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探析
——以上海海关学院为例

2021-11-30许祥云

科技创业月刊 2021年5期
关键词:能力课程教育

吴 烨 于 闻 许祥云

(1.上海海关学院,上海 201204;2.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上海 201209;3.南京财经大学,江苏 南京 210023)

0 引言

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内涵发展、质量提升的时期,正处于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关键阶段。“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明确提出,要把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亟待深入解读创新创业教育内涵,着力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1 创新创业能力内涵

创新能力,一般是指革旧布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包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发现矛盾、提出假设、论证假设、解决问题以及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进一步发现新问题从而不断推动事物发展变化等的一个系统过程[1],包含创新意识、挑战精神、自我学习的能力、信息获取和应用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会关系能力等维度[2]。创业能力,一般是指“识别、预见并利用机会的能力”[3],是创业过程的核心能力,包括掌握机会的能力、市场敏锐的反应能力和运营规划能力[4],主要分为机会识别、机会发掘以及机会创造三种类型[5]。

胡金焱(2018)认为创新创业教育具备“全过程、全覆盖、全链条、面向未来”等特征[6]。张弛(2017)指出,大数据时代的高校创业能力培养应注重与时代相结合,既要关注技术能力、又要培养创业能力,并且适应大数据技术这一时代趋势[7]。这离不开计算科学与大数据挖掘分析技术的强力支撑,同时也要强化对商务活动的业务逻辑梳理。徐小洲(2018)研究指出学生对创业课程设置、创业教育教师和创业教育成效的满意度不高[8]。

一般认为,开设通识课程(冯源,2016)、深化实验教学改革(和红梅等,2016)、创新互动教学模式(张新安,2016)、完善学生科研创新项目服务(张德辉等,2016)、激发学生学习参与(庄国安,2011)以及构建校企合作实践平台(侯卓等,2016)等,均能有效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事实上,创新创业教育内涵有多重意蕴。首先,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潜移默化的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其次,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重实践的教育,教师既要解释“是什么”“为什么”,又要着重解决“做什么”“如何做”,这种全新的任务,需要重新思考课堂教学应该“教什么”“如何教”,课堂教学应着重强调创新创业机会识别问题;再次,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开放的教育,需要打开校门,集聚社会创新创业教育资源要素,着力推进院校、政府、社会、行业与企业的协同育人机制,共建共创共享创新创业教育的良性生态系统。

2 能力培育视角下创新创业课程建设

大数据时代“如何将创新创业教育与数据分析深度融合、如何教育学生精准识别创新创业机会、如何协同实现价值共创共享,进而稳步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亟待面对的现实问题。但是,当下创新创业课程设计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之间存在现实与理念失衡的矛盾。

2.1 课堂教学内容相对陈旧

跨界融合与精准识别是“互联网+”时代的显著特征,这就需要创新创业课堂教学充分纳入新的时代元素。但是,由于教材的编写和出版周期较长,往往等到教材面市,诸多理论和案例可能已经不太符合新的教学情境[9]。而且传统的创新创业课程过于侧重基础知识和一般性原理的介绍,缺乏对业务逻辑和知识体系的系统梳理。

2.2 业务逻辑体系缺位

创新创业课程不同于基础理论课,更应强调创业机会的精准识别、创意创新创业能力等内生动能的养成。为实现这一目标,最好能将教学内容与真实的商业环境相结合,这就给教学过程提出了新的要求,比如准解读商务活动的业务逻辑、科学研判商业生态的演化趋势、深入钻研商务数据分析流程。然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大多局限于“黑板商学”或者“事后诸葛”式的案例分析,要么是未能科学界定企业运营中的核心问题,要么是局限于纯粹的逻辑推理。

2.3 商务数据分析能力不足

商务分析既需要着重关注业务逻辑,又需要强化数据分析。海量数据的涌现为商业模式创新提供了无限可能,如家、汉庭均为基于携程平台数据的衍生物。充分发挥统计学、基于因果关系分析的计量经济学的学科支撑作用,并针对性地界定问题、分析问题和提出对策,是夯实创新创业课程的关键支撑点。

2.4 商务运营应用场景虚化

信息技术革命以及新技术、新方法的涌现,理论上能为创新创业教育赋能。然而,当下的学科归置与课程设置高度趋同,教学内容未能及时对接市场真实诉求。这就导致创新创业教育局限于原理介绍或者方法论的生搬硬套。比如,如何对接5G应用场景、如何服务社区商业,亟需打造一套涵盖“原理-实务-方法论”的应用型教学方案。

2.5 教学绩效评估方式单一

创新创业课程考核应侧重于评判学生“对业务理解的深度、对理论选择与分析的准度和对数据分析方法使用的精准度”。然而从目前诸多高校的教学大纲来看,其考核方式要么停留在闭卷测试层面,要么是基于格式化的商务策划书撰写,鲜有从运营视角考察学生的业务分析和问题解决能力。即使是实务性较强的创新创业竞赛,也或多多少存在一些弊端,典型的不足主要表现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商务策划书侧重标准化的环境分析与财务报表填报,却缺少客户精准定位和市场竞争动态要素模拟分析;二是强调科层制组织架构,却忽视了扁平化组织之于企业的战略价值。毫无疑问,这些都严重制约学生动态分析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的提高,其创业方案大多不具备可行性。

2.6 教师教学能力有待提升

现有研究表明我国高校创业教育教师的创业机会识别、数据运营分析和商务风险预测与管理等能力还相当薄弱,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显著不足[10]。申继亮和王凯荣(2000)认为教师需要强化“个人特质、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实践与技术能力以及综合服务能力”等,以实现教学能力的提升[11]。本文认为,产学研的深度精准合作能较好弥补这一缺憾,因为创新创业教师不能满足于照本宣科的讲解或者机械化地打磨策划书,而应该强化业务逻辑训练和数据分析能力学习。

3 能力导向下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为有效规避“课程体系与知识结构的固化、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鸿沟、业务逻辑与应用场景的虚化、数据分析与数据挖掘的缺失、教学绩效与学习评价的偏离等”等问题,上海海关学院正致力于理顺和重新评估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协调各院系和职能部门,打破专业壁垒,形成跨学科、多层次的具有海关行业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并以项目制推动专业教师参与创新创业教育,深化双创教育专业课程建设。

3.1 深度挖掘课程思政资源,坚持立德树人

上海海关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坚持并践行立德树人原则,积极挖掘课程思政资源,致力于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一是科学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创新创业理念,比如富有创新精神、敢于社会担当、勇于共创共享等。二是充分研究“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等主题赛事,将新时代的新要求嵌入到双创教学工作之中,比如提升大学生从事公益创业与电商扶贫的运营管理能力。三是立足“创新创业策划书”研讨与撰写历程,锤炼大学生的创新创业项目论证能力,培育大学生的创业机会识别能力。四是培育学生的大局意识,理解从“六稳”转向“六保”的合理性,并努力把握“新基建”下新兴技术的科学应用。

3.2 结合校本特色资源,深化通识课程建设

充分依托学校的海关行业特色,激活进出口商品归类、海关估价、原产地规则和检验检疫等海关核心技术对创新创业教学体系的支撑作用;借鉴国内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先进经验,探究广受社会与企业欢迎的创新创业人才的多维素养特征,构建跨院系、跨学科交叉联合培养双创人才的新机制,探索“理论、实务、方法论”三位一体的个性化方案,努力夯实学生基本素养,扩展学生事业与胸怀,提升学生的机会识别和创新创业能力。

积极探索如何深化创新创业教育通识课程内涵建设,尝试构建“原理-实务-方法论”三位一体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上海海关学院通识课程拟包括《创新创业基础》《创业营销》《商务数据分析》等。《创新创业基础》将采用混合式教学方式,讲授创新创业基础知识;《创业营销》拟邀请企业家开设专题讲座,从战略管理、商业模式、技术创新、营销管理等方面,分析如何定性分析价值识别、价值创造、价值传递与价值分享等知识;《商务数据分析》拟开设实验(训)课程,通过设置创新创业应用场景,结合大数据、人工智能、互联网+等前沿技术,通过Python与Stata等软件模拟定量发掘创新创业机会。

3.3 立足机会精准识别,改进实践教学模式

创新创业能力的培育首推创新创业机会识别,精准获取创业机会既需要创新创业基础知识,还得具备商务专业技能。大数据时代,科学而又精准地识别创业机会,需要“网络爬虫、聚类分析、关联分析、路径分析、漏斗分析”等数据分析方法的强力支撑。上海海关学院在稳步推进数据分析课程建设,管理学科相关专业均开设《数据分析与可视化》课程。

改进实践教学模式,加大课程模拟实验教学、强化量化分析方法、完善实践教学平台,指导学生进行项目实践,支持学生参加各类专业竞赛活动,探索多样化实习模式,强化学生创新思维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素养的稳步提升。逐步构建包含“基本技能(理论基础等)、专业技能(量化分析等)和综合技能(商务运营等)”三大模块的递进式实践教学模式。

3.4 组织专业教师参与,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尝试以项目制方式推动专业教师参与创新创业教育。比如,立足《进出口商品归类》《海关估价》《原产地规则》等行业特色课堂,挖掘专业课程、实验课程和实践教学平台的创新创业属性。将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教师引导与学生实践、创新创业教学平台与创新创业实践管理进行有效整合,致力于打造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化的具有海关特色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把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不断丰富自身对商业逻辑的了解程度,提升个体对创新创业机会的识别和把握能力,提升团队的量化分析水准,以持续提升教学能力。上海海关学院创新创业教学团队正致力于深化“先导式、穿式、验证式”案例教学方法创新实践[13]。前导式指的是讲述某一商务专题(比如B2B2C)之前,先行给出背景案例,引导学生进入内容场景,提前为主题做出铺垫。贯穿式是将讲述过程中用案例来解释商务数据化运营的实际流程及相关方法。验证式是具体内容讲授结束后用实际案例验证所讲授内容的有效性和科学性,包括利用统计软件,对商务运营流程中的相关主题进行探索性、验证性实验(训)项目开发。

3.5 重构课程考核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上海海关学院创新创业课程尤其注重教学过程设计,不断完善改革教学考核方式。学生平时成绩则以课堂表现、案例讨论发言率及质量、角色扮演参与度、实训数据分析成绩等为考查重点。期末考试则着重考查学生对商务活动的深度把握能力,主要包括“问题导向意识、业务逻辑体系、量化分析能力、商业模式分析、动态演化视野和团队协作能力”等,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吸引学生积极参与。

引导学生关注新业态、新技术、新平台、新资讯,比如让学生从多维角度分析人人店运营模式、电子商务社群运营、京东非自营战略等。不断强化和完善分组讨论、对抗辩论、角色扮演和情境模拟等新型教学方法,并鼓励学生自己查找、整理教学案例,加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度,深化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并充分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从教学效果来看,一旦学生的内在动能被有效激活,的确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度。

3.6 优化教学管理职能,构建双创教育体系

上海海关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坚持以创新创业能力的培育为导向,院系和相关职能部门在逐步优化管理职能,以稳步提高教学服务水平。比如,上海海关学院各院系正充分挖掘广大校友、海关与实习单位的力量,用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整合相关资源;教务处正以项目制推动专业课教师走进创新创业讲堂;人事处已出台政策鼓励教师从事海关与行业相关的决策咨询服务工作,同时强化产学研合作的范围与深度;上海海关学院创新创业中心承担着创新创业教育的孵化器功能,积极为学生科创提供教学服务支撑。

上海海关学院创新创业教学团队则积极把握机遇,稳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一是拟根据专业的学科属性,制定差异化的创新创业教育方案,深度挖掘专业基础课、实验课和实践教学平台的创新创业因子,通过分类施教实现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二是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及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平台,提升课程服务辐射范围。结合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实践平台,将创业机会识别、创意能力培育等相关选题融入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从多角度丰富双创教育内涵。三是加大双创课堂对相关赛事活动的培育功能,尤其支持学生参加“知行杯”等电子商务公益竞赛活动,探索精准扶贫电子商务商业模式运营,强化学生创新思维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素养的稳步提升。四是积极整合课堂教学、科创竞赛、实践教学和网络课堂资源,围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师资队伍、教学管理、教学保障和教学评价7个方面来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综合教学体系。

猜你喜欢

能力课程教育
当活动走向课程 少年已走向未来
国外教育奇趣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题解教育『三问』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