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史”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探析

2021-11-29帅磊

文学天地 2021年10期
关键词:四史思想政治教育教育

摘要:历史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最好的教科书。“四史”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是全面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题中应有之义。当前,高校在加强“四史”教育过程中,存在着挖掘“四史”教育资源力度不足、开展“四史”教育方式单一化、“四史”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度不够等现实困境。“四史”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关键在于整合“四史”教育资源,加强“四史”宣传教育,创新“四史”教育形式。

关键词:“四史”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融合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历史,我们党历来把历史学习教育摆在极端重要位置。“四史”教育中所包含的人生哲理和價值意蕴是是大学生成长成才路上的探照灯和必修课。把“四史”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四史”教育学习为抓手,坚持以史育人、以史明鉴,符合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时代要求,也是创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因时因势之举。

一、“四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内涵

“四史”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价值目标、教育内容等方面具有内在一致性,这也是“四史”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依据。将“四史”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四史”教育是引导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营养剂

马克思曾把人类历史比作“历史剧”。而“四史”恰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中最辉煌的篇章,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所付出的辛苦卓绝的努力,其中蕴含着先进的理论资源、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伟大的民族精神,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激励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营养剂。将“四史”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既有利于继承和弘扬共产党人的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红色血脉,也有利于促进学生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成长成才、建功立业。

(二)“四史”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重要环节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重担。“四史”教育中蕴含的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主题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生动实践,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矢志不渝跟党走,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就此而言,“四史”教育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抓手,也是落实人才培养、完成立德树人目标的重要法宝。

(三)“四史”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在高校开展“四史”教育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史”学习教育重要论述的现实要求,也是培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保证。党史讲述了中共共产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伟大奋斗史;新中国史讲述了新中国成立后当团结带领人民建设新中国、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继续推进马克思中国化的拼搏史;改革开放史讲述了中华儿女从温饱不足到富裕小康,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史;社会主义发展史讲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创立、发展到逐步完善的光辉史。“四史”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活素材,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高度融合、内在统一。

二、“四史”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困境

开展“四史”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实要求,但是传统“四史”教育形式的老化和功能的弱化,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留下了巨大的意识形态“真空”。导致“四史”教育在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面临一些现实困境。

(一)“四史”教育资源的挖掘力度不足

我们党历来重视对历史资源的挖掘和利用,注重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注重历史资源的创造性转化。当前,部分高校对“四史”中蕴含的教育资源的挖掘力度和利用率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在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上仍有所欠缺。在开展“四史”宣传教育时,部分教师偏向于浅层次阅读和灌输式教育,缺乏深层次理解和启发式教育,对“四史”教育的核心内涵、教育内容阐释不够,教育内容的设计趋于理想化,严重脱离当代大学生的具体需要和思想实际,容易造成“四史”教育浅表化,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四史”教育的时代价值。

(二)“四史”教育方式欠佳影响实效性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融入“四史”教育,需要借助一定的载体和方式方法,才能更好地发挥以史明智、以史育人的作用。但是,教育方式方法欠佳会影响教育的实效性。一方面,教育对象主体性激发不够。在开展“四史”教育实践中,部分学校较多关注“四史”教育在宏观层面的要求,更加注重强调“四史”教育的共性要求,更多的是向大学生强调加强“四史”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较少关注大学生的个性特征和个性需求,忽略了大学生在教育过程中主体性的发挥,使得部分学生认为“四史”教育虚无缥缈,只是停留在口头传授和口头教育。另一方面,教育内容的时代感不足。部分高校在开展“四史”教育过程中,存在层次性不足、时代感不强、现实性不够等问题。在教育内容的讲授上,忽视了对教育内容的话语转换,仍停留在传统的教育语言中,话语表达方式滞后于社会的快速发展,难以满足的现实需求。

(三)“四史”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度不够

开展“四史”教育既能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又能促进青年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但是,当前高校开展“四史”教育主要依赖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虽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四史”教育内容有所涉及,但是尚未开设专门的“四史”课程,也尚未形成的固定的课程体系和评价体系,学生从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学习和掌握的“四史”知识较为零散,难以形成全面系统的认知。此外,部分“四史”教育内容与大学生的生活和思想实际联系不够紧密,部分教育内容滞后于社会发展现实,给大学生过于抽象化、理论化、虚拟化的感觉,教育成效可想而知。

三、“四史”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选择

推进“四史”教育是培根铸魂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将“四史”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成长成才的全过程,需要我们持之以恒、一以贯之的推动落实,更需要多维主体通力协作和密切配合,形成以史育人的教育合力,才能最大限度发挥“四史”中的教育资源优势。

(一)强化顶层设计,整合“四史”教育资源

“四史”教育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联动性的教育工程,高校应该强化顶层设计,为“四史”学习教育提供思想上、组织上、队伍上的保障。首先,强化理论武装,实现以史化人。在开展“四史”学习教育时,要通过宣传和讲解正确科学的理论,运用理论的力量达到说服人和教育人的目的。运用理论武装的方式开展“四史”教育必须贴近现实,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双面说理,从而增强理论教育的科学性和通俗性,强化理论本身的影响力。其次,加强协调配合,形成教育合力。要想实现“四史”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高度融合,需要学校各教学单位和各部门的密切配合,同心同德、同向同行。在强化理论学习教育的同时,要充分发挥当地历史资源和地缘优势,结合丰富的红色故事、烈士事迹和社会的变迁,切实开展“四史”教育实践活动,实现以史育人。再次,选强配齐“四史”宣讲队伍。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在“四史”学习教育过程中承担着重要使命。只有具备高度思想觉悟、政治素养和理论素养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才能将“四史”知识将准确、讲透彻、讲明白、讲实在。

(二)坚持守正创新,丰富“四史”教育方式

继承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植根于继承之上。开展“四史”学习教育活动,要坚持守正创新,既有坚持经受过历史和实践检验的科学内容,又要根据时代发展变化拓展新的内容、方法和载体。

历史发展是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统一,历史文化血脉是一脉相承的。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丰富“四史”文化的传承形式,引导青年学子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富有时代价值的精神,为“四史”学习教育奠定坚实的文化根基。我们在继承的基础上,同时要寻求理论内容和方式方法的创新,如果总是用老一套的方式,都不可能有生命力的。我们在开展“四史”学习教育时,要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结合,既要坚持教育者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模式等方面的主导性地位,也要积极发挥教育对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要坚持从强制式灌输向渗透式教育转变,积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广泛运用互联网等新媒体载体,发展和丰富“四史”学习教育方式方法,运用隐形渗透的方式将“四史”知识传递给学生。

(三)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四史”教育成效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开展“四史”宣传教育的主渠道,是一门集科学性、理论性、实践性和时代性的课程。为促进“四史”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高度融合,理应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首先,加强“四史”教育的现实性。要善于把握教育对象的现实状况,弄清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特点,把握其思想脉搏,尊重其个性需求,才能有的放矢的开展“四史”教育,教育也会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其次,敢于回应现实问题。开展“四史”学习教育,要坚持问题导向和问题意识,以解决大学生的思想困惑和现实问题为出发点和归宿,敢于同错误思想和错误思潮做斗争,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最后,合理运用教育契机。教育契机是教育过程中教育事件发展或转化为他事件的关键。在“四史”学习教育活动中,我们要充分利用重要历史纪念日、依托现实发生的重大事件、借助重大活动等,技能充分发挥重大纪念日、重大事件和重大活動的影响力,又能很好滴地吸引学生参加到社会实践活动中,并在实践活动中潜移默化的受到教育,切实增强“四史”教育的亲和力和实效性。

作者简介

帅磊,(1992-),男,汉族,山西省定襄县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四史思想政治教育教育
广泛开展“四史”宣传教育
在“四史”教育中培育新时代学生
让“四史”教育在中小学落地生根
开展“四史”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
开展“四史”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