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渝区域高职院校物联网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2021-11-30王明伟

科学与信息化 2021年21期
关键词:成渝应用型联网

王明伟

重庆商务职业学院 重庆 401331

引言

物联网是通信网和互联网的拓展应用和网络延伸,它利用感知技术与智能装置对物理世界进行感知识别,通过网络传输互联,进行计算、处理和知识挖掘,实现人与物、物与物信息交互和无缝对接,达到对物理世界实时控制、精确管理和科学决策目的。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提出:高等教育要“优化结构、办出特色,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的发展需要,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不断优化高等教育结构,优化学科专业、类型、层次结构,促进多学科交叉和融合,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物联网成为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步伐,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促进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增加供给、提振民生消费,促进内需释放的重要手段。近些年来,成渝双城经济圈的逐渐融合,在供给侧的背景下,物联网产业的持续转型升级,万物互联的信息化程度的日益增强,现有的物联网产品的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对成渝高校物联网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提高物联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以满足成渝物联网产业发展,成为成渝地方高校的物联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一环[1]。

1 物联网应用人才现状

物联网发展规划(2016-2020),在物联网产业生态布局、技术创新体系、标准建设、物联网规模应用和公共体系建设提出了具体思路和发展目标。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物联网白皮书(2018年)提到物联网我国物联网产业核心基础能力薄弱、高端产品对外依存度高、原始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长期存在。

成渝物联网产业主要体现为:产业整合和引领能力不足。成渝地区物联网产业缺少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引领产业协调发展的龙头企业,产业链协同性能力较弱。成渝高职院校须重新审视物联网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和战略性意义,进一步聚焦发展方向,优化调整发展思路,持续推动成渝地区物联网产业保持健康有序发展,抢占物联网生态发展主动权和话语权,为成渝物联网发展战略部署的落地实施奠定坚实基础。面对当前综合性物联网平台缺乏和中小企业应用物联网的人才需求,对物联网应用研发工程科技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成渝高职院培养的物联网应用研发工程科技人才在适应区域产业发展需要方面存在差距,物联网应用研发工程科技人才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与新型工业化发展的要求还相距甚远。成渝区域高职院校物联网专业应用研发工程类人才培养中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人才培养模式单一,缺乏多样性和适应性;成渝区域高职院校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中应用研发环节薄弱的问题长期未能解决;高职院校培养物联网人才与市场需求不能够完全吻合。上述问题已经成为当前转变经济方式背景下的一个非常严峻的矛盾,只有解决了这个矛盾才能促进物联网产业发展,加强物联网实践能力的培养,才能促进物联网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成渝区域高职院校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是成渝经济战略的迫切需要。成渝高职院校需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实施物联网平台培育工程和行业应用上平台工程,打造资源富集、良性互动的物联网平台生态[2]。

2 构建具有实践创新特点的课程体系

在课程体系上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验实训与工程训练相结合、课内实践与生产实际相结合、教学与研发相结合”的四结合教学原则。与物联网行业、物联网企业专家搭建“1+1+1”教学模式,构建成渝区域物联网产业发展与成渝区域高职院校物联网应用型人才的转型联动发展与同步演进逻辑关联,课程设置具有“依托学校专业、面向地方产业应用需求”的特点,将专业应用和实践操作能力的特征指标转换成课程体系、内容,开发地方物联网产业发展需要的专业特色。基于教育系统工程理论、人才预测理论、帕累托优化理论研究瞄准成渝区域物联网产业发展趋势以及对物联网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加快学科专业优化调整,根据成渝区域物联网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学科专业建设重点和方向,加强与产业链对接的专业群建设,构建与成渝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特色鲜明的学科专业体系,提升学科专业与社会需求的吻合度。

3 拓展教学途径,提升实践创新能力

学校对物联网实验实训平台进行整合和优化升级,根据物联网专业应用型人才需要创建科技创新、自主研究的开放式实验教学平台。如智慧城市教学示范基地、工业物联网应用开发平台等校内外实验平台。结合现有的物联网产品对其功能进行扩展或优化升级。推行职业资格认证,夯实课外科技活动,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能,加大以物联网应用研发为核心的专项扶持和创新基金等方式,以资助学生进行产品研发,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促进物联网产业应用产品的研发[3-5]。

4 扩延产教研学内涵

物联网工程型应用实践项目是将学校与企业、专业培训机构、科研单位组成“四位一体”育人机制,以学校理论为基础、凭借专业培训机构培训获得实践经验、依靠科研单位的支持,建设“运用现代学徒制大师工作室”,采取四位一体有机结合,以满足企业需求为导向,解决教育与需求相脱节的问题,以供给侧为背景,缩小高校与产业对人才培养与需求之间的差距,为社会提供应用型技术人才。通过建设管理平台,引导高校、行业应用企业搭建设备整合智能化、设备及数据管理智能化、系统运维智能化的垂直行业应用平台,建设开放实验室。高校与企业制定长期发展目标,实现校企合作共建服务平台,开展科技服务和科技咨询活动,强化应用型人才创新和差异化发展,规范人才培养方式,形成良好的人才培养氛围。让学生通过参与工程项目,锻炼学生的产品应用研发能力,促进产学研融合有机发展。

5 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结合欧洲应用科技大学师资队伍建设机制、教师准入标准要求以及教师评价办法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对教学内外部资源的整合与优化。结合我国现阶段地方高职院校物联网工程类人才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优化师资队伍能力评价与准入标准与机制、师资队伍职称评聘标准与激励机制、教学制度的构建与管理机制。创新考核评价体系,继续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以多元化的途径完善“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拓宽师资引进渠道,推动师资的多元化,凝聚来自企业、政府、科研院所、第三番机构等具有丰富物联网研发的经验的优秀企业家、工程师、大先生等资源,建设一支符合成渝地方物联网产业发展需要的“双师型”队伍,与物联网发展形成良性互生机制[6-10]。

6 重构创新创业体系结构

在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结合成渝物联网产业发展需求,一是重新构架并优化学校的创新创业体系;二是通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教育,来提高我们所“供给”人才的质量,实现地方高职院校应用型工程类人才的“精准供给,实现双创”教育;三是结合成渝区域政府、经济科技开发区出台相关政策措施,支持高职院校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与学生创新创业;四是高职院校在其辖区内开展科技集成示范项目建设、科技推广等活动,高职院校在经济科技开发区内布局大学科技创新创业园。

7 建立“1+X”证书制度,拓宽人才成长途径

“1+X”证书是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简称1+X证书制度),1+X证书制度鼓励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积极取得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拓展就业创业本领,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它解决了高职院校轻视学历证书而忽视职业技能的不足,在学历证书和能力认证上的深层次复合型人才的新型人才培养方案。高职院校建立物联网专业“1+X”证书制度,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学分银行”建设,实现学习成果的学分转化。物联网专业是个充满无限可能的专业,通过制定相应的措施,学生通过考取“1+X”证书在政策允许下,可以减免物联网相应学科的理论考试,同时将证书换学分,提高学生考取证书的兴趣,强化物联网专业学习和实践能力,为以后的职业生涯打好基础[11-14]。

猜你喜欢

成渝应用型联网
“身联网”等五则
《物联网技术》简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物联网技术》简介
成渝客专提质达速接触网改造施工技术研究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应用型高校混合式新型网络课堂教学改革
2020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大事记
简述传感器在物联网中的应用
成渝双城到同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