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疆福海县阔克Ⅱ号金银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

2021-11-30王蓬郭刚王海霞周发聪

新疆有色金属 2021年3期
关键词:金属矿石英变质

王蓬 郭刚 王海霞 周发聪

(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有色地质勘查局地球物理探矿队 乌鲁木齐830011 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有色地质勘查局地质矿产勘查研究院 乌鲁木齐 830000)

0 引言

麦兹-冲乎尔裂陷盆地成矿带是新疆阿勒泰地区重要的多金属成矿带,也是金、铁、铜、铅锌多金属矿重要富集区,均呈NW-SE向延伸。新疆福海县阔克金银多金属矿北东距可可塔勒铅锌矿约20km,位于富蕴县和福海县接壤部位,南东距富蕴90km,交通极为便利,目前在该区发现Ⅱ号金银多金属矿化蚀变带,在该带中圈出锌铜(金银)多金属矿体13个,具有很好的找矿潜力。

1 区域地质背景

区域出露地层主要为中泥盆统阿勒泰组和下泥盆统康布铁堡组地层(主要含矿层),大地构造上位于西伯利亚古板块阿勒泰晚古生代弧后裂陷盆地与额尔齐斯构造杂岩带两个构造单元衔接部位,NWSE向断裂极为发育,为成矿提供了必要的通道,同时褶皱构造较发育,北东部有麦兹复式向斜盆地,南西部有苏普特背斜,区内矿床(点)均沿背、向斜分布。区域地层总体受不同程度、不同类型的变质作用改造,同时岩浆作用较为强烈,岩浆岩为部分矿(床)点的后期富集(改造)提供了必要的矿(热)源。

2 矿区地质特征

区内地层主要沿苏普特背斜自核部向两翼分别为:下泥盆统康布铁堡组和中泥盆统阿勒泰组。康布铁堡组地层受区域变质和动力(热)变质较强,出露一套角闪岩相-绿片岩相的变质岩,区域原岩恢复认为地层为一套中-深变质的浅海相火山岩-火山碎屑沉积岩—陆源碎屑沉积岩—碳酸盐岩的组合,而在其康布铁堡组第二岩性段,主要出露岩性为斜长角闪岩、二云斜长片麻岩、黑云石英片岩、二云斜长片麻岩与斜长角闪岩互层等,其中二云斜长片麻岩与斜长角闪岩互层为主要含矿层,出露岩石多呈红褐色-黄棕色。有较强的褐铁矿化、绿帘石化、绢云母化等,其中褐铁矿化、绢云母化主要分布于二云斜长片麻岩中,局部蚀变较强,为金锌矿化的标志层位,绿帘石化分布于斜长角闪片岩中。区内小构造较为发育,在其深部可见断层泥,岩浆岩整体不发育,仅在西部分布有辉绿岩和闪长岩,另外在测区主体地层中出露少量的浅成侵入的脉岩,脉岩一般沿断裂、顺层位侵位,规模较小,其次在区内广泛分布石英脉。

3 矿体特征

该区共圈定金银(铅锌)多金属矿体13 个(盲矿体4 个),其中铜矿体1 个、锌矿体2 个、铅锌矿体6个、铅矿体2个、金银多金属矿体1个、钼矿体1个,总体呈脉状、似层状、透镜状顺层产出,近于平行,长130~750m,真厚度0.33~4.42m,矿体产状15°~25°∠55°~60°,目前控制矿体斜深54.66~97.86m,该带主要为二云斜长片麻岩+斜长角闪岩互层+强蚀变石英脉组合,矿体地表总体呈粉末状、团块状(石英脉含金量高),深部为块状、浸染状及脉状,将主要矿体(如:Ⅱ-1、Ⅰ-3、Ⅱ-5)叙述如下:

Ⅱ-1金银多金属矿体(主矿体):矿体呈脉状-似层状,长750m,平均真厚度0.97~4.42m,矿体延伸稳定,矿体控制斜深67.0m,单工程金平均品位1.06×10-6~43.88×10-6,单样金最高品位43.88×10-6;单工程银平均品位15.75×10-6~86.25×10-6,单样银最高品位86.25×10-6;单工程铜品位0.29%~0.59%,单样铜最高品位0.91%;单工程铅平均品位0.39%~4.80%,单样铅最高品位4.8%;单工程锌平均品位0.20%~1.95%,单样锌最高品位2.10%,在矿体西段TCⅡ7中钼单样品位0.026%,真厚度0.97m,产状15°~25°∠55°~60°,含矿围岩为二云斜长片麻岩+斜长角闪岩互层,沿该矿体均伴随有NW向(顺层位)分布的强蚀变石英细脉,地表矿石总体具有多金属共、伴生特征,矿物主要以氧化锌(闪锌矿)、铅矾和孔雀石为主,其次见零星的黄铜矿和方铅矿,金、银主要与后期石英脉成正相关性,石英脉密集区+强蚀变区金品位较高,并且石英脉期次不同含矿性也不同,铅锌总体分布均匀、铜局部富集。该段矿化富集程度较好,矿石矿物主要以稠密浸染状、浸染状、星点状、纹层状闪锌矿、方铅矿为主,次为黄铜矿,赋矿岩石总体具强的硅化和黄铁矿化,同时沿层位分布石英细脉,脉宽0.2~0.5cm,与地表特征吻合较好。该矿体地表-深部总体表现为黄铁矿化+碎裂蚀变+石英脉组合,矿体总体位于激电异常及梯级带上,地球物理特征总体表现为相对中(高)极化、中(低)电阻特征。

Ⅱ-3铅锌矿体:矿体呈透镜状,长243m,真厚度1.87m,矿体控制斜深68.0~72.8m,金品位0.20×10-6,银品位9.25×10-6,铅品位1.57%,锌品位0.12%,位于Ⅱ-1 矿体下盘,矿体产状25°∠60°,含矿围岩中黄铁矿发育,粒径在0.5~1mm,地表矿石矿物主要以红褐色的氧化锌(闪锌矿)和方铅矿为主,局部层理面见零星的孔雀石。矿体延伸稳定,深部矿石矿物主要以细脉状、星点状及稀疏浸染状的闪锌矿、方铅矿为主,黄铁矿总体密集分布。矿体整体对应激电异常及梯级带上,地球物理特征总体表现为相对中-高极化、中-低电阻特征,矿体从地表-深部延伸稳定。

Ⅱ-5 铅锌多金属矿体:矿体呈脉状,长429.6m,平均真厚度0.93~2.44m,控制矿体斜深97.8m,单样金最高品位0.12×10-6;单工程银平均品位18.30×10-6~18.62×10-6,单样银最高品位22.88×10-6;单工程铅平均品位1.62%~2.40%,单样最高品位3.32%;单工程锌平均品位1.91%~1.95%,单样最高品位2.30%;单工程钼品位0.016%~0.078%,矿体产状20°~25°∠55°~61°,含矿围岩为二云斜长片麻岩+斜长角闪岩互层,地表矿石矿物主要为红褐色氧化锌(闪锌矿),矿体向东延伸第四系覆盖(TCⅡ0南侧)较厚,矿体延伸稳定,该段细网脉状石英脉发育,矿体从浅-深有变薄趋势,矿体地球物理特征总体表现为相对中极化、中-低电阻特征。

4 矿床成因探讨

矿床成因类型是:火山沉积+变质改造(交代)+后期热液叠加(富集)型多金属矿床,其成矿机制如下:

(1)火山沉积依据

区内矿体横向及纵向延伸稳定,具有Au、Ag、Cu、Pb、Zn 等高背景地球化学特征,矿体以脉状-似层状为主,透镜状次之,矿石矿物主要以金+闪锌矿+方铅矿为主,少量黄铜矿、辉钼矿,普遍共伴生银。区内矿体总体受区域含矿层位下泥盆统康布铁堡组第二岩性段控制,具典型的层控矿床特征。

(2)变质改造依据

全区不同程度遭受变质作用的改造,变质作用为该区成矿提供了必要的热液条件,特别是对富矿的形成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含矿岩石来看,代表变质相的角闪石、黑云母、斜长石、石英等脉石矿物与围岩中的变质矿物成份完全一致,所以,它可能是区域变质作用形成的含矿变质热液改造(交代)作用的产物。

(3)后期热液叠加(富集)依据

该矿化带含矿层位稳定,矿体在走向、倾向上具有一定延伸,并伴有高品位矿石,含矿层位从地表-深部均有石英细脉分布,岩石总体为碎裂状,具有明显的构造和后期热液作用。初步认为该矿化带受层位、构造及岩浆晚期热液活动控制,后期成矿热液在原来锌成矿物质的基础上沿构造通道或岩石裂隙上侵,将金、银、铅多金属元素富集成矿。

猜你喜欢

金属矿石英变质
氢氧化钠变质的探究
我国石英与长石浮选分离的研究进展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首次在火星陨石中发现柯石英
变质
地球物理方法在金属矿深部找矿中的应用及展望
新型耗散型电化学石英晶体微天平的研制
神秘的信
氢氧化钠变质知多少
常用物探方法在深部金属矿勘查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