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背景下环境设计学科核心素养培育路径研究
—— 以培育学生的色彩能力为例
2021-11-30怀康
怀康
山东理工大学美术学院 山东 淄博 255000
一、美育背景下环境设计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意义
第一,基于国家对教育行业的要求。国家对美育越来越重视,并已将其纳入义务教育考核当中。这对于环境设计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长时间的“应试教育”,美育是我国教育行业的薄弱环节,因此到大学培育出的学生对美育的真正作用不能领会其中要义,因此,缺乏相关人才。这对于我们培育环境设计学科的核心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二,符合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环境设计学科虽然是一门系统性、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但是就业相关领域范围非常广泛,各种各样的建筑、设计公司都需要这类人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传统以实用性为主装饰设计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现在人们要实用更要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人们对于装饰需求的转变,促使大学培育更多能够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高质量人才。目前,企业追求利润,要求大学毕业生可以直接上岗,无需培训。对环境设计专业人才的要求更高,不仅要有创造性、要有创新思维,还要对团结同事,踏实肯干有较强的适应能力。这对于大学培育环境设计学科学生的核心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三,与学校教学需求相契合。教育最本质是要促进人的发展,高校是以培养“双基”人才为目标。但是,仅仅有知识不仅无法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而且不利于个人的长期发展。后来有了以“德智体美劳”为目标的素质教育。怎样才能屹立于时代教育的前沿,培养出既符合国家要求又适用于企业的高素质人才。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着力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使学生成为合格的接班人。对于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有两个重要的核心素养:第一是创新能力的培养,这是很多学生都不具备的,这一点不仅需要学校的着力培养,也需要个人的努力;第二是综合素质的培育,这一点是学生走出校门,走向工作岗位的基本素质。我们经常看到很多学生不能适应社会生活,这就需要家庭、学校、社会、个人共同为综合素质的培育作出努力。
第四,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相关联。核心素养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在学习各个阶段不断积累。为了适应自身的成长与发展,必须在不同阶段具备不同的基础能力和素质,其中,基础能力在其中占有指导性,主要在知识的获得、技能的运用、对生活的态度中体现。因此,环境设计专业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在本专业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如何让学生的基本能力与相关专业技能和环境设计学科的核心素养要求相匹配,让学生在进入社会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技能,实现人生价值,是我们共同面临的重要问题。对于环境设计专业学生的职业生涯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美育背景下环境设计类专业学生培养核心素养的研究现状
环境设计专业的课程学习,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实用性。这一学科它本身的诞生就是依据现代社会发展诞生的美学专业,所以在授课的过程中一定要关注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融入行业的发展特点,设计注重人文理念和情怀的作品。目前为止我国人民对日常生活的大环境变得越来越重视了,但是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知识的教育方面还是认识的不足。造成这样的问题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高校毕业的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生不能够把书本知识转化到实际生活中去更好的为生活服务。针对此现状,探索核心素养下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显得就格外的重要和必要。因此,必须要转变教学方式,优化教学方法,让学生把知识内容转化为技能知识的应用,同时也顺应了美育发展的要求,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观察、探索、发现身边事物的美好。
三、美育背景下对培育环境设计类学生色彩核心素养的探索
(一)培养学生感知色彩的能力,发展环境设计核心素养
当下素质教育的目标就是以人为本,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自己的的综合素质能力,高校为社会培养“双基”人才。也就是说,高校学生在智力发展的水平之上还要注重色彩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关于色彩搭配设计方面的学习(如图1)。图中很好的将设计色彩与自然环境的色彩相融合,不仅使色彩的搭配显得高级,而且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这就需要高校在培养专业人才的时候,要紧跟时代的脚步,注重培养学生的色彩能力,高校增加相关专业的实习项目内容,真正做到将色彩的搭配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让学生从色彩中寻找灵感,指导实践应用,实现学生的自我价值,更好的与社会发展接轨。
图1 色彩与自然环境搭配设计
在培养学生色彩能力的同时,在美育背景下的环境设计类专业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要从提高学生高质量的品质生活着手、要提高学生的丰富的文化素养和掌握具有实践操作能力的技能,这三方面相互融合,以此全方位的适合社会发展需求和自身能力提升的需要。培养学生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有助于完美人格的塑造,通过学生的实践创作过程,可以对城市色彩视觉效果进行研究,进而可以提升学生的情怀。教师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为什么一定要探讨遵循核心素养,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具备相应专业知识的实践操作能力,以此更好让学生融入现代社会的发展,为时代培育高质量的发展人才。环境设计类专业的就业领域是很广泛的,大部分的专业是社会发展需要的领域,但是这些领域需要的人才都是要求具备多维度的思维空间想象能力和清晰的思维沟通表达能力。在对大环境整体的审美感知之下,扎实自己对本专业的专业理论知识,通过团队合作提升自己的实践创新能力。
高校的教师在设计专业课程案例知识的时候,可以多联系实际生活,激发学生创作设计的兴趣,有创造的欲望才能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各种综合素质能力,适当的创设情景,拓展训练学生,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让抽象的概念理论知识和重难点,可以转化成具象、形象的表达展示,更容易让学生吸收消化。
(二)将培养学生色彩能力融入学校课堂教学中
围绕核心素养环境设计专业的课程设计,本身就是注重色彩和实践设计的专业教学。因此,高校的校内教学就应该是开放式的教学,学生不用局限在有限的在校课堂时间,可以利用课后之余不断的开拓自己的专业色彩视野。并且高校的老师应该为了更好的提升教学质量和水平,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给学生创设小组和团队合作的色彩设计场地,为学生更好的指导实践服务,也能够让学生提前适应社会的各种实际需求。
环境艺术设计类的专业的人才需要灵敏的色彩审美感知能力,需要用眼睛去发现生活中的美,结合灵感和创新,思维加工,结合流利的语言表达,最后应用于实践生活。所以,高校教师一定要立足于社会发展的需求,在美学的指导下,更好的在校园内设计符合核心素养育人目的具有独特色彩审美的环境艺术的专业课程。
(三)课外实践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对色彩的捕捉
因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专业性,导致了其最终的设计应用要归于实际生活,应用于日常生活场景中,所以高校的学生除了要学好课堂书本上的知识外,更需要到校外平台上锻炼、尤其是对生活中色彩的捕捉。这就需要高校给学生提供异业联盟合作的形式,与校外的设计类的专业公司合作,将学校的课堂教学模式转化到公司实地模拟学习,理论知识联系实际生活。每学期安排一定的课外实践活动课程,可以让学生在观摩学习的过程中积累色彩设计经验,并且学生在色彩设计实践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形成具有个性化的设计思维逻辑和方法并加以实际生活的应用与实践,为今后的个人成长规划奠定了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