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思想的理论价值及当代启示

2021-11-29樊晓宇

文学天地 2021年10期
关键词:中华民族科技文化

樊晓宇

摘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思想作为我国发展科学和文化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繁荣思想。并使“双百”方针成为“民主治国”的一项基本方针,是对社会主义民主理论的发展。“双百”方针实施过程中强调的民主风气和民主领导方法有利于促进科学文化繁荣发展及加强人民内部的团结,成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当代文化自信的建设仍具有重要意义。

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思想的理论价值

1、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繁荣思想的发展

马克思经典作家对文化问题有着多方面的重要论述。主要表现在文化的产生,文化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作用,文化对培育民族精神和塑造健全人格的特殊作用,文化发展要遵循客观规律,如何对待历史文化的问题等。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思想,它所包含的思想内容是对马克思主义在繁荣文化的思想的丰富和发展。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看来,文化不是人们随心所欲创造的,文化在一定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制度上产生,具有鲜明的历史性和时代性。就其性质来说,文化可分为先进文化与落后文化。先进文化是反映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符合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体现社会进步方向的文化。反之,阻碍社会生产力发展、影响社会进步、不利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文化则是落后的或腐朽的。这就是文化的特性,就是文化发展的规律所循。毛泽东把握科学文化发展的矛盾特殊性,把握科学文化发展的规律服务于我国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双百方针的提出是立足于我国社会事业建设的伟大实践,遵循了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的辩证关系。

2、吸收国外优秀文化,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

毛泽东早在建国前就对新文化的发展和学习外国文化的关系进行了正确的把握。在1940年的《新民主主义论》中,毛泽东指出对待外国文化的态度,即中国应该大量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作为自己文化食粮的原料。在1956年的《论十大关系》中,毛泽东又提出了更为具体的方针: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的一切真正好的东西都要学。但是,必须有分析有批判地学,不能盲目地学,不能一切照抄,机械搬用[1]。

上世纪50年代后期,我国开始向拉美、西欧和日本派出大型艺术团。在这一阶段,进行了演出、展览、文化代表团互访等文化交流活动,增进外国人民对我国的了解,扩大新中国的影响。同时、对外文化交流与合作又极大促进了新中国文化事业的发展。在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帮助下,我国引进了许多西方古典艺术门类,培养了大批优秀文艺人才,大大丰富和繁荣了我国文化艺术的百花园;在学习借鉴的基础上,先后成立了中国京剧院、中央歌剧院、中央乐团、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等一大批新型文艺院团;全国各地建设了大量的影剧院、图书馆、美术馆、博物馆等公益文化设施,促进了新中国文化事业的发展。

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思想对当代的价值与启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文化建设秉承了毛泽东的“洋为中用”的方针,在世界文化百花园中积极吸收、融汇世界优秀文化成果,在比较中鉴别,在交流中借鉴,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而且通过文化的交流与借鉴,增进了世界各国人民的相互间的了解和信任,从而也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这也恰恰是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目的所在。

1、发展社会主义文学

在每一个历史时期,中华民族都留下了无数不朽作品。从诗经、楚辞、汉赋,到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共同铸就了灿烂的中国文艺历史星河。中华民族文艺创造力是如此强大、创造的成就是如此辉煌,中华民族素有文化自信的气度,我们应该为此感到无比自豪,也应该为此感到无比自信。古往今来,世界各民族无一例外受到其在各个历史发展阶段上产生的文艺精品和文艺巨匠的深刻影响。中华民族精神,既体现在中国人民的奋斗历程和奋斗业绩中,体现在中国人民的精神生活和精神世界中,也反映在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产生的一切优秀作品中,反映在我国一切文学家、艺术家的杰出创造活动中。创作出具有鲜明民族特点和个性的优秀作品,要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有深刻的理解,更要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善于从中华文化宝库中萃取精华、汲取能量,保持对自身文化理想、文化價值的高度信心,保持对自身文化生命力、创造力的高度信心,使自己的作品成为激励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不断前行的精神力量。[2]

2、大力发展科学技术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通过全社会共同努力,我国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重大创新成果竞相涌现,一些前沿领域开始进入并跑、领跑阶段,科技实力正在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能力提升。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我国“十四五”时期以及更长时期的发展对加快科技创新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一是加快科技创新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都需要强大科技支撑。二是加快科技创新是实现人民高品质生活的需要。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为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必须推出更多涉及民生的科技创新成果。三是加快科技创新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需要。推动国内大循环,必须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主线,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水平,以新供给创造新需求,科技创新是关键。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也需要科技实力,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四是加快科技创新是顺利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需要。

3、坚定文化自信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3]

参考文献

[1]《共和国走过的路—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53—1956),中央文献出版社1991年5月版,第250页

[2]2016年11月30日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

[3]2017年10月18日《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猜你喜欢

中华民族科技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哪项世界遗产被 誉为“中华民族不 屈的脊梁”
做人美德
季札挂剑
谁远谁近?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