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财务风险控制的薄弱环节与解决对策
2021-11-30刘春乐吉林市园林管理中心
刘春乐(吉林市园林管理中心)
■ 引言
事业单位是我国社会管理组织中的有机成分,是国家设置的具有公益性质的机构和单位,拥有国家赋予的社会管理职能。在我国新一轮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过程中,事业单位的划分与类别发生了明显变化,不再以全额拨款、差额拨款、自筹自支的资金来源进行类分,而是逐渐趋向于按照社会功能以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公益二类事业单位、社会资本举办的事业单位等予以类分。由事业单位的类分可见,进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时代,事业单位的经费来源正在打破传统的财政全额拨款、差额拨款和自筹自支的三种渠道,逐渐过渡到由社会力量争取更广泛资金来源的多元化渠道。事业单位经费来源的宽泛变化很容易形成财务风险控制的薄弱环节,其财务风险控制尤其要重视和防范,否则,财务风险控制观念与政策松一松,单位与国家乃至社会资金浪费、流失问题就很可能出现,事业单位乃至政府的工作效率与公信力就会受到一定程度影响。因此,探讨事业单位财务风险控制问题是一个持续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过程中的焦点论题,既要从严从细不断发现和强化薄弱环节,将任何蛛丝马迹问题统统扼杀在摇篮中;更要扎紧制度笼子,绝不允许任何薄弱环节因管控不足而存在,这也是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过程中乃至与定型后需要格外关注与精准施策的实际问题。
■ 事业单位财务风险控制不同程度存在的薄弱环节
(一)财务风险控制观念守旧
我国事业单位在新一轮机构改革之前,长期处于资金来源等靠要的财政拨款状态,尽管有些事业单位享受的是财政全额拨款,有些事业单位享受的是财政差额拨款,且不断有财政全额拨款单位变为差额拨款,不断地有一些事业单位在缩小财政拨款的比例,也有的事业单位从财政拨款单位剥离为自负盈亏的企业,但相当数量的事业单位等靠要财政拨款的“高枕无忧吃皇粮”观念还是根深蒂固的。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不断深化改革的新形势下,虽以事业单位的改革变型更为有力度,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观念更新程度明显不够,未能与时俱进、因时而变。事业单位守旧的财务风险控制观念与现实所需要的财务风险控制观念不相匹配,自然就潜在了财务风险,如财务监督管理环节不完整,日常财务管理还限于会计核算和财务处理,以报账型会计处理财务管理事宜。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新形势下,事业单位财务风险控制观念的守旧,毋庸置疑地成为事业单位财务风险控制首当其冲的薄弱环节。
(二)财务风险管理职能缺位
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职能决定资金使用效益,决定财务风险的管控程度,财务风险管理职能缺位表现在整个管理链条上的衔接不够,在重点环节上的疏于管控或弱化。譬如在编制预算与预算执行方面,往往还会以依赖吃财政饭的经验来对待,以老模式套预算盘子,以老方法执行现在时的预算,宁可将编制预算的盘子做大,绝不想把编制预算的盘子做小,缺乏相应的科学依据,缺乏以编制预算手段控制财务风险管理意识,以财务风险管理职能提高单位效益和效率的考量不足,编制预算所应遵守和实现的财务风险管控被经验化和随意化了。在预算执行上,存在着未能坚决地以预算控制经费流向与经费支出,甚至预决算分离、决算大于预算、不同预算项目相互挤占经费支出、以事后核算取代或调整预算、因预算额度过大而对项目年末搞突击花钱、缺乏项目绩效管理、经费收支考核不同程度的走过场等问题。可见,财务风险管理职能缺位所造成的薄弱环节尤其需要重视,是处于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环节中的突出问题。
(三)财务风险管理制度不严密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但有了规矩执行不善的结果是让规矩流于形式,以这样互为条件和结果的含义来形象化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制度不严密问题很具说明性。从目前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制度不严密问题看,一是表现在制度内容规范不周延,二是已经制定的制度执行不严格。其具体表现如:照抄照搬制度,将制度规范流于“样本形式”。很有一些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管理制度是在照抄照搬自己的老模式下形成的,未能跟进单位财务风险管理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的有针对性地调整,未能建立起一套完善的适用于本单位的财务风险预防、应急、报告、问责、内部监督等制度体系,制度规范所应有的作用被局限和缩水;也很有一些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管理制度被束之高阁,在执行层面不对事对人,甚至于在执行层面可以变通制度,人治大过制度规制;还不乏有一些事业单位的主要责任人缺乏对财务风险实行制度管理的观念,或称之于习惯,在家理财、勤俭节约、廉洁奉公不足,在我行我素中酿成财务风险管控方面出现薄弱环节,或诱发了一些问题。
■ 针对事业单位财务风险控制的薄弱环节探讨解决对策
在事业单位财务风险控制中,针对薄弱环节对症下药的采取解决对策是当务之急与务实所需,因此,提出以下解决对策。
(一)对号入座,转变管理主体财务风险管理观念
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主体是事业单位的法人、财务管理部门与财务管理人员,事业单位的全体职工亦负有对本单位财务风险进行民主监督管理的权利。对号入座地转变事业单位管理主体财务风险管理观念要有重点,也要有普及。对号入座的转变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观念要重在主要领导、管理层面与职能部门与职能人员,普及到全体职工,通过学习讨论、确职定责的方式,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对照财务风险管理的具体规范、具体要求做深入细致的分析,尤其要结合当下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做具体分析,达到明确形势、明确变化、明确责任、明确任务、明确方式方法,在形成共识的基础上统一作为,打破财务风险管理的惯性,实行对财务风险管理的加大力度、民主监督与开拓创新。特别要加强财务管理队伍建设,对全体财务管理人员特别是事业单位的法人进行财务风险管控业务培训,进行谨慎性、合规性、全面性、法制性履职尽责教育,以财务风险管理主体的有意作为与主动作为来转变财务风险管理观念,适应新形势下强化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薄弱环节,提高财务风险管理水平的需要。
(二)查漏补缺,周延财务风险管理内部控制体系
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职能缺位问题不可小视,是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业务规范开展、高效开展、常态开展的应然内容与可靠保证。因此,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需要从管理职能缺位的实际问题入手,进行认真查摆,找准纰漏,对症下药,周延财务风险管理内部控制体系。要在抓紧抓实内部控制评价与监督上仔细查找问题,在职责明晰、自我评价到位、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形成合理的基础上,完善财务风险管理内部控制体系。赞成一些研究者所提出的观点:事业单位财务内控体系在建设过程中需要合理划分层次,围绕“防”为目的,确保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内部控制体系严密平稳运行;事业单位内部的文化建设、法制建设都是内控体系所要考虑到的有机组成部分,不可忽视;预算控制是实施好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内部控制的关键环节,要对财务核算多个要点进行严格管理与科学整合,使得核算资料更加客观、真实、准确。
(三)刚性管控,扎紧财务风险管理制度规范的笼子
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必须以完善严密、执行严格为刚性管控对策,通过严密严格执行国家与事业单位所严明的有关财经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做到事先警示、事中监督、事后奖惩。鉴于目前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制度不完善不到位的问题,应对已经建立起来的制度规范做以充实和改进,尤其要在顶层制度设计规范的指导下,形成本单位更有针对性和管控性的制度创新,要特别重视制度明示在先的警示作用,特别重视对财务管理人员执行相关管理制度的明示教育,让制度规范的刚性管控作用在执行层面立竿见影。
在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时间点,在新的政府会计制度下,加强对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的控制能够有效降低财务风险的概率,能提有效提升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