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双循环”视野下发挥远程教育的重要作用
2021-11-30张婷
张 婷
(太原广播电视大学,山西 太原 030024)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把满足国内需求作为未来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大力发展科技创新及其它各方面的创新,加快推进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促进国内经济形成更多新的增长点和增长极,着力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的联系,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型发展格局。培育新形势下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这是党中央在统筹国内国际发展大势中做出的科学判断和重要战略抉择。立足于国内大循环、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是党中央积极应对世界百年未有的大变局和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的战略之举,对于推动我国经济行稳致远、实现经济高质量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未来价值。更有望长远驱动国内外经济水平的跃升,也是我国从经济大国迈向经济强国的关键之路。习近平总书记对这一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的表述,意味着我国将对未来经济发展战略进行重大的调整和变革。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我国经济发展战略进行重大调整和转变的背后,我国的教育事业又该由此而做出怎样的调整呢?作为教育事业重要补充的远程教育,它的发展又该如何顺应潮流、乘风破浪,成为教育发展中的强劲动力呢?
一、中国经济“双循环”的涵义及提出的背景
(一)中国经济“双循环”的涵义
在新冠疫情的猛烈冲击下,加之国外疫情对全球供应链、贸易链的冲击及影响,全球经济战“疫”形势严峻。面对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上升的复杂局面,中共中央把握时代发展大局,积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努力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绝不是闭门造车,而是通过发挥内需的潜力,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能够进行更好地联通。这也意味着将要着力打通国内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的各个环节,发挥中国超大规模市场的优势,以满足国内需求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中国要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推动全流程创新,发展数字经济、果断放水养鱼、确保供需平衡,改善分配格局、大幅降低个税起征标准,让人民先富口袋,从而稳中行进、扩大内需,打造国内新的经济增长极,构建高标准的国内市场体系。在国际循环上,我国要打造面向全球高效的产业链、供应链,增加出口,拉动周边国家及国际社会的发展,用以推动世界经济的复苏和良性发展,更有望使我国从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迈进。
(二)中国经济“双循环”提出的背景
2020年由于疫情的袭击,世界经济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考验。在逆全球化倾向和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的情形下,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开始面临着松动、分离的严峻形势,未来经济的发展也可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撕裂或脱钩的风险。在此背景之下,我们必须把满足内需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以扩大内需来促进经济的良性增长,保证我国经济能够平稳地高质量的运行。此外,全球化又是未来不可逆转的趋势,世界经济的发展早已将世界各国都置身于全球经济生产的网络链条中,仅靠一国之力,闭门造车会很快地被时代所淘汰。况且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仅靠自身之力,已很难生产出可供本国居民需求的全部的产品。产业链、供应链的全球配置是市场资源配置的自然选择过程,也是全球经济发展的一项必然规律。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这在过去40年中国经济进行改革开放而取得的辉煌成就中得到证实。然而未来中国经济要想实现高质量发展也仍需在更加开放和宽松的条件之下进行。针对当前国内国际形势,我国经济在立足国内大循环的同时,依然要努力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的伟大战略,以保证我国未来经济能够平稳而健康的发展。
二、远程教育的概念及优势
(一)远程教育的概念
远程教育也称现代远程教育。远程教育作为教育领域中的一个分支,它的本质同样落足于“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由此意义来看,远程教育中实际包含了两种形式的教育模式,其一就是我们经常提到的“制度化的远程教育”,指那些实施远程教育的各级各类学校机构,比如广播电视大学系统等类型。其二是我们最容易忽略掉的“非制度化的远程教育”,指许多自发形成的依靠媒体技术实现的教育活动,如由高校和社区共同组建的社区教育系统等,在此类教育中,它没有固定的教育体系,所以是一种更为自由、自主的教育活动,更类似于其他的社会活动。但无论从哪种角度来思考远程教育,它的本质都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后产生的一组新概念,即运用网络技术与环境开展的新型教育模式。在空间上,它打破了时空的限制,与传统的在校住宿的教学模式有明显的差别。学生亦可以透过手机、网络、电脑、APP、面授等多种不同渠道完成线上或线下的学习。在时间上,学习时间短,且学习方式灵活多样。因此,它不需要每天到特定的地点上课,学习时间也灵活而富有弹性,不会占用太多工作时间,可随时随地开展学习。所以,使用这种教学模式的学生,多半是业余进修者。在招生对象上,也不再受年龄和先前学历限制,是全日制教育的一种重要补充,为已步入社会的学生提供了宝贵的学历提升机会,也为一些退休的老年人及工作的人群提供了提高学习技能和自身能力的机会,也为全民素质的提升及学习型社会的建立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和保障。随着时代经济的飞速发展,新基建及5G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远程教育,不论是为学历的提升还是专业知识的补充,远程教育都是必不可少的一项选择。远程教育为当今社会的发展培养了越来越多的人才,为全民素质的提升及学习型城市的建设打下夯实的基础。
(二)远程教育的优势
1.学习时间更为短。学习者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空闲时间通过网络媒体展开学习,将碎片化的时间集中利用,进行最高效的课程学习。它最能满足一些想在短时间内获得学历及专业技能提升的人群的需求。
2.授课内容更为新颖、灵活。远程教育与全日制教育相比,远程教育的优势在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情况及社会发展现状更加灵活、及时的调整授课内容,不需要受到教学大纲等太多条件的约束,学习内容更为新颖、灵活,培养出的人才也更加有针对性。俗话说得好“尾大不调”,我国远程教育由于其灵活多变的特点可以更加讯速的、敏感的洞悉时代的发展,并快速的做出适时地反应和调整。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教育的培养活动将更具针对性,此外,远程教育还会随着时代的发展培养出更多的斜杠青年,以促进就业率和创新率的攀升,从而实现人均收入水平的稳固增长。
3.学习成本更低廉。学习成本更低可以从两个维度来理解:一是对于受教育者来说,可以在工作之余开展教育活动,比起全日制的学习,远程教育的方式无疑是大大地降低了学习者的学习成本,成本的降低可以有效缓解学习者的后顾之忧,让更多有需求的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二是对于学校来说,它大多时候是一种师生分离、非面对面组织的教学活动,是一种超越时间和空间的全新教学模式,所以对于学校的基础设施和场地要求较低,有效地节约了学校的场地和教学的成本问题。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对教师的限制和束缚减少后,教师可以节约出更多的时间来完成更多的教学活动或抽出更多的时间来充实提高自己,以满足学生日益提高的学习兴趣和需求。
4.学习效率更高效。教师在组织学生的学习行为时,可以更好的根据学生的自身情况和学习时间提前做好课程的提纲和授课内容的准备,力求在最短的时间内集中性地完成课程的讲授和辅导,并且可以灵活地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来加入一些教学大纲之外的且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最高效率的学习。
5.招生范围更广泛。对学生的限制越低,学生受教育的范围必然越为广泛,受教育的人越广泛就越有助于形成全民学习的环境和氛围,也越有助于提升民众的素质和能力。国民素质和质量提升了又会间接导致中国制造和中国创造的提高和增长。还能增强“中国质量”的力量感和份量感,以此而循环往复,推动我国向强国之路迈进。
三、远程教育对促进中国经济“双循环”的重要作用
远程教育是由邓小平同志倡导建立,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现代远距离的教育系统。远程教育发展到今天已经历经了40多年的时间,如今的远程教育已失去当年的光鲜。开始有下滑的迹象,那么走到了2020年的今天,远程教育还是否有其存在的意义?远程教育的使命是否已经完成?未来的发展中远程教育又是否能够紧跟时代脉搏呢?换句话说就是远程教育是否还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呢?
事实上,远程教育作为要求开放的教育领域之一,由于其学习时间短、授课内容灵活、学习成本低等等优势对中国经济“双循环”新格局新需求如科技创新、新基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纺锤形收入分配格局、拉动内需、深化改革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贯强调要充分利用国内和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兼顾关系搞好平衡。这是一种改革开放初期的综合平衡思想。2020年初新冠病毒席卷全球,在新冠疫情背景之下党中央又提出实现经济“双循环”的构想,具有特殊意义。所谓经济“双循环”是指国内经济循环与国际经济循环之间有机联系的交互联系与沟通,是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利用关系平衡的新意境。在过去一轮的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我们较好地实现了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的内外平衡,取得积极成效。现在新的一轮经济全球化即将开启,我们需要通过“双循环”争取实现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再平衡。那么,在新的一轮经济全球化开启后,远程教育对促进中国经济“双循环”方面,有哪些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呢?也就是说在新时期构建远程教育的必要性在哪里呢?
(一)远程教育可满足社会对教育的急切需求
中国经济“双循环”格局需要以创新发展为主动力,打通支撑科技强国的全流程创新链条,以创新创业“引领”国内内循环。然而随着国际贸易环境的不断优化,要求对国内的经济结构及产业结构做出相应的、适时的调整。这势必会对人才培养的模式和规格提出相应的新要求与新标准。对新兴岗位的再筛选、对知识的再更新、对专业人才的再需求、对综合人才的再培训等等都将成为我们未来教育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使得社会对再教育的需求变得越来越大。
而远程教育作为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不论对人才的培养还是对教育产业结构的优化等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也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最积极的促进作用。前面谈到远程教育的概念和优势时我们也提到了远程教育的本质也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有目的”三个字,突出了我们所有教育的本质,教育从来就是有目的的,有计划的,根据社会的进步和变迁来做实时的改变和调整的。而远程教育的优势恰恰是“灵活”,它永远可以紧跟时代步伐做出最快速的调整和变化。且远程教育的学生可以更加集中地利用有限的时间和老师进行更多的沟通和交流,师生甚至可以达到一对一的交流和沟通,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需求来更加及时、更加有针对性的调整授课内容做到“因材施教”。亦可以完美的规避掉普通全日制应试教育的一些弊端,作为全日制教育的一个补充,两者共同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和人才培养贡献力量。
在远程教育日常教学中,教学大纲不再是课堂教学的唯一衡量标准。教师教学成果的检验也不再仅仅依靠学生的考试成绩来反映,而是以学习课程对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影响和提升来判断。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实践性,学以致用才是掌握知识和应用知识的最终目的,纸上谈兵、死记硬背,从来都不是掌握知识的正确路径。学生在远程教育的教学中从学到用的实践,以及从应用到再次反馈到学习中的循环过程。使我们学到的知识更具有实用性和实效性,对学生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的提升也起到了完美的促进作用。学生素质提高了,意味着我国国民素质也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和改善,国民素质的提升又直接对我国的科技和创新能力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对我国科技强国、人才质量提升的伟大战略奠定了坚实基础。
此外,“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分量也随之而得以提高,更好的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让我国经济的内环和世界经济的外环相互贯通,共同助力中国经济的强国之路。
(二)远程教育可赋能新基建对引领第四次科技革命有着重要作用
在新基建火热开展的大背景下,远程教育以智慧教育、数字教育、智能教育赋能中国经济“双循环”。在新基建涉及的信息基础设施如5G网络投资、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区块链等本身有助于完善中国创新体系的赋能下,将迸发出强烈的花火,产生不可估量的叠加效应和乘数效应。这些数字化、产业化经济都将对内循环产生巨大的赋能和推力,直接推动和引领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
众所周知,近代社会以来,人类历经了三次工业革命:第一次是机械化革命,第二次是电气化革命,第三次是信息化革命。目前,世界正在进入以智能化为特征的第四次工业革命。
远程教育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将信息新技术与教育相融合,不仅是对教育结构的优化和产业结构的升级,更关键的作用是对不同技术的方案进行整合。用以构建智慧型学习环境,并为学习者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和教育行业的可持续的循环发展。
(三)远程教育在增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布局优化中及促进形成纺锤形收入分配格局中均有着积极的作用
良好的社会分配是一种纺锤形的,就是两头小,中间大。纺锤形的上面是少量的高收入人群,纺锤形下面则是小部分的低收入人群,而中间是面积和比例比较大的中等收入群体,就是中等收入者的比重。这种纺锤形的分配和收入的结构,一则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二来它有利于扩大消费。一个国家要想真正地让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最重要力量,那么最重要的措施无疑是要增大或者叫拉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我国现在还达不到纺锤形,我国现在的社会分配还是个金字塔型,在多达14亿的人口中,仅拥有了4亿的中等收入群体,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偏低。而低收入群体却占据了总人口的绝大多数比重。这对我国经济的内循环也有了一定的影响和制约。根据当前的社会分配状况,我们要想把这种金字塔型的收入结构调整为我们理想中的纺锤形结构,最重要的部分就是要让我们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能够更快、更稳地增加。
在此背景下,我国远程教育的优势再一次凸现。大力发展远程教育,尤其是对于农村、偏远山区等贫困和落后地区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影响。远程教育在新基建的赋能下衍生智慧教育、数字教育,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远程教育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便利性特征,以及招生范围广,学习人群不受限制的特点,来让更多的人加入远程教育学习,通过远程教育学习专业的知识和技能用以提高自己的知识和文化水平,以更好的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变迁。
达尔文在生物进化论中提到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要想适应这个时代的步伐和潮流就要紧跟时代脚步,丝毫不能掉队,而边缘地区及广大农村的人群由于地域和环境的原因及限制,导致知识和文化水平相对落后,对社会的发展和变化也存在一些信息不对称的方面。而远程教育的发展恰恰是为其提供一条很好的机会和选择,比如在远程教育中,农民可以学到更为先进的种植技能和理念,以及一些新型电子商务知识、还有时下最为流行的直播带货等信息,这些知识都能给农民从种植到销售提供一体化的指导。在大大提高农作物产量的同时又为农作物的销售找到了一条新的便捷路径,它不但能让农民快速的将手里的粮食卖出,又能减少中介商来赚取其中的差价,还不会导致农作物烂在地里,让农民的辛苦白费。新兴的学习方式不但有助于农民素质的提高,也有利于农业的创新和发展,对于我国的农业生产质量的提升,和农民生活水平、收入水平的提高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农民的口袋开始满了,农民的日子富起来了,贫困的人群减少了,中等收入的人群也就增加了。
除此之外,新基建赋能下远程教育的普及和改革还能为社会培养出一批拥有更多标签的“斜杠青年”。比如,一位教师,他既是一名人民教师,又是美食博主、带货主播、网络作家等等标签和身份,这对低收入群体而言,对其收入的增加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都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四、结语
2020年由于疫情的影响,加之国外疫情对全球供应链、贸易链的冲击。波谲云诡的国际形势、复杂敏感的周边环境、艰巨繁重的发展任务,使得我国站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关口,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成为谋划我国经济新征程的题中要义。在此大变局之下,我国远程教育因其时间短、成本低、课程灵活等天然优势,也将迎来全新的挑战和契机。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以此彰显发展远程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本文就远程教育对我国未来经济发展新战略所做出的调整和创新策略作出了研究和分析,力求在此变革的大风浪中,远程教育能够顺应潮流、乘风破浪,成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强劲动力,为中国经济“双循环”的发展和构建打开全新的发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