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改应从教师开始

2021-11-29张贞贞

启迪·中 2021年8期
关键词:课程标准探究评价

张贞贞

摘要::本文从课改的重要意义、教师的理论水平、教师的实践能力、完善评价机制等方面论述了教师在课改中的重要角色及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的现实意义,提出从教师开始进行课改是培养新中国高素质建设型人才的关键。

关键词:

课程改革     课程目标     素质教育    建设人才

明确课改的重要意义

我校于第八周进行例行公开周活动,之后召开科组总结会议,一位年轻教师发言。只听他引经据典,讲学生接受“间接教育”的重要性,直听得我差点要目瞪口呆,但真正让我目瞪口呆的不是这一位年轻教师的重视“间接教育”,而是他发言后响起的老师们不约而同鼓起的掌声!

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態度与价值观。在课堂上,我们不仅仅要传授学生予知识,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运用各种感官来发现知识、运用知识并陶冶情操,使其成为新社会的建设人才。如果每一节课老师都重视“间接教育”,依然一如既往地“灌”与“填”的话,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读与背,如何锻炼创造性思维?如果学生从上小学直到上大学,只能被沉浸于“读”与“背”之中,我们的教育如何造就高素质建设型人才?

国家重视教育,重视课改,课改深入人心,只是我们的老师们在实践中常常难于付诸行动,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怕影响教学进度,怕学生不懂。而这一“怕”不正是最具体的“应试教育”么?

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

两周前我上公开课,课后有新调来我校的老师问我:“你怎敢这么放手?”我问:“你觉得学生学得不好吗?”“你的学生行,我的学生不行。”还有老师感慨:“你班的小组讨论搞得真好,我们班不行。”“你上课的容量真大,我们班不行。”

同样的学生,怎有的“不行”呢?其实,学生“行”或“不行”,取决于教师认为“行”或“不行”。

新课程标准的内容是什么?基础教育课程的具体目标有哪些?我们应该掌握哪些教育技能?这些都是最基本的理论。如果我们的教师明白现代教育应该“倡导学生主动参与、 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那么,他在课堂上就会创造一切机会让学生去“自主、合作、探究”,他的学生就一定“行”!

三、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应始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和合作者。

去年一老师因故请假,我代上两周课。那班学生也出名的“懒”,平时交作业的不到一半。我上课时采取“玩”的方式,备课时准备好相应作业题,课堂上尽量精简“讲”的内容,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相应习题,难度大的还跟他们一起边做边玩,“做”是动手,“玩”是动脑,根据需要变换学习方式,学生很有兴趣,因“会做”“能做”“有时间做”,没有一个学生不交作业,没有一个学生找借口不来上课。

“备学情”与“备教法”应该是“备课”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教师还应该具有灵活驾驭课堂的能力,要让成绩好的学生“吃得饱”,还要让成绩差的学生“吃得好”。如果学生“吃”得既“饱”又“好”,何愁课堂纪律不好呢?又何愁课堂效率不高呢?

随着“创强”的春风劲吹,几乎每间学校的教室里都安装了多媒体电教平台。用平台上课既方便容量又大,是“一支粉笔一本书”难于比拟的。但仍有不少老师上课不用平台,只相信一支粉笔及三寸不烂之舌。优良传统是应该发扬的,但缺少发展眼光的“传统”有时会成为进步的绊脚石。

教学相长。学生是不断地变化着的,教师也不应该是静止的。既然身处知识大爆炸的时代,我们教师也应该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完善自己。即使即将退休从来不上网,也应该学会搜集信息、整理资料、使用平台,只有这样,才能与时俱进,不被社会所淘汰。在这一点上,上级对教师有“继续教育”的要求,但监管不到位,有的教师的“教育”流于形式。

完善评价机制

学校对学生的评价是多元的,对教师的评价也应该是多元的。

1. 遵循“多劳多得”的原则

都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但在教师队伍中,还真不免拈轻怕重之徒。既然有人总是“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上级就应该注重绩效的管理与绩效工资的发放,真正做到“多劳多得”。

奖励先进

奖励是一种激励,是一种促进,也是对“多付出者”的肯定。

多方位评价

即使饱受争议,应试教育从来就不是素质教育的对立面。到目前为止,考试仍然是考察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的最有效快捷途径,也是考察教师教学工作的最有效快捷途径。成绩包含两方面:横向对比情况及纵向对比情况,其中纵向对比情况更具有说服力。

学生的各类竞赛成绩,期中、期末考试成绩都应该是评价教师的指数,所任课班级的进步情况不应被忽略。

一位优秀的教师,他人格魅力的光芒是向多方位折射的。评价一位教师,考试成绩只是一方面,最重要的,还要通过学生、家长、同事的评价,了解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与习惯。

新课程标准中特别重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三大方向。在课堂上如何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如何改变“天下课堂一大讲”的现状?如何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课改,应从教师开始

参考文献:

[1]牛志锐. 穷则思变困则思改--课改须从教师自身改变开始[J]. 新课程·中旬,2016(6):227-227. DOI:10.3969/j.issn.1673-2162(e).2016.06.211.

2]罗增让,余巧. 课程改革中教师身份认同及教师情绪的研究[J].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6(2):8-11.

猜你喜欢

课程标准探究评价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SBR改性沥青的稳定性评价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