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生活之源,促语文学习
——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策略
2021-11-30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马坪中心学校陈荣美
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马坪中心学校 陈荣美
素质教育与新课程改革稳步推进,生活化教学模式作为教学改革中大力倡导的一种教学模式,开始在教育领域中得以广泛应用,各个学科均开始结合学科实际,尝试建立不同学科的生活化教学模式。对于小学语文来说,其本身与现实生活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通过生活化教学,帮助学生发现这些联系,不仅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同时又能让他们去生活中发现语文知识、实践语文知识,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提升、综合能力发展均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一、小学语文教学现状
就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来看,始终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影响了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新课改对教师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要更新教学理念、提升教学内容丰富性、创新教学方式等,最终目的就是强化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并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但部分教师并未转变教学理念,沿用传统的教学形式,新时代下小学生的学习需求得不到满足,课堂教学内容枯燥,课堂教学氛围沉闷,极其不利于学生积极性的激发,甚至还让部分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了厌倦情绪。此外,部分教师并未遵循新课改要求凸显学生在教学环节中的主体位置,过度地主导教学课堂,始终属于被动接受状态的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被严重制约,不利于培养和提升学生语文知识运用能力与学习兴趣。
二、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意义
近年来,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教育事业备受关注,教育体制日益完善。该背景下,小学语文开展生活化教学,在学生全面发展、完善教育体制及优化教育水平方面的意义相当深远。具体而言,小学语文开展生活化教学,一是能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语文源于生活,也将在生活中实现应用。新课标要求教师对生活元素的应用予以更多的重视,在教学中通过积极引导,结合生活案例指点学生借助已学知识完成生活问题的解答,帮助学生逐步形成爱动脑、勤思考的习惯。同时,能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主动性,夯实全面发展的基础。二是新课改明确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引入生活元素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丰富知识内容,激发学生参与探究的主动性,深化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并实现灵活运用。
三、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策略
(一)课堂导入生活化
纵观小学语文教材,大多数篇目均来自实际生活,且蕴含着简单的生活道理,是育人的主要素材。因此,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立足于学生生活及知识掌握现状,巧妙地选择学生感兴趣、同实际生活相结合、同教材内容相符的生活实例导入课堂中,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而且还能够引导学生跟随教师的步伐进入课文,对比课文内容与生活实例。如此,不仅强化了教学效果,而且还能够进一步丰富学生知识库。
例如:在《猫》课堂教学中,教师将自己养猫经历娓娓道来。同时,教师借助自制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可爱、天真、淘气、调皮的小猫咪,并引导学生讲述自己同猫或其他小动物之间的故事。接下来,再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内容,学生学习热情较高。
(二)教学情境生活化
生活化情境可进一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也能够使课堂教学同生活相融合,再现形象生动的生活场景,使学生获得不一样的学习体验。同时,可引导学生在生活化情境中切身体会生活,积极热爱生活。小学生年龄小,经历也比较少,很多新知识无法建立在旧知识的基础之上,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教师只能创设生活化的情境,以学生熟悉的情境为契合点,与新知识相连接。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兴趣爱好、性格等,学会投其所好,将学生难以理解的教学内容转化为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情境。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应结合实际情况,精心创设生活化情境,实现高效教学。多媒体具有独特的声光电优势,以声音、文字、图片、视频等方式形象、具体地呈现出复杂的知识,强烈地刺激学生感官。我们应巧妙借助多媒体技术,精心创设丰富多彩的生活化情境,为学生还原更加真实的生活场景,如此学生学习起来才会比较轻松。
例如:我在教《爬天都峰》一课时,先让学生为我们介绍家乡的美景,一下子课堂变得非常活跃,大家争先恐后地向同学和老师介绍自己的家乡。接着,让同学们讲一个自己和这个美景的小趣事,然后进入本堂课的主题:大家看一看作者的家乡有什么景点?它又与这个景点发生了什么故事?你从中学到了什么?通过生活情境导入课堂教学,能够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活跃的思维更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三)教学内容生活化
小学语文教材收录了大量反映生活内容的课文。对此,教师应巧妙地借助这些内容,引导学生进行生活化联想,再结合自身体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以《观潮》一课为例,课前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关于大海的视频,引导学生认真倾听,大胆想象大海的样子。再为同学们播放一段大海的图像视频,让学生将自己脑海中的大海与实际中的大海进行对比,让他们自主发言说一说有什么不同,同时提出问题:同学们也到过海边吗?有看过海水涨潮吗?我国的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那这里的大潮又有何不同呢?进而引入《观潮》的学习。并且结合课堂中所学习到的内容,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掌握作者对景观描写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对文本中关于观潮的表象描写进行分析和提炼,为学习和思维发展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课外活动生活化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学校不应当是一座围墙,应当鼓励、督促学生面向社会走向社会,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因此,我认为小学语文教学是时候从单一、枯燥的教学环境中解放出来,让学生能够到生活中学习语文,在语文学习中感悟生活,从而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这样才能让他们保持学习的热情。
例如:在教《秋天的雨》时,不妨试一试在秋雨之后带领学生走出教室,来到校园亲身感受一番“秋天的雨是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秋天的雨染黄了校园有百年树龄的白玉兰树,而玉兰树的叶子就像一台台小风扇一样,将夏天的炎热扇走了;秋天的雨染红了校园的枫树,红红的枫叶犹如一枚枚邮票一样,仿佛邮来了秋天的凉爽;秋天的雨……开放的课堂可以调动学生思考积极性,不仅有视觉上的冲击,也会产生一定的疑问。之后,回到教室之中,引导学生阅读《秋天的雨》,此时学生对课文的感觉将会非常亲切,会自主带着感受与疑问阅读课文,通过阅读获得不一样的体验。
(五)课后作业生活化
课后作业的布置也是整个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在生活化教学探索中也需要引起教师的重视。小学语文教师有必要从整体角度出发合理规划语文知识,充分了解班级学生学情,在此基础上致力于转变以往枯燥无趣的作业形式,在课后作业设计上注重实践性和趣味性,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去体验和收获语文知识。
例如:在《燕子》的课堂教学中,结合实际情况走出教室,但是燕子是活物,户外无法跟随着燕子去感受春天,所以也可以借助多媒体设计开发课件,为学生展示燕子的特点,然后跟随燕子的步伐去感受春天,课后再要求以及鼓励学生去寻找春天的脚步,让学生完成“春天到了,你看到了一幅怎么样的春景图?”这样的生活化作业,看一看是不是和课文描述的一样。这样也可以达到生活化教学的目标,让学生能够感受到真实的生活,从而使其愉快地学习。
对于小学生而言,语文是必修课程,学好这一课程,对于学生终身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正所谓“教学无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生活化教学是一条有效的教学路径。总之,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积极创新教学模式,将生活这一不竭的“活水”引入其中,赋予课堂更多的生活价值与意义,实现高效教学,进而实现新课改彼岸,复活了课堂原有的世界——生活的世界、儿童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