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伯牙鼓琴》教学实录

2021-11-29孙铮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2021年9期
关键词:鼓琴子期伯牙

孙铮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文言文——《伯牙鼓琴》。我想问问大家,以前你们学过很多篇文言文,要把文言文学好,有什么好方法吗?

生:查找它自己本身的意思。

师:可以来看看它的意思,也就是了解文章的意思,对吗?你用什么方法了解文章的意思?

生:在网上或者资料书上查找。

师:查阅相关的资料是个不错的方法。

生:我觉得在了解文言文之前我们应该先把文言文读熟,把字音读准,然后再通过注释和一些翻译来理解。

师:看来,读准、读好是学好文言文的第一步。还有同学想说吗?

生:我们在读文言文的同时还要大致理解文言文,并学会断句。

师:读好、读准、读通、读顺,还要结合资料理解它的意思,这就是你们掌握的学好文言文的好方法。

二、诵读文本

1.第一遍读文:读准字音,语句读通

师:刚才我们说到,学一篇文言文之前要先把它读好。那我们就来一起看一看这篇文章。这次,请你先来自己读一读,读的时候要注意把字音读准确,语句读通顺。开始。

(生自读课文)

师:谁愿意给大家读一下?请一位同学给大家读一下。

(生读课文)

师:她刚才读的时候,你们都认真听了吧,有什么问题吗?你来说说。

生:应该是“汤汤(shāng shāng)乎若流水”,她读成了“tāng tāng”。

师:那我想问问大家,这个字在我们现代文当中确实读tāng,比如我们喝的热汤,为什么在这篇文章里一定要读“shāng  shāng”呢?你说说。

生:我结合释义发现,这句话的意思是指像流水一样浩荡,而“汤汤(shāng shāng) ”在字典里就是指水流十分大而急的样子,所以在这篇文言文里应该读shāng。

师:听明白了吗?所以在这里面读“汤汤(shāng shāng)乎若流水”。看来要确定字词的读音,还要结合意思来进行。那刚才在读的时候,“少”字她是怎么读的?

生:shǎo。

师:请刚才读的那位同学来说说,你为什么读“shǎo”?可以看一看书下注释是怎么解释这个词的。

生:“一会儿”的意思,时间很少。

师:非常好!听明白了吗?时间很短就叫“一会儿”,所以在这里读shǎo。还有一个读音,大家看“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中的两个“为”,一个字在一句话当中出现了两次,又该怎么读呢?

生:我觉得应该是“以为(wéi)世无足复为(wèi)鼓琴者”。“以为”的意思就是“认为”,所以我觉得应该读wéi。“为鼓琴者”就是“为了他弹琴”,所以第二个地方应该读wèi。

師:这是你理解的,大家觉得可以吗?

生:可以。

师:所以,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大家发现了没有,我们刚才列出来的三个字都是多音字,但是要结合它们在文中不同的意思去选择正确的读音。通过大家的合作,我们把字音弄准确了,现在再来读一读这篇文章,这次读的时候还是要做到把字音读准确,语句读通顺。另外,孙老师给你们一个小建议,读的时候文言文的语速上要慢一点儿,这样文言文的味道才会更浓。自己再来试一试。

(生自读课文)

师:谁愿意再来读一读?这次读的时候,不仅要把字音读准确,还要读出文言文的节奏。

(生读课文)

2.第二遍读文:借助注释,读懂故事

师:这次读得是不是比刚才读得更有味道了?好,大家看,刚才我们读准了字音,也读出了文言文的节奏。现在请你打开书,借助书下面的注释,自己说一说故事到底是什么意思。

(生自读课文)

师:自己读完之后,可以同桌两个人互相说一说。

(生同桌互相交流)

师:好了,大致意思都了解了吗?谁来给大家讲一下?

生:伯牙弹琴,锺子期听他弹,弹到了描绘大山的乐曲,锺子期说弹得真好啊,像大山一样高峻。一会儿又在弹描写流水的乐曲,锺子期又说弹得真好啊,像流水一样浩荡。锺子期死后,伯牙拉断了琴弦,摔破了琴,终身不再弹琴了,因为他认为世界上再也没有人值得他为之弹琴了。

师:他解释得怎么样,大致意思跟你们想的一样吗?

生:一样。

师:刚才这位同学已经把文章的大意给大家串了一遍。我们来看文章的最后这一句“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谁把这句话的意思单独给大家说一说?你来说。

生:我认为是这样的,锺子期死后,伯牙摔碎了琴,把琴弦拉断,终身不再弹琴,他认为世界上再也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师;我想问问这位同学,你有没有发现,读到这句话的时候,内容跟前面不一样了?

生:这句话是在讲锺子期死后的事情,而前面都是在讲伯牙在弹琴,锺子期在听,伯牙弹到一些曲子的时候,锺子期能马上明白伯牙的心思。

师:是这样的,那内容变了,再读的时候什么也要不一样?

生:我觉得再读的时候,情感也发生了改变,因为前面都是锺子期在评价伯牙的曲子,当时的意境应该是很愉悦轻松的,而最后一句进行了转折,写锺子期死后伯牙认为世界上再也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伯牙感觉特别遗憾,很怀念他的知音。

3.第三遍读文:读出节奏,读出变化

师:是的,所以想请同学们在这一次读的时候,想一想内容和情感的变化,不光要读出文言文的节奏、韵律,还要试着读出内容以及情感的变化。给大家一个小小的建议:可以在前后两部分体现变化,中间停顿的时间略长一些。自己试一试,开始。

(生自读课文)

师:这一次谁再来读一读?

(师指名读课文)

师:大家听出来他读的变化了吗?不仅读出了文言文的节奏,还读出了文章里情感的变化,真好!

三、理解知音

1.读文质疑

师:我想问问大家,在我们一遍又一遍读文的过程当中,对于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思考吗?

生:我想知道伯牙和锺子期是怎么成为知音的。

师:这个问题很多同学都特别想了解,而且伯牙和子期也是我们现在常说的“知音”的代名词。这个问题问得好。还有其他问题吗?

生:我还想知道为什么伯牙弹琴弹高山和流水,锺子期就能听出来他弹的是什么。

师:谁跟他有相同的问题?这个问题问得更有价值。

2.解决问题

师:确实如你们所说,为什么伯牙在弹琴的时候只弹到了高山和流水呢?同学们,你们知道吗,《高山流水》是一首古琴曲,传说也是从伯牙这里流传开的,被称为我国十大古琴曲之一。现在人们把这首乐曲改编成了两首,一首叫《高山》,一首叫《流水》。想听一听吗?

生:想。

师:听的时候要认真听。孙老师给你们播放两段乐曲,听完之后要来判断哪一首是《高山》,哪一首是《流水》。我们先来听第一首。

(师依次播放两段乐曲)

师:谁来说一说?

生:我觉得第一首是弹高山

的,第二首是弹流水的。第二首的速度特别快,流水的声音是连续的。

师:所以它更像是文中所描绘的“汤汤乎若流水”。还有同学想说吗?

生:我认为第一首曲子是《高山》,因为我听着它比较沉重。

师:用另一个词“稳重”,形容高山是不是更好?大家看,刚才我们并没有用文字或者语言去交流,我们仅凭旋律,就听出了高山和流水的区别,这就是音樂带给我们的魅力。同学们想,你们都听出来了,子期会听不出来吗?

生:听出来了。

师:他是怎么赞美伯牙琴技的呢?直接用子期的话来赞美一下伯牙的琴技。

生: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师:怎样才能更体现出你们听完后跟子期有相同的感受?

生:(加强语气和情感)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师:同学们,这是子期听到伯牙鼓琴之后对他发出的一种由衷的赞美。刚才大家还问到了一个问题,为什么伯牙鼓琴的时候“志在太山”“志在流水”。我想先问问大家,“志”是什么意思?

生:我结合注释,“志”表示心志、情志的意思。

师:我们常常说是心里的想法。老师写一个小篆体的“志”,(板书)大家看,上面是“道”的意思,下面是一颗心。通过这个字的字形,你们知道它最初是什么意思吗?

生:我觉得这个字应该是心志在高山。

生:就是他心里在想什么。

师:没错,就是他心中向往、想去的地方。刚才我们说到了,伯牙鼓琴为什么独独志在高山,志在流水?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其实对于山水的追求,在我们古代的文学中,有很多作者都表达过。从《论语》中的这句话一起来看孔子是怎么说的。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借助注释一起来看一下,谁来给大家读一读?

生:意思是“以……为乐”。此句意思为“智慧的人喜爱水,仁义的人喜爱山”。另一理解为“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指的是智者之乐,就像流水一样,阅尽世间万物,悠然、淡泊;仁者之乐,就像大山一样,岿然矗立,崇高、安宁。

师:同学们,当伯牙鼓琴的时候,难道在他指尖流泻出来的这些旋律,仅仅是在描写他眼前看到的美景吗?结合内容,想想伯牙还想借助琴来表达什么。

生:我觉得锺子期在赞美伯牙的时候不仅赞美了他弹的是什么,还赞美了他的乐曲很崇高、安宁,因为在《论语》中高山流水表示崇高、悠然。

师:伯牙弹奏的背后还有什么?

生:通过上面的解释,我觉得伯牙更多的是在赞扬朋友锺子期的智慧和仁义。

师:除了赞美朋友之外,伯牙内心有怎样的追求?

生:我觉得他之所以弹高山

流水,是想表达自己内心志在悠然、淡泊、崇高的生活,所以借高山和流水来表达自己内心向往的东西。

师:大家看,他借弹琴,不仅赞美美景,还寄存着他的情感和高远的志向。那你们说,子期在听的时候,有没有听出伯牙内心高远的追求?子期赞美他,不仅仅是在赞美他琴技高超,还赞美他的什么?

生:还赞赏伯牙的精神。

师:赞美是一种美好的精神,子期又会怎样赞美伯牙呢?

生: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师:同学们,子期不仅听出了旋律之美,还了解了伯牙内心的志向。看,在《列子·汤问》这篇文章当中,也记录了伯牙鼓琴的故事,其中有这样一句话,大家来读一读。

生:伯牙所念,锺子期必得之。

师:对于“伯牙所念,锺子期必得之”,你又是怎样理解的?

生:我觉得这句话是说伯牙想的,锺子期都知道。

师:这两个人之间的这种情感,你会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

生:“知音”。因为“知音”的意思就是指对方心里想的另一个人都知道。

师:真好!现在,你们理解刚才提的那个问题了吗?知音不仅是知他的旋律,还要知他的心志、情感以及追求,这才是真正的——

生:知音。

师:我们不妨回顾一下两个人在一起的景象。我请两位同学来给我们再现一下这个画面。请你来读关于子期的话,你来读关于伯牙的话。

生: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

生: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生: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

生: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师:非常好,也就是这样的两个人,才成为了真正的知音。

四、感慨收获

师:可是,“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再读这句话,有什么感受?

生:我觉得伯牙和锺子期之所以是知音,是因为他们知道对方想什么,所以在锺子期死后,伯牙不再弹琴。

师:现在你走进了伯牙的内心世界,了解了他在锺子期死后不再弹琴是因为什么了吧?

生:他失去了知音。

师:还有什么看法?

生:锺子期死后伯牙都把琴摔破了,说明锺子期和伯牙之间的感情很深厚,伯牙心中很难过。

师:是啊,锺子期死后伯牙一定想的是:当我志在太山,再也没有人会对我讲——

生: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师:当伯牙鼓琴志在流水的时候,再也没有人会说——

生: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师:此时此刻,伯牙的内心悲痛万分,万念俱灰。于是他在子期的坟前唱起了这样的悲歌。

(师播放音频)

师:同学们,这就是伯牙和子期的故事。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我觉得伤心、伤心、复伤心。伯牙、子期真的是一对友谊非常深厚的知音,通过伯牙所唱的可以感受到伯牙非常伤心,因为再也没有人懂得他弹的是什么了。

师:你真正走进了伯牙的内心,也体会到了知音真正的内涵。文章后面的资料中,也为我们介绍了伯牙和子期的故事,以及他们对后人的影响。请大家默读一遍。

(生默读资料袋)

师:默读完资料袋之后,再来读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你有什么感受吗?

生:孟浩然、李白、王安石这些大诗人都写过伯牙和子期的知音故事,看得出他们俩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后人都知道他们的故事。

师:不光是知道,历朝历代很多文人还对他们的知音情进行了高度的赞美。还有同学想说吗?

生:他们的故事还引出了“知音”和“高山流水”两个词语。

师:大家理解了“知音”的由来和内涵。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这篇文章,我想问问大家,关于伯牙和子期的故事,现在你们真正讀懂了吗?

生:读懂了。

师:我们一起来背一背,好吗?

(生背诵课文)

师:同学们,你们已经把课文背下来了,也完成了我们这节课的任务。最后想问问大家,这样的一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生:我的收获是学会了古文应该怎么去预习。

师:你学到了面对古文如何去学习和预习,你收获的是学习方法,真好。其他同学呢?

生:我知道了知音的真正含义。

师:那你期不期待在你的人生当中也遇到如此的知音呢?

生:期待。

师:也祝你能够觅得你的知音。还有其他感受吗?

生:我知道了知音很难得,所以遇到了理解自己的人要珍惜。

师:很好。这一节课大家的感受还有很多,希望课下你们继续去了解伯牙和子期的故事,以及后人对他们的赞美,希望你们在生活中也能觅得知音。下课!

(作者单位:北京市东城区板厂小学)

责任编辑   杨壮琴

猜你喜欢

鼓琴子期伯牙
重逢
读,文言文教学的一张好牌
读出经典的新意
问世间,“琴”为何物
泉水滴答
转身①
高山流水
香樟(诗歌)
伯牙:自然是最伟大的老师
伯牙学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