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路径研究

2021-11-30黄港萍苑帅民

关键词:专业知识融合专业

黄港萍,苑帅民

(河北工业大学,天津 300400)

2019年年底,新冠肺炎来的猝不及防,对社会运转产生极大的冲击。由于疫情的影响,餐饮业、旅游业、交通运输业和房地产等行业濒临寒冬,资金无法回流,影响企业的生存。市场行业的不景气对就业和创业产生严重影响。

2020年10月15日,李克强出席2020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时强调:“创业创新是国家赢得未来的基础和关键。双创由众而厚积成势,因创而破茧成蝶。”创新创业教育是在政府的领导下,培养具有创业意识、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在疫情对社会就业创业环境产生冲击的背景下,具有创业意识和创新思维的专业人员是当下人才之需。而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融合是培养具有创业意识、创新思维的专业人才的有效路径。大学生在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基础上,培养他们勇于探索、敢于实践的创新精神。将专业知识与创新思维有效融合,并勇于尝试,不断总结反馈,从而找准自我定位,提高创新创业能力。

一、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必要性

专业教育与创业创新教育二者相互联系,共同促进学生能力发展。二者的相互融合,能够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并且缓解就业压力。创新创业教育对大学生提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要求,而专业教育主要以知识传授为主,社会的发展需要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这恰好可以使双创教育得以弥补专业教育的不足。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是促进中国创业教育发展的重要途经。

1.认识与实践的融合,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习近平说:“要按照已经认识到的规律来办,在实践中再加深对规律的认识,而不是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1]大学生在校四年接受专业教育、学习专业知识,除了日常的学习外,多数大学生在大学期间会选择社会实践或从事兼职工作,如在超市当收银员、在餐饮业当服务生、在外发传单等工作,这些工作呈现出的特点是与所学专业不接轨、或者不太需要专业知识的工作、甚至是不需要上大学也可以从事的工作,而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工作或社会实践的大学生相对较少。也就是说,多数大学生虽然在学习本专业的相关知识,但是较少从事相关的工作或实践,并没有很好的做到学以致用,而是将理论束之高阁,没有从实践中得到新的认识。这就是问题所在,脱离专业知识的大学生从事的只是一般性的普通工作,更何谈创业。

“我们需要的不是新增课程,这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我们也不能仅仅办一个创业专业,这些都不能解决问题。”[2]将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在一起,能够在已有知识基础上,将所学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得以深化,通过不断的实践和理论认知的更新,能够在这个专业领域摸索出值得探究的新方向,培养其创新思维,锻炼学生实践能力。二者融合发展不仅有助于发挥专业教育的基础作用,也有助于发挥创新创业教育的引领作用。

2.质变与量变的融合,提高创新能力

正如习近平所说:“不断认识规律,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3]创新创业,顾名思义,是在某一领域突破陈规,找到新的切入点进行的活动。也就是说,创新创业的前提是你对这个领域足够了解、掌握的知识足够丰富的基础上,去发现新的可行性。如果你对这个领域不够了解,甚至是无知,盲目的喊口号,盲目的行动,花费大量的时间、人力物力进行研究,却发现该领域已经相对成熟或者根本不可行,最后不仅耽误专业课的学习,也可能影响以后创业的积极性。所以,盲目的行动不可取,这就是二者融合的必要性所在。大学生已经在校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有老师教授指导、能够与同学讨论分析,在学校、老师、同学的帮助下能够灵活运用知识。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专业知识的增加是量的积累,质变是在知识积累到一定点后发生的创新。能够学习新的其他专业的知识固然好,但这只是少数,并且容易导致本专业知识没有学好,新的领域也学的一知半解。创新创业教育是面对全国在校的大学生,既要顾及独立的个体,也不能忽视整体教育。当前的大学生存在眼高手低、好高骛远的情况。事实上,每一个专业都有其丰富的有待挖掘的新特点、新方面,只是学生了解的不够深入、浮于表面。正如图书馆专业出身的李彦宏创新发展了资料检索技术而开发了“百度”一样,创新创业教育何必翻山越岭去重新讲授一门新的专业知识、开设一门新的通识课,直接从大学生所学习的本专业入手,不仅降低了创新创业教育的难度,而且让学生从熟悉的领域入手,在专业知识积累达到一定量后,促成质变,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3.联系和发展的融合,促进就业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联系,促进大学生专业素质和创新创业能力素质的共同发展。创新创业教育重点是在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和行动能力。当今现状,应届毕业生人数一年比一年增多,加上往年没有成功就业的学生,就业的压力越来越大,竞争越来越激烈。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融合发展,在丰富的理论知识基础之上,激发创业意识,培养创新思维,帮助其形成创业规划,促进就业。一方面,大学生能够选择避开激烈的就业环境,自主创业,从事自己喜欢的领域,为自己的兴趣而奋斗;另一方面,在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相融合的教育下,大学生具有创新能力和实操能力,能够增加成功就业的几率。另外,在能够成功就业的前提下,还需要考虑职业发展。想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升职和坐稳位置,持续的创新和不断的实践必不可少。正如马云所说:“许多年轻人晚上想了千条路,早上起来走原路。”很多人并不缺乏创新的思维,关键在于行动。如果有无数个好点子,却没有勇气付诸实践,最终被激烈的竞争所淘汰。

“创业教育的关键在于培养个体具有创业性思维方式,学会如何进行创业性思考。”[4]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融合,其教育成果不一定是带来实际的财富或有一份不错前景的工作,而是创新思维和行动能力的富有。拥有创新的思维并敢于将应用于实践,大学生不论毕业后是否创业,是否在好的公司、单位工作,其自身具有的素质和能力都能够帮助他逐渐找到自身的定位,使其处于不可替代的位置。

二、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存在的问题

虽然部分高校已经重视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发展,但还是出现一些问题有待完善。一是没有用联系发展的观点问题,各方资源有效利用率不高,课程体系构建有待完善;二是满足于从事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人数,忽视了教师质的发展;三是理论和实践相脱节,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方法出现背离。

1.各方资源有效利用率不高,课程体系构建有待完善

我国专业教育发展趋于成熟,课程设计体系有其相对独立的发展脉络。但我国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相关的制度有待完善,还没有建成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理论体系,课程设计与开发还处于未成熟的阶段,课程开设数量所占比重少,倾向于简单化、碎片化的特征。这容易导致专业教育课程设计和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计出现“各自为政”、课程交叉性较低的现象。目前,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形式主要是以理论课或邀请创业成功者开设讲座为主。邀请成功的企业家在校开设讲座是高校和企业多种联动方式的一种,高校和企业都在积极探索创新创业教育的新途经,但由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对市场、企业的人才需求把握不足,导致高校不能与企业、市场的变化很好地衔接;而企业在渴望创新型人才的同时,又对高校的课程设置方式和教育方式了解不足,影响了高校和企业的深度结合。很大程度上没有用联系发展的思维分析问题,导致各方社会资源有效利用率不高。

当前,经管类、工科类的创新创业教育有一定成效,但是与专业化融合程度有待加深。专业教育同样也需要实践教学,其实践教学环节与创新创业教育环节相适配,从而实现教育优势最大化。在课程设计的时间上,将创新创业教育集中在一学期,着重创业知识的传授和普及,不能将系统化的创新创业知识和实践性的社会活动相结合,政府、社会、企业的作用被弱化,没有最大限度的发挥社会资源的优势并将其有效的加入课程体系建设中。

2.师资力量存在不足,缺少评估机制

大部分的专业教育发展较早,从事专业教育的教师发展较为成熟,其自身学识素养较高、教学经验相对丰富。创新创业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师资队伍不健全。目前,存在的问题是高校只满足于从事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人数,而忽视教师质量的提高。从事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以年轻教师、中级职称教师为主,有创业经历的人较少,在短暂的培训后任教,专业知识的创新性不足,只是用在培训中学到的理论知识和自己学科经验进行教学。在学生创业实践方面,主要是依靠学生自身的摸索或者少数教师的指导。从事专业教育的教师对本专业的知识掌握丰富,但是缺乏创新创业的知识;从事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对专业知识的了解不够渊博,加之倾向于理论化教学,导致二者融合不够。究其根本,是缺乏专业教学型的创新创业教育导师队伍。

另外,科学的评估机制是提升高校教育活动运行效率的重要途径,是提升高校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重要抓手。目前,高校缺乏专业教学型创新创业教育评估体系,未建立普遍认可的专业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活动成果评估手段和方法。

3.教学方法出现背离,创新性不够

理论和实践脱节的问题,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方法出现背离。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在教学方法上存在差异,尤其是创新创业教育的特殊性并不适合传统的教学模式。专业教育属于知识教育,其知识的理论性和系统性较强,主要以课程和教材为中心,把专业知识通过讲授法教给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实践性较强的教学活动,其教学更多的与社会、企业、市场的变化和需求相关,主要的学习场所不是在教室,而是在工作岗位中或社会实践中,属于比较开放式的教育。也就是说,创新创业教育不是知识性的教育,与传统的教育方法不同,简单的响应上级号召、购买教材开设专门的课程,并不能达到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当今多数从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老师主要以教材为主,并寻找教学案例,通过案例讲解的方式帮助学生了解创新创业的内容,讲授法是其主要的授课方法,这样就忽视了动态的社会、企业以及社会的发展变化和人才需要。通过讲授的方式讲解创新创业课程的内容固然重要,但是如果仅停留在课本、案例和学校,容易浮于表面,忽视真正的创业就业需求,弱化了创新创业教育的价值。

因此,创新创业教育不能停留在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方式,不能把教学环境停留在高校内,应该把课本上的知识和实时的社会动态联系起来,把专业知识和社会发展联系起来。尽管现在有高校尝试多种途经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在专业教育的教学上去,但是两者还未有机统一,存在“两层皮”的现象,或者是将创新创业教育视为对专业知识的补充和叠加。实际上,在两者融合路径的设计上应该将课程的整体结构、教学方法重塑,形成一个教学共同体。

三、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路径

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发展对培养高素质人才有重要的作用,其融合路径以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多元主体协同发展,完善课程体系建设;二是整合教师资源,建立科学评估体系;三是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从这三个方面为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发展提供可参考途径。

1.多元主体协同发展,完善课程体系建设

(1)建立多元主体协同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发展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推动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离不开良好的社会氛围。因此,要用联系、发展的思维看待问题,政府政策的制定是二者融合的重要保障,学校是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载体,企业是升华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实践场地,大学生是创新创业的主体,大学生有信念、有知识、有能力,创新就有潜力,创业就有动力。

因此,构建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发展的供给制度需要多方主体协同发力,将政府领导力量、学生主体力量、学校教育力量、企业平台力量、市场激发力量、社会促进力量等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多元主体、多元供给模式协调发展,促进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发挥好政府的宏观导向作用,政府的政策重视和资源支持对高校如何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以及企业参与创新创业教育有重要影响。作为高校教育政策的制定者,政府需加强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战略规划,通过出台政策和制定相关的措施有效引导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和企业实操平台相结合,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有序开展。

(2)加强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完善课程体系建设

课程体系的制定影响教学质量、人才培养结构,甚至直接与高校办学水平相挂钩。高校应重视二者结合的综合性课程的开设,有利于筑牢学生专业知识和实践本领。

首先,增加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在大学课程中的比重。目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集中于某一学期,在这之前或以后接触相关课程的可能性小,这就容易导致创新创业课程的简单化。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计根据学生年级的增加而不断深化,贯穿大学生大学教育的始终,提升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逻辑性、系统性以及有序性。

其次,建立立体化、层次性的课程体系。一手抓专业教育的理论性,一手抓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操性是科学课程设计的应有之义。盲目的操作不行,盲目的学也不行,只有将二者结合,才能最大限度发挥教育优势。第一阶段,开设专业+创新+创业课程,将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在一开始的专业教育中融入创新创业,专业知识与激发其创业意识、构建创新思维相结合,在夯实学生专业知识的过程中激发对创业的兴趣。第二阶段,开设专业+模拟实践课程,采用模拟企业发展中真实案例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方法结合,将创新创业教育与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实现教、学、做有机统一。第三阶段,开设专业+实操课程,实操阶段与企业平台合作,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真实工作岗位,提高实操能力,校内老师与企业老师协同管理,帮助学生擅于反馈和总结。第四阶段,专业+创新创业项目孵化阶段。在学校老师和企业老师的共同帮助下,学生建立创新创业团队,进行创业实操。

2.整合教师资源,建立科学评估体系

(1)实施“走出去+引进来”措施,完善师资力量

重视教师质的转变,一支具备创业经验、创新意识并丰富的学科知识的优秀教师队伍是实现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重要因素。教学和教育的核心都在培养能够促进社会进步、社会需要的人。专业教育不仅仅只是将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如何在社会上独立生存,即就业或创业。所以专业教育教师在将学科知识传授给学生的同时,应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实时关注市场、企业的变化。这意味着教师不仅是专业知识的传授者,也是市场变化的诠释者。为此,要实施“走出去+引进来”措施,完善师资力量。

首先,校企合作不仅是学生从理论到实践的重要平台,也是丰富青年教师实践经验的重要途径。由于时代和实践的变化,以及科技的进步,市场需求处于更新状态,暂时性的将教师派送到一线岗位只能解燃眉之急。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应着眼长远。因此,高校应每年分批派送教师到与其学科专业相关的岗位,从而促进高校教师对市场的了解。每年学校通过分批派送专业教师进入企业学习,了解企业运作流程、面临挫折的应急手段、市场需求等,总结企业在日常运作中的创新之处,从一线需求中探寻市场新的方向,充实自身的创新意识。引进来,通过聘请创业成功人士、或具有创业经历的人在高校任教,能够及时分析市场动态以及行业最新研究成果,并将其自身创业经历与在创业中应注意的点传授给学生,学生从实际例子中探寻到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路径。

(2)建立科学的教育评估机制,有效激励融合发展

教育评估能够从质和量上判断教育教学活动的实际开展效果。如政府制定的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措施和政策需要试点,试点后才能得知是否应在全国高校进行推广,这时需要教育评估机制有效评估政策开展的实际成效,并反馈总结是否值得广泛推广。

评价方式和标准是多元化和动态的,同样也是随着时代、实践、市场、社会价值观等因素的变动而变动,主要可以分为对教师的评估以及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估。对专业教学型的创新创业教育导师队伍的评价和考核,主要凭借他们讲授的课程对学生创新能力、创新意识培养的成效,以及他们在双创教育方面的实践和研究成果。而对大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估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开设专业+创新+创业课程,主要以知识传授为主,可以结合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新观念、新思路以及考核成绩进行评价。第二阶段,开设专业+模拟实践课程,学习成绩考核所占比重小,主要以互动性、追逐式的评价标准进行考核,通过综合多项加权进行测评。第三阶段,开设专业+实操课程,主要以学生在岗位的紧急事件处理能力、项目创意点以及工作能力等作为评价的标准。在第四阶段,专业+创新创业项目孵化,可以从长时间进行考核,其项目的创新性及可行性,在项目运行相对稳定后的创业盈利和合作企业等等,都可以作为其评估的重要因素。通过把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估反馈到教师,从中得出各自教学中的优缺点,完善不足之处,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发展。

3.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方法的融合是促进二者有效融合的重要手段,教学方式的选择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原有的教学方法已经不适应新的课程体系和不断完善的师资队伍,应对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建设、师资力量进行适应新的社会情况的改革,从而避免导致教学效果低下,影响课程改革和师资队伍建设的质量。所以,为适应新的已经更新的教学生态环境,教学方法应相应地进行革新。

第一阶段,开设专业+创新+创业课程,淘汰旧的创新创业教育的传统,以知识、理论性为主的授课方式,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课教育教学活动中。这就要求专业教学应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将最新的市场需求动态和专业科研成果向学生进行分析阐释,有意识的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

第二阶段,开设专业+模拟实践课程,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可以在创新创业模拟项目中引导学生总结每一节课上运用的知识点,为什么这个项目要运用这个知识点,其他知识点是否能够代替它,以及如何运用能够最大限度发挥其作用等。通过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思考,摒弃“填鸭式”教学模式,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发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第三阶段,开设专业+实操课程,由学校老师与职场负责人共同教学,在相对可行性和合理的前提下,不干涉学生的选择和决定,让学生自负盈亏,为自己的选择买单。尤其注意学生在职场实操时受到困难和挫折后的反应,这容易影响学生对创新的热情和创业的韧性,如果没有强硬和坚定的心境在未来自主创业时容易不堪一击。通过这样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实操能力以及百折不挠的创业精神。

第四阶段,专业+创新创业项目孵化,具体实操阶段注意引导学生积极进行阶段性总结和反馈。如果长时间的进步而沾沾自喜或因退步而萌生退意,而不进行阶段性的总结和反思原因,则项目前景堪忧。所以在这一时期有效帮助学生总结其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并讨论分析,得出症结所在。

猜你喜欢

专业知识融合专业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部分专业介绍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
凭你现有的专业知识,如果穿越回古代能做什么?
媒体的五个融合和两个不融合
如何判断你的老板是个“精神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