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幼年走向成年的关键期
2021-11-30张玫玫
文/张玫玫
青春期是人生从幼稚走向成熟的关键期。什么是青春期?有哪些变化?为什么关键?该怎样面对?这是很多老师和家长关心的问题。如何理解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如何与他们沟通,如何陪伴他们,是小学中高年级和中学教师与家长需要学习的课题。
一、青春期界定
人生分期一般分为幼年、少年、青年、成年和老年,或儿童期、青年期、成年期和老年期。我们这里谈的青春期是指人类生殖系统从幼稚到发育成熟的时期。这个过程一般个体要经历6 ~8 年,世界范围内它的始终时间是10 ~20 岁,我国是10 ~18 岁。女孩较男孩早1 ~2 年进入青春期。发育起始的早晚受遗传、自然环境、经济和文化影响。遗传因素指父母辈发育早,孩子辈也会早;自然环境指温度、海拔等,温度高、海拔低的地区发育早;经济指营养等,营养不足的孩子,发育晚;文化指性文化,性文化丰富的地区,孩子发育早。
二、青春期生理变化
青春期生理变化包括第一性征和第二性征。第一性征指出生时就具备的生殖系统和体表性器官,女孩的体表性器官包括阴部的阴唇等一系列结构,男孩包括阴部的阴囊和阴茎等。第二性征指青春期发育时,在男孩和女孩体表显现出的能够区别男女差异的形态特征。男孩包括:喉结、变声、胡须、阴毛、腋毛、体毛、体形(呈现倒三角形:肩宽、骨盆较窄)等等,女孩包括乳房、变声、阴毛、腋毛、体毛、体形(呈正三角形:肩窄、骨盆较宽)等等。
如何知道孩子何时开始青春期发育呢?孩子的身高自出生每年都会有一个比较稳定地增长,而当发现孩子身高增加超过往年,即出现了加速增高,之后1 ~2 年青春期发育就将开始了。青春期发育可以分为早、中、晚3 个时期,各为2 年,共计约6 年。根据性征变化可以知道孩子发育进入哪个时期。
男孩的阴囊变为淡红色,阴茎开始变粗变长,是最早出现的性征变化,标志进入青春早期。之后上面提到的第二性征会依次出现。当男孩出现首次遗精,标志着男孩性发育初步成熟,说明具备了生育能力,此时进入青春中期。此期,第二性征继续发育,性冲动逐渐增强。经过2 年时间,进入青春后期,生殖系统和第二性征的结构与功能逐渐接近成人水平。
女孩,最早出现的第二性征变化是乳房,即进入青春早期的标志。随后上述第二性征陆续出现。当出现月经初潮即进入青春中期,标志女孩性发育初步成熟,具备了生育能力,其它第二性征进一步发育,性冲动逐渐加强。此间每次月经来潮时间、量等都不太规律,经过约2 年时间逐步走向规律,即进入青春后期。后期月经已经规律,第一、二性征逐渐成人化。
青春期发育是性激素升高发动和维持的,而性激素的升高与身体其它系统的一定生长,尤其神经系统的成熟度有关。但值得注意的是:全身各个系统最先成熟的是生殖系统和性征,其它系统的最终成熟要到20 岁以后。因此,这是我们对青春期少年出现的各种现象和行为理解和指导的基础。
三、青春期心理变化
青春期性生理发育的逐渐成熟,身体其它系统不断成长,使处于此阶段的青少年心理也会发生很大变化,突出特点就是希望自我独立,能够成为社会适应良好者。其实这也是所有父母的期盼。但是,当孩子一点点表现出独立意识,并与父母、老师等成人拉开心理距离时,父母和教师会不适应,甚至会拒绝。岂不知这种拒绝,有可能会打压孩子获得独立生活能力的积极性、失去主动学习的时机,成为日后的“啃老族”,这是当前一些成年子女家长的烦恼;也有可能会使个性较强的孩子,躲开家长的视线,自己探索适应社会的方法,自然会付出些代价,这也是一些家长不愿承受的。所以,认识和帮助孩子顺利度过青春期,是家长和老师的重要使命。为此,我们来看看青春期少年心理变化热点、原因和指导方法。
首先是自我意识的增强。自我意识是人心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个人心理能否独立、能否适应社会、能否承受各种压力的基础。青春期自我意识增强的表现有:自尊心渐强,有是非的独立评判标准、对权威的服从意识渐弱,有成人感、认为自己能独立做事、甚至能胜过父母等成年人,冒险心理渐强,当与父母、老师意见相左并被反对时,开始出现回避父母、教师并作为秘密私下保存或行事,有的可以跟朋友讲、有的可记入日记、有的只藏在心里,家长会觉得不知孩子在想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做,有一种要对孩子失控的焦虑。对于孩子的这些心理变化,父母老师感受到的是“逆反”“对立”“回避”“闯祸”。其实其背后就是要独立思考和做事,要让成人认可他们的能力。所以,了解、理解、陪伴、讨论、明确底线、宽容错误,是此时成人最需要做的。
其二是群体意识的增强。进入社会每一个人最需要的是人际支持系统。即能与其交流、分享、支持的人际关系。这个系统核心是父母,青春期前已经建立,父母曾经是孩子的权威来源,上学后权威则来自老师。而青春期开始,青少年更需要同辈的朋友,包括一般关系、友谊关系和亲密关系。所以此时他们开始寻找支持系统中不同位置的朋友。当寻找到满意的朋友他们会快乐,当失去朋友他们会痛苦。学校是他们寻找和建立朋友关系的主要场所,所以学校的各种活动,都是青少年发现、交往和建立关系的机会。但由于他们判断朋友的价值观并不稳定,所以朋友会经常更换。家长和老师有时会感觉孩子交朋友的内容不合乎成人价值观,会粗暴拆散孩子们,根据在自我意识形成中的心理特点,这样做他们会反抗、会不理解,甚至会感到很受伤。
其三是对性问题的关注。性问题狭义是与身体有关的问题,广义包括性别、关系等等(下一个问题会详细谈)。随着身体发育进入青春初期,青少年首先对自己和异性身体器官形态、结构、功能发生兴趣,如果学校和家庭没有及时给予孩子适时适度的性知识,他们自己探究的途径可能是书籍、杂志、图册、网络上的各种网站,也可以是自己和异性的身体。如果没有指导,他们不知道这些途径哪些是适合的,哪些是有误区的,会全然接受,并在朋辈中传播。因此,家长和老师适时给予青春期少年需要的知识,满足其好奇心,非常必要。社会媒体如果能建立网站给他们提供科学的性知识,可以避免他们误入不适合年龄段的网站受到伤害。
关注性器官的同时,他们会对异性交往产生不同以往的心理感受和行为表现,这是性激素作用的结果,是正常性心理发展的表现。因为青春期发育有早晚,对异性交往心理变化也有时差,因此,最开始会出现男女生之间或是话少了、或是冲突多了。这是两性同学间相互不了解,进入青春期前(四年级前)的交往方式现在互不适应的结果,此时需要的是男女同学相互了解,建立适应当下的交往规则。当进入青春发育中期,男女同学有了相互吸引,交往中会有心动感觉,此时交往特点有:不够自信而疏远异性、交往方式不当而与异性交往不顺畅、交往深入产生恋情。这里需要提醒家长和老师:以往青春期少年产生异性恋情,被称作“早恋”,这个词就是否定了青春期的异性恋情。这个时期的异性恋情产生一定是错误的吗?一定要彻底戒除吗?不少过来人,想到自己青春期时因产生异性恋情而被迫接受学校和家长的各种处理,心中的痛到成人期仍不能泯没,甚至会影响到青年期的择友恋爱和未来的家庭幸福。为什么会这样?人的身体一生生长、成熟、衰老是有规律的,心理发展、一些能力的学习也有规律。仅以异性交往能力学习为例,它的学习实践动力最充足的时期在青春期。这个动力有生物学基础,性激素和脑发展的一定成熟度,促使人们开始学习如何获得异性青睐,如何异性交往,如何把握异性恋情,此期的异性交往学习,是为后来社会异性交往安全、愉悦、和谐,为后来的择友、恋爱、婚姻和家庭打下基础。这样讲,很多家长老师会担心——青春期少年能把握好这份感情吗?“一失足成千古恨啊!”异性间感情是双刃剑,积极面可以相互激励、发挥潜能、共同成长,消极面则沉湎感情贻误学业、发生非婚性行为造成早孕性传播疾病感染等等。而失去青春期异性交往能力的学习期,之后学业事业有成再去学习可以吗?没有绝对的不可以,但从目前来说,我们很多优秀大龄男女至今未能成婚;已婚夫妻婚内矛盾不会调试,造成离婚率攀升;还有一些婚姻处在为孩子将就状态;等等,解决这些问题的难度可以说很大。那么能不能在青春期学习异性交往阶段,在家长和老师的指导下,帮助他们学会异性交往,顺利进入青年和成年期亲密关系呢?很多班主任和一些家长的实践说明是可以的。
其四是情绪很不稳定。青春期的少年情绪不稳定是众所周知的,原因是他们此时升高的性激素,不仅对生殖系统发育和功能发挥作用,而且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等都会有影响。特别是各级脑神经在高水平性激素作用下,起初很不适应,之前建立的对全身的调节机制受到干扰,需要重新建立,最终形成成人的调节机制。这个过程从青春初期开始,到青春末期达到基本稳定。所以青春初中期的少年很像更年期的父母,比较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会瞬间“翻车”。而“翻车”的心理原因,包括心理第一部分中提到的各种心理变化,遇到不顺心就会情绪大起大伏,包括生理上的神经调节机制没有健全起来。所以成年人需要对他们情绪变化的原因及时认识和理解,交流时注意方式方法;同时注意培养他们的自控能力,是此时至关重要的。
四、青春期教育内容
青春期教育很重要的是性教育。它包括身体、性别、关系、安全和审美五大部分。
(一)身体
认识青春期两性身体发育规律和特点,性器官的功能和保健,是青春发育初期和中期的重要内容。使少男少女对自己和异性的性器官在科学认识的基础上,有健康标准和保健意识及方法。对性冲动产生的原因与合理性有所认识,学会多层次的疏解性冲动方法,澄清对性自慰的误区。对生命诞生过程有科学全面的认识,为理解性行为意义和个人需要承担的责任做好准备,通过对于生命诞生成长中亲人、医务工作、老师等等的付出的认识,理解爱的真谛:珍惜、呵护、付出、无悔等等。为不发生无知、不负责任的性行为做好预防。同时,理解珍惜生命,包括珍惜孕育中的胚胎避免手术流产、包括母亲避免非意愿妊娠和被迫人工流产、包括自己的身体不受到伤害,爱的回报包括让爱自己的人看到自己的健康和快乐成长!
(二)性别
性别包括生理性别、心理性别和社会性别。生理性别由基因决定,出生时就被人们认定了。心理性别是在个体对自己生理性别认识、接纳基础上,学习和表现而被人认识的。认识生理性别在幼儿期就完成了,接纳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很多身体变化和社会文化事件都可能影响一个人对自己生理性别的接受或悦纳。比如,女孩的月经初潮、男孩的首次遗精,如果没有之前的心理准备,事到临头的慌乱或尴尬,会使他们对自己的性别产生反感;学校里学习习惯的不同,造成成绩的不如意,老师们会归因于性别,如粗心大意是男孩的特点,细致但缺乏逻辑是女孩的特点等,也会给男孩和女孩造成学不好哪些科目是天生的错觉,会造成一旦遇到难题会大脑空白、智商为零的情况。社会上对男人和女人习惯上的评价,也会影响到青春期少年对自己性别的悦纳程度。社会性别是社会文化对男女性别内容的界定。社会文化近百年变化很大,对男女性别内容要求变化也很大。民国时代是男主外、女主内;改革开放前是女性要工作,同时要承担家务;改革开放后,男女都可以同时兼顾家庭和社会职责。所以对男女的社会性别内容要求变化从明显的单一,到相互兼容,到共同具有部分越来越多。所以,表现出当前人们看到的男孩和女孩性别行为表现多样化,并不像几十年前的男人只有勇敢、果断、坚强,女孩只有温柔、细腻、依赖,而是以更好地适应社会为目的导向的。
(三)关系
青春期性教育关系部分聚焦在亲子关系、同辈关系(包括同性和异性)和与长者的关系。
亲子关系:不少家长都习惯于运用权威掌控孩子。青春期前孩子能够接受,但正如前面心理变化部分谈到的,此期是孩子摆脱家长成为一个独立人格,进而成功被社会接纳的努力期。这本是好事,是人生的必经阶段,但一些家长不理解,心里对孩子也有依赖,认为孩子与自己疏远是受什么影响学坏了。所以挣扎着要拉回孩子恢复到之前的状态,孩子自然不愿意,出现了亲子关系的紧张、渐远。此期家长的焦虑往往比孩子还高,甚至成为孩子独立成长的障碍。因此,帮助家长认识青春期孩子心理变化、需求和意义,是当务之急!
同辈关系:前面谈到青春期是为社会适应良好而开始创建人际支持系统的时期。选择什么样的同辈交往、交往内容、在交往中自己的位置、遇到矛盾如何解决等等,都是在交往中要学会面对的,其中可能会顺利愉悦,也可能有欺凌霸凌。家长老师需要鼓励孩子积极应对,学会寻求支持和帮助。异性交往是这个时期的新课题,就像前面说过的,是人生学习和实践异性交往的关键期。但由于家长和教师是在传统避免“早恋”的恐吓式教育中长大的,所以对今天的少男少女在当下性文化环境下的交往冲动、动机、内容和方式感到担心,阻止不好,指导不会,剩下的就是焦虑了。因此营造宽松、积极、健康的社会和校园异性交往环境,转变教师和家长的观念,使教师和家长掌握指导少男少女理性交往、激发潜能、全面成长的科学知识和方式方法是青春期孩子们期望的。
(四)安全
青春期安全,大家首先关心的是性安全。这与刚刚进入青春期的少年具有性吸引力和性冲动,却缺乏性保护意识和能力有关。所以此时的性安全教育包括:对性器官的保护意识和方法,对性侵有防范和应对意识及方法,对性要求学会说“不”,对校园欺凌能防范和应对,会用法律保护自己。
性器官指的是体表的第一和第二性征对异性有吸引力的部分,如男女的阴部器官、女性的乳房等。所以从幼儿期我们就建议家长,给孩子建立“这些器官是自己的隐私,所以游泳时要穿泳衣保护起来”的观念。隐私就是不能让妈妈爸爸之外或未经妈妈爸爸允许的人观看、抚摸,甚至议论的身体地方。这是使孩子对性器官建立心理防线,对有人提出观看、抚摸性器官的要求坚决拒绝,进而可以避免进一步的接触和伤害。
性侵犯是对性器官和性心理底线的侵犯。它可以分成几个层次。首先是性骚扰,即通过语言、眼神和肢体行为使对方心理感到不舒服。其二是不顾对方反对,仍然对对方进行语言和行为的冒犯,造成对方心理伤害。其三是强行与对方进行违背对方心愿的性交行为(是犯罪行为)。以往认为这些侵犯只会发生在女孩身上,从当前的案例看,男孩遭受性侵的比例也在上升。因此,使青春期少年认识性侵犯,学会防范和应对很重要。性要求在异性亲密关系中有可能遇到,青春期的少年在生理和心理上都具备发生性行为的能力,如何拒绝在各种情况下的性要求,最大程度上保护自己生命的健康,是青春期性安全教育的重要课题。
校园欺凌在青春期比较常见,其中也包括性伤害。因此上面提到的建立朋友支持系统、学会交往沟通方法、如何避免性侵犯和应对性侵犯,学会求助等都是防范校园欺凌所需要的。
一些性犯罪的青春期少年,往往是没有法律意识,不知道自己的行为会触犯法律。比如,与14 岁以下少女发生性交为强奸幼女罪,要重判。校园欺凌中,伤害对方性器官也是犯法的。因此,对青春期少年进行有关性法制教育非常重要。
(五)审美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青春期少年爱美是性心理发展的表现之一。他们希望得到周围人的认可、欣赏,尤其希望引起异性的关注、喜欢。按照价值观心理发展规律,美的自我塑造和欣赏是由外而内发展的。青春期早期,他们多专注文体明星、市场宣传、时尚潮流。“追星”是这时期的常见现象,对自己的审美标准也多受时尚潮流影响。比如,形体,女生以“骨感”为美,男生以“高大”为美,在校内只能穿校服,无法突出自己的个性,就在鞋和书包挂坠上凸显。而体型稍胖的女生,身材瘦小的男生,会感觉难以接纳自己的形体,在人际交往特别是异性交往中会自信不足,甚至影响到学校生活,包括学习的兴趣。因此,引导青春期学生提高审美价值观,对社会和市场流行的审美价值有评判和选择能力很重要。
青春期的性审美的基本价值层次大致包括:安全、健康和适合。
安全,是人们生存的底线,也是青春期少年社会生活的底线。因此,无论是个人的服饰,交往对象、方式、场合、时间都应以安全为底线。如稍显性感的服装在熟悉的场合、了解的伙伴、回家路上有人护送等可以穿,而在职场、课堂、陌生的场合、无伴侣陪伴的路途穿就不安全,自然也就不是美。健康,身心健康是人们生存的前提,也是青少年成长的目标。因此,对于皮肤的护理,要了解某一做法对青春期皮肤是否健康;对服装暴露身体部分,需要知道暴露在寒冷中的身体部位是否会造成受寒、疼痛,甚至落下老年病痛;对减肥食品、保健品和设备,要了解是否会影响青春期内分泌,进而影响身体正常生长发育;护肤品、染发剂长时间使用,其中某些成分积累是否会干扰身体成长或造成日后病变;等等。因此,健康是青春期审美的前提。适合,选择适合青春期身体和心理的审美标准与呈现形式,是这个时期青少年需要学习的。适合首先是安全、健康的。适合自己身体特点的,扬长避短;适合自己性格特点的,有助于融入集体、结交朋友;适合自己喜好的,可以发展自己的优势。此期间,学校、家庭和社会审美导向对孩子们审美价值观提升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