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现代化一体设计、一并推进的三重逻辑
2021-11-30刘武根
刘武根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高度对新发展阶段的“三农”工作进行了系统谋划和科学部署,第一次将坚持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现代化一体设计、一并推进纳入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的指导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把坚持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现代化一体设计、一并推进纳入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指导思想是由解决“三农”问题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现实逻辑所决定的。
坚持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现代化一体设计、一并推进,是对中国共产党推动解决我国“三农”问题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三农”工作,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进行了艰辛探索,带领农民推翻三座大山,组织农民发展生产,率领农民率先吹响改革号角。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不断推进“三农”工作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首次将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现代化合在一起,首次提出了“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2018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将“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纳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导思想。2018年9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第八次集体学习时指出,“长期以来,为解决好吃饭问题,我们花了很大精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取得了长足进步。”“相比较而言,农村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方面差距相当大。”“我们要坚持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一体设计、一并推进,实现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跨越。”当前,我国“三农”工作进入到新发展阶段。在新发展阶段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更加需要统筹兼顾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更加需要一体设计、一并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
坚持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现代化一体设计、一并推进,是尊重现代化建设规律和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律的必然选择。从大历史观来看,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传统乡村向现代乡村变迁,是人类社会发展演变的客观趋势,但问题是不同国家到底该通过什么样的道路才能实现这样的嬗变。其中有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处理好工农、城乡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现代化进程中,城的比重上升,乡的比重下降,是客观规律,但在我国拥有近14亿人口的国情下,不管工业化、城镇化进展到哪一步,农业都要发展,乡村都不会消亡,城乡将长期共生共存,这也是客观规律。”我国独特的历史国情、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资源禀赋决定了我国必需坚持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现代化一体设计、一并推进。一方面,农业现代化是农村现代化的基础。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要将构建现代农业的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与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结合起来,为推动农村现代化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农村现代化是农业现代化的条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村现代化既包括‘物’的现代化,也包括‘人’的现代化,还包括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我国农村基础设施现代化、农民现代化、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可以为农业现代化提供动力、增添活力。
坚持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现代化一体设计、一并推进,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现实需要。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经过长期努力,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国际影响力稳步攀升,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我国发展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同时,也必须看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我国发展最大的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大的不充分是农村发展不充分。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到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对农业农村现代化到2035和本世纪中叶的内涵外延、发展水平提出了定性中内含定量的目标任务。
总之,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现实逻辑要求坚持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现代化一体设计、一并推进,新发展阶段高质量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需不断增强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现代化一体设计、一并推进的思想自觉、理论自觉、行动自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