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课不“微”

2021-11-29杨磊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2021年9期
关键词:赵州桥微课教学模式

杨磊

“咔嚓!”画面定格在了这张毕业照片上,画面中的我和他们一起完成了一个六年的轮回。无数个值得回味的瞬间里,学生最津津乐道的就是参与“微课”的经历,那一句“老师,今天轮到我讲微课3分钟了,什么时候上语文课呀?”似乎成了我的学生的口头语。

最初想到让学生参与“微课”展示,只是源于一次很普通的研究课中一个教学环节的实施。在进行备课时,有老师提出可不可以让学生来进行介绍,结果学生们很喜欢参与这样的教学环节,甚至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参与环节中收获了不同的学习体验。

自2015年9月开始,在北京市全面实施学科改进意见的同时,我校提出了“3分钟微课程”举措,我也开始在自己的课堂中不断摸索和实践。开始的时候,学生只是单纯地按照老师预先布置的内容进行准备,课堂上再按照事先的演练进行表达。但是经过一段时间,学生开始不满足仅仅做一个宣讲者,而是希望自己可以和更多的同学进行互动,相当于每个3分钟都是一个小小的口语交际活动。我呢,也逐渐习惯了担任更多的角色,从计时员到裁判员,微笑着看着学生们侃侃而谈。

记得有一次,我进行《赵州桥》一课的公开课展示。临近下课时一名学生按照事先准备的内容进行微课展示,展示内容为《闻名世界的十座名桥》。短短的3分钟,精美的图片展示了十座闻名世界的名桥,讲的学生声情并茂,听的学生更是如痴如醉。微课结束后,我引导全班学生进行讨论:这闻名世界的十大名桥中,没有赵州桥,如果让你说出一个它能当选的理由,你觉得是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个话题一下子打开了学生的话匣子,从历史悠久到坚固美观,从李春的创举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很好地实现了课内外的结合学习,学生学得既轻松又有兴趣。最终,学生们结合课文内容,为赵州桥找到了很多可以当选的理由,每一条理由的描述中,满满的都是自豪感。那一刻,我觉得学生们收获的已经不仅仅是一篇课文带给他们的文学滋养了,还有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优秀文化传承的一种荣耀与自信。

如果说,一节课中的“微课展示”仅仅是学生从学科兴趣出发的简单尝试,那么,整个学期每一节语文课上,我们开展多学科、跨学科的联动式展示,“37+3”的教学模式的提出,“37+3>40”的教学效果要求,则是从学校层面打造了一个更加宽松、自由、愉悦的成长平台。

学习是一个聚沙成塔的过程,学习的积累是千万个不起眼的“3分钟”积累起来的。经过几年的实践,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借助“3分钟微课”的平台,总结出了微课“体系序列化”“操作普适化”“表达个性化”的特点。在学校各个学科中全面铺开,意在创设出一个可以满足不同兴趣、不同程度的学习者分享交流学习资源、拓展展示学习成果的自由场域,从而使其获得自己感兴趣的某一方面的积累和延伸,成为传统课堂教学形式上的补充和促进。

渐渐地,“3分钟微课”走进了每一节课堂,走进了学生的每一次学习,让学生站在课堂中央,就是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学习参与:汉字的由来起源,生活中的识字机会,课文里的自然常识……开放而和谐的课堂场域,成为发展学生语言能力和思维品质的源头活水。

小微课打开教育的大视野。一年级时,《乌鸦喝水》的故事让学生通过微课演绎出走近生活中的數学;五年级时,一篇《圆明园的毁灭》引发了学生对历史与现实的关注与热议……据美国国家培训实验室研究出的“24小时平均保留记忆率”的金字塔模型显示,学习同伴间相互交流、讲解,彼此的学习行为所带来的多感觉通道学习记忆保留率是最高的,这也说明,在一个适当的场域里,有意注意和良好倾听等学习行为相互协同叠加所产生的学习效能将是最大化的,

我出神地看着手里这张毕业合影,与其说是“3分钟微课”陪伴着这些学生成长起来,不如说是学生们的成长给“37+3”教学模式带来了生机,丰富了内涵,也建构了由一个微课体验到一个教学模式形成的全过程。善辩论的小浩,在最后一节课的微课展示中还就他最感兴趣的“刘慈欣话题”与同学争论;爱思考的小然,介绍的每一首古诗词都带着自己对诗人、对时代背景的独到见解;还有痴迷于阅读的宁宁,微课介绍不过来的新书,就在课间和同学们说个没完没了……

大家都说,最好的教育就是“让学生站在课堂的正中央”。那么我想,微课程“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效果好起来”,微课的核心是一个“动”字,围绕“动”字千方百计地彰显学生学习的“主权”。能让学生学会的课才是好课,一切以学生的“学”来评价教师的“教”,课堂必须体现出“生命的狂欢”。

这微课,可不“微”。

(作者单位:北京市广渠门中学附属花市小学)

责任编辑   田   晟

猜你喜欢

赵州桥微课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雄伟、坚固的赵州桥
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
赵州桥
微课在初中英语课后作业中的应用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探讨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