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CSCO《乳腺癌诊疗指南》更新要点解读
2021-11-30黄香蒋梦萍包胜南殷咏梅
黄香, 蒋梦萍, 包胜南, 殷咏梅
2021年4月22日至23日,万众瞩目的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指南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会议期间发布了2021年CSCO《乳腺癌诊疗指南》,秉承遵循证据、兼顾可及的原则,新版指南对乳腺癌的诊断检查、治疗评估等内容做了推荐调整,同时新增了“靶向药物不良反应管理”、“常态化疫情防控下乳腺癌患者管理”等章节,以期更好地实现患者的全程管理。本文总结新版指南更新要点,并结合最新循证医学进展和药物可及性变化进行解读。
1 HER-2阳性乳腺癌
近年来抗HER-2靶向药物领域涌现了众多新型药物,为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策略。但与此同时,新型药物的出现对于传统的分子分型也提出了挑战,已不能简单地将HER-2表达状态分为阴性、阳性。
1.1 新增HER-2低表达定义:IHC 2+且ISH阴性或IHC 1+
此项更新基于新型抗体药物偶合物(antibody-drug conjugate,ADC)DS-8201a对于HER-2低表达晚期乳腺癌患者展现出的初步疗效[1]。DS-8201a是近年来抗HER-2靶向领域的最重磅药物,其与恩美曲妥珠单抗(ado-trastuzumab emtansine,T-DM1)同属ADC,由曲妥珠单抗通过肽基连接体偶联一种新型拓扑异构酶I抑制剂Dxd构建而成,通过曲妥珠单抗的导向实现Dxd的靶向杀伤[2-3]。DS-8201a中负载的化疗药物Dxd具有较强的膜通透性,在到达靶细胞后可进一步穿透细胞膜,通过旁观者效应杀伤旁邻肿瘤细胞,而无论其是否表达HER-2,此即为DS-8201a对于HER-2低表达乳腺癌治疗作用的理论基础[3]。DS-8201a治疗HER-2低表达乳腺癌的Ib期研究结果显示了该药物的巨大应用前景,其使(既往中位治疗线数为7.5线)HER-2低表达晚期乳腺癌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PFS)达到了11.1个月,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 ORR)为37.0%[4]。目前,DS-8201a对比化疗用于HER-2低表达晚期乳腺癌的Ⅲ期研究正在进行中,期待未来结果的公布。
1.2 HER-2阳性乳腺癌新辅助治疗
新辅助抗HER-2治疗仅使用曲妥珠单抗,未达病理完全缓解(pathologic complete response, pCR)分层中,T-DM1推荐顺序优先曲妥珠单抗联合帕妥珠单抗(HP双靶)治疗;新辅助抗HER-2治疗使用HP双靶,未达pCR分层中,HP双靶推荐等级从Ⅱ级调整为Ⅰ级[5]。
KATHERINE研究于2019年ESMO会议公布后,成功改变临床实践,对于新辅助治疗后未达pCR的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无论既往新辅助抗HER-2治疗接受的是曲妥珠单抗还是HP双靶,术后T-DM1辅助治疗显著优于曲妥珠单抗,3年无侵袭性疾病生存期(invasive disease-free survival, iDFS)绝对差异高达11.3%,T-DM1组疾病复发/死亡风险较曲妥珠单抗组降低50%[6]。因此,对于曲妥珠单抗以及HP双靶新辅助治疗后未达pCR的患者,T-DM1均为术后辅助治疗Ⅰ级推荐的首选策略。
2019年圣安东尼奥乳腺癌研讨大会(SABCS)上APHINITY研究6年随访结果公布,HP双靶辅助治疗较曲妥珠单靶同样展现出疗效优势,我们转而关注T-DM1与HP双靶这两个更强方案之间的对决[7]。但遗憾的是,迄今为止,并无T-DM1与HP双靶在新辅助治疗后辅助治疗阶段的临床研究,两者间的疗效差异无从得知。鉴于T-DM1在中国尚未进入医保,患者用药的经济负担仍较重,2021版指南对于新辅助抗HER-2治疗使用HP双靶后未达pCR的患者,将HP双靶由2020版的Ⅱ级推荐调整为Ⅰ级推荐,并新增“新辅助治疗使用双靶的患者,若未达pCR,应合理选择后续治疗:在足疗程的前提下,若肿瘤退缩明显(如Miller & Payen分级3~4级),专家组倾向继续使用双靶治疗;对于肿瘤退缩不明显(如Miller & Payen分级1~2级),专家组更倾向换用“恩美曲妥珠单抗(T-DM1)治疗”的表述,此调整契合了CSCO指南立足现实国情、综合平衡药物价值与可及性的初衷。
1.3 HER-2阳性乳腺癌辅助治疗
腋窝淋巴结阴性但伴高危因素治疗推荐“AC-TH”和“TCbH”证据等级由1A调整为2A。
曲妥珠单抗自2006年奠定HER-2阳性乳腺癌术后辅助治疗的标准地位后,便被不断挑战,多项研究对于治疗方案、治疗时长提出调整,试图超越曲妥珠单抗1年治疗的疗效,但曲妥珠单抗辅助治疗的地位却坚若磐石,不可动摇。APHINITY是首个成功挑战曲妥珠单抗辅助治疗的临床研究,撼动了曲妥珠单抗长达10余年的辅助治疗标准地位。APHINITY研究第一次中期分析时,两组的3年iDFS仅具有0.9%的差异,2019年SABCS公布了中位随访74.1个月的结果,iDFS复发风险下降的绝对获益从0.9%增加到2.8%,淋巴结阳性的高危人群这一差异更为明显,绝对获益达到 4.5%[7]。
1.4 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解救治疗
1.4.1 “曲妥珠单抗联合化疗”调整为“H+化疗” H指“抗HER-2单抗”,包括我国已上市的曲妥珠单抗及其生物类似药,以及伊尼妥单抗。
HLX02-BC01是一项随机、双盲、国际多中心的Ⅲ期临床研究,旨在评估汉曲优(由上海复宏汉霖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研发)和原研曲妥珠单抗在未经系统治疗的HER-2阳性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患者中的疗效、安全性和免疫原性[8]。该研究共入组了649例受试者,受试者按照1∶1的比例随机接受汉曲优联合多西他赛或欧洲市售曲妥珠单抗联合多西他赛,主要终点为24周的总缓解率(ORR24)。汉曲优组(n=324)和欧洲市售曲妥珠单抗组(n=325)的ORR24分别为71.3%和71.4%。组间差异为-0.1%(95%CI:-7%, 6.9%),完全落在预设的等效范围内(±13.5%)。所有次要疗效分析均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汉曲优和欧洲市售曲妥珠单抗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结果相似。研究结果充分证明汉曲优与原研曲妥珠单抗在HER-2阳性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患者中具有相似的疗效和安全性。NCCN、ESMO等国际权威指南均对生物类似药高度认可,新版CSCO 指南新增“生物类似药”的章节,标志着生物类似药正式走进了中国乳腺癌权威指南的推荐行列。
伊尼妥单抗是三生国健公司自主研发的我国首个Fc段修饰创新抗HER-2单抗,HOPES研究对比了伊尼妥单抗+长春瑞滨与长春瑞滨单药对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的疗效,伊尼妥单抗+长春瑞滨较对照组可显著延长中位PFS(39.6周vs.14.0周,P=0.000 1),疾病进展风险降低76%[9]。伊尼妥单抗已于2020年6月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联合化疗药物治疗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
1.4.2 未曾使用过曲妥珠单抗或使用过但符合再使用患者:“吡咯替尼联合卡培他滨”由Ⅲ级推荐调整为Ⅱ级推荐吡咯替尼是中国自主研发的抗HER-2靶向药物,是一种口服、不可逆的泛HER家族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 TKI),吡咯替尼的PHENIX与PHOEBE两项研究相互验证,吡咯替尼联合卡培他滨已成为中国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的标准二线治疗策略[10-11]。2020年7月,吡咯替尼获得NMPA完全批准,联合卡培他滨用于治疗HER-2阳性、既往未接受或接受过曲妥珠单抗的复发或转移性乳腺癌。
1.4.3 曲妥珠单抗失败患者:Ⅲ级推荐中新增“奈拉替尼+卡培他滨(2B)”方案 奈拉替尼同属不可逆的泛HER家族TKI,其以ExteNET研究结果获批用于HER-2阳性早期乳腺癌患者的辅助强化治疗,是首个也是目前唯一1个获得早期HER-2阳性乳腺癌辅助治疗适应征的TKI[12]。在晚期HER-2阳性乳腺癌中,NALA研究证实了奈拉替尼相较于拉帕替尼,对于曲妥珠单抗、帕妥珠单抗、T-DM1等经治患者具有更优的治疗效果,同时可预防和延缓脑转移的发生,为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案[13]。
2 三阴性乳腺癌
2021版指南在结构上的一大调整是将HER-2阴性乳腺癌拆分为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 TNBC)与激素受体(hormone receptor, HR)阳性乳腺癌,无论是新辅助治疗、辅助治疗还是晚期解救治疗,两者均各立章节,分别推荐。作此调整的原因一方面在于TNBC与HR阳性乳腺癌生物学特性、治疗敏感性迥然不同,不能同一而论、同法而治;另一方面在于近年来TNBC治疗领域取得的众多重要进展,靶向药物、免疫治疗等新型治疗药物纷纷进军TNBC并颇有建树,使得TNBC的治疗手段逐渐丰富,具备了独立论治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2.1 三阴性乳腺癌新辅助治疗
2.1.1 紫杉联合卡铂(TP)方案由Ⅱ级推荐调整为Ⅰ级推荐 GeparSixto 研究、CALGB 40603 研究均显示在蒽环+紫杉新辅助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铂类能进一步提高pCR率,但两项均为Ⅱ期研究,仍需要Ⅲ期随机对照研究来进一步验证其疗效[14-15]。BrighTNess 研究对比了紫杉醇+卡铂+Veliparibvs.紫杉醇+卡铂vs.紫杉醇序贯阿霉素+环磷酰胺新辅助治疗的疗效,结果显示,紫杉醇+卡铂±Veliparib的pCR 率高达 53%~58%,而无卡铂组 pCR 率仅为 31%(P<0.000 1),奠定了卡铂在TNBC新辅助治疗中的地位[16]。2020 年 NCCN 乳腺癌实践指南已将TP方案列为TNBC新辅助治疗的推荐方案,这是 NCCN 指南首次将铂类引入到TNBC的新辅助治疗中。新版CSCO乳腺癌诊疗指南经过投票,TP方案得到大多数专家认可,故调整为Ⅰ级推荐。
2.1.2 Ⅱ级推荐新增“参加严格设计的临床研究,如含白蛋白紫杉醇联合PD-1/PD-L1抑制剂” KEYNOTE-522研究是在早期TNBC新辅助治疗中应用帕博利珠单抗+化疗对比安慰剂+化疗后辅助治疗序贯帕博利珠单抗和安慰剂的Ⅲ期研究,结果显示,帕博利珠单抗+化疗组pCR率显著高于安慰剂组(64.8%vs.51.2%,P=0.000 55)。此外,pCR的获益并不依赖于PD-L1的表达。同时,为了解释新辅助免疫治疗获得的近期疗效能否转化为远期生存的获益,该研究还做了长期生存的探索,无事件生存期(event-free survival, EFS)首次中期分析未达统计学意义,但经过18个月的随访,iDFS绝对获益达6%(91.3%vs.85.3%),显示出获益趋势[17]。IMpassion 031研究则评估了阿替利珠单抗联合化疗在早期TNBC新辅助治疗中的疗效,与对照组相比,阿替利珠单抗联合化疗的pCR绝对获益高达16.5%(57.6%vs.41.1%,P=0.004 4),与KEYNOTE-522研究类似, PD-L1阳性以及阴性人群pCR率均有获益。目前长期生存的数据尚不成熟,期待后续随访结果的公布[18]。目前,帕博利珠单抗、阿替利珠单在中国均未获批乳腺癌适应证,目前仅推荐患者参加严格设计的临床研究。
2.2 三阴性乳腺癌辅助治疗
对于T>2 cm或N≥1的患者,Ⅱ级推荐新增化疗后序贯卡培他滨。
SYSUCC-001研究是由中国学者发起的一项针对早期TNBC辅助治疗的临床研究,该研究是目前国际上首个将节拍化疗用于TNBC标准治疗后维持治疗并取得阳性结果的大型Ⅲ期临床试验。研究对完成标准治疗的TNBC患者采用卡培他滨节拍化疗1年(650 mg/m2,连续2次/d)。在中位随访56.5个月时,卡培他滨组的5年DFS率明显优于观察组(82.8%vs.73.0%), 5年OS率提高4.2%(85.5%vs.81.3%)。节拍化疗的安全性良好,83%的患者可以顺利完成全程治疗而没有严重毒副反应[19]。
2.3 三阴性晚期乳腺癌解救治疗
2.3.1 蒽环类治疗失败:Ⅰ级推荐新增“GP”方案(1A) CBCSG 006研究对比了吉西他滨联合顺铂(GP)与吉西他滨联合紫杉醇(GT)方案的疗效,结果显示GP方案较GT方案显著延长了转移性TNBC的PFS,提高了ORR,确立了GP方案在晚期TNBC一线治疗中的地位[20]。
2.3.2 蒽环类治疗失败:Ⅱ级推荐新增“白蛋白紫杉醇+PD1/PD-L1抑制剂(2A)” ,Ⅲ级推荐新增“化疗+PD1抑制剂(2B)”方案 IMpassion130研究是免疫治疗在晚期TNBC一线治疗中首个获得阳性结果的Ⅲ期临床研究[21]。2019年3月,基于IMpassion130的阳性结果,FDA加速批准阿替利珠单抗联合白蛋白紫杉醇一线治疗晚期TNBC。今年ESMO会议报道了最终的OS分析,在PD-L1阳性人群中,阿替利珠单抗组患者的中位OS时间长达25.4个月,较安慰剂组患者中位OS时间延长了7.5个月,延续了中期分析中的生存优势[22]。IMpassion131研究评估了阿替利珠单抗联合紫杉醇一线治疗晚期TNBC的疗效,但IMpassion131研究没有达到首要研究终点,与安慰剂联合紫杉醇相比,阿替利珠单抗联合紫杉醇并未显著延长PD-L1阳性晚期TNBC患者的PFS和OS。IMpassion131的失败,对阿替利珠单抗在晚期TNBC中的应用有一定的警醒作用,相同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相似的研究设计中却获得不同的结果,导致这一现象的潜在原因尚不清楚,是源于两种不同化疗药物的内在差异,或预处理使用的糖皮质激素等,值得进一步探索[23]。
KEYNOTE-355研究探索了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化疗对比安慰剂联合化疗一线治疗晚期TNBC的疗效。结果显示,对于PD-L1阳性(CPS≥10)的晚期TNBC,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化疗与安慰剂联合化疗相比,可显著提高PFS达4.1个月(9.7个月vs.5.6个月),降低了35.0%的复发风险[24]。2020年11月,FDA加速批准帕博利珠单抗与化疗联合一线治疗PD-L1阳性(CPS≥10)的晚期TNBC。2020年SABCS会议公布了其他疗效终点数据,帕博利珠单抗联合不同的化疗方案PFS均可获益:白蛋白紫杉醇(9.9个月vs.5.5 个月)、紫杉醇(9.6个月vs.3.6个月)、吉西他滨和卡铂(8.0个月vs.7.2个月)。
2.3.3 蒽环类治疗失败:Ⅲ级推荐新增“奥拉帕利(2A)”方案 凭借OlympiAD研究的良好数据,PARP抑制剂奥拉帕利已于2018年1月被FDA批准用于胚系BRCA1/2突变HER-2阴性乳腺癌的二线及以上治疗[25]。2020年的ASCO会议上,TBCRC048研究旨在进一步探索奥拉帕利单药治疗同源重组通路基因胚系或体系突变转移性乳腺癌的疗效。结果显示,存在BRCA1/2体系突变的患者,ORR为50.0%,存在PALB2胚系突变的患者,ORR高达82.0%,但ATM或CHEK2基因突变的患者从奥拉帕利单药治疗中获益不明显[26]。该研究进一步拓展了PARP抑制剂的应用人群,然而其样本量较小,仍需大样本的临床研究进一步验证。
3 HR阳性乳腺癌
新版指南中,HR阳性乳腺癌亦从HER-2阴性乳腺癌中独立出来,与TNBC分而治之。随着CDK4/6抑制剂、HDAC抑制剂、mTOR抑制剂等靶向药物的联合,HR阳性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已进入靶向联合时代,疗效显著提高,内分泌治疗在HR阳性乳腺癌治疗中的权重也逐渐提高。
3.1 HR阳性乳腺癌新辅助治疗
新增“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新辅助内分泌治疗”推荐等级表。
对于绝经后的患者Ⅰ级推荐芳香化酶抑制剂AI(1A),Ⅱ级推荐AI+CDK4/6抑制剂(2B)或氟维司群(2B);对于绝经前的患者,鉴于目前没有很好的前瞻性大型研究,所以只有Ⅱ级推荐OFS+AI(1A)或OFS+AI+CDK4/6抑制剂(2B)。
既往IMPACT、ACOSOG Z1031、STAGE、GEICAM/2006-03等多项研究已经证实,对于HR阳性HER-2阴性的早期乳腺癌患者,术前给予AI(绝经前联合卵巢功能抑制)新辅助内分泌治疗的临床反应率、保乳率与新辅助化疗相当,不良反应更低[27-30]。随着CDK4/6抑制剂的问世以及在晚期HR阳性乳腺癌中取得的巨大进展,CDK4/6抑制剂开始了在新辅助内分泌治疗中的探索,PALLET、neoMONARCH以及FELINE等研究均为此类尝试,与内分泌单药治疗相比,CDK4/6抑制剂的联合可以显著降低Ki67水平,引起完全细胞周期阻滞,但Ki67水平变化与长期生存结局之间的关系尚有待进一步确认[31-33]。
3.2 HR阳性乳腺癌辅助治疗
新增注释“多基因表达谱测定”内容。
多基因表达谱检测乳腺癌肿瘤组织中一组特异基因的表达,与传统的TNM分期、临床病理指标相比能够提供更准确的预后预测信息,并为选择治疗方案提供更加可靠的参考,是肿瘤精准治疗的重要突破方向。国外指南推荐将多基因表达谱作为部分HR阳性HER-2阴性乳腺癌患者辅助化疗决策的重要依据。考虑到MammaPrint已经在国内获批上市,对于需要多基因表达谱检测的患者,推荐MammaPrint检测[34]。
3.3 HR阳性晚期乳腺癌解救治疗
3.3.1 未经内分泌治疗:“氟维司群”由Ⅱ级推荐调整为Ⅰ级推荐 FIRST研究在绝经后HR阳性的转移性乳腺癌患者中,比较了一线应用氟维司群与阿那曲唑的疗效,氟维司群组中位至疾病进展时间TTP(23.4个月vs.13.1个月,P=0.01)和OS(54.1个月vs.48.4个月,P=0.041)均显著延长[35]。2016年ESMO会议上FALCON研究精彩亮相,进一步验证了FIRST研究结果,氟维司群一线治疗较阿那曲唑显著延长PFS(16.6个月vs.13.8个月,P=0.048 6)[36]。2020年底国家医保药品目录更新,氟维司群再次成功入围,可及性大大提高,因此新版指南将其重新擢升为Ⅰ级推荐。
3.3.2 未经内分泌治疗:Ⅱ级推荐新增“氟维司群+CDK4/6抑制剂(2A)”方案 MONALEESA-3评估了瑞博西利+氟维司群一/二线治疗绝经后HR阳性HER-2阴性晚期乳腺癌患者的疗效,与对照组相比,瑞博西利组的中位PFS显著延长(20.6个月vs.12.8个月;HR=0.587)[37]。2019年ESMO会议上,MONALEESA-3的OS数据公布,中位随访39.4个月时,瑞博西利组的OS显著延长(NR 40.0个月,HR 0.724,95%CI:0.568~0.924,P=0.004 55)。尤其值得关注的是,该研究中一线治疗患者约占50%,亚组分析显示瑞博西利+氟维司群一线治疗的中位PFS长达33.6个月,这是迄今CDK4/6抑制剂+内分泌联合方案获得的最长PFS,也是CDK4/6抑制剂+氟维司群在一线治疗中的首次探索,似乎较CDK4/6抑制剂+AI略胜一筹[38]。
GEICAM/2014-12(FLIPPER)研究为一项双盲Ⅱ期临床试验,患者随机接受哌柏西利+氟维司群或安慰剂+氟维司群治疗。研究达到了预设的主要终点:哌柏西利组和安慰剂组的1年PFS率分别为83.5%和71.9%(HR: 0.55;P=0.064),中位PFS分别为31.8个月和22.0个月(HR: 0.52;95%CI:0.34~0.78;P=0.002),ORR分别为68.3%和42.2%(P=0.004)[39]。
3.3.3 非甾体类AI治疗失败和甾体类AI治疗失败:Ⅰ级推荐中“氟维司群+CDK4/6抑制剂(1A)”调整为“氟维司群+阿贝西利(1A)”和“氟维司群+帕博西利(2A)” PALOMA-3、MONARCH-2共同力证了CDK4/6抑制剂+氟维司群在既往内分泌治疗失败患者中的作用,但此两项研究中缺乏大规模中国人群的数据[40-41]。MONARCH plus试验弥补了PALOMA,MONARCH以及MONALEESA系列研究中中国人群CDK4/6抑制剂数据的空白,该研究入组人群以中国患者为主。研究涵盖两组不同人群:队列A,主要为内分泌初治患者,共纳入306例,按2∶1随机分组,接受阿贝西利+非甾体类AI或非甾体类AI;队列B,入组人群为内分泌治疗失败的患者,共纳入157例,按2∶1随机分组接受阿贝西利+氟维司群或氟维司群治疗。队列A中,联合治疗组的PFS较对照组显著延长(NR 14.73个月,HR=0.499,P=0.001)。在队列B中,联合治疗组的PFS较对照组亦显著延长(11.47个月vs.5.59个月,HR=0.376,P<0.001)。联合治疗组ORR(队列A:65.9%vs.36.1%,P<0.000 1;队列B:50%vs.10.5%,P<0.000 1)均显著提高[42]。2020年底,阿贝西利以MONARCH plus研究数据获得NMPA批准联合AI用于绝经后患者的初始内分泌治疗,同时批准联合氟维司群用于既往内分泌治疗后疾病进展的患者,由此成为国内第二个上市的CDK4/6抑制剂。
4 其他更新
新版CSCO指南新增了“酪氨酸激酶抑制剂、CDK4/6抑制剂、西达本胺不良反应管理”章节,体现靶向药物不同于传统化疗药物的独特不良反应,并给出不良反应预防及干预措施、药物剂量调整等建议,提高患者治疗的耐受性和依从性,更好地实现患者的全程管理。同时新增“常态化疫情防控下乳腺癌患者管理”章节,给予患者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疾病诊疗的专业指导,在不增加患者病毒感染风险的前提下保障患者治疗的连续性。
5 总结
新型药物的涌现使得乳腺癌治疗策略不断丰富,为乳腺癌患者提供了更多治疗选择,但与此同时,也对我们的临床实践带来一些困扰。一方面,乳腺癌传统的分子分型在新型治疗药物的冲击下受到了挑战,如DS8201a对于HER-2低表达状态界定的需求,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对于PD-L1表达、TMB水平检测的依赖等,传统分子分型似乎不能完全满足新型治疗药物的需要。另一方面,众多新型药物的出现也对临床肿瘤学者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合理排兵布阵,有序制定全程治疗方案,如何在疗效优先的基础上仔细甄别同类药物的作用机制、不良反应间的差异?新版指南对于这两个问题都给出了很好的指导解答,补充了病理检查中关于HER-2低表达定义、PD-L1评估方法的推荐,根据患者既往治疗情况分层,细化各个方案的证据分级与实践推荐,并新增了新型药物治疗不良反应的管理建议,为临床肿瘤学者们在纷繁的新型治疗药物中提供了科学、简明、全面的决策推荐与全程管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