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身体现象学”与“一画”论的对比研究

2021-11-29林玉婷

文学天地 2021年10期

摘要:梅洛-庞蒂在对胡塞尔的“意识现象学”进行批判性继承的基础上,建立了自己的“身体现象学”。他通过分析身体意向性和身体图示、身体-主体、语言和言语的关系、身体间性以及肉身理论等问题,建立了知觉世界理论,打破自笛卡尔以来的主客二分的认识问题。[1]实现了对于“先验自我”的超越,真正跃入了“生活世界”。而石涛的尊受说也强调个人在面对自然时直接产生的感受,而不是带着一种先入为主的经验与情感去观照世界。二者在知觉世界的方式上都强调主体与客体之间互相尊重、互相开放的状态。有所区别的是,石涛的“尊受说”更强调心受,其认为眼耳鼻舌身等诸根对外在对象的感受,是一种差别之受,认为其并没有达到一种纯而不杂的境界。二者各自都对中西方后期美学理论思潮的产生和发展了重大而直接的影响,其体悟世界的方式也对创作者有所启发。

关键词:身体现象学;知觉;一画;尊受

一、梅洛-庞蒂的思想概况

梅洛?旁蒂的身体现象学是在继承胡塞尔身体、意向性等主题后,对“我思”原则的进一步还原与展开,其从重塑“身体”开始,主张从“我思”到“我看”,通过“看”进入一个自身显现的存在之宇宙,居住到对象之中,根据面向事物的那一面来把握它,来达到我们通过身体与事物相互开放形成的共有关系。

梅洛-庞蒂所批判的传统哲学的超越性认识关系认为,主体的先验经验能为我们正确认识世界提供帮助,其正表明了主体与客体是相互对立的状态。而梅洛-庞蒂认为认识的这种超越性结构是不存在的,在他看来,视看、触摸等知觉,作为与世界相互交往的方式能使我们回到一种主体与客体、感性与理性没有分化的原初状态。也就是说,“身体是作为真实处世的基点”,决定我们与世界的彼此嵌入、彼此开放,而不是相互分别、相互排斥。

梅洛-庞蒂指出,被知觉世界不是我们思想的对象,而是我们在生存处境中经验到的世界的统一。知觉是身体与世界的联结,而不是认知行为。在知觉运动中,世界不是身体的对应物,正如身体是心灵的肉身化,世界则是身体的肉身化。在这一过程中,世界不是被给予和创造的,知觉也不是完全的主动或被动的。世界与身体之间没有内在与外在的对立。[1]

二、石涛的尊受说

石涛的尊受说是“一画”论的一个分支。“一画”是其在禅宗的影响下,形成的一个重要美学概念。

石涛“一画”的思想,在个人感受上,它是一种不分你我、从容自由、即悟即真的纯粹的体验境界,主张从世界的对面回到世界之中,达到天人、物我合一,解决其互相冲突的關系;在认识方式上,提倡悟法,其是一种超越名相、超越身观、超越寻常的认识方法,强调要在“念与不念”之间遵循直觉的洞见;在绘画法度上,它是一种至法,但不代表有确切的、具体的法规,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法,每个时期也有不用的法,其代表的是玲珑活络之悟心,强调个体的创造力。

一画之法,源自性起。每个人都有其根性,就是指纯一不杂的本性,也叫自性,根性不同,则灵明不同,画就不同,在绘画创作时主张个人灵明的显现,要以真性去作画,而不是心存他人之法,成为他人的傀儡。正所谓:“画由性起,性随画生。一画之法,乃自悟出。”[2]

“悟”的基础,就是要尊重当下的感受,即石涛所述的“尊受”。尊受形成的条件,其主体是人,客体是自然世界,也就是在强调个人在面对自然时要重视当下直接产生的感受。这里的“直接”指的是不假思索,不夹杂任何知识、情感的自然而然的感受方式,强调使心回到和自然万物平和无差别的境界中,而不是先入为主,带着传统、习惯与理性去观照自然。这与梅洛?旁蒂的思想有着不谋而合之处。

其次,“受”又有授予与接受的意思。在天与人的关系中,授予的一方为天,接受的一方为人,天授予人的即天的创造精神,人则要自强不息得接受天的赋予,创造不已,才能合于天的精神。心与物应,物与心合,人与自然的交流,是一个交相往复的活动,人在观照自然的同时,自然也同样给予人一定的反馈,因此,不同的人对相同的自然就有不同的感受。从而就有不同的创作方式方法。

三、二者的联系与区别

梅洛-庞蒂从“知觉”入手,抛弃思考的成分,也即抛弃了主体原先的经验与感受,用“看”的方式,来与世界建立正确的联结,试图去证明我们与世界之间的关系不是超越性的认识关系而是结构性的存在关系。[1]认为对世界的关照应该是返回到科学认识之前的世界,即回到身体知觉本身。石涛的尊受,也是主张不夹杂任何知识、欲念、情感的体悟客观世界的一种方式,认为在对世界关照的过程中也是对个人本性的洞见。二者都强调主体本身当下的对客观世界的参取。

二者的区别在于梅洛庞蒂强调用“知觉”来认识世界,强调感官的作用,这在石涛看来是属于“小受”,是错受,是感觉之受,是诸根对外在对象的受,没有达到纯而不杂的境界,是一种差别之受。石涛主张在关照对象时要把握住对象的内在精神,而其也只能通过用心去统领感官,以心灵的眼去打量外物,以心灵的耳去谛听外物的声音来体悟客观世界,其是对小受的“扩而大之”,是本质上的提升,是由表层感受过渡到本然感受。

小结

在当今的互联网时代,人们对于各种信息资源的获取已十分便捷。一方面可以看到更广阔的世界,一方面也被各类信息轰炸得失去了自我判断能力。再加上艺术已经作为一门学科,在教育体系里拥有着一套体系化的培养方式。大量知识的、经验的信息被“填充”至学生的思维中,从而形成了套路式、概念式的创作恶习,甚至在功利心的膨胀下逐渐迷失了自我。

通过简要对比梅洛.旁蒂的身体现象学和石涛“一画”论中对世界的感受方式,强调人们在对面物象时,要注重感官对物象当下的参取,在通过“知觉”来把握物象的不同性质的基础上,更要注重对物象精神性的把握,才能避免造成艺术的“僵死”,艺术才能在历史的发展中生生不息。

参考文献

[1]陈长杰.梅洛-庞蒂的知觉世界理论的意义[J].学理论,2020,(10):54-57.

[2]朱良志.“一画”新诠[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06):46 -55.

作者简介:林玉婷;女;1997年7月;福建省福州市;汉;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