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销合作社为农服务工作的定位思考
2021-11-30张长宝
张长宝
(南京市江宁区供销合作总社,江苏 南京 211100)
当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迈入新的发展阶段,“三农”发展步伐逐步加快,但农村地区青壮年劳动力流失,农业发展资金投入相对较少,农民科学技术素养普遍不高,农业生产规模化不足等限制农村发展的因素依然存在,因此,应不断挖掘和充分发挥供销合作社的优势,以此为切入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供销合作社在我国已经有几十年的发展历史,业务功能多样,在为“三农”提供综合服务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但是,当前供销合作社还存在管理体制不完善、运行效率待提升、基层网点待健全等问题。此外,供销合作社在经营机制、农业产业化参与度方面也无法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代化发展相适应,如何在认清供销合作社定位的基础上解决以上问题,更好发挥其服务乡镇社区居民生产生活的优势,成为供销合作社发展的首要任务。
1 供销合作社的一般性职能及历史使命
1.1 供销合作社的一般性职能
从延续传统来看,供销合作社具有调节经济利益、稳定社会秩序、组织经济运行、提供信息帮助四大普遍职能。
1.1.1 调节经济利益。供销合作社以合作互助为途径解决了组织内部劳资对立及分配不均等问题,故而能够有效调节劳资双方经济利益,达成合作。而合作经济下,农业发展费用和成本极大降低,有效提升了规模效益,社员收入也因此得以提升。
1.1.2 稳定社会秩序。供销合作社在扩大就业方面也有重要作用,其切实解决了社员就业难的问题,同时为社员提供了定期的专业培训及经济服务,以此提升社员就业能力和经济收入,在给企业提供可满足生产需要的劳动力的同时提升了社员的生活水平,有利于社会矛盾的解决和社会秩序的稳定,有效缓解了政府压力[1]。
1.1.3 组织经济运行。供销合作社实现了市场和生产的有效衔接,生产与消费在地域和时间上的矛盾得以合理解决。不仅如此,合作社还为政府与社员的沟通搭建了交流平台,在一定程度上分担了政府的社会责任,进而为经济平稳发展提供保障。
1.1.4 提供信息帮助。在新的历史发展背景下,信息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助力之一,企业间、国家间的竞争在某方面来说就是信息资源的竞争,农业发展同样如此。合作社坚持为社员提供教育,不仅包括营销知识、信息化技术、管理能力等方面的培训,也包括责任意识、合作精神及观念等的培养,以教育为途径,实现保守、短浅等小农意识的净化和互助、诚信等合作社精神的弘扬,全面提升社员综合素养。
1.2 供销合作社的历史使命
我国经济发展迈入新阶段,农业发展显示出新的发展趋势:第一,生活水平的提升使人们的消费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特点,创新性商品需求迫切,且对于产品质量安全的要求极大提升;第二,全球总需求萎靡,而我国仍存在较大的出口竞争优势,需坚持“引进来”“走出去”政策,提升进出口质量;第三,传统产业已出现饱和,信息科技的发展使新产品、新技术及新模式相继出现,创新投融资方式势在必行[2];第四,传统产业已逐渐无法满足人们的生产生活需要,新兴产业及小微企业在此背景下发挥的作用更加明显,传统产业必须向专业化、智能化方向转变;第五,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愈发明显,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流失,农业经济增长必须依靠技术进步及资本投入;第六,既往市场竞争以价格竞争及数量扩张为主要形式,而在新时代背景下需向差异化、质量型转变,我国经济增长的内生需求转为提升资源配置合理性及有效性、统一全国市场。在此背景下,供销合作社作为遍布城乡的组织形式必须发挥其重要作用,既影响国内外市场,又影响国内流通领域。不仅如此,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背景下,供销合作社在激发经济活力、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以及保证商品流通上同样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农业在我国处于基础性地位,供销合作社在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供社会化服务方面的作用不可替代。我国整体经济增速放缓,提升农业发展质量成为关键,怎样在保证农民经济收益稳定增长的同时维持和强化农业在我国的基础地位成为难点[3]。我国已经进入全面深化改革阶段,深化农村改革就是提升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提升农民生活质量,促进农业健康发展的关键。供销合作社必须在其中充分发挥作用,整合农业资源,充分发挥其扎根农村、广泛分布、业务覆盖面广及广泛联系农民等一系列优势,为“三农”发展提供广泛支撑,促进农业向现代化方向发展。
2 供销合作社的定位及传统地位
2.1 供销合作社定位
实现供销合作社深入发展,发展农村经济,建设新型农村,必须要夯实基础。基层作为合作社的微观基础是其保持活力的关键,是直接连接供销合作社和农民的重要载体,也是供销合作社提供“三农”服务的主阵地,党和政府以此为依托实现农业生产发展、农民增收。
2.2 供销合作社的传统地位
2.2.1 为农服务的重要载体。供销合作社由农民群众集资兴办,目的是实现自我服务,背后有政府的支持。供销合作社发展传统优良、历史悠久,虽经历了发展变迁,但是仍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能有效实现农村商品流通,是农村经济的关键构成要素[4]。供销合作社在产品生产、商品流通中均发挥了关键作用,是为农服务的重要模式,有效缓解了政府压力,在促进农业经济发展上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2.2.2 合作经济的龙头。供销合作社有较为悠久的历史,合作经济形式相对完整,物质技术设备较为先进,在广大农村地区活跃度较高,经验丰富、技能水平高、供销职工队伍庞大,优势明显。承担农副产品交易在很大程度上加强了地区间的经济及物资交流,供销合作社以其突出优势实现和农村地区间的贯通和城乡流通网络的建立[5]。我国已步入发展新时期,供销合作社作为社会主义合作经济的关键组织成分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改官办为民办的改革措施也极大地提升了组织的群众性、管理的民主性,其优势得到了最大化的发挥。
2.2.3 商品流通的桥梁。供销合作社一身二任,是联结农村与城市的重要经济团体。一方面,供销合作社可以将生产资料及日用工业品等输送至农村,提升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满足农村居民的生产需求;另一方面,供销合作社可以将农副产品输送至城市,满足城市人民的需求。因此,供销合作社搭建了生产与消费、城市与农村的交流桥梁,成为政府和农村经济联系的关键枢纽,影响力大、作用突出。
3 供销合作社为农服务工作创新策略
供销合作社为农服务工作,主要围绕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是做好政府“三农”工作的重要抓手。
3.1 转变服务观念
3.1.1 转变服务重点。供销合作社将既往的商品购销为重点转向以综合服务为重点。以往的供销合作社以行政手段为主,单纯向国家负责,而在社会发展新阶段,供销合作社要更多地体现市场经济的主体作用,重视服务重点的转变,将经济手段作为主要依托,更多向消费者及生产者负责,将自身作为农民的代表,通过多途径助农兴农。
3.1.2 扩大服务范围。传统的供销合作社单纯为农业生产、农民生活服务,而在新时期,供销合作社要积极扩大服务范围,更好地为农村提供生产、生活等全方位服务。在保持既往生活服务质量的基础上,需要加强对于商业、饮食业等传统行业的重视,全面扩大服务范围、提升服务质量[6]。此外,供销合作社要积极开辟新兴行业,扩大商品生产内涵和外延,将文化、医疗、旅游等纳入考虑范围,加快美丽乡村建设。
3.1.3 转变服务功能。供销合作社需要改变服务功能的单一性,为农村、农民、农业提供多功能服务,积极建立服务关系,提升服务的功能性、层次性。以购销活动为例,供销合作社需要保证自身服务的优质、诚信、公平,同时以农民群众需要为参照提供运输、安装等一系列服务,满足农民连带需求。此外,对于农业器械、家电等商品,需要实施定期上门检测和维修,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
3.2 营造良好的服务环境
3.2.1 因地制宜做好服务。供销合作社的发展要以区域实际发展情况为依托,科学规划服务方案和策略,做到服务形式多样,服务内容重点突出,服务功能丰富,切忌脱离实际。此外,供销合作社需要将信息服务、产品推销及加工增值等作为发展重点,实现横向联合,提升供销合作社发展质量。
3.2.2 加强与城镇化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作的结合。在社会发展新时期,我国农村经济愈发呈现出商品化、现代化、专业化特点,城市化进程也愈发明显,在此形势下,新的城镇数量逐渐增加[7]。而对于小城镇而言,其作为农村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是工业品、农副产品的最重要集散地。小城镇的建设离不开多功能服务的配合,因此相应主体的发展和兴办必须将小城镇建设需要作为考虑的重点,着力推动小城镇建设。供销合作社面对新形势需要将基层社作为服务主体,通过完善服务体系进一步发挥城镇功能和优势,实现与邮电、商业等部门的紧密协作,建立起与实际发展相适应的储运中心、技术服务中心、加工中心和产品流通中心,促进小城镇繁荣发展。
3.2.3 调整基层供销合作社经营结构。基层供销合作社传统经营结构在新时期已经无法满足农业规模化发展的要求,无法为“三农”健康发展提供强大助力,因此,供销合作社必须将产品的自然流向作为主要考虑内容,进而进行基层供销合作社经营结构的调整。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区域经济网络及基层社的优势,实现生产与供销之间的有效连接和供销合作社基础设施的完善,为“三农”发展提供多功能服务。
3.2.4 重视区县级联合社的统筹作用。区县联合社是基层社的主要管理单位,在促进经济实体办成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县联社要充分发挥自身统筹作用,积极举办多种服务事业,特别是基层社无法达成的工作,促进自身多功能服务主体的构建,在全县范围内形成相互连接的服务网络[8]。这样既能够为基层社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又能够实现供销合作社合作之间、农业生产和销售之间的有效连接,共同协作,构建美丽乡村。
3.3 重新定位服务领域
3.3.1 为农业生产提供社会化服务。农民在开展农业生产的过程中会面临诸多难题,且难以形成生产整体性,小而散的农业生产形式不利于农业的统一管理。对此,供销合作社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努力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开展规模化、标准化、商品化生产。从土地连片流转、水利建设,到集中育苗育种、配方施肥、机耕机种机收、农药统防统治、统储统存统销,提供一条龙服务,彻底解决“田怎么种”的问题,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3.3.2 为农民安全放心便利消费提供保障。在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已经融入社会生产生活中,在当代,信息技术是促进行业发展不可替代的动力。因此,供销合作社在发展时可主要从两方面入手为农民消费提供保障:第一,要不断合理布局网点,优化线下消费环境,提供安全放心商品,让农民买得放心,以此促进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第二,要主动与邮电、交通等部门及社会快递物流企业合作,提升农民线上购物的便利性,让农民真正做到坐在家里购物,实现“买全国”的愿望[9]。另外,供销合作社必须针对农村留守老人等做好全方位生活服务,如各项费用代收代缴、喜庆婚丧代操代办等,提升农民的幸福感。
3.3.3 为农村绿水青山保驾护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留住绿水青山,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农村地区在着力发展经济的同时绝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在发展农村经济的过程中,供销合作社要发挥主导作用,以身作则,通过多种途径增强农民的环保意识,如建立废弃物集中处理场,对回收物品进行二次利用等,鼓励农民积极保护周边环境,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当行为(乱丢乱扔农用废弃薄膜、农药废弃包装物等)对环境造成的破坏,做农村美好环境的坚定守护者。
4 结语
我国已迈入新发展阶段,农村市场也在此形势下向多元化、开放式商品流通体制发展,供销合作社在此背景下面临更多机遇,同时需要应对更大的挑战。供销合作社必须深化自身体制改革,开拓服务领域,提升服务质量,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农村、农业、农民的发展提供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