新的数字化商业模式,实现业务战略、产品模式、客户体验的创新,应用数字化提升业务收入。数字化转型与传统信息化建设、工业技术改造存在一定的差异,首先视角不同,数字化转型聚焦于客户价值创造,追求公司整体商业模式转型;其次数字化转型内涵不同,数字化转型是自上而下以实现企业明确的战略目标为出发点,以客户价值为导向,拉通前后端,构建端到端流程驱动型组织,统筹考虑IT、OT、管理等各种技术手段及数据要素的协同应用,在企业内策划实施的系统性变革,而非简单、孤立的IT系统或OT技术的开发应用[2]。

3 传统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问题

传统制造工厂的数字化转型,是将工厂的生产组织、工艺实现、质量控制、仓储物流等价值链关键环节业务与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切实提升企业“观、行、思、感”智慧能力,推动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实现工厂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观”,全面完善产品全价值链数据采集能力,提升从原辅材料到成品全生产链数据集成能力。“行”,生产运作智能调度、过程加工参数控制、波动预警快速响应、协同管控持续改善。“思”,在制造过程、质量管控、设备保障、成本管理等领域拥有全面科学的综合评价能力,为管理决策做好参谋。“感”,设计功能纬线和职能经线,交织形成感知矩阵,通过良好的用户体验和友好的界面设计,实现全面感知。围绕打造传统企业“观行思感”智慧化能力,推动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

传统制造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存在“不敢转、不会转、缺方法、缺人才”等问题。随着全球经济发展进入新的周期,经济环境不确定性增强,传统制造企业投资风险增大,企业求生存、求稳定更关注投资回报,面对数字化转型的资金需求,传统企业大多为观望状态,表现为不敢转。传统企业大多数仍采用传统的管理模式,对应的企业组织架构、业务流程难以适应数字化转型的需求,企业管理高层难以掌握数字化时代发展趋势,不知道如何组织实施系统性的管理变革,存在数字化转型不会转的问题。数字化模式在消费领域有较为成熟的案例,在工业领域仍处于探索阶段,当前大多为行业龙头企业进行试点探索,传统制造企业缺乏可参考的数字化转型方法、路径及有效工具。数字化转型需要大量懂IT、懂业务、懂管理的综合性人才,传统制造企业自身缺乏具备全局性战略思维、支撑数字化转型的人才,且由于行业环境及薪资限制难以招募到数字化转型相关人才[3]。

4 传统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路径

4.1 价值体系重构

依据企业发展情况,改善规模扩张的粗放式发展思维与模式,结合数据新要素、数字生产力的新动力及数据驱动的新能力的需求。在统企业要认识到粗放经营的弊端,结合自身的发展经历、发展阶段和能力要素,以及自身所处的领域环境,积极调整思维,提高思想认识,以价值效益为核心围绕业务转型、产品创新、智能生产运营等方面实施企业战略文化转型,解决企业围绕如何有效的创造价值效益、系统推进数字化转型的问题,通过明确价值效益的主要关注点、关键要素、方法机制等,为企业指明持续创造价值、获取价值的实施要求和实现路径。

4.2 构建新型能力体系为主线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提出企业构建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能力体系,将新型能力建设作为贯穿数字化转型始终的核心路径。通过识别、策划新型能力,实施新型能力建设、运行和改进,实现原有业务数字化,形成新模式下的数字化业务,通过新型能力建设快速响应市场、客户需求变化,从而加速推进业务创新转型,获取可持续竞争合作优势[4]。

4.3 完善数字化治理体系建设

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过程用,通过打造信息化环境下新型能力建设推进业务素质创新转型,在策划、实施数字化解决方案进行技术实现的同时企业需建立数字化治理体系并推进管理模式的持续变革为数字化转型提供管理保障。数字化转型治理体系包括数字化治理、组织机制优化、管理方式变革组织文化提升等方面。

在数字化治理方面通过数字化领导力培育、数字化人才培养、数字化资金统筹安排等方面建立数字化治理机制,保障公司数字化转型过程可控,效果可持续。在组织机制优化方面,根据制造企业自身特点结合数字化环境下的管理特点,优化企业职责职权架构,建立流程化、网络化、生态化的柔性组织结构,提升数字化业务响应速度和柔性能力。在组织文化方面,利用数字化、平台化等管理工具促进传统制造企业构建开放包容、创新引领、主动求变、务实求效的价值观,实现数字化转型战略愿景落实在全员主动创新的行为中[5]。

5 结束语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提出了“以价值为导向、以新型能力为主线、以数据为驱动”的数字化转型理念,是在国内外相关管理理论和成功实践的基础上,提炼总结而成的一套从数字化转型的战略规划、战略解码、战略执行到战略闭环和战略迭代全过程系统的方法论,同时还提供了一系列的模型和工具。传统制造业在数字化转型的实现路径方面,通过价值体系重构、新型能力体系打造及数字化管理体系建设,使传统制造企业在面对数字化转型需求,结合自身情况逐步建立数字化治理机制,构建数字化环境下的新型能力体系,以新型能力建设为主线推进传统业务数字化,通过数字化转型建立创新业务提升传统企业可持续竞争能力。

猜你喜欢

变革转型数字化
人口转型为何在加速 精读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论经济学数字化的必要性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聚焦转型发展 实现“四个转变”
新媒体将带来六大变革
变革中的户籍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