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克拉申输入假说的二外德语教学模式探究
2021-11-29吴筱杰
吴筱杰
摘要:美国语言学家克拉申五个假说模型是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二语习得理论之一。本文基于该模型的核心部分输入假说,从输入角度并结合湖北工业大学二外德语教学实际,就二外德语教学模式创新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克拉申;输入假说;二外德语教学
美国语言学家克拉申经过大量研究及实践,针对二语习得提出了一套包含五个假说的完整模型,即习得与学习假说、自然顺序假说、监督假说、输入假说及情感过滤假说,为二语习得及外语教学模式提供了有益探索,成为目前最具影响力的二语习得理论之一。其中,克拉申的输入假说是其理论核心部分,被视为二语习得的关键因素。
一、克拉申输入假说
作为输入假说的前置假说,克拉申的习得与学习假说对成人的两类二语能力发展方式进行了区分,即二语习得与二语学习。二语习得指类似儿童习得第一语言的过程,即无意识的习得过程。在此过程中,习得者没有意识到正在习得语言,仅意识到运用语言进行交流。即使不知道语法规则,符合语法规则的句子可被感知为正确,而对规则的违反则被感知为错误。与此对应,二语学习指有意识地学习语言知识并进行练习,如学习语法规则,意识到规则,并能就规则进行讨论。部分理论认为只有儿童可以习得,成人只能学习,而习得与学习假说认为成人的习得能力并未消失,因此也可以习得外语。即使没有社会语言环境,仅通过课堂,成人初学者同样可以获得至少中级水平的语言能力。达到这一水平的前提是课堂上提供足够的可理解性输入。
输入假说认为人类习得语言即基于对输入语言的理解,因而该假说服务于二语习得,而非二语学习。假定习得者现有语言水平为i,则需要输入略高于习得者现有水平的内容,即i+1,只有遵循这一原则,习得者才能不断接收语言输入信息,从而逐步提高语言水平。如果交流能顺利进行且输入量足够时,则i+1原则会自然生成。
如何在缺乏社会语言环境的条件下提供理想的输入,使成年学生尽可能无意识地习得语言,克拉申提出如下原则:
1. 可理解性。如果输入的语言信息过于简单或过于复杂,则该类信息对于语言习得而言是无效的。过于简单的语言信息无法激发习得者的学习兴趣,从而在情感过滤环节影响语言的输入效果。而过难的语言信息,如在零基础阶段播放的语言教学视频,则是对习得无效的噪音。
在课堂条件下,教师有两种方式促进输入信息的理解。一种是语言性手段,如通过降低语速、发音清晰来帮助习得者辨认词语边界,并留出更多的处理信息的时间,或多使用高频词汇及简化句法,以及言语或非言语性的理解检查等。另一种是非语言性手段,如在初学阶段使用图片或实物、选取习得者熟悉的话题帮助理解含有i+1结构的信息。
2. 趣味性及关联性。理想的输入材料应该满足趣味性和关联性两个标准,即能使习得者专注于材料的信息,而不是形式,甚至能使习得者忘记信息编码于第二语言当中。然而克拉申也承认,课堂条件下同时满足上述条件的输入材料极为难得。从教师的角度而言,充分发掘学生兴趣,并作为切入点引入输入材料。同时积极鼓励学生在掌握一定基础后,加强课外自主学习,不断探索理想的输入材料。
3. 非语法程序安排。二语习得中最重要的是足够的可理解性输入。在此背景下,习得者可以在自然环境下大量接触语言材料,其中包含大量i+1及复习内容,从而使班级中水平不同的习得者都能自然习得或复习相关知识。而在按照语法程序设置的传统课堂中,各类语言知识通常仅呈现一遍,即使有复习课,需要巩固复习的知识也需要等待数月之后才能得到呈现。
4. 足够的输入量。在传统二语课堂中,习得新的语言知识的典型范式是展示语言知识,随后通过数个练习和个别短文阅读进行巩固。而根据输入假说,这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应在课上及课下组织大量有趣及相关的阅读,并鼓励学生不断运用二语进行交际,达到真正习得语言知识的目标。此外,克拉申还强调了教师纠错问题。纠错不是二语习得的必由之路,反而会增加学生的心理压力,并可能导致排斥、抗拒等新的问题。只要符合i+1原则的输入量足够多,二语能力自然能得到提升,错误也会相应减少。
二、湖北工业大学本科二外德语教学现状
湖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面向英语专业本科二年级学生开设二外德语课程,为期四学期,共计160学时,教材为《新求精德语强化教程》。绝大部分学生为零基础,同时大多数学生有考研或通过大学德语四级考试的需求,因此教学内容密度大。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受中学传统英语教学模式及考试需求的影响,考试导向较为强烈。因此,学生更加注重词汇及语法的学习,完成传统练习题形式的作业的意愿较高。相应的,学生掌握相关词汇及语法内容速度较快,课堂上完成作业正确率较高。但间隔一段时间后,相关内容的遗忘速度也较快,教学进度到达课本安排的复习单元时,很多词汇及语法还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进行复习。与此对应,学生对听力及阅读类练习参与度普遍不佳。调查显示,其原因多为课本听力语速过快、连读弱读较多、生词较多导致听不懂,而阅读材料及题目受制于语言水平,相对于英语阅读比较幼稚,学生兴趣不强。而因考研及德语等级考试中没有口语环节,学生参与口语练习的动机不足,参与度较低。且德语语法较为复杂,学生害怕犯错误,从而不敢开口的情况也较为普遍。
此外,二外德语教学缺乏符合二外教学特点的先进教学理念指导。现有的教学研究多集中于英语专业或大学英语的教学对象,主要针对中高级外语学习者,即按照《欧州语言共同参考框架》标准至少为A2及以上水平。而二外德语的学生几乎全部为零基础,如何让他们在有限的课时内达到中级水平,亟需将符合二外教学实际的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促進二外德语教学有效性提升。
三、湖北工业大学本科二外德语教学模式创新探索
1. 对教材听力及练习进行合理改编
我校选用教材为旨在短时间内掌握扎实语言基础的经典教材《新求精德语强化教程》,是一套集听、说、读、写于一体的系统性教材。学生反映的部分听力过难问题,尤其是连读及弱读现象阻碍理解的问题,主要集中于第一学期,实质为初学阶段i+1原则中现有二语认知水平与输入内容信息差过大的问题。因此在初学阶段,可将部分课文录音替换为母语者重录的清晰版,并随着学习的深入逐步加入连读与弱读等现象,帮助学生逐步提高听力水平。
教材的语法及句型部分采取讲解-习题的结构,在非机械性语言内容如情态动词、方位介词时可理解输入量不够,经常出现学生理解了讲解部分内容,但无法运用到部分题目的问题。究其原因,在于非机械性语言内容运用灵活,仅靠课本演绎式讲解无法涵盖实际运用中的各类情况,需要在大量的目的语语境中理解后,才能完成相应题目。因此,在完成教材该类题目前,应广泛收集涵盖该类语言知识的难度适当且具有趣味性的阅读材料,帮助学生降低完成难度。且这样的形式是无意识地习得真实语料中复杂知识的过程,因而习得的知识能更长久保持。
教材的语法知识安排总体是遵循科学的渐进式原则,但部分语法知识,如第七课的阳性名词弱变化现象出现得比较突兀,缺乏前置课文的铺垫,且在后续课文后也幾乎没有体现,学生尤其容易出现遗忘情况。这类不影响句子结构及理解,且使用频率较低的语法知识应改为在四学期较后期出现,既能提高教学效率,也能减轻学生口语表达时的心理负担。
2. 增强教学趣味性,提升可理解输入有效性
在我校二外教学课时少、内容多的背景下,如何在保证教学进度的同时增强教学趣味性,促进学生输入内容的吸收,是一个需要持续探索的课题。目前,我校采取的方式包括通过歌曲记忆复杂语法现象、图片找茬、两组学生分别拿到不同时刻表,电话沟通两人合适约会时间等。实践表明,学生参与该类练习的积极性较高,能在自然语境下反复练习学习内容。并且学生在关注交际内容的同时,对口语害怕犯错的心理也会减弱,无意识中对口语起到一定提升作用。
3. 确保足够输入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在动机
学生在课外的输入也是传统教学理念中容易忽视的方面,从输入假说角度而言,缺少课外输入的学生失去了在自然语境中习得和巩固语言知识的机会。由于学生学习任务较重,且在初学阶段语言水平有限,教师应在初学阶段为学生选取学生感兴趣的视听及阅读材料,并随着学生语言水平的提升,逐步鼓励学生自主寻找相应输入语言材料。
四、结语
克拉申的输入假说是二语习得领域有较大影响的理论之一。尽管在一些问题上,如德语由于其语法的复杂性,成人学生是否能够仅通过习得方式掌握,输入假说仍存在争议,但在二外德语教学面临的重重挑战的背景下,对于进一步认识输入与语言教学的关联仍具有有益的指导意义。因此应辩证看待克拉申的输入假说,结合实际将其灵活地运用到教学中。
参考文献
1. Krashen, S. D. 1982.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M]. Amsterdam: Elsevier.
2. 戴明忠,2010,克拉申“输入假说”及其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教育论坛》(2) 80-82。
3.杨蓓等,2021,可理解性输入视阈下美国大学混合中文课初探:以新罕布什尔大学为例[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8) 5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