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明的雨

2021-11-30王朝阳

资源导刊(信息化测绘) 2021年4期
关键词:介子晋文公满怀

◎ 王朝阳

又是一年清明时,雨,如约而至。

清明的雨带着忧伤,带着希望,带着轻盈的薄雾,淡开料峭春寒的尾巴,穿越梨的白,掠过桃的红,润了柳的绿。

它,脚步轻轻,承东风翩翩起舞 ;它,淅淅沥沥,随亲人追忆过往。

清明,是从 介子推的凄凉故事中走来的。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为躲避祸乱而流亡他国长达十九年,大臣介子推始终追随左右、不离不弃,甚至“割股啖君”——眼看着重耳饿得走不了路,介子推悄悄来到山沟里,把自己腿上的肉割下一块,煮汤献给重耳。重耳还国为君,励精图治,成为一代名君“晋文公”。但介子推生性高洁,不求利禄,甚至不愿意与邀功的人“同位”,便选择与母亲归隐绵山。晋文公为了迫其出山相见而下令放火烧山,介子推坚决不出,最终被火焚而死。

人们在一棵枯柳下发现了介子推母子的尸骨,身下树洞里留有血书“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晋文公感念忠臣之志,将其葬于绵山,修祠立庙,并下令在介子推死难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原本的枯柳再次抽出嫩芽,便赐名“清明柳”,并以此昭示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此后,清明节便成了人们扫墓祭祖、缅怀祖先、慎终追远的重要日子。每逢清明,人们无论身处何方,都会回乡祭祖。祓除畔浴、祭祀宴饮、曲水流觞、郊外游春等礼俗文化成了传承信仰、感恩先人、密切人情的重要方式,更是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

清明的雨,注定是满怀忧伤的蓝。“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它绵绵不断,飘忽摇曳,洒向满怀思念的心;“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它细密轻灵,满目含情,已是点滴遥寄的泪 ;“春来春去何时尽,闲恨闲愁触处生”,它满含感伤,触动亲人心中最柔软的情愫,雨沾脸颊,心接地下,思飘天涯。

清明的雨,却更是充满生机的绿。它是万物染绿的助推器,是蓬勃生机的润滑剂。“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天气温暖,草木萌动,清明的雨,来得格外应景。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农事活动迎来清明这喜庆的雨,春耕春种自然轻松而舒爽。忆起儿时,总在房前屋后种几棵向日葵,看它们发芽、生长、开花、成熟。尤其是清明前后点种时,若是赶上下雨,那就十分幸运,随便点种几粒种子,不消几日,即可看到那羞涩而坚强的生命破土而出,因此,总会欢喜几日。

又逢清明,虽少了儿时点种向日葵的乐趣,但听着淅沥的雨声,放一曲和缓的乐曲,心中却是如此平静。倚窗远眺,田野的麦苗墨绿油亮,山坡的小草鹅绿淡黄,河岸的柳枝繁绿茵茵,偶尔凝视,那返归的春燕恰在翠绿枝头衔绿鸣唱。

猜你喜欢

介子晋文公满怀
清明节与介子推
“足下”的由来
摔琴扬名
遇民以诚 示民以信——满怀民情,满心民生
激情满怀吐心语(组诗)
满怀希冀走进新时代
介子推守志
“足下”一词的由来
厨师辩冤
清明节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