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共艺术介入河南省特色小镇的“旅游+”模式研究

2021-11-30张利利

流行色 2021年9期
关键词:旅游+小镇景观

张利利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 河南 郑州 451191

一、公共艺术在国内外特色小镇中的发展现状

1.公共艺术的涵义

公共艺术Public Art,又称为公众的艺术或社会艺术。狭义上指造型艺术中的城市雕塑、景观艺术等形式,广义上的公共艺术,则是指在开放空间中,以大众需求为前提的一切艺术创作活动,其中包括城市公共空间里供人们欣赏的各种建筑装饰、路牌站亭、壁画、景观小品、水景喷泉、园林绿化、城市设施、城市构筑物、装置艺术、游憩设施、大地艺术(地景艺术)等艺术作品,以及各类指示标识,在城市空间中以商业或公益为目的而展示的各种广告、招贴、新媒体艺术、光电艺术等[1]。在城市更新和美化环境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国内外特色小镇的发展现状

特色小镇“非镇非区”,不是行政区划单元上的一个镇,也不是产业园区的一个区,而是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聚焦信息经济、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等七大新兴产业,融合产业、文化、旅游、社区功能的创新创业发展平台[2]。

2.1 国外特色小镇的发展现状

瑞士的达沃斯小镇、美国的格林威治对冲基金小镇、法国的普罗旺斯小镇等,都是我国特色小镇的灵感来源,这些特色小镇独具韵味的文化创意都深度融合在其公共艺术设计体系之中[3]。被称为世界范围内公共艺术发展程度最高、特色小镇(州)建设成果最丰硕的美国,其国家艺术基金会的“公共场所艺术品建设”计划,强制市政建筑项目将款项的百分之一或二用于公共艺术建设[4]。由此可见,公共艺术不仅能够触发小镇的视觉艺术活力,也能够为其创造持久的文化遗产,并且带动小镇经济、旅游、金融等其他产业机制进入一种更缜密、更科学的循环系统。

日本的特色小镇发展走出了自己独特的道路,由于其国土面积狭小,非常注重对已有公共设施的美化。此外,他们有重视环境、亲近自然的传统,所以其小镇的艺术作品尺度普遍较小,但却在形态和材质上与环境紧密结合,塑造出世界著名的“枯山水”和“禅”的意境景观。不得不说,日本“人与环境”的哲学设计思想对中国特色小镇的建设具有很大的借鉴价值。

2.2 国内特色小镇建设的短板

2016 年1 月初,浙江省省长李强在绍兴宁波调研特色小镇建设后说道:“在新常态下,浙江利用自身的信息经济、块状经济、山水资源、历史人文等独特优势,加快创建一批特色小镇,这不仅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而且有利于破解经济结构转化和动力转换的现实难题,是浙江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的重大战略选择。”随后,全国各地特色小镇建设规划蜂拥而至。

由于特色小镇是涉及产业定位、科技元素、文化内涵、生态特色等多种因素的新型业态,所以河南省的特色小镇在建设过程中也难免存在一些问题。如河南兰考县东坝头乡张庄村——焦裕禄当年防治风沙取得成功的地方。2014 年3 月,习近平主席还到该村考察指导发展之路。在市政府的大力扶持下,一批景观设计师、艺术家、以及高校专业学者等多方综合力量,对村子的街道、学校以及废弃的老村舍进行改造,恢复和修葺了当地村民原始的老房子,融合了许多现代公共艺术的设计理念,将植物造景、微型小雕塑、水景以及地面硬化,都以现代景观设计的手法“复制”到了村子的各个角落,但是却没有将该村的“地方特色”挖掘出来。每一波设计师都在该区留下了改造的痕迹(如图1),而每一波的设计团队都想当然地将自己所谓的公共艺术生搬进了张庄的这个筐中,却忽略了思考如何将该村“防风治沙”这一抽象概念,通过公共艺术的再现,唤起人们对历史的记忆与传承,并以此撬动旅游产业链的构建,从而聚拢人气带动经济转型。最终使张庄陨落在通往特色小镇的银河里。

图1 兰考县张庄村改造后局部景观

3.“旅游+”模式下的特色小镇

“旅游+”指的是将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有机地结合,不仅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内容和文化元素,同时也促进各个产业的发展。“旅游+”模式下的特色小镇就是在旅游功能的诉求之下,深度挖掘小镇地域性的科技金融、高端会议会展、文化创意、港区服务、都市农业、运动休闲产业、红色旅游产业、现代园艺产业集聚区的特色,翘动旅游经济的杠杆。

二、公共艺术以景观设计切入特色小镇建设研究

1.景观元素中公共艺术的形态创新

特色小镇人们的日常生活与交往都会受到其内在尺度的影响,公共艺术必须通过其艺术形式承载起广大民众的审美趣味和心理,从某种程度上指引整个社会的文化观念,提升或创造公共空间的文化品位与精神功能,从而集聚产业链,带动经济、旅游等综合发展。而在众多艺术造型语言中,景观元素的创新无疑是开辟特色小镇的金钥匙。如在巩义的竹林镇,可以以嵩岳少林的武术为主题,利用山体的间接性平地特征,设计一个“武术魂”的少林广场,将栩栩如生的武术动作以雕塑的形态或者公共休息、照明设施呈现在公众视野当中,抑或以阵列的形式,巨幅地展示在公共广场,引导旅客参与其中,将传统文化以公众为载体进行传播与继承,突出小镇特色之“特”。

2.公共艺术基于地域环境的景观创意

2.1 利于反射原理的公共景观设计

国内外优秀的公共艺术设计对环境融合的要求都很高,利用反射原理实现与环境互动是非常新颖的创意方式。20世纪末,在世界范围内兴起了一股依靠高度抛光的不锈钢和其他金属电镀工艺实现对周边景物的反射(如图2 Cloud Gate),从而兴起与人高度互动,与环境紧密联系的公共艺术创作浪潮。在特色小镇的景观设计时,可运用该理念,将表面光滑的球形材料以阵列的形式或结合叠水景观出现在小广场或者广阔的草坪中,不但具有观赏性、趣味性,还可以调动游客的参与性,同时能够成为一种视觉符号强化小镇特色。比如在特色小镇的入口或产业集聚区,利用高抛光的金属材料制造的超大型的公共雕塑,映射小镇的面貌,拓展游憩人们的四维空间感,从而开辟“旅游+”的N 次方。

图2 Cloud Gate

2.2.利用色彩创造因地制宜的大地艺术

大地艺术(Earth Art)又称“地景艺术”、“土方工程”,是指艺术家以大自然作为创造媒体,把艺术与大自然有机地结合所创造出的一种富有艺术整体性情景的视觉化艺术形式(如图3)。

图3 郁金香大地艺术

作为第一批被列为国家特色小镇的河南省南阳市西峡县太平镇,森林覆盖率达95%以上,境内“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美誉。在该地区,运用不同的树种或根据不同海拔地域植被的高低,以点连线、以线带面,通过不同植被相同季节的色彩差异,或同种植被不同季节的色差变化与其他植被互补,进行有意识地栽培,使人工种植和生态自然相融合,强化总体形象的广角景观,将该镇的旅游模式升华到“人与环境”、“生态色彩”的意识形态层面,从而推动其地域特色公共艺术化。大地景观作为视野更广更高的公共艺术,对自然、地域、生态的要求极高,设计师在设计其艺术形式时,着重将河流的带状线条和与生态景观相吻合的色彩作为道路铺设,异曲同工地呈现于地景艺术的蓝图中,使自然景观与人造景观更加和谐共生。

3.河南省特色小镇文化创意植入公共艺术设计研究

特色小镇的文化特色,要注重结合地域风土人情,挖掘文化内涵,形成小镇个性文化,并将这种小镇文化植入小镇建设的各个层面和领域,从而增强企业与居民的文化认同感[5]。一般来说,特色小镇的文化建设,一方面要提炼和展现地方民俗,诸如古建筑、古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神话传说、民风民俗等;另一方面,与旅游、景观设计相结合,强调人性化的设计,注意塑造生态、环保、养生、宜人的休闲文化,建设诸如科技小镇、生态小镇、养老小镇、度假小镇、温泉小镇等。

3.1 时代记忆植入特色小镇公共艺术的创新

每一个时代的人都会被成长的记忆镌刻深深的烙印,无论是60、70、80 或90 抑或2000 年以后的青年。这种烙印在高速发展的当代社会无法被重现。河南省特色小镇的建设,在其独有的地理环境中,通过植被景观、装置雕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或者能让游客参与其中的游憩娱乐活动,抑或场景再现,甚至可结合科技,运用VR 等先进的影像设备,强化公共艺术的多元性,带领不同时代的人穿越到专属于他们的年代记忆中,既可以潜移默化地引导游客得到精神的满足,又能以史明鉴,予后人以传承或感悟。

3.2 以地方文化撬动公共艺术在特色小镇中的设计

如果说产业是特色小镇的核心,那么文化则是小镇的灵魂。河南地处中原,千百年来中原人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创造了灿烂的河洛文化、武术文化、神龙文化、农耕文化、汉字文化、中医文化、戏曲文化等多种多样的文化形态,河南特色小镇以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切入点,分支开花,以历史文化为源点,结合当前的公众媒体和自媒体传播以及紧随时代潮流的艺术形态,运用声、光、电等视觉元素,加强小镇的特色建设。

作为“扁担精神”的林州市石板岩,独特的太行山大峡谷,以及各种各样的石梯、石楼、石板房,石地、石头墙、石街、石院、石板场、石磨、石谷洞、石桌、石凳等吸引了大批艺术创作的画家,许多高校将此作为艺术类学生的写生基地,极大地带动了当地的农耕经济。但是,该地区的传统民间文化并没有推陈出新:原产地的核桃、柿子、崖柏都是粗放式地加工售卖;就地取材的民居建筑基本用于商品化的住宿,没有深度挖掘其文化与商业价值的最大公约数。

将朴素的地域文化与石板岩当下或未来产业进行融合,通过公共艺术的视觉重构,建设特色小镇,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林州是红旗渠精神的发源地,石板岩可结合当地的天然石材,在通往王相岩、猪叫石、桃花谷等著名景点的交通枢纽位置建设“红旗渠博物馆”,将勇敢、顽强、奋斗的精神上升到文化价值的层面,并通过艺术雕塑、壁画等公共艺术形式,把该建筑打造成一座地标性的建筑,形成文化输出源。第二,作为艺术家的创作基地,石板岩缺少一个承载不同艺术种类的公共空间,美术馆无疑是最佳定位。根据该镇每个村子都以旅游和写生为主要经济产业,可在每个村子中都建设规模小巧的特色美术馆,馆中不但陈列大师级作品,也将不同院校优秀学生作品予以展示,还可以展示当地非专业的民间画师作品,使得每个美术馆中的艺术种类百花齐放。馆中可单独设置作品赏析评讲区,为艺术家的交流和师生之间的沟通搭建平台。第三,成立民俗文化集市或聚集地,将崖柏的采颉、加工、磨圆、雕刻等工艺展示给游客;将柿子制作成琳琅满目的休闲食品,并采用带有石板岩LOGO 的不同包装或者各种形式的艺术品,提升农产品的产业价值;建设可食用性的核桃和古玩类的核桃鉴赏研发机构,开设中草药的原生态或成品销售窗口,拓展“旅游+”模式的多种渠道。

三、公共艺术介入河南省特色小镇的“旅游+”策略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特色小镇的特色之处,归根结底就是看该小镇是否能以公共艺术的设计理念与创新形式为载体,聚焦特色产业,开启“旅游”模式的新航程。河南省的15 个特色小镇,任何一个都必然是环境生态、景观优美的地方,只有特色小镇的景观优美,才可以吸引企业和居民在这里开辟更多的产业集合体,同时,还可以叠加旅游功能,以旅游开发来提升小镇的景区水平。特色小镇的建设,应是高标准规划、高起点打造,无论是环境设计、小镇建设规划、建筑外观、功能布局、能源利用,还是生活设施、现代服务,都应从现代化、人性化、公共艺术的公共化和艺术化角度着手建设,既能吸引和满足小镇居民工作和创业的需要,也能使其感觉到小镇生活的舒适和自在,增加对小镇社区的心理归属感。

以第二批入选国家特色小镇的巩义市竹林镇为例,通过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积极实施小城镇带动战略,结合国家对传统文化的推崇,创造性地开发该镇长寿山的旅游模式,针对自驾游的潮流趋势,扩大了景区门口停车场的面积。此外,为开辟新的旅游模式,以中国古建筑悬山顶、硬山顶为特色,依山建成层层叠落的建筑外观,中国红灯笼的色彩点缀(如图4),融合景观、雕塑、行为艺术、公共设施、民俗风情、文演等构成特色的小吃古街(如图5),游客们一边领略由河南传统文化所描绘的视觉盛宴,一边品尝特色的民间小吃,将旅游通过商业模式转化为经济产业,推动特色小镇的供给侧多元化建设思路[6]。

图4 竹林镇长寿山风情小镇局部景观

图5 长寿山风情小镇古街

四、小结

未来的特色小镇,一定有特色鲜明的产业形态、和谐宜居的美丽环境、便捷完善的设施服务、彰显特色的传统文化。而未来的“旅游+”路径,必将以小镇特色的产业为依托,以旅游为载体,带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传递某种文化意识形态的公共艺术的融合创新。在此基础上,结合产业特征,探索新的文创载体和游乐形式,引领“旅游+”路径进入深水区的“内涵创新”,使特色小镇在推动新型城镇化的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和升级、助力环保生态、形成新业态等方面,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猜你喜欢

旅游+小镇景观
安安静静小镇
“CK小镇”的美好
景观别墅
火山塑造景观
熊的小镇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旅游+”的“全域”机会
“旅游+”新时代下黑河旅游发展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