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朝老臣“装阔”还乡
2021-11-30衡玉坤
文/衡玉坤
孙嘉淦(1683—1753),山西兴县人,自幼聪颖,敏而好学。他们兄弟四人,老大孙正淦早卒,老二孙鸿淦、老三孙嘉淦、老四孙扬淦均为进士出身,被誉为“一门三进士”。
孙嘉淦18岁中秀才,30岁中乡试、会试连捷,以三甲十四名进士入翰林院,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但他性格耿直,以敢言直谏而出名。
康熙皇帝驾崩,胤禛继位,改元雍正。年届不惑的孙嘉淦给新皇帝上书,劝诫三件事:亲骨肉、停捐纳、罢西兵。后两件倒也罢了,第一件简直就是“捋虎须”。好在有雍正皇帝的老师朱轼求情说:“嘉淦诚狂,然臣服其胆。”雍正皇帝也对孙嘉淦说真话不要脑袋的胆识表示佩服:“朕也服其胆。”
孙嘉淦一生担任过许多重要官职,有时是一身几任。尽管如此,因为性格的原因,他一度差点儿没了性命。
原来,孙嘉淦在国子监祭酒任上,一次引见期满教习,雍正皇帝对教习宋镐、方从仁不甚满意,孙嘉淦则坚持认为两人称职可用。雍正帝责问他,孙嘉淦接着上奏说教习方从仁不称其职。雍正帝大怒,斥责孙嘉淦欺君罔上,并下令将他革职交由刑部定罪,结果刑部以“大不敬罪拟斩”上报,雍正皇帝此时怒气已消,感叹说:“朕继位以来,每事能直言极谏者,惟孙嘉淦一人。”并说,“孙嘉淦这人太憨,不过这人不爱钱,就让他到户部银库效力去!”
孙嘉淦到银库上班时间不长,又有流言说他为了收买名声而在收银时“有缩无盈”。
当时兼领户部的果亲王允礼听说此事后亲往勘察,得知孙嘉淦实心用事,并无怨言,且所经管账目不差毫厘,于是便据实奏报,孙嘉淦才重新得到重用。
乾隆时期,孙嘉淦出任吏部右侍郎,不久又被授为都察院左都御史。此时,他再次上疏,专论君主“三习一弊”(《三习一弊书》被誉为清代“奏议第一”),直言告诫皇帝。还好乾隆皇帝认为他出于忠心,不但没有怪罪还对他十分赞赏,孙嘉淦因此升任刑部尚书。此后,孙嘉淦一路高升,官至直隶总督。
官虽然做得很大,但孙嘉淦生活一向简朴;但凡有人前来看望,无论贫富贵贱,他均以礼相待。逢年过节,亲友相聚,每餐均不超过5道菜。乾隆十二年(1747)孙嘉淦以年老乞求退休,得到批准。
今天,在山西吕梁一带关于孙嘉淦的故事广为流传。最著名的一个是说孙嘉淦“装阔”还乡。据说,孙嘉淦告老还乡时,从京城回兴县之前,曾将当年修顺义城时废弃不用的几百块半砖装了几十个箱子,一行人浩浩荡荡上路了。走了没几天,有人密告乾隆皇帝,说孙嘉淦一生好名,其实不过是个伪君子,这些年收敛的金银财宝装了几十箱……
乾隆皇帝听后,立即派人将孙嘉淦拦下检查,结果发现全是一堆烂砖。对此,孙嘉淦解释说,此前修顺义城是自己出资,效力赎罪,半砖不能用,弃之又可惜,只好自己收起来运回山西去修窑洞。再者,我为官几十年,并未攒下多少家私,除皇上赐给的1000两银子外别无他物,可又怕乡人笑话,于是才买了几十口箱子,聊壮行色而已。
乾隆皇帝得知实情后,大为感动,遂令人将几百块半砖换成5000两银子,以助其养老。
两年之后,孙嘉淦被召回京,入值上书房。后又历任兵部侍郎、工部尚书、翰林院掌院学士、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孙嘉淦病逝后,乾隆皇帝钦定“文定”谥号,排列于文臣谥号的第六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