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的思想品德(人品)应见之于行为
2021-11-30李淑芬
李淑芬
(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昆明小哨 650212)
背景分析:现行的高等职业院校均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开设《思想品德》课程,常常是学生只为学习课程而学,并没有将课程中的知识、思想水平的提高应用于实践,付诸于平常的行为举止中。结果是学而不思,学而不用;学生课程学完的同时也是将所学知识又归还于教师,行为上没有多大改变与完善。基于此,笔者就学生在专业学习、行为举止的表现提出相关的要求。
人品无小事。古人云:“立身存笃信,景行胜将金”,出自《全唐诗补逸》卷二(王梵志诗),意思是:为人处事要忠厚老实讲信用,品行高尚胜过有金银财富。“君子诚以为贵”,出自《礼记 · 中庸》,意思是:有修养的人把真诚看得非常重要。“政者,口百之,身必行之”,出自《墨子·公孟》,意思是:为政的宫员们,必须言行一致,以身作则,说到做到。
人类的人品匀见诸于行动与实践之中。纵观历史与现实,无不证明。人无完人,因此人类要受教育、要学习和继续学习。人类才能不断进步、不断提高与不断完善。学校是培养人之重地,对人品的培养更是重中之重,责无旁贷。
人品不仅要求学生(受教育者)具备,而且教师(教育者)更应具备。常说:身教重于言教;思于行。习总书记提出的“三严三实”。这些都是对人品的要求。人品可认为是:人的思想境界在言行、举止、行为中的具体表现。
如何培养学生人品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着手:
一、重视思想品德贯穿于平日教学之中
每所学校都开设有专门的思想品德课程(在我国),国外学校也有类似的行为养成课程。但学生的人品不能只在专门课程要求,应在其他课程也应养成。其他课程(相关的专业课程)内容虽不是思想品德的知识,但在其学习与实践中也免不了要有思想品德的(课程思政)要求,如要求学生讲诚信、守时等在其他课程的学习中也应遵守。例如在完成学习和实验项目时,教师提出的要求,教师自身要遵守,学生才能遵守;教师自身严格要求,学生才能严格要求,对不完成者要有惩处方式。长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学生知道行与不行。
二、重视思想品德贯穿于平时言行之中
常说:修身养性,观人观其行;言必行,行必果。说的就是在平时要注重个人修养及思想品德的养成。平时的言行是一个人内心思想与品德的外在表达。包含说话、做事以理服人,以礼待人。
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与工作中,有的人说话算数,实事求是,这样的人做事做人均可靠可信,因事论事,人品好;有的人口是心非,表里不一,这样的人常做人做事如墙头草,因人论事,人品大打折扣,短时间内看不出,经历几件事后原形毕露。因此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为人处事等全面观察,特别是做学生工作和班主任的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表现才能公正、客观的给予评价,引导学生能正确判断真善美,言行一致。同时教师在其他学习中也要注意学生人品的培养。如看见学生诚信、守时,表现好,要大力表扬、点赞,积极支持,让学生明白正确与否。
三、重视思想品德贯穿于用人之中
常说:要选好人、用好人和管好人。就是要在人类的学习、生活与工作中把人品好、爱岗、敬业的,德才兼备的选为领导人或负责人,起好带头作用、模范作用。因此在学生与教师中应选出这样的人当领导,以此为榜样,引领示范。领导者,德为先,才为后,也说明人品好,才能行得正。古往今来的实际中,也是如此,说明人的思想品德之重要。
当下,要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养学生是祖国发展建设不可缺少的栋梁。近期习总书记专门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要求学校要把下一代(学生)教育好、培养好,从学校抓起、从娃娃抓起。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