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中的有效融合
2021-11-30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闻韶小学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闻韶小学 王 静
德育已经成为当前教育工作所关注的一个重要主题。小学是学生发展的初始阶段,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开始形成,对这一群体的德育自然要更加重视。鉴于小学生非常容易受到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小学德育工作应该渗透到教育过程的各个方面,不能仅仅依靠班主任和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工作。小学语文学科在德育教育中有着特殊的优势,应该发挥其作用,特别是浓缩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的古诗文,应该成为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学习资源。本文从德育和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的融合价值及其有效策略两个主要角度加以论述。
古诗文一向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虽然小学阶段的古诗文比较简单,古诗朗朗上口,古文短小精炼,教材上还有大量的注释,但是毕竟其语言习惯与现在存在很大的差异,所讲述的道理或描述的事物有时也超出了当代小学生的经验范围,所以很容易出现理解困难的现象。这时,教师就需要找到一个良好的切入点,帮助学生实现古诗文理解,有效培养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使得学生能够从古诗文中得到更多的精神食粮。从古代开始传承至今的道德品质及人文情怀,可以成为这个切入点,同时又能实现德育与小学古诗文教学的融合。
一、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中有效融合的价值体现
德育和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的融合主要体现了如下价值。首先,有利于落实对小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核心素养是近年教育改革的主要成果之一,小学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建构运用、思维发展提升、审美鉴赏创造和文化传承理解。古诗文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学生对文化的传承与理解离不开对古诗文的学习。而道德品质属于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是民族文化中最有价值,最需要传承,对小学生今后的发展成长最有帮助的内容。只有实现两者的融合,才能切实实现对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其次,德育和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的融合能够为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创造契机。近年来,我国一直在推动教学改革工作,但小学语文学科的教学改革大都体现在“术”的层面,还没有达到“道”的高度。很多教师都在应用情境教学等各种教学策略和方法,使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但很多时候指导思想并没有变化,如何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仍然没有一个比较明确的答案。德育和古诗文教学的融合,为教师落实教育根本任务提供了落脚点,让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有了比具体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更具高度的指导性思路,值得认真研究实践。
二、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中有效融合的策略
(一)挖掘语文教材,发现德育教育融合点
德育和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的融合不能盲目开展,不能生搬硬套。教师必须承认,当代小学生虽然还处在成长初期,但他们的思维能力并不弱,与过去的同龄人相比更加成熟,在信息环境的熏陶下称得上的“见多识广”。教师在教学上准备不足或敷衍了事,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这样不仅无法实现两者的有效融合并发挥其融合价值,还会给学生造成很不好的印象,连传统的教学效果都达不到。为了避免出现此类问题,教师应该深入挖掘小学语文教材,以科学的态度去探究古诗文内容与德育之间的融合点,通过合理的方式将之呈现在学生面前。这样才会被学生所接受,为后续教学策略发挥作用打下基础。
例如:《静夜思》是李白的诗作,体现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如果再深入思考,则可以感受到诗人那浓厚的感情是源于对家乡所有的人和物的热爱,包括家乡的山水草木和家人朋友,从侧面反映了诗人的道德情操。试想一个在道德情操方面存在较大缺陷的人,是不会对所有的家乡事物都有如此浓厚的情感的,反之亦然。教师应该将此作为德育和古诗文教学的结合点,启发学生的联想,让学生想一想自己有没有非常想念某些人或物的时候,具体想念的又是什么。比如想念很久没见的爷爷奶奶,也是在想念爷爷奶奶对自己的好,带着一种感恩之情。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这种道德思考,再从这种思考出发去理解诗人创作这首诗的心情,既实现有效德育,又促进古诗文教学。
(二)开展古诗文鉴赏,实现德育教育融合
德育和小学古诗文教学的融合既可以选择德育作为切入点,也可以从对古诗文的学习入手,逐渐引导学生去理解其德育内涵。对后一种途径来说,古诗文鉴赏是有效的渠道,因为鉴赏带有比较强烈的感性因素,更容易调动学生的情绪,活跃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认识,将学生的思路导向道德层面。所以,教师在开展古诗文鉴赏教学时,不能只带领学生从文学审美的角度去认识古诗文,还要让学生理解道德是怎样影响作者的文学创作,古诗文的文学审美价值又是如何透出道德的光芒。当然,学生要达到如此深入的理解存在较大的难度,教师要有耐心,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展开研究和体会。
例如:《赠刘景文》这首诗,如果仅从写景的角度去赏析,其实是比较好理解的。教师只要能够给学生带去画面感,比如良好的语言表达,展示相关图片或利用多媒体设备,都能帮助学生理解这首诗的字面意思,而且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这首诗的“妙处”,把景色描写得非常到位。但是,这其实是一首托物言志诗,而且代表着诗人对朋友的勉励,体现着诗人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以及对友人的深厚感情,这首古诗在德育上的价值就来源于此。所以,教师还要向学生介绍这首诗的相关创作背景,然后将诗人及友人的人生遭际代入诗里的景色中。这样一来,学生才能明白这首诗的写作目的,体会到诗人的良苦用心并受到道德上的熏陶,实现古诗文鉴赏与德育的融合。
(三)拓展课外阅读,渗透德育教育内容
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要增加学生的阅读量,课外阅读成为教师选择的主要教学指导方向。除了一般的课外书之外,古诗文也应该包括在内。我国古代有大量蕴含着深邃思想与高尚道德情操的古诗文,直到现在仍然能够起到激励人心的作用,比如岳飞的《满江红》、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于谦的《石灰吟》等,不胜枚举。教师要从中选择适合小学生能力水平的内容,推荐给学生去认真阅读体会,并通过课外阅读指导等活动来指点学生,帮助学生找到正确理解和体会古诗文的方法与途径,实现德育的渗透。
例如:教师向学生推荐了《唐诗三百首》作为课外读物,每隔一段时间,教师应该组织读诗分享会,请学生说一说最近哪首诗给自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自己从中得到了哪些心得体会。随后组织学生交流讨论,拓展思路,加深认识。教师则以学生分享和讨论的内容为基础,从中挑选带有德育价值且具备一定代表性的古诗文作品,为学生进行分析,给学生带去更加深入和新鲜的读诗体验。或者也可以组织学生根据古诗文的内容来进行模拟表演,在表演中体会作者当时的所思所想,感受道德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只要此类活动能够坚持下去,经常变化组织形式,吸引学生的充分参与,学生一定能够受到越来越大的影响,从而起到良好的德育渗透效果。
(四)完善教学评价,检验德育融合效果
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的重要一环,是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措施。对于德育和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的融合来说,要看到教学工作是否润物无声地触动了学生内心,切实有效地指导了学生的生活。评价标准来源于课程标准,来源于教师,更来源于学生学情把握。为此,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对古诗文知识的掌握,又要重视学生学习过程的情感态度、参与程度和价值观的形成。如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口头表达、文字表达,思维、创造、实践等能力的发展情况,以及学生认知、情感、态度、能力提升等多方面,重点突出评价的发展性功能和激励性功能。
评价形式可以有多种选择,可以是即时性随机评价,教师在课堂随时关注学生的表现,针对每节课学生的生长点,进行表现性评价,把学生能力、素质、学习态度等多方面纳入评价标准,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也可以采用活动性量化评价,以活动为载体,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道德修养,体现以生为本的育人导向。
例如:在学完《悯农》和《四时田园杂兴》后,为了让学生体会劳动的艰辛和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可以让学生进行劳动周体验,如从整理房间、卫生打扫、洗衣择菜、照顾家人等方面进行活动性量化评价。也可以采用延迟性评价,如学习《游子吟》后,可以开展孝行周末实践活动。评价方式由单一的等级分数显现转变为自评、同学互评、教师家长社区辅导员的表现性评价为主,从而实现家庭、学校、社会的协同育人。另外,教师要意识到评价对教师自身提升教学专业素养的作用,要让评价成为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一种有效的互动过程。
总之,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本身就具有很强的德育价值,理应在德育这一教育热点问题上发挥相应的作用。教师应该继续加强在该领域的教学研究与实践活动,只要能够坚持下去,一定能够取得良好成果,为小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提供更充足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