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采矿工程施工中不安全技术因素分析与对策建议

2021-11-30汪明镜

中国金属通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采矿工程技术人员施工人员

刘 龙,汪明镜

(赤峰柴胡栏子黄金矿业有限公司,内蒙古 赤峰 026300)

采矿工程施工是一项系统性项目,对于技术与安全都有着非常高的要求,在具体作用过程中,因为一些不安全因素的影响,使采矿作业中突发火灾或爆炸等事故。因此,基于采矿工程技术复杂性与作业高危性,更必须高度重视施工安全管理,为采矿工程施工安全开展提供保障。身为施工安全管理者,必须从根本上认识到采矿工程施工中对于安全管理的重要意义,时刻将安全管理放在首位,唯有如此才可以确保完成采矿作业任务,并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1 采矿工程施工中不安全技术因素分析

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脱离不了矿产资源。各大行业对于矿产资源的需求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与日俱增,这进一步加大了我国矿产资源开采作业的强度,采矿项目数量也随之呈增长趋势。但就当前采矿施工实际情况而言,在施工开采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方面的不安全技术问题,致使采矿工程施工安全性无法得到保证。针对所存在的问题,如果没有及时发现并加以处理,将会对采矿工程整体安全性与后期发展造成巨大影响。采矿工程施工当中存在的不安全技术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1 技术和设备方面

尽管近年来我国的经济获得了长效发展,各方面都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成就,采矿技术与设备也有进一步完善,但与其它发达国家相比而言,仍旧存在不小差距,无法保障我国快速发展的需求。再加之部分企业对于采矿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方面不够重视,在专业培训、先进设备的采购与技术创新等方面的资金投入力度不足,已有设备相对落后且大多损坏老化,不仅大大降低了采矿工程施工的效率,同时增加了施工安全风险,这都使得采矿行业的发展受到了较大影响。

1.2 井巷施工方面

井巷施工是采矿工程施工中的重要环节,因为在一开始施工前需要对地形地势及地质进行考察,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与偏差,或在施工方案中存在参数的准确度误差等诸如此类的不安全问题,都会增加采矿过程中的危险性,从而使得出现事故而危害到工作人员的人身财产安全。比如在弯道井巷施工过程中计算曲率半径时不精确,选择的方式有误,为降低成本而采取单道方式,都会导致采矿工程的危险性和不可控制性大大增加。

1.3 巷道施工方面

巷道施工当中,由于未根据施工管理要求或腰线制定科学的标准,使得车场轨道的空间相对狭窄,为工作人员预留的安全区域较小,腰线设置位置与正常标准不相符。从而致使工程开展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必须加紧化解,这使得工作的正常开展与效率都难以保障。除了会出现事故而无法保证工人的安全,对工程建设埋下安全隐患,还会严重影响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问题。

1.4 采掘作业方面

采掘作业属于采矿工程施工当中至关重要的一道工序,其施工当中必须注意规避不安全因素。

1.4.1 采矿环境复杂多变

一是采矿方式复杂。由于我国国土辽阔,各个地区的水文条件、地质特性和地质构造非常复杂,因而采矿的方式多样。比如在采有色金属时也可分为矿井和露天井。因此,在采掘过程中需要根据矿山的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分析,从而制定科学合理的采矿方法。二是,井下作业工艺复杂。因井下作业要面对如坍塌、地下水涌动、热害、冲击地压等不确定因素的威胁,因而井下采矿作业的工艺非常复杂。所以,在井下采矿施工时,一定要做好通风排水、供电运输等工作,回采和掘进工作也马虎不得。再加上在同一个矿井中,不同地段的地质构造和地质条件都可能存在很大差异,由此给井下采矿作业的工作增加增强了难度,因此,施工人员必须根据矿井的实际情况,采用多样性的采矿工艺进行作业,以保证作业安全。

1.4.2 人为操作存在不安全因素

在采矿工程施工中,作业人员所面对的突发状况非常之多,而由于人为操作出现的失误现象也在所难免。这些失误的出现主要是由于因施工人员自身专业知识不足出现错误判断,或是施工人员自身精神状态问题和身体素质问题导致出现机械性操作失误,亦或是因施工设计管理者的疏忽导致采矿施工场地设计不合理而出现不安全的因素。以上的种种不安全因素都是间接或直接因人工操作的失误而产生,而它们都是可以通过一些科学的管理方式进行规避或降低的。

1.5 施工技术人员整体素质方面

严峻的生存问题是目前许多矿产施工单位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尽管在矿产黄金时期,许多企业累积并培养了许多人才,大量大学毕业生也从事到矿产挖掘作业中,由此提升了采矿施工的安全性,施工质量也得到了有效保证。但目前的采矿工程处于新一轮的低迷期,许多大学生毕业后不再愿意从事采矿工程工作。许多已经从事采矿工作的人在工作压力大且薪资水平低的情况下,也慢慢离开采矿行业,大大降低了采矿工程行业技术员的整体水平,再加之就社会整体而言,采矿工程的地位较低,高素质人才不愿意从事这种工作,致使采矿工程施工技术人员的整体素质偏低,因此采矿施工中的安全性无法得到保证。另外,在实际施工中,许多采矿企业未对施工作业员工进行针对性的在职培训,使得员工没有机会和渠道获得进一步提升,他们的施工理念与方式都依然相对传统老旧,在一些方面逐渐显露出一些不足,由此大大降低了采矿工程施工的安全性。

2 采矿工程中不安全因素的有关建议措施

2.1 及时更新设备与技术

为推进我国采矿行业进一步发展,有关企业有必要获得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政府部门可以为企业提供引入先进设备的条件和外派人员去其他发达国家学习的机会,引入更为先进的采矿技术,促使我国采矿设备与技术获得提升发展,推进我国采矿行业更好发展。此外,采矿企业也应该对采矿区的安全管理工作加强重视,设置对应的技术设备检测和维护部门,对矿井设备定期进行维护,同时及时更换有严重破损的设备,以此有效提高采矿作业效率。与此同时,采矿企业自身也应加大对技术创新方面的资金投入和人才投入,从而确保企业可以长远发展。

2.2 井巷施工方面改进措施

针对井巷施工方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切入:第一,车场在允许的情况下,采取双道技术来化解问题。尽管单道可以降低成本支出,减少工程施工环节的总工程量。然而采用单道会让工作人员在放下材料之时,需要在区域内进行人工主堆,这无法确保工作人员的安全。所以,在合理的情况下,应采取双道技术来确保井巷施工安全运行,巷道下部车场轨道应保证两轨之间具有一定的安全距离,从而防止出现摩擦碰撞事故,降低风险出现率。第二,在规划设计巷道时,应该核查曲率半径的设计方式合理与否,需要依据有关标准来对各项数据进行排查。在合理的情况下缩减巷道弯伸程度,确保矿产资源等物资能够顺利输送。同时,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切实根据实际要求对墙高进行严格要求,保证设计的合理性。一般情况下,墙高高度不可以低于1.8m。第三,应确保在合理的位置设置弯曲巷道车场,保证驾驶人员视野通畅,可以看清方向标的指示。

2.3 采掘工作方面对应措施

目前,较为常见的采矿技术是填充开采技术,在实际运用此技术时,需要用到石块、膏体等材料,要将这些材料均匀填充到采空区,以降低施工段的压力,不仅能有效避免因开采施工出现地面下沉或变形现象,还能防止出现围岩坍塌陷落等问题,这种开采技术适用于应力相对集中的矿山。我国的地质环境和地质构造较为复杂,再加之矿山结构形式多样,由此就对填充开采技术的运用提出更高的要求。就目前情况而言,在不同矿山区和不同的采矿工程中,此技术的运用水平参差不齐,需要在今后的开采施工中根据实际环境,对填充开采技术进一步进行完善和改进。

2.4 提高施工技术人员整体素质

对于当前采矿工程施工技术人员整体素质偏低的问题,为保证采矿工程实现长远发展,减少安全事故的出现,需要对施工技术人员加强培训,这对保证施工安全具有重要影响。对此,其一,需要从源头抓起,制定对应的招聘制度,提高一线施工人员的薪资水平,以此提高采矿工程施工岗位对人才的吸引力。在招聘当中,需要严格考核应聘者的学历、从事行业经验等,只有当达到相应标准,才可以录取为施工技术人员。并需要针对新招聘的人员制定严格的入职培训规划,保证施工人员可以真正掌握矿井的实际情况。其二,在实际施工当中,应按照施工工作安排,制定相应的在职培训制度。主要是向施工人员讲解对矿井施工安全具有影响的主要技术因素,并对施工人员加强安全技术培训,促使施工人员具备安全施工理念,尤其是需要让他们掌握一些先进的施工安全技术,从而可以在实际施工当中高效运用。其三,在具体培训过程中,除了需要重视理论培训,还需要重视实践培训,以现场演示的方式向施工技术人员演示一些具体操作,从而在有效增强施工技术人员参与具体培训过程的积极性,还可以提高培训工作整体效果。除此之外,还需要制定相对健全的考核制度,保证施工技术人员可以真正掌握行之有效的培训内容。为切实提高培训质量,在实际考核当中,还可以进行针对性的加强考核结果和薪酬间的关系,促使施工技术人员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实际培训中。

3 结语

总而言之,我国采矿工程施工当中还存在一些不安全技术因素,例如单道、巷道高度设计过低、曲率半径偏小、车场轨道间隙太小等,这些都会对施工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影响,同时也是确保采矿行业安全、促使其长远发展的基础,必须加强重视。尽管采矿工程难度较大,危险系数极高,然而只要加大力度化解这些存在的不安全技术因素,势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推进采矿工程顺利、有序展开,促使采矿行业长远、稳定发展,使我国经济迈上新台阶。

猜你喜欢

采矿工程技术人员施工人员
长安金矿长安矿段露天转地下一期采矿工程安全设施通过现场验收
越南农业管理和技术人员线上培训
我国首批正高级船舶专业技术人员评出
采矿工程中绿色开采技术的应用
地铁运营期轨行区施工人员安全能力研究
采矿工程中采矿技术和施工安全分析
采矿工程中的采矿技术与施工安全
马纯栋:维修技术人员应提高诊断仪的利用率
浅析科研单位技术人员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