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澄城县乡村旅游的建设路径分析

2021-11-30蔡小娟

乡村科技 2021年35期
关键词:特色旅游文化

蔡小娟 田 宁 杜 曼

(西北大学现代学院,陕西 西安 710130)

近年来,乡村旅游逐渐成为国民追捧的旅游模式。欧美发达国家中,乡村旅游是人们摆脱城市喧闹,选择生活扁平的一种新颖模式。乡村旅游模式主要分为传统乡村旅游模式和现代乡村旅游模式[1]。继工业革命之后,随着交通设施的发展,城市居民选择新兴的乡村来度假,加强城市与乡村的交往,由此衍生出传统乡村旅游。现代乡村旅游产生于20 世纪80 年代,到20 世纪90 年代得到迅速发展。现代乡村旅游利用农村区域的优美景观、自然环境和建筑、文化等资源,增加本地财政收入,创造本地就业机会,为农村衰弱的传统经济注入新的活力,成为发展农村经济的有效手段[2]。有英国学者在1994 年提出乡村旅游要以自然景观为外在基础。同年,又有学者提出乡村旅游活动要以本土特色文化为基础,但很大程度上会受到规模、经济、环境等因素的限制。还有学者提出乡村旅游不能局限于农业旅游,应该进行多层面活动,包括田园风光、垂钓活动、农业体验、文化旅游和风土乡情等[3]。另外,有美国学者提出,乡村旅游由于受到农村区域限定,其发展非常有限。根据以上分析,可以发现欧美学者并没有界定乡村旅游,只是基于乡村地理的复杂性和文化的多样性,将乡村作为一种文化特性。

日本乡村旅游在20 世纪60 年代开始发展。随着日本经济的腾飞,日本国民工作节奏加快,生活压力逐渐增大,急需一个放缓生活节奏的环境。这时就衍生出一种民宿经营模式,专门向雪道滑行的旅客提供住宿、餐饮及服务。到20 世纪70 年代,农村农民打破原有的单一民宿模式,提供高尔夫球场、滑雪场等场地来吸引更多的游客,以此发展城市近郊农园观光。1973 年,日本经济倒退,政府通过政策加强引导乡村旅游,提出“自然休闲村”活动,试图打破乡村经济衰退困境。1980 年以后,城市居民逐渐到农村体验农耕文化。直至1992 年,日本农林水利部倡导绿色旅游,体验乡村自然风光、风土人情,标志着日本乡村旅游开启新征程,有效促进城市和乡村交流。

欧美城市居民度假的传统乡村旅游模式称为探亲旅游。但是这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发挥的作用非常有限,首先,传统乡村旅游只能发生在假日,村民的就业机会并未增多,且金融环境也未得到有效改善,对地方经济的促进作用也非常有限。1994 年,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委员会提出乡村旅游要以天然的田园风光为中心。我国乡村旅游发展较晚,2001 年有学者提出乡村旅游必须基于农村地区,为满足游客旅游需求,提供旅游和休闲服务。2006 年,另一学者提出乡村旅游是一种以自然景观和本土人文为主的旅游活动。2014 年,还有学者提出乡村旅游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满足旅客的乡村体验要求。乡村旅游具有独特的乡村文化,乡村性是发展乡村旅游的关键因素。国内有学者提出,乡村旅游必须具有乡村自然风光和风土习俗两个特点的旅游活动。乡村旅游发展迅速,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一是观光型乡村旅游,以自然景观和天然的田园风光为主[4]。二是农业观光型乡村旅游,以农业体验,果园、花卉园和农产品采摘为主题的观光旅游[5]。三是文化型旅游,以地方乡村的乡情民俗、历史文化、红色文化传承为主。四是健康型乡村旅游,以疗养、康健、娱乐为主。

总而言之,乡村旅游包含了两个方面,一是限定在乡村地区,二是以乡村为特性作为旅游吸引点,二者缺一不可。

1 澄城县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澄城县位于陕西省关中东部,是黄河流域的古老县城,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县名县治沿用已有1 540 年的历史,全县土地面积约1 121 km2,辖区内共有160 个行政村、1 486 个村民小组 ,耕地面积总计5.93 万hm2。截至2020 年11 月1 日,澄城县总常住人口30.41 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1.2 万人,农村劳动力人口15.5 万人。浓厚的文化沉淀是发展乡村旅游的先决条件。

澄城县内有丰富的旅游资源。第一,丰富的自然景观,包括拴马桩石雕、亲邻寨、瑞云观、居仙寺及蛾蟒庙等。第二,悠久的历史旅游资源,包括尧头窑遗址、魏长城遗址、良周秦汉宫遗址及刘家洼东周遗址等。第三,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包括壶梯山、乐楼、精进寺塔、龙首坝、永庆桥及王官城等旅游资源。近年来,澄城县结合红色文化、历史旅游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同时乡村旅游经营者整合农家乐、度假村、地方景点、地方特产等以乡村为特性的人文旅游资源,在网络上进行展示宣传和营销推广,为城市居民提供休闲、娱乐线路,解决游客吃、住、行、游、购等各类服务。全年累计接待游客76.62 万人次,实现澄城县旅游综合收入2.98 亿元,为农村经济及社会稳定发展注入强大活力。澄城县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具有以下的鲜明特色。

1.1 先进的旅游发展观念

乡村旅游发展不能单纯依托自然景观,在景观中植入先进的思想、厚重的历史文化,同时还要大力发展乡村特色旅游。以“特色”的民俗风情为载体,让观光者投身自然景观,漫步乡村,享受乡村独有的田园风光,体验乡土文化。为游客提供旅游服务的同时,减少对旅游资源的破坏和人为的污染等问题,提出绿色乡村旅游理念,形成旅客与旅游环境的良性互动。通过乡村旅游这种形式,促进当地民宿、农家乐、乡村文化等的发展,有效改善农村经济,解决农村土地荒废问题,提高空心村的利用率,解决当地居民就业和收入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旅游模式。

1.2 利用特色资源驱动旅游产业发展

乡村的传统农业发展迟缓,一直以来投入成本较高,产出效率较低,导致农业资源不能有效利用,同时农业的发展方式也非常受限。乡村旅游依托乡村自然的生态环境,向旅客展现自然的农民劳作景观及风土乡情,推出农家农耕体验项目,进行耕种、采摘、垂钓等项目,吸引广大旅客参与并制作农家美味食品。另外,当地的特色小吃文化,包括澄城水盆羊肉、旋面、麦子泡等特色美食,协同发展乡村旅游。乡村旅游投入成本低,就业人员从事无门槛,操作方式灵活,可有效调动当地居民的就业积极性,形成产业效应,促进农村经济发展[6]。

1.3 构建特色小镇促进基础建设

澄城县的乡村旅游将精准扶贫与特色乡村建设有效融合,由政府统一牵头,统筹规划县内的扶贫项目与乡村旅游开发工程,搭建特色小镇,实施县内独有的特色旅游。乡村旅游直接或间接地推动了农村基础设施改建,建立古风建筑,赋予历史文化。形成以特色小镇为背景,植入特色历史文化,有效吸引观光者就地旅游,带动当地住宿、餐饮、交通等产业协同发展,解决当地农民就地就业问题,既能照顾家庭生活,还能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提升农村乡情及文化素养,形成旅游促进产业发展,产业发展带动经济发展,经济发展促旅游发展的闭环新格局。

1.4 乡情作为旅游宣传主题

澄城县文化历史悠久,清晰地承载着本地文明发展的详细脉络。让观光者置身于天然的田园风光,享受当地特色的民风习俗,体验农家文化,吃农家饭、购农特产、享农家乐、品民俗文化,保护淳朴的民风乡情文化,借乡村旅游得以传播及传承。此外,在满足物质需求的同时还需要提升精神追求,以乡情为旅游主题,让旅客身心有归属,让浓浓的乡音和丝丝的乡愁成为城市工业化发展和农村城镇化发展的协调剂,让乡村旅游、人、乡村三者有机融合,相互协调促发展。

2 澄城县发展乡村旅游中存在的问题

经过政府和当地居民的协力配合,澄城县的乡村旅游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些许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发展规划缺乏科学性

现阶段,澄城县的乡村旅游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旅游形式不规范,开发规划欠缺科学性。整体的开发规划主要集中在小成本的开发建设,无法形成协同效应,如农家独立的观光、采摘、垂钓等项目,不能形成产业一体化,附加值低,接待游客规模有限。整体旅游规划缺少科学的总体发展观,无法突显乡村“特色”旅游,对于乡村旅游产品开发的深度不够,产品单一,功能单一,缺少规模效用。对于周边经济辐射带动作用小,未能有效改善乡村经济条件。

2.2 管理规范欠缺标准

乡村旅游管理乱象,缺少统一的管理标准。旅游景区各个景点比较分散,经营行业混乱。服务人员缺乏专业的培训,提供的服务水平不齐。景区出售商品价格偏高。旅游环境差,相关人员未能及时处理景区垃圾。部分景区安全防护措施不到位,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等。目前,乡村旅游属于粗放式经营管理,只注重数量忽视质量,缺少品牌建设,产品附加值低,发展后劲不足,缺乏专业的服务和统一的管理标准。乡村旅游急需建立统一的管理规范,统一服务,以提升服务质量。

2.3 旅游配套设施滞后

为推动乡村旅游发展,需强化连接乡村旅游景点的外部道路、交通站点、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建设。但目前没有做到全覆盖,必然会给部分游客旅游带来出行困难,影响乡村旅游的发展。加之乡村民风环境不佳,生活、生产垃圾胡乱堆放,不能及时处理,景区污水处理不环保等。景区绿化植被面积覆盖少,缺少游客服务中心建设。基础景点伴随的餐饮、住宿、娱乐、购物等方面的基础设施不到位,保障能力不足,安全设施有隐患,这些都是当下发展乡村旅游亟待完善的项目。

2.4 宣传和营销路径单一

目前,澄城县的乡村旅游门票价格较低甚至无门票,景区内产品单一、无特色。许多旅行社在规划旅游线路时,很可能会把乡村旅游景点排除掉,致使景区游客量减少。传统的宣传渠道主要以销售农产品及商品为主,营销渠道单一,不能更好地为乡村旅游景区做最大力度的宣传。因此,要探寻多渠道宣传乡村旅游的路径,让澄城县的乡村旅游“走出去”。

3 发展乡村旅游的建设路径

全国各地省市区的乡村旅游发展迅速,竞争也日益激烈。澄城县的乡村旅游想要在众多的旅游地中成为游客的首选地,要以政策引导为前提,以独特经营为特色,自主创立品牌,形成旅游规模效应,增强澄城县旅游市场的竞争力,可从以下4 个建设路径实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3.1 科学规划旅游资源,实现乡村旅游的协同效应

乡村旅游开发不仅仅是对农业资源开发,还要借助已有旅游景点,科学规划旅游资源,协同区域内其他旅游资源和旅游景点,打造特色旅游资源,丰富乡村人文业态,大力发展农业旅游、文化旅游、健康旅游等多种旅游模式,增加旅游内涵,打造旅游精品线路,提升综合实力,形成资源共享,实现旅游产业链的优势互补,为农村经济添砖加瓦,打造乡村旅游的一体化发展格局。

3.2 建立旅游管理规范,提升旅游服务水平

政府及相关旅游企业应加强旅游从业工作人员的专业培训,对服务人员进行农业知识、民俗风情、经营管理和接待礼仪等方面的普及培训,规范乡村旅游服务行业的标准,建立服务管理规范,提升服务人员的整体服务水平,增强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竞争力,规范乡村旅游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农村劳动力就业压力,解决城市就业拥挤等问题。

3.3 搭建“特色”经营模式,完善旅游配套设施

发展乡村旅游,要大力搭建“特色”经营模式。构造旅游城镇风貌,搭建特色小镇。以历史、文化风俗作为旅游小镇的特色,依托“特色”经营模式发展乡镇企业、旅游商业。学会对农副产品进行深加工,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打造旅游纪念品生产线,出售平价商品,突显旅游地特色,给游客留下特色印象等[7]。统筹乡村旅游资源,招商引资,搭建特色经营模式,完善周边交通、通信、水电、环保等基础设施。

3.4 增加宣传媒介,拓宽营销渠道

利用现代传媒和传统传媒等媒介,大力宣传乡村旅游,重点推荐特色旅游。探索多元销售模式,精心打造旅游品牌。鼓励企业借助微信公众号、网站等传媒,推荐乡村旅游特色产品,拓宽产品线,提高乡村旅游产品市场的辨识度。乡村旅游开发要保护现有资源,防止开发过程中破坏生态平衡,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要形成良性的资源循环利用。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受到当地居民、环境、经济水平、社会文化等多因素的影响,整合县内所有旅游资源,合理开发,科学规划县内乡村旅游,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乡村旅游之路。

猜你喜欢

特色旅游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特色种植促增收
谁远谁近?
旅游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
抓普及、促提高、创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