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酒器与饮酒礼仪的对比研究
2021-11-29谢孙炜
谢孙炜
摘要:中日两国从古开始酒文化就十分盛行。但是由于各自的地理环境不同,造就了不同的民族性格,其民族性格又孕育出了各自独有的不同文化,以致于酒文化也略有不同。本文主要通过中日酒器的种类、颜色、形状以及劝酒行为、干杯形式来研究中日酒器与饮酒礼仪产生不同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中日酒器 中日饮酒礼仪 面子理论
1.引言
衣食住行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同时这其中也体现着各地区的文化差异。“民以食为天”,对于人们来说“吃”是不可或缺的,而“酒”在这种“吃”的文化之中,又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其中所表现出来的酒文化也展现着不同民族的特有风格。
程、管、谢、甘、孙、赵(2021)从文化、酒种、酒杯、饮酒习惯等简单地概述了德、法、日、意、中之间的差异性。张、刘(2020)则提出日本的酒器有受到原始神道文化体系的影响。而Christina Lionnet(2006)从干杯这一角度切入简述了中国的酒文化。于(2019)讲述了简略地阐述了日本饮酒的礼仪和方法,以及中日干杯的差异。沈(2020)谈到了宴会上的中国文化。
上述研究对于中日两国的酒文化虽有简略的概括,但尚未全面地描写其产生不同酒文化的本质原因。清酒和白酒是中日两国的代表酒,本研究将以这两种酒为中心,以前人的研究为基础,从酒器的种类、颜色、形状以及饮酒礼仪的角度出发,分析中日之间的差异,探寻两国酒文化具有差别性的根本原因。
2.酒器中所反映的观念差别
酒器是人们喝酒时离不开的容器,对于酒器的选材设计也体现着一个地区亦或者一个民族的审美价值观,中日两国地理环境差异巨大,造就了独自不同的文化以及审美理念。本节将从酒器的种类、颜色、形状来阐述中日两国酒器的差异性。
2.1酒器的种类
日本酒器的形状多种多样,有用于盛装日本清酒的德利以及片口,也有温酒时使用的细长金属器皿铫釐,还有专门盛装温热清酒的容器铫子,除此之外还有各式日本酒杯,如盏、喰吞、猪口、升等等。从上述酒器可以看出,无论是装酒的容器还是喝酒的酒杯,其样式繁多,与中国的茶道之中的茶具有着异曲同工之处,与其说是以喝酒为目的,倒不如说日本人更加享受喝酒这一过程之中所带来的的感官乐趣。此外,制作日本酒器的材料也是多种多样,主要有玻璃制、陶制、锡制三大类,从材质上也能体现出日本人在喝清酒时的感官乐趣。玻璃制酒器的最大特点就是感观上的清爽性,配合冷的清酒更加能突出清酒的清爽芬芳。而由土制作的陶制酒器与由米、水制作而成的清酒搭配更是体现了日本特有的风土特性,展现着一种朴素原始的自然之感。从古代开始,锡制品一直是制作神佛法器的材料,与宗教有着很密切的关系,张、刘(2020)也曾提到日本近代酒器的发展呈现着多样化的趋势,以原始神道为核心,自然崇拜等为构成要素的原始文化贯穿着日本的社会、文化、宗教等领域。锡制酒器与清酒的结合展现着日本酒文化与宗教相融合的神秘之感。
与日本的酒器相比,现代中国酒器的样式并不如日本多,且主要集中于酒杯这一大类之中。现代白酒杯的材质主要是以玻璃和陶瓷为主,如一口杯、子弹杯、高脚杯等(程、管、谢、甘、孙、赵,2021)。形成这种差别性的主要原因还是由于两国的饮酒习惯不同。在日本人们会随着季节的变化对清酒进行加热或者冰镇处理再进行饮用。而与此相对,在中国几乎已看不到将白酒冰镇或加热再饮用的情况,这也是为什么在中国基本看不到加热容器、分装容器的原因之一。除此之外,相对于日本人执着于酒器的感观特性,将酒与酒器视为一个相互交融的整体来对待。中国人更加注重酒器的实用性,亦或者说酒才是酒文化中的重点。酒器的选择,都是为了突出白酒入口时的芬芳。因此喝白酒时都选择容量小,杯口窄的容器,致使其酒香难以挥发,入口时酒香浓郁。
2.2酒器的颜色及其形状
日本酒器受到日本民族审美的影响,大多素雅而精巧,又因为中国禅文化在日本的传播,日本人追求宁静质朴的生活趣味,所以日本酒器几乎都是暗色调的(程、管、谢、甘、孙、赵,2021)。除此之外,更加重要的还是其民族信仰——自然崇拜主义。日本是一个岛国,地处板块交界地带,地质灾害频发。从远古时期,日本就有自然崇拜现象,认为万物皆有灵,后发展为日本的神道教。灰色系、黑色系、大地色系等日本酒器中所反映的暗色调在自然中十分常见,漆黑的夜晚、自然植物的灰色调、矿物的大地色,这些取自自然的暗色调体现了日本人对于自然的细心观察以及依附自然共存的自然观。
中国的陶瓷器讲究的是对称以及其接近完美的圆弧曲线,但是在日本的陶瓷制酒器之中经常能看到不同寻常的“扭曲”。由于手工制作而产生的些许不对称可以理解,但是日本酒器上的不对称以及扭曲感是故意而为之。这种恣意的“扭曲”与日本独特的自然观有着很深的关联。自然界中没有真正完整的圆形,树木重叠的年轮也好,太阳也好,月亮也罢,都不是几何学上完美的圆。与中国陶瓷器制作艺人极致追求完美的圆弧形,敢于超越自然的观念相反,日本陶瓷器模仿自然,通过恣意的“扭曲”来表达对自然的肯定,是对人性的肯定,以及对神灵的敬仰,表现出了日本对自然的谦卑姿态。此外,通过这种恣意的“扭曲”,营造出了酒器饱经风霜而殘破的模样。再搭配上朴素的色调,凸显出了古朴、枯涩、闲寂的情趣,无不显示着日本独特的审美意识——侘寂。
与日本的陶瓷制的酒器相对,中国虽也有陶瓷制酒器,但是其颜色与崇尚阴翳之美的日本大不相同,主要以带有藏青色花纹的白色瓷器色居多。中国人素来爱瓷,高贵典雅的青花瓷配上高度数的白酒,感观上的清新淡雅加上口腔中的浓烈感受,表现出自由的人性和隐士潇洒的情感,也展现着中国所独有的东方美感。在陶瓷制酒器的形状上中国追求完美的圆弧形,追求着极致的匠人精神,在日本崇拜自然的精神基础之上,敢于且勇于超越自然,突破自我的极限,体现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创造力。
3.饮酒礼仪的差异
日本被称为快节奏、高压社会,在这样高强度且压抑的生活中,人们追求的是能够让自己放松的轻松氛围。于(2019)强调日本人有着很强的集体意识,重视“和”这一理念,经常会站在别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这也就可以理解为什么非商务谈判时的日本式干杯不需要一饮而尽,只需喝自己想喝的量即可。另外,在日本劝酒的行为也十分少。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出发,根据Brown和Levinson的面子理论,日本属于消极面子社会,也就是说日本人不喜欢别人的想法强加于自己,更多的是体现个体对自由以及自主权的需求。被说教、被命令、被拜托以及会给自己的心理造成负担的事情都属于会损害消极面子的行为,劝酒当然也在其列。对方为了维护我方的自由以及自主权不被侵犯,当然也就不会进行劝酒这种行为,从而保护我方的消极面子,这也符合日本这个消极面子社会的价值理念,这也是为什么在日本基本看不到劝酒行为的原因之一。
Lionnet(2006)认为在中国饮酒不单是为了寻乐,更是一种表示尊敬、友好的方式,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一般情况下,在宴席上会进行多次干杯,中国式的干杯一般都是一饮而尽,以此来表示对对方的尊敬以及好意。这种一饮而尽的中国式干杯形式在尊重他人的同时更能拉进彼此之间的距离。此外,与日本的不劝酒相比,中国的劝酒更加地频繁,这主要也是由于文化环境的不同。比起属于消极面子社会的日本,Brown和Levinson的面子理论并不直接适合中国的情况,比起行动的自由,中国人要的是态度的友善,Brown和Levinson所提出的提供、许诺等行为因其本质有利于受话人,尽管是直接强加,在汉文化中也不带有损害面子的性質(李、宋,2004)。因此,在宴席上发出“喝,喝,多喝点,喝得尽兴点。”这样的劝诱行为,在他国的文化环境中也许是损害消极面子的行为,但是在中国并不构成面子侵犯。其次,中华民族素来是一个热情好客的民族,产生这种劝酒的文化也是客气习惯使然,反复地劝酒才能显示出自己的热情与客气,同时也是为了使客人不要太过拘谨。劝酒这种行为并不违背态度友善的原则,也没有伤害到他人的自尊,因此在汉文化中十分普遍。
4.结语
中日酒器的种类、颜色、形状以及饮酒礼仪的不同主要还是取决于两国不同的文化背景。从酒器上来看,无论是从种类、颜色还是形状,日本更多的是反映其自然崇拜主义在酒器中的体现,而中国更多的是讲究其实用的特性。再从饮酒礼仪看来,日本处于消极面子的社会之中,体现着不愿相互麻烦的原则,因此几乎没有劝酒,且喝酒的量随意。而中国更多的是表示对他人的尊敬以及示好,因此通常一饮而尽而且劝酒频繁。
参考文献
[1]沈振昌.中国酒桌上的文化[J].中国酒,2020(01):57.
[2]程翔欣,管登洪,谢杰鑫,甘晓婷,孙沁春,赵俊锋.中国酒道文化国际传播研究之国内外酒文化的差异性[J].中国酒,2021(03):72-77.
[3]张夫也,刘粟.多元·融合·华美:日本近世酒器工艺的审美特质[J].湖南包装,2020,35(05):24-28+53.
[4]于鑫.日本宴会上酒文化的研究——以“干杯”文化为中心[J].青春岁月,2019(07):216-217.
[5] Christina Lionnet. Ganbei!Diving into China’s Drink Culture[J].Women of China,2006(04):80-81.
[6] 李军,宋燕妮.面子理论在汉文化中的考察[J].修辞学习,2004(02):29-32.
[7] 東照二. 社会言語学入門<改訂版>生きた言葉のおもしろさに迫る[M].研究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