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都市与乡村的异构:“李子柒现象”之人类学解读

2021-11-30徐俊六

关键词:李子现代性都市

徐俊六

(云南师范大学 文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来自四川绵阳乡村的女孩李子柒,因其在网络上用短视频真人出演的方式展示中国传统乡村生活场景、生存技巧与民间智慧而逐渐被网民所知。李子柒及其团队以精湛的拍摄技术、古朴的田园生活与精致的镜头语言受到越来越多网民的追捧,视频的关注量与点击率逐年攀升,随后出现了以“李子柒”命名的各种商店与食品,并以注册商标的方式进入商业市场。至2019年李子柒已成为国内外众多知名网络媒体的流量“宠儿”,人气达到高点,出现了“李子柒现象”,央视也不失时机地点名赞扬李子柒为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做出的创新之举。在2019年由中国新闻周刊杂志社主办的“年度影响力人物”评选中,李子柒凭借内容创作者身份获得2019“年度文化传播人物”称号,网红李子柒与“李子柒现象”成为时下人们热议的话题。

“人类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着眼于任何地区和时代中人类经验的各个方面的相互关联度与相互依存性,包括生物的与文化的,过去的与现在的。正是这种整体论视角将人类学家最好地装备起来,去广泛地探究我们所谓的人性这一难以捉摸的现象。”[1]“李子柒现象”从人类学的视野看,是现代都市与传统乡村相互异构的新网络文化镜像,李子柒真人表演的乡村生活内容满足了都市人们对传统乡土田园的憧憬,这种宁静的乡村生活是都市人们向往的乐园,但又存有一种不能脱离现代都市文化而全身寄居的心境,都市人们热衷于李子柒视频内容只能说明是对无法实现理想生活的一种文化上的猎奇与意淫。现代中国乡村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与变革,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乡村社会在现代性力量的推动下,逐渐呈现“祛魅”现象,并不断融入现代文化圈,在很多乡村已无法找到都市人们寄寓的安宁惬意的生活,在这样的境遇下,李子柒及其制作团队创意性地打造出一套“真实的”原生态传统乡村生活图景,并借助网络传播到世界各地,从而引发人们的极大关注。李子柒本人的迅速蹿红与“李子柒现象”的出现,折射的是社会变迁下人们精神生活的转向与传统文化的“复魅”,也再次表明富有诗意与孕育乡愁的传统乡村生活是反思现代性的主要参照对象。

一、“李子柒现象”是都市人们对传统乡村世界的憧憬与想象

长久以来,人们往往以城市化发展水平作为衡量人类文明高低的标准,城市的出现是人类走向成熟与文明的标志,这一准则在中国尤为突出。我国因长期的城乡二元结构造成了城市与乡村发展多方面呈现较大的差异性,先进、现代、时尚、高效率、快节奏、精致、文明等成为了都市的代名词,而落后、古老、传统、低效率、慢节奏、粗野、愚昧成为了乡村的标签,这种观念一直深刻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随着中国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发展,中国乡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并相继被卷入全球化与现代性,在乡村内需驱动与外部力量的推动下,传统的乡村生活逐渐脱离原有的模式与轨道,正努力向都市生活靠近。而现代的都市生活,因人口、住房、交通、环境等的变迁,给人们造成了较大的生活压力,人们的思想观念与价值取向也在发生重大变化,田园牧歌式的传统乡村生活成为了都市人们梦寐以求的栖息地。“特定的社会通过自己的文化生产出特定的需要并且同时设计满足需要的常规途径,如此,当被社会化的人把社会的需要内化为自己的需要并把它作为有待满足的目标的时候,他就产生向往、追求,于是,行为的目的和价值就使他的生活有了意义。这就是特定文化对人生意义的设计。”[2]李子柒短视频通过对中国传统乡村文化内容的移植,营造出一个宁静、安稳、丰富、充实而又饱含乡土情结的生活场景,把人们带入了一个充满诗意与智慧的理想之地,迎合了都市人们的审美追求,极大地满足了都市人们对传统乡村世界的憧憬与想象。

(一)都市生活的现代性问题

都市是相对于乡村而言的地理空间集合体,都市的出现是人类追求高级文明社会形态的必然产物,存在一整套有别于乡村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现代都市已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政治、科学、教育、文化、信息和服务中心。进入工业时代以后,各个国家与地区在科技的推动下,在不断提高工业化水平的同时也在大规模进行乡村改造与乡村城市化运动,在这一背景下许多城市迅速崛起。中国经过40多年的改革开放,城市化率越来越高,呈现逐年增长的发展趋势,当下中国的城市化水平达到历史新高,城镇人口数量非常庞大。“现代性在本质上是一元的,而现代性本质之表现形式可以是多样的。就现代性的历史时间而言,无论是在西方还是在中国,都是指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由自然经济向市场经济的结构转型,这是一元的。这种一元性,实际上就是指‘特定历史发展阶段 (现代社会)’的一元性。”[3]从总体上看,现代都市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诸多现代性问题,都市的现代性问题复杂多样,焦虑、躁动、紧张、忧郁等成为许多人的常态。

1.现代都市体量大,人口密集。新世纪以来,世界各地的城市规模越来越大,超过千万人的大都市就有几十座,仅中国就有14座。乡村人口源源不断涌入都市,给城市的方方面面造成巨大压力,最突出的问题就是住房。都市的区域面积在一定时期内是固定不变的,解决大量外来人口的住房与提高原住市民的居住条件成为现代都市的棘手问题。

2.交通拥挤,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现代都市相比乡村虽有宽阔的道路、快速便捷的地铁与完善的公交体系,但因都市人口数量庞大、车辆较多、城市规划建设滞后,经常发生交通拥堵、车位稀缺、人车争路等状况,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与都市发展。

3.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生活成本高。现代性的一个标志就是都市人们的生活节奏快,生活成本过高,工作压力无法缓解,很容易产生急躁、焦虑、抑郁等心理疾病。

4.生活环境不佳,生态景观较少。由于长期的工业化建设,导致很多都市存在空气质量差、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为了解决人们的住房问题只能多建楼,造成都市的绿化面积、活动空间减少,给人们日常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二)乡村生活的“祛魅”现象

“祛魅”是文化学的专业术语,是指在社会变迁的过程中,人们对原有的文化传统所采取的一种规避与减持态度。在社会转型期“祛魅”现象尤为突出。在社会转型过程中,社会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新的文化内容与文化体系逐渐形成,人们对自身所处的文化环境有了新的思考,文化之间的比较与选择是这个时期人们的心理状态,新文化对人类具有较强的吸引力。“文化有不同的整合模式,展示出千差万别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当文化特点被借用的时候,接受者会对其做适当的改变以适用接受者的文化。文化以新的模式被重新整合,以适应新的环境。”[4]中国广大乡村社会经历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剧烈变革,乡村面貌发生了整体性变化,传统的乡村被逐渐裹挟至现代社会,大量的乡村人口不断涌入城市,成为新市民,原有的乡村也已融入现代社会的总体发展,传统的乡村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乡村传统逐渐被隔离、疏远,出现了鲜明的“祛魅”现象。

1.乡村社会的价值观念发生了重大转变。新时期以来,中国乡村经过多次变革,完全改变了长期封闭落后荒芜的面貌,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中国广大乡村社会逐渐改变了贫困粗野的历史状态,不断学习、接受、效仿都市的生活方式,利用现代技术与互联网信息技术挖掘、经营农业市场,引进现代农业生产技术,使乡村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得到更新与发展。

2.乡村传统手工业逐渐凋零。国家为了“三农”问题,制定了乡村发展的顶层设计,对农业生产结构进行调整与转型升级,促使农业逐步实现现代化。在这一过程中,乡村社会也渐渐融入了现代技术革命,现代化的农业机械不断代替传统耕种技术,传统农作物被更具有市场价值的其他经济作物所替代,自给自足单一的小农生产方式逐渐并入规模化的生产体系,导致乡村传统的手工制造业如农具制作、生活器具制作、酿造技术、传统建筑业等丧失了市场,并被其他现代产品替代,这些饱含民间智慧的传统手工业逐渐被人们遗忘。

3.乡村民间传统逐渐隐匿与消失。工业化、现代化与城市化深刻地改变了乡村原有生产方式,极大地提高了乡村生产力水平。现代乡村社会在不断接受各种新事物、时尚潮流与价值观念的同时,也把富有深邃意味的民间传统如民间信仰、节日、习俗、技艺等逐渐抛弃。近10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重大成效,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国广大乡村传统文化艺术的生存空间受到了巨大挤压,很多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化的过程中已经消失,引起了国家与社会的强烈关注。

4.乡村人口结构与自然生态发生重大变化。由于城市化的推动与发展,乡村人口不断涌入都市,导致乡村人口特别是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数量大量减少,大片的田地长期无人耕种,很多乡村呈现一片萧条景象。另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中国的很多乡村大面积种植周期短、效益高的经济作物,需要大量使用化肥、农药,这造成农业用地板结、环境污染、农产品不健康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农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三)田园牧歌式的乡村是都市人们理想的乐园

现代都市社会在给人们带来丰富物质资料的同时也带来了各种烦恼与隐患。高度发达与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需要人们花费较多的时间去学习和掌握,在很多领域人们掌握新知识的速度远远赶不上技术的更新换代,技术往往成为人力的替代品,科技与人工逐渐形成了一对难以调和的矛盾。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与高压力的工作状态很容易造成人们的问题堆积,这些问题如果没有一个发泄与调和的渠道,往往会产生各种心理与精神疾病,严重威胁人们的身心健康。拥堵的都市交通、嘈杂的生活环境、人满为患的街道、污浊的空气等也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烦恼。都市的现代性问题使人们越来越焦虑,为了排遣各种焦虑与精神困惑,人们在努力寻找可以获得短暂安宁的空间,但现实社会的发展常常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当下的乡村社会在现代性的推动下,也逐渐融入现代社会,传统原生态自给自足的乡村生活在很多地区早已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富有现代气息的“祛魅”乡村生活,青山、绿水、田园、瓜果及古朴、清新、静谧、醇香的传统乡村生态场景在很多乡村也已变得十分稀缺。都市人们想在乡村社会寻找早已丢失的心境体验,获得精神上的安慰与寄托,但现实的乡村社会早已挣脱原始藩篱渐入现代社会,在这种背景下,具有人类学特征的网络民族志通过拍摄特定空间场景来博取人们的关注,网红李子柒的短视频就是近年来的佳作。李子柒通过文化移植与空间浓缩的艺术构思,把富有中国传统乡村生活特征的生活场景、生产方式与生存技艺以真人出演短视频的方式呈现在人们面前,并凭借精致的画面、本色表演与古风的意境给人们重现了传统的原生态乡村图景,一幅幅田园牧歌式的乡村画面吸引了国内外的众多网民,赢得人们的高度赞扬。“那些初看起来似乎是个人主义的自传式寻求,其结果是对传统的揭示,对扩散的身份和身份的容器碎裂时那神圣闪光的重新汇集。这是毕达哥拉斯的记忆艺术的现代版:为了获得一个未来的图景而回顾过去。这样一来,那些自传式寻求结果也就有力地批评了一些当代的支配性修辞。”[5]李子柒短视频的爆红是人们为了摆脱现代性焦虑等问题衍生出的网络文化现象,是网络民族志书写的景观,是人类社会进入网络时代表现出的一种全球化与虚拟化特征,通过虚拟空间的设定与打造,满足了人们特别是都市人们对传统乡村社会生活的憧憬与想象。李子柒短视频中展现的田园牧歌式的乡村社会是人们理想的乐园,高度契合了现代都市人们的精神需求与审美追求,是值得深入研究的社会现象。

二、“李子柒现象”表征传统乡村文化的“复魅”

“祛魅”与“复魅”是社会变迁中的两种文化现象,“复魅”指文化的内转,重拾文化传统、对原有文化内容重新审视、重现与回归传统文化语境是其基本特征。“复魅”的文化现象在当下的社会生活中主要表现为对传统乡村生活的返璞,这是工业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现代性问题的直接映射。文化的“复魅”除了工业文明所造成的社会异化与扭曲外,还与人类的乡土情结有直接关系。“人总是怀着乡愁的冲动来寻找家园。民族文化作为一种隐性的‘集体无意识’,作为‘一种具有符号结构的生活世界’,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寻根,对族群元记忆的一种呼唤。正是在这种集体无意识的寻根行为中,社会现代性中个人主义的滥用而造成的失向感在‘文化共同体’中重新找到定位的坐标,族群的认同得到归依和再显。”[6]传统乡村是人类长期生活的空间载体,传统乡村生活是人类原始的集体记忆,是滋养人类文化的重要土壤,是人类的精神家园,富含深邃的文化魅力。传统乡村世界饱含人们的生产生活智慧,是依靠手工技艺创造的空间场景,是自给自足的天然生态景象,现代性下传统乡村文化的“复魅”表征了人类生态意识的全面觉醒,不仅是环境生态的返璞归真,更是文化生态与社会生态的重塑。

(一)人类的乡土情结

乡土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乡土社会是人类社会的最初形态,人类自古就与土地、村落产生了不可磨灭的渊源关系。乡土社会的基本特征表现为人与土地的密切关系、生产力水平相对低下、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人口迁徙较少、传统手工制造为主要生产方式、商业经济发展缓慢等。从自然地理生态看,乡土社会一般具有良好的生态系统与生态景观,大多数乡村没有受到工业社会的浸染,是前工业文明的真实写照。人们在乡土社会过着无忧无虑、自足自乐的生活,享受青山绿水、田园风光,依靠民间智慧制造满足日常生活需要的器具,人员交往形成各种人情世界,且在这样的空间逐渐形成富有乡土气息的文化传统,慢节奏的生活状态是乡土社会的鲜明特征。人类长期生活于乡土社会,对乡土文化有深刻的集体记忆,一旦离开乡土社会,乡土情结便油然而生。“人和地在乡土社会中有着感情的联系,一种桑梓情谊,落叶归根的有机循环中所培养出来的精神。”[7]

乡土情结是人们对传统乡村社会生活怀有的深厚感情,往往是在脱离乡村社会后产生的情感表现,乡土情结既可以是莫名的情感指向又可以是现实的存在物,听到乡音或看到乡村之物就会引发思乡之情,一座青山、一湾绿水、一条小路、一棵古树、一幢老建筑、一段小曲、一片田园、一个农活场景、一桌农家饭……都可能给人们带来无尽的乡思。人类进入工业社会,大量人口不断移居城市,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人们渐渐疏离曾经的乡土,当各种现代性问题困扰都市人们的时候,人们的目光又一次投射到了诗意的乡土田园,寻找能够带来安宁与舒怡的乡村生活成为都市人们追求的目标。当下都市周边的各种农家乐与乡村旅游等得到快速发展,无疑不是人们想消除都市烦恼而进行的选择,在工作之余体验传统乡村生活,享受短暂的快乐时光。

网红李子柒短视频中有《春》《夏》《秋》《冬》四季变化的生产生活场景,细腻地展现了李子柒在不同时节耕种、劳作、采摘、收获等景象,这些画面迎合了人们对诗意田园生活的想象。而《笔》《墨》《纸》《砚》等传统民间技艺的精致展现,使人们在惊叹李子柒辛劳与聪慧的同时,也把思绪带入了充满智慧的乡村世界,再次被民间智巧所征服。李子柒短视频用真实的乡村生产生活场景满足了人们对传统乡村世界的希冀,人们热衷其视频内容是被激发的乡土情结所致。

(二)传统乡村文化的深邃魅力

“乡村文化独特的形成条件造就了乡村文化在表达形式和具体内容上的差异性、多样性。人们用智慧在不同地域、不同历史时期创造出了多种多样的乡村文化样式。乡村文化不仅满足和丰富了农村居民的日常生活,也构建起凝聚人心的精神力量,形成了抹不去、忘不掉的文化记忆,成为农耕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8]李子柒短视频之所以获得海量网民的关注与点赞,是因为李子柒及其制作团队通过唯美的画面真实地展现了传统乡村生活的文化图景,人们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能够深刻地感受到传统乡村文化所蕴涵的深邃魅力。李子柒视频不仅在国内受到追捧,国外很多地区的人们也成了她的粉丝,李子柒一度成为国外知名网络媒体YouTube、Facebook、CNN等的流量宠儿,让域外的人们也了解并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李子柒视频在国外的迅速传播并得到网民的一致好评,使中国文化得到了一次史无前例的展示,进一步增强了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也是讲好中国故事最成功的海外营销。李子柒的文化传播力与影响力已远远超出其视频内容的影响,这样的结果也是李子柒本人及其团队始料未及的,这在当下真人演出的网络视频中也是十分罕见的。中国传统乡村文化内容十分丰富,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传统农耕文化。中国是农业大国,长期处于农业社会,绵长的农耕历史造就了灿烂的农耕文明。农耕文化是人们在从事与农业生产有关的活动中创造的,如根据季节时令形成的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是指导农业生产的主要时间表,在当下的农业生产中依然发挥着作用。视频中展示的清明时节李子柒插秧的清新画面、秋天采摘瓜果的美好场景等,都是传统农耕文化的真实呈现。

2.传统饮食文化。传统乡村的饮食习惯与产出的农产品及生活方式息息相关,出产什么样的食材就会出现与之相适应的烹饪形式,传统乡村依然采用炉火蒸煮的方式加工食材,炉灶、柴火、大锅、油烟是乡村饮食的制作场景,生活气息十分浓厚。李子柒视频中展示的泡菜腌制、辣酱制作、荠菜饺子、紫薯花饼、卤汁等,在古风美食的画面中尽显乡村生活的饮食文化意蕴,就地取材、简单加工、原汁原味是传统乡村饮食文化的主要特征。

3.传统民间工艺文化。乡村生活中最富有智慧的内容莫过于民间的工艺制作,无论是农业生产工具还是生活器物全部手工制造,这是人们长期生活实践的经验积累,是智慧与劳作产生的民间技艺。李子柒视频中细腻而详细地记录了民间纸张的生产过程以及竹片编织、蜀绣针法、剪窗花、木雕、春联、月饼烘焙等民间技艺,无不让生活在现代都市的人们羡慕与赞叹。中国传统的乡村文化还包括众多的民间习俗文化、人情文化,这些饱含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与特色、彰显传统文化精神的内容,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和提升文化自信与自觉的重要凭借。

(三)传统乡村文化的“复魅”是人类生态意识的觉醒

生态意识是人类社会在发展过程中按照事物内在规律进行实践活动,以反对“人类中心主义”为核心、以尊重自然法则为要旨的思想观念,以自然、整体与和谐为价值取向。从广义上讲,生态不仅包括自然生态,还包括社会生态、文化生态、政治生态、经济生态等,生态意识可以渗入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其极力观照的是人与自然和谐,人与社会和谐,人、自然与社会三者的整体和谐。生态意识古已有之,人类在蒙昧的洪荒时代就存在天、地、人三位一体的整体思想,人类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再到后工业社会,生态意识不断增强。进入工业时代以来,人们为了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以牺牲自然生态为代价进行了长期的社会变革,为了提高城市化发展速度,扩大都市经济发展规模,不顾乡村实际盲目拆建,导致很多传统乡村失去原有面貌,追求同一化与同质化成为现代社会的鲜明特征。在后工业化时代,人类依靠科技、网络与信息技术获得了丰富的物质财富,极大地满足了人们的物质欲望,但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现代性下的诸多烦恼与忧虑,如环境污染、交通拥堵、快节奏生活、工作压抑、食品安全、人际关系隔膜、人工智能与人力资源的矛盾等,物质财富得到充分满足的同时精神却出现了空洞状态,现代性焦虑成为困扰人们的主要问题。

“人类对自然环境有永久性的依赖,生态系统日益受到破坏,使人们需要懂得更多的、长期以来人类成功利用环境的知识,并采用生态学的方法,汇集关于人口、劳动输入、资源权利和消费的资料。”[9]中国传统的乡村社会依然保留着农耕时代的生产生活方式,小桥流水人家、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融洽的乡民交往、富有智巧的手工制作、田园牧歌式的生态景象成为现代社会人们向往的理想之地。传统乡村自然生态的常绿、文化生态的原真、社会生态的合融,呈现一片既生机盎然又整体和谐的景象,满足了现代人们的精神需求与审美追求,是一种强烈的生态意识觉醒。李子柒短视频中展现的是没有受到现代工业社会浸染的原生态传统乡村图景,春耕、夏种、秋收、冬闲是传统乡村生活的常态,与现代都市生活相比物质资料虽不够丰富,但人们的精神生活更为富有,不需要过多的物质财富依然可以过着自得其乐的怡情生活,自然、简单、古朴、快乐成为都市人们难以企及的目标,当人们看到李子柒视频时,一种莫名的愉悦感自然生发,寻找与回归原真性的生态空间是人们热捧李子柒视频的主要原因。

三、“李子柒现象”是反思现代性的空间所指

现代社会进入后工业时代,在信息技术、网络通讯技术与人工智能的推动下,生产力水平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成为社会生产与文明进步的主要引擎,科技的高度发达创造出丰富的物质资料,极大地满足了人们对物质财富的追求。现代社会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诸多难以解决的现代性问题,科技时代速度与效率的光环遮蔽了人们生活的各种境遇,造成人们的各种焦虑与躁动。李子柒短视频为人们展现了一个远离现代都市生活、未受工业文明与现代科技“熏陶”过的田园牧歌式的空间场景,相对于现代都市,李子柒视频中的传统乡村生活是现代性下的“另类”世界,也正是这个“另类”的虚拟空间恰恰是久受现代性困惑的人们的理想之地。人们对传统乡村生活的返璞,是为了在高度紧张的都市生活之外找到一片安宁祥和的空间,以排遣忧郁、消释焦虑,从很大程度上讲,传统乡村生活是反思现代性的空间所指,乡村生活是对现代都市生活的对冲。

(一)现代性遮蔽了人类的生存境遇

“现代性在西方学术话语中,实际是通过学者们对现代社会的反思和批判所建构起来的一个否定性概念,在西方话语系统中,现代性始终或者说主要是作为一个否定性的、批判性的反思而出现的。现代西方哲学和社会学等理论的最重要的贡献,就是不断揭示出当代西方社会诸多隐蔽的、抽象的或微观的乃至制度性的新的压制形式。”[10]人类社会经历了农业、工业与后工业三个时代,从工业时代起,现代性就孕育其中,并随着科技的发展一直延续至后工业时代,现代性成为工业时代与后工业时代的基本特征。现代性的主要内容是科技、信息、通讯、网络与人工智能,在社会发展中现代性的功能往往具有双刃剑的属性。现代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广泛地提高了人类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各种技术成为社会生产的主力,劳动力从社会生产中解放的同时社会财富反而不断增长,有力地证明了科学技术的巨大力量,在这一背景下探索宇宙空间和自然奥秘成为现代科学研究永不枯竭的动力,科学理性至上变成了现代社会的金科玉律,科学也成为现代社会的“神话”,崇尚科学、一切以科学为标准是现代社会生产生活的普适性原则。但事实证明,科学技术并不是万能的,在人类生存的很多方面,科技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在一些行业科技还可能带来潜在的毁灭性威胁。现代信息技术与网络通讯技术实现了交流的即时性,极大方便了人们的交往交流,但网络空间毕竟是一种虚拟社区,人们很容易误入各种陷阱,沉迷于网络所营造的虚幻世界,导致人们不思进取。现代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实现了人机对话,但也存在人力无法控制机器的潜在危险。生物基因工程在探索人类遗传特征方面取得了较大进步,但也存在社会伦理与基因突变等社会问题。现代都市经济发达、商业昌盛、物流密集、高楼耸立、设施齐全,但由于人口较为集中,人均资源占有量十分有限,很多城市又经过长期的工业化发展,导致现代城市生态环境严重污染,交通拥堵,高楼大厦阻隔了人们的交往,人情关系隔膜化,规模化与机械化的生产方式淘汰了大量的劳动力,人机矛盾逐渐加剧。这些问题是随着不断的工业化与城市化而出现的现代性症结,但在科学技术引领社会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始终处于被遮蔽的状态。

(二)传统乡村生活是现代性下的“另类”世界

传统乡村是以农业生产为中心的生活空间,传统乡村生活是按照季节时令以农作物的生长周期为行动指南循环往复的状态。人类社会在科技力量的推动下,从农耕时代过渡到机械时代再到当下的人工智能时代,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创造了无与伦比的灿烂文明,并以前所未有的动力不断推进人类社会向更高阶段发展,这就是当下社会所体现的现代性特征。人类社会的现代性特征是对工业社会以来整个时代的一种宏观与整体的概述,是相对于传统农业社会所具有的一种特指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时代特性,现代性从机器大规模代替人力资源的时代起就已经存在,至今天的人工智能时代现代性特征不仅没有消匿,反而日益凸显。

现代性下的社会特征一般表现为:1.科学技术成为引领时代发展的强劲动力;2.机械不断代替人力,促使众多的劳动力资源从现代工业中解放出来,推动第三产业与服务行业发展;3.信息化革命特点显著,处理各种信息资源成为人们的日常活动;4.生产力水平极大提高,集团化、规模化生产已成趋势,经贸活动非常活跃,市场经济高速发展;5.极强的物质财富创造手段,人们的物质需求得到极大满足,而精神需求往往处于悬空状态;6.社会获得感增强,群体归属感较弱,自然生态与人居环境认同感较差。

而传统的乡村生活则是现代性下的“另类”世界,其主要特征表现为地方性知识与经验是传统乡村生活的实践法则,现代科学理念渗入较少;手工操作与手工创造是传统乡村民间智慧的体现,生产工具与生活器具大都来自民间制作;乡村基础设施较为落后,信息通讯不畅,较少接触外来新奇事物;生产力水平相对低下,基本保持了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商贸活动简单,融入现代市场程度较低;物质资料生产相对单一,但可满足人们的日常所需,精神需求容易达成;自得其乐是传统乡村生活的常态,社会获得感与群体归属感较强。

“‘知足常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这和现代资本主义文化里的精神——‘贪得无厌’刚好相反。知足常乐是在克制一己欲望来迁就外在的有限资源;贪得无厌是在不断利用自然的过程中获得满足。这两种精神,两种人与物的关系,发生在两个不同的环境里。从土地里生长出来的是知足常乐。”[11]李子柒短视频展现的画面就是传统的乡村生活场景,与现代性特征鲜明的都市生活相比,是一个真正的“世外桃源”,是现代性下的另一个生态空间。

(三)传统乡村生活是对现代都市生活的对冲

传统乡村生活与现代都市生活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随着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发展,乡村人口大量迁居都市,传统乡村不断式微,这是当下社会的真实写照。现代性下都市生活的重要特点是追求效率,时间产出的最大化加快了都市生活的节奏,与时间赛跑成为都市人们每天完成的规定程序。在传统的乡村社会中,人们对时间的概念是以年、季、月计算的,而都市则以时、分、秒计算,传统乡村生活的时光随着一年四季二十四节气周而复始,其慢时光、缓节奏与都市生活的快速、急切形成鲜明对比。“人类社会必然地要在生态环境中严格受到自然周期的制约。也就是说,任何人类生活的地方,都不可避免地受到气象、季候条件的限制。因此,就形成了自然周期的生态民俗链。”[12]李子柒视频中展示了农业生产的周期性,春耕、夏种、秋收是有较长时间间隔的,不是每天重复同样的劳动。都市生活的人们看到李子柒乡村悠闲的生活画面,羡慕之情油然而生,在重重压力之下寻找不受时间控制的生活空间是人们一直追寻的目标,在这样的空间中,人们可以得到短暂的调整与休憩,是调节都市生活紧张与焦虑的有效途径。

现代性的另一个鲜明特点是全球化,现代都市的全球化现象更为普遍,全球化的一个结果就是社会生活的同质化甚至同一化。全球化促进了各地区人们的交流交往交融,增进了世界各地人们的相互了解,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全球化所带来的同质化影响逐渐消除了事物之间的差异性,不利于对具有区域与族群特色的文化传统的保护与传承。“这种全球化的趋势主要是美国等国凭借其经济与科技优势,把它们以好莱坞、迪斯尼、麦当劳为代表的大众文化,大批量地生产、复制并传播到世界各地,试图使其成为超越国界的大众文化。这种文化渗透使得各民族原有的传统文化愈益被从中心挤到边缘,某些民族的文化面临着逐步弱化甚至消失的危险!”[13]现代都市生活的同质化特征十分明显,人们的生活方式大同小异,没有太大差异性,都是在钢筋水泥建造的高楼大厦里,以上班、下班与加班的形式重复着每天的工作。而李子柒视频中展现的是与现代都市生活完全不同的生活场景,农业生产中的耕锄、栽种、施肥、除虫、收割、采摘,生活中的酿制、烹饪、烘焙,制作中的竹编、造纸、制笔、打砚等画面,给都市人们带来了田野的生活气息,清新悠闲而充满乐趣的生活极大地激发了人们对传统乡村生活的憧憬与想象。青山绿水、田园牧歌、自得其乐的传统乡村生活与现代都市生活形成鲜明对比,从某种程度上讲,传统乡村生活是对现代性下都市生活的强烈对抗。从现实生活的层面看,传统乡村是反思现代性的空间所指,传统乡村生活是对现代都市生活的对冲,传统乡村生活能有效缓解现代性焦虑、解决现代性问题。

四、结语

“李子柒现象”的社会影响仍在持续,对其视频内容与传播效应的争论也一直处于无休止状态,讨论的焦点在于李子柒视频画面是否展示的是真实的乡村生活场景,视频的海外传播是否具有文化输出属性。“视觉人类学的优势是它能诉诸人心,有意识和下意识地。它最大的优势就是展示,这种展示往往是公众的,任由你去理解与诠释。”[14]不同群体从不同视角展开的论争有其合理的地方,但从李子柒视频传播的社会实效看,已达到并超出了一般文化纪录片所具有的高度与传播力,其在域外的影响力也远远高于国内众多知名媒体的国际影响力,不同地域的人们从李子柒视频中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邃魅力,惊叹中国传统乡村生活蕴含的智慧,羡慕中国传统乡村宁静的生活方式,是一次真正具有重要借鉴意义的文化传播实践,是讲好中国故事、提升文化传播力的典型。至于李子柒视频内容是否是真实的中国乡村生活,从中国乡村的实际看,李子柒视频中展现的是中国传统的乡村生活,而非当下的中国乡村生活,视频内容呈现的是中国传统农耕时代的乡村画面,是对中国长期农业社会地方性知识与经验的高度总结与浓缩。“地方性文化的背后是地方性的人和地方性生存。这种文化的时间被划定在过去,空间被定义在边缘,价值被定义给少数人。其之所以可能被传播,是因为其相较于普适的文化具有的一种差异性或奇观价值。”[15]李子柒及其制作团队用一个个短视频重现了农业文明的生产生活记忆,是集文化性、艺术性与技术性于一体的新媒体传播活动。“李子柒现象”的文化影响力应该从更深层次分析与研究。

1.如何看待社会变迁下的乡村生活。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不断文明化的过程,是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逐渐向前推进的。社会变迁是人类文明进程的主要特征,没有社会的变革就不会有新文明的出现,传统的乡村生活在社会变迁的背景下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变化,这是社会发展的趋势,是改变不了的社会事实。但社会变迁下的乡村生活是不是一定要按照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模式进行变革,是否一定要在全球化的发展中依旧走上被同化的道路,答案是否定的。如果传统乡村生活全部都市化,那人们如何寻找乡愁,要留住乡愁必须对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具有区域与族群特色的民族文化进行有效保护与传承,而不能一概被消失或同质化,这是乡村发展特别是当下正在实施的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十分重视的问题。

2.如何理解现代性下的都市生活。现代性是都市生活的基本特征,是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而出现的一种社会发展形态。现代性下都市的商业经济极为发达、物质资料极为丰富,高科技、快节奏、高消费、高压力成为都市生活的特点。一方面都市生活极大地满足了人们对物质财富的追求与欲望,另一方面都市生活也给人们带来了诸多现代性问题,在不能完全脱离现代都市生活的前提下,如何缓解与消释现代性烦恼与焦虑成为都市人们的精神需求。

3.如何阐释网络民族志。李子柒视频在海外如此受追捧,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打破时空界限的网络使中国传统乡村文化得以快速在域外传播。网络民族志是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崭新的文化文本,是通过对网络虚拟空间的调查后做出分析、说明、解释并进行深入研究的方法,是人类学研究前沿的重要对象。国外在上世纪90年代就提出类似“网络人类学”的概念,国内的一批学者也在关注与研究此类话题,近年来取得了很多可喜的成果,推动了中国网络民族志的发展,当然网络民族志能否推动网络人类学等新型交叉学科的正式形成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李子现代性都市
叙事思维下的建筑设计与表达
潜行水下 畅游都市
浅空间的现代性
奔跑吧!李子柒
我的糊涂妈妈
牛仔少年的孤独:论《骏马》中现代性对西部空间的争夺
也谈现当代诗词的“入史”及所谓“现代性”的问题
也谈现当代诗词“入史” 及所谓“现代性”问题
穿越水上都市
威尼斯:水上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