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风险管理视角下国有企业内部控制

2021-11-30江湘玲

大众投资指南 2021年25期
关键词:风险管理国有企业企业

江湘玲

(广州市城投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 510000)

新环境下,国有企业不断转变经营理念和结构以适应供给侧改革发展需要。然而,随着国企改革的推进,内部的改革动力逐渐不足,而外部的环境更加复杂艰难。这就要求相关企业增强风险意识,完善公司内部控制体系,并尝试通过改善国企内环境、开展风险评估、加强信息沟通和完善控制手段等方式,规避经营风险,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

一、风险管理相关概述

风险管理是经济学和金融学中系统管理的一种方法,由风险识别和风险控制组成。风险识别阶段的主要目标是预测和评估公司中潜在的问题和风险类型,以及风险会造成的不利影响[1]。从概念上讲,风险是一个非常模糊的通用术语。面对风险,企业难以准确衡量或计算风险造成的损害,从而导致不必要的损失。风险识别可以通过科学量化企业在发生风险情况下的风险等级来解决问题,从而减少或避免风险造成的影响。

风险识别在风险控制之后,风险控制主要集中在对识别出的风险类型和程度采取适当措施,最大限度地实现规避风险和降低损害风险。作为风险管理的一部分,相关工作人员通常需要制定许多应急计划。在发生风险时,结合风险类型和程度选择对应的应急计划。在管理公司风险时,最有效的风险管理方法是未雨绸缪,谨慎规避风险。在公司总体方针不变的情况下,针对公司计划项目的实施或执行进行微调,原则上可以避免风险的发生[2]。例如,为了管理战略人才计划的风险,企业可以使用多种人才引进方案,例如人才注入机制、人才培养计划和员工激励机制等。

二、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构建的必要性

国有企业的人员结构通常比较复杂,层阶分明,同时大多数国企又会下设集团公司和子公司。集团不仅要做好内部控制,还必须做好对集团公司和子公司的控制管理,确保公司各个部门都做好自己的工作。一般来说,国企子公司数量与行政管理的难度成正比。因此,国有企业需要一个基于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体系。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环境下,国企也开始向外拓展产业链,因此十分需要一个内部控制系统来管理和限制它们的海外活动。立足于此,国有企业需要从精确控制转向风险管理,高级管理层应更加关注风险环节,明确风险管理是内部控制过程中最重要的内容。

三、风险管理视角下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风险意识不到位

由于市场竞争压力越来越大,许多国有企业只着眼于眼前利益,而没有长远的发展眼光。企业管理层未能正确理解如何规避财务风险,公司治理中存在的财务风险问题日趋明显,一些国有企业甚至引发了严重的财务危机。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市场经济的动态变化为企业增添了许多财务风险。我国目前的多数国企欠缺合理的风险管理指导,投资建设项目随意性强,项目选址没有核实就盲目投资,不能准确评估项目的未来走向。

(二)管理体系存在问题

目前,许多国有企业都面临着管理理论重叠的问题。没有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也没有以理论作为内部控制管理的依据,使得内部控制体系过于庞大,真正的执行时也收效甚微[3]。因此,国有企业应将内部控制管理理论作为其管理工作的依托,并将其作为本领域和专业推进工作的重要基础,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经营战略、市场开发、风险控制、内部沟通和监督等环节的方案。如果忽视公司统一的管理体制和内部管理制度,以及国有企业内部差异的发展,公司将难以实现进化和突破。

(三)内部控制流于表面

当前,有一部分国有企业将广义的控制概念应用到实际生产过程中,往往单方面以公司利益最大化或扩大公司范围为目标,导致管理层的内控体系不健全或制度不落实。这样做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使公司在短时间内快速发展。然而,由于市场规模持续扩张,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公司没有制定长远规划,最终迅速落伍失灵的内部控制制度会给企业造成重大管理危害。此外,在国有企业的一些部门中,存在着一种形式化的管理方式,管理工作肤浅,不考虑管理层的后续行动,企图立即取得成果。这种情况导致公司的内控体系即使构建完成,其风险管理体系的先进程度依旧无法与海外国家相媲美,即管理成本和效率不成正比。所以,无论是在执行层面还是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上,这样的企业都无法实现提升。

(四)人员素质不达标

高水平的内控服务人员是内部控制工作顺利运行的保障。受当前形势影响,部分国有企业内控工作从业人员在工作中对风险管理认识不足,不仅不能有效识别、预测和规避风险,而且也不能保证已经存在的风险问题能够得到及时解决。如果风险问题无法及时、有效地被解决,其影响和损害将继续增加。

四、风险管理视角下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强化措施

(一)重视内部控制环境建设

内部环境是推行内部控制的首要前提。国有企业应从完善内控环境结构出发,从根本上确保内控工作有序进行。

首先,健全公司治理结构。国有企业要加强董事会体系构建,放宽大股东对董事会的限制和操纵[4]。对董事会管理层和董事会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建立详细、明确的指引,以明确的责任和义务完善问责制。此外,国有企业应聘请外部法律和审计人员成为监事会成员,以防止内部成员支配董事会,削减董事会监督职权。

其次,提高企业内风险管理意识。国有企业长期依靠“垄断地位”占据市场主导。通常情况下,它们不熟悉风险管理,无法有效控制和管理风险。因此,国有企业需要提高风险管理意识,以应对变化莫测的市场形势。从管理的角度来看,管理层有必要提高自身风险管理水平,及时精准地找出潜在风险,并结合公司的近期活动和业绩来评估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提高风险应对效率。只有这样,当风险出现时,企业才能够先行一步,迅速实施内部风险控制政策,将负面影响降到最低。在员工层面,公司必须营造风险管理层面的企业文化。风险管理与每一位员工的参与密不可分,国有企业要通过落实员工自觉监督和内控监督意识,激发员工积极性,提高员工对风险管理的敏感度,使员工主动向上层通报风险管理情况,及时沟通企业内部风险。

最后,是引入基于风险管理的内部审计。国有企业要积极主动地设立内部审计机构,聘请专业、高素质的审计师,使其充分发挥职权对内部控制政策的执行情况做出督导评价。内部审计不应局限于审计的框架,而应涵盖公司的所有环节和活动,对内部控制进行专项审计,评估内部控制最重要的环节和领域并保证其管控效率。

(二)规范内部控制执行

为有效防范风险,确保内部控制得以科学、有效地实施,相关工作人员有必要不断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强化内部沟通和信息传递。首先,制定标准化的内部控制制度。我国目前制定了许多企业内部控制相关法律条例,以及企业内部控制基本标准和其他指引策略,强调企业应加强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立足于风险管理理念,强化控制工作推进。国有企业要根据相关指引和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和规范内部控制制度。在开展业务时,必须坚持内部控制至上的原则[5]。其次,是加强风险信息的传递和发布。信息沟通系统是实施内部控制的前提。信息化程度直接决定企业能否及时评估或识别潜在风险。随着网络和信息通信技术的飞速革新,企业必须根据自身的业务条件、业务规模和地域分布,充分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构建自己的信息通信系统。加快建立网络信息传递渠道,使信息的传递更加方便快捷,提高内部控制信息的及时性。

(三)强化内部控制监督管理

通过建立和实施内部监控体系,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保证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及时找出风险问题并采取相应手段加以改进。

首先,是建立健全监督治理机制。国有企业可以根据其活动的背景建立具有针对性的内部控制和监督机制。内部控制和监督机制应与董事会、内部审计和财务总监的原有职能相结合,监督机制人员职能必须独立于公司治理职能,三者必须共同努力,有效履行监督职能。

其次,强化监督职能。作为国有企业监管和内部控制的主要机构,需要定期和不定期地进行日常审查,并定期编制控制报告和内部控制评估报告。公司需要根据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情况编制审计报告,以提升国有企业风险信息的准确性。

最后,加强外部监督治理。国有企业的外部监管者包括受国家纪律约束的员工和外部专业审计员工。外部监督可以迫使公司遵守法律法规,建立良好的外部监督体系,有助于内部控制体系的持续完善,降低违规问题出现概率。

(四)提高国企人员职业素质

国有企业要营造良好的企业环境和氛围,定期举办讲座,更新风险防范知识,提高员工风险防范意识。还可以邀请员工参加资深专家的现场讲座,提高内控人员的风险防范知识、风险排查知识。进行现场讲解时,应配有相应的多媒体设备、视频、图片等来分析识别生产经营中的潜在风险,更直观地向员工呈现风险排查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以确保他们能够有效地理解内部控制和风险评估的关键。在员工培训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安全技能培训,使管理者能够培养适当的风险管理意识,有效识别风险和隐患,并通过内部控制予以应对,提高员工整体素质的同时兼顾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国有企业想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就必须做好风险管理领域的内控职能,控制好内控管理的各个环节,以确保企业的长期运行。但目前,国有企业内部风险控制成效并不显著,内部控制面临着诸多挑战。为此,国有企业应提高风险管控意识,构筑信息交流系统以及可靠的内控监测机制,及时预防新风险的出现,建立面向风险管理的内部监测机制。上述手段都能够辅助国有企业克服困难,建立健全现代化的国企管理制度,实现企业战略经营目标。

猜你喜欢

风险管理国有企业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新时期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如何做好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引领工作
护理风险管理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风险管理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