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水资源保护的主要问题与可持续利用对策
2021-11-30韦启浪袁方倩韦兰萍
韦启浪,袁方倩,韦兰萍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生物科学与农学院,贵州 都匀 558000)
贵州位于中国西南东经103°36′~109°35′、北纬24°37′~29°13′间,水资源较丰富,年均降水量约1 200 mm,多年平均径流量约1 062亿立方米,人均占有量2 793 m3,高于全国2 091 m3的平均水平,水质处于全国领先水平[1],水资源保护工作成效显著。然而,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体现在:水资源管理不完善、利用率低、资金投入少、局部污染等方面。
1 贵州省水资源保护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1.1 水资源管理体系不完善
贵州省曾对城市生活污水的管理欠缺,未经处理直接排放情况较为突出。威宁县曾将生活污水总量的近三分之一(约为3 000 m3/d)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入草海[2],造成了水体的污染。2004年贵州省畜禽产生粪尿1 346.7万 t,是全省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的2.95倍,COD(化学需氧量)是全省工业和生活废水的12.9倍[3],且养殖场废水固体悬浮物超标数十倍。贵州农药施用量从2005年的9 764 t上升到2012年的14 450 t,净增4 686 t,8年增长了47.99%[4]。2015年中国制定了《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后,贵州采取具体措施,使农药使用量有效降低,农药年使用量从2015年的约1.37万t减少到了2017年的约1.34万t,3年下降了2.4%[5]。贵州省化肥的使用量也在逐步增加,年化肥使用总量从1999年的6 7.7万 t,增长到2018年的89.5万 t,20 年间增加了 21.8万 t,增幅达32.2%[6]。农药和化肥对贵州省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存在较大威胁。
1.2 水资源利用率低
(1)主要体现在取水量大,水资源利用率低。2010年贵州省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为233 m3,全国平均取水量为90 m3,2011 年全省耕地灌溉率仅为20%左右[1]。
(2)贵州省有效灌溉面积只有2 115万亩,占耕地面积的31.2%,灌溉水利用系数0.434,低于全国0.516的平均水平。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仅为10.9%,不及全国平均水平22.1%的一半[7-8],且水生态损害、水环境污染、石漠化和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也很突出。
(3)喀斯特地形,水资源开发难度大。贵州省水资源人均2 915 m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由于地形的限制,水资源可利用量仅为161.88亿 m3,只占水资源总量的15.2%,长江流域为最低。其多年平均水资源可利用量为2 938亿 m3,可利用率仅为29.5%[7-8]。
1.3 水资源保护资金投入少
贵州水利建设“十一五”完成投资总数233.75亿元,约占全国“十一五”完成投资总数7 000亿元的3.34%[7-8];贵州水利建设“十二五”完成投资总数1 122亿元,约占全国2万亿元的5.61%[7-8];贵州水利建设“十三五”完成投资总数1 686.39亿元,约占全国3.58万亿元的投资总数的4.71%[7-8]。从数字和比例来看,似乎资金不少,但考虑到贵州水系众多,地形复杂,相对其它省来说可以说是资金投入量较少。
1.4 资源局部污染严重
(1)局部地区水资源污染严重,乌江渡电厂34号泉点从2009年2月开始发现有大量白色污水排出(约2万 t/d),pH值超标3.13~4.38 pH单位,氟化物超标72.9~405.3倍,排污口下游500 m总磷超标5.3~246.2倍,排污口下游10多公里,已基本无鱼类生存[9]。万山汞矿在运营的45年间,排放工业废水5 192万 t,废水超标236倍[10]。
(2)废水排放污染严重,废水排放总量从2 000年的5.54亿 t上升到2010年的6.08亿 t。其中,生活污水排放量从2000年的3.48亿 t上升到2010年的4.67亿 t[11]。
2 贵州省水资源保护措施
为了有效保护水资源,实现可持续利用,建议采取相应措施解决当前问题:制定和完善水资源保护的政策法规管理体系,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落实具体的水资源保护措施,使水资源保护工作得到长期有效运行。
2.1 制定和完善水资源保护的政策法规管理体系
要实现水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就要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需要建立权威、高效、协调的水资源管理机制和管理机构,制定科学的水资源管理机制,对水资源进行规范管理。
调整产业结构和推广节水技术,严格控制高耗水工业,加速改造传统工业,提高工业用水回收率和循环利用率,降低万元工业产值用水量。
2.2 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提高农业用水利用率,解决工业用水浪费问题,加强污水处理与再利用。
2.3 利用水资源保护经济机制
经济杠杆是水资源调节的必要手段,贵州省可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梯度水价体系,通过价格杠杆,促进全省节约用水的同时吸纳资金以用于水资源保护。
2.4 加强水资源保护工程的建设
(1)保护和涵养水源,加强水资源生态保护工程建设。通过建设水源涵养林与加大退耕还林,退耕还草的实施力度,并强化对地下水资源的保护管理。
(2)水污染防治能力建设。积极推动地面水污染防治,包括治理和减少工业污水排放,确保工业污水达标排放;建设再生水调控工程和污水处理厂等。
3 结语
贵州当前较为丰富的水资源和良好的水质是极为宝贵的自然资源,也是贵州水资源保护良好成效的证明。但也存在水资源管理不完善、利用率低、资金投入少、局部污染等方面问题,应通过制定和完善水资源保护的政策法规管理体系,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加强水资源保护经济机制及水资源保护能力建设等有效措施,解决当前水资源保护所面临的问题,以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