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健康体适能研究的知识图谱分析
——以CNKI 中文核心期刊为样本

2021-11-29倪新亮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发文期刊研究

殷 跃,杨 燕,倪新亮

(1.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体育学院,江苏连云港222006;2.四川德博精准健康管理有限公司,四川成都610000)

2019 年末到2020 年初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重大疫情先后在全球多个国家暴发,健康的话题再次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现代文明病”的发病率大幅度上升,营养过剩和不良生活方式引起的慢性疾病已成为当代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人类文明发展至今,健康的内涵也早已超出了身体、心理、社会适应和道德领域的要求,人们更多需要的是面对疫情、疾病等外界环境威胁时自身机体所表现出来的适能。因为健康只是机体表现出来的一种状态,一旦外界环境或人体内部机能发生改变时,健康的平衡就会随之打破,而体适能的价值就是维护和保持自身健康这种状态的一种能力。在环境污染、天灾人祸、生活节奏过快以及文明病蔓延的当代社会,人们的健康生活方式以及健康体适能急切需要得到社会关注,在此背景下,笔者着手对健康体适能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

一、文献来源与研究工具

(一)文献来源

通过CNKI(中国知网)数据库平台以“健康体适能”为关键词,勾选“期刊”并设定中文核心期刊、CSSCI、CSCD 为来源期刊,检索日期自 2001 年 1 月1 日—2020 年 3 月 31 日(中文核心期刊在 2001 年以前未获取相关研究论文),进行电子期刊搜索,将获取的期刊论文以全记录的纯文本格式导出,并以“download_XXX”命名;结合前期参阅的《健康体适能》等相关书籍专著共同研究。

(二)研究工具

Cite Space 软件是由来自德雷塞尔大学的陈超美教授研发的一款信息可视化软件,该软件通过Java 应用程序对相应数据进行一系列的处理,以可视化图谱将该研究领域的知识结构关系及演进规律从多个层面进行直观地展现[1],被广泛运用于国内外众多领域。笔者以CNKI 数据库作为研究来源,运用Cite Space软件,分别以作者、机构、关键词与共引作者作为节点进行共现分析,并对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时间演化分析和Burst 分析,选取被引文献作为节点进行共被引分析,绘制相应的可视化图谱并进行解读。通过对所获学术论文进行分析,以期为健康管理领域未来的相关研究提供可供合作的研究者、机构、选题参考及发展方向。

二、结果与分析

(一)健康体适能及相关指标的内容简介

“体适能”一词最初是由英文“Physical Fitness”翻译而来,国内外学者对“体适能”有不同的见解。德国学者认为体适能是一种“工作能力”,法国学者将其解读为“身体适应能力”。我国有部分学者将其译为“体适能”,认为体适能是人体在应对日常工作的基础上,还有余力享受休闲、适应外界环境变化的能力,按照其适应范围的不同分为健康体适能和竞技体适能[2]30。此外,还有学者将体适能解读为“体质”“身体素质”“体能”。王健等人认为体适能可以分成健康体适能和竞技体适能[3]13。其中,健康体适能能够反映人体的身体成分、肌肉适能、心肺耐力适能、柔韧适能等多方面的情况。身体成分反映了一个人的高矮胖瘦等情况,各项指标也与人的体质健康水平息息相关;肌肉适能是人需要维持人的日常生命活动与姿势状态时肌肉克服重力、阻力等进行做功的能力;心肺耐力适能是为了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过程,在进行长时间工作的情况下,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联合供氧的能力;柔韧适能是指依据骨骼、关节的活动范围,人们能够高质量地完成大幅度的伸展动作的同时还不会对身体造成拉伤的能力。在《学校体育大辞典》中体适能的定义是:“人体的所有机能器官都可以根据情景的不同表现出与之相应的系统功能,而且还可以反映到外部来”,这就是人类对变化着的环境有着适应和协调能力[4]18。美国运动医学会认为体适能是身体应变日常生活、外界环境、体力活动等因素变化的能力,并将其划分为健康体适能和技能体适能[5]。

综上所述,健康体适能致力于研究体力活动与健康的关系,阐述体力活动促进身心健康的理论和方法。体适能是指人体所具备的有充沛的精力从事日常工作(学习)而不感疲劳,同时有余力享受康乐休闲活动的乐趣,能够适应突发状况的能力。健康体适能是与个体健康有密切关系的体适能,是指心血管、肺和肌肉发挥最理想效率的能力,它通常包括身体成分、肌力、肌耐力、心肺耐力、柔韧性等5 个指标要素。具体指标与测试方法如表1 所示。

表1 健康体适能评价指标及测试方法

(二)近20 年来我国健康体适能的研究现状

1.近20 年来中文核心期刊发表相关文章数量的分布

通过CNKI(中国知网)数据库平台上勾选“期刊”并设定SCI、核心期刊、CSCD 为来源期刊,以“健康体适能”为关键词,检索日期自2001 年1 月1 日至2020 年3 月31 日(中文核心期刊在2001 年以前未获取相关研究文献),进行电子期刊搜索,共获取64 篇期刊,通过初步筛选并剔除相关性较低的期刊,最后获得59 篇期刊论文。通过对这59 篇期刊论文的发表年份和数量进行统计,如图1 所示。

图1 近20 年健康体适能相关期刊发文数量概况

根据图1 可知:近20 年来与健康体适能高度相关的期刊论文发文量均在5 篇上下波动,均未超出10 篇。总体来看与健康体适能相关的关键词年发文量呈波浪式上升态势,在全民健身、全民健康以及健康中国的大背景下,预测健康体适能将迎来更大范围的研究和发展。

2.核心作者分布的分析

对发文作者的知识图谱分析,可以清晰呈现出健康体适能领域的核心作者。通过对健康体适能领域发文作者的分析,将学者发文频次值设置为2,得出图2。笔者发现近20 年来我国健康体适能相关研究的学者群呈现出分散性,并有部分聚合性。上海体育学院的陈华卫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吴雪萍两位作者的合作聚合性较高;其余作者多独立发文,没有形成聚合性的发文效果;同领域作者跨地域合作较少,难以形成系统研究和聚合效应。

图2 核心作者分布可视图

3.健康体适能相关期刊发文机构的分布

借助Cite Space 软件,将发文频次值设置为2,发现我国健康体适能相关研究的发文机构具有聚落性的特征,上海体育学院体育教育训练学院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体育部的发文量领先,分别为5 篇和4 篇。此外,发文机构以我国东部发达地区占多数,如上海、南京等。大学体育与健康院系是研究的主力军,尤其是上海体育学院体育教育训练学院。值得注意的是,各发文机构的节点之间连线不多,说明机构之间合作度相对较低,如图3 所示。

图3 发文机构共现网络图

4.高频关键词分布统计

通过对健康体适能研究论文的关键词共现分析,可以清晰地看出本领域内高频关键词的分布,通过统计得出图4。根据图4,本领域内的高频关键词排名前5 名的分别为健康体适能(41 次)、学生(7 次)、大学生(6 次)、体适能(6 次)、美国(6 次)等。

5.期刊来源分布情况

据笔者统计,与健康体适能相关论文发表的来源期刊共涉及30 本中文核心期刊,其中体育学核心期刊占据15 本。将发文阈值设置为2 篇,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健康体适能发文量最多的期刊为《中国老年学杂志》,贡献率为11.7%;其次为《上海体育学院学报》和《中国学校卫生》,均占据8.3%;再次为《中国运动医学杂志》和《北京体育大学学报》,各占据3 篇,贡献率5.0%;最后,刊发1 篇或2 篇论文的期刊共25 篇,总贡献率为51.6%。以上数据说明,健康体适能相关论文发表期刊种类跨度较大,从体育学院学报到老年学杂志再到学校卫生等领域,研究具有多样性,具体如图5 所示。

6.期刊获基金支持情况

政府或社会单位的资金支持对体育学科的研究热点分布、研究深度等起着一个风向标的作用,因此课题基金的支持率与期刊论文发文量、论文的质量、发文的机构、作者等呈高度正相关。将基金阈值设置为2,详细情况见图6。国家级课题基金和省级基金支持2 个以上的分别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3.3%)、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3.3%)、江苏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基金(5.0%)、福建省教育厅科技项目(5.0%),其他类基金支持1 项的或没有基金支持的期刊占44篇,贡献率为73.3%。基金支持率相对较低。

图6 期刊获基金支持的分布图

(三)健康体适能研究内容的分布

对我国中文核心期刊近20 年来刊发的关于健康体适能方面的59 篇论文进行仔细阅读并归纳分类,总结出当前我国相关研究主要从以下几个角度展开。

1.立足当前国内现状而开展的普及调查类研究

主要为学者依据研究的便利性,从我国具体地域、地区等方面展开的实际调查类研究和综述类研究。如崔思栋等[6]、陈海春[7]、马江涛[8]等学者分别从云南省、海峡西岸经济区、北京市的区域角度去调查并分析了大学生和普通城市居民健康体适能的现状以及建议。综述类研究,如马瑞等[9]研究基本运动技能发展对儿童身体活动与健康的影响,通过收集并分析2005—2016 年间国外有关3~13 岁儿童基本运动技能发展的研究文献,提出我国相关领域发展的不足之处,同时给出应重视基本运动技能促进儿童青少年健康的作用等建议。现状调查类研究主要立足于具体省市或地区的现有情况和研究现状,开展大学生、居民等群体的健康体适能提升和促进研究,主要存在研究样本少、区域较小,研究缺乏代表性;而文献综述类研究成果相对较少。

2.不同群体健康体适能提升的实验干预类研究

主要从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人群、不同职业人群、不同慢性病角度展开健康体适能的相关试验研究。如傅芳香等[10]、黄振海等[11]分别从男女学生的性别差异角度去研究体育锻炼手段的干预对健康体适能的积极影响作用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马瑞等[12]、武海潭等[13]、沈贤等[14]、王红雨等[15]学者则分别从不同年龄阶段去探讨体育运动对于儿童健康、初中生健康、70 岁及以上老年人健康的影响,研究均取得一些正面积极的结论,同时提出了改善的对策建议;刘海涛等[16]、朱莉等[17]则从不同职业人群的方向(如公务员、高校教师等)去调查相关健康体适能的现状和发展;慢性病人群健康体适能的相关干预类研究,如肖涛等[18]通过循环训练来干预肥胖女大学生的身体成分研究;孙骏等[19]研究运动处方对青春后期超重肥胖学生的健康体适能影响;马海峰等[20]研究中老年2 型糖尿病患者的健康体适能。此类研究立足于现有实际差异、不同群体以及不同慢性病,如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开展有针对性的试验改善研究,研究结果在各自领域空间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和参考价值,不足之处在于研究的数量、深度和广度有待进一步发掘。

3.发达国家健康体适能研究成果的借鉴类研究

通过对其他国家相关政策的研究、对比并提出我国健康体适能发展建议的借鉴类研究,如张建华等[21]、罗平等[22]、朱琳等[23]学者均对美国青少年健康体适能教育计划进行了分析,并尝试提出对我国的相关工作一些启发和建议;陈华卫等[24-27]分别对美国残疾青少年、智力残疾青少年、视力残疾青少年的健康体适能测评标准进行了解读和分析,探索了我国残疾青少年体质健康标准的研制。借鉴类研究取得了不错的成效,对我国健康体适能促进工作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建议后面可尝试研究不同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健康体适能管理政策,继续发挥取长补短的效应,同时丰富理论研究。

4.其他相关类研究

健康体适能相关方面的研究,如“健康体适能”评价与管理体系的可行性分析、相关指标信效度研究等。董静梅等[28]从理论上论述西北地区构建高效健康体适能评价、管理体系的可行性;翟水保等[29]通过对心肺耐力适能指标(台阶试验与耐力跑)测试效度进行比较研究,结论认为选择耐力跑作为测试心肺耐力适能的指标更为客观、有效。

三、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1.人类健康危机与我国大健康背景下,健康体适能将成为研究热点

纵观我国近年来出台的一系列战略政策,如《“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体育强国建设纲要》等文件内容,无一不在向国民宣告健康的重要性以及国家对于这项民生工程所采取的支持态度。因此课题组预测,在未来几十年甚至更久的时间里,健康体适能将成为理论与实践领域的研究热点与工作难点。

2.我国健康体适能研究处于发展完善阶段,具有较大的研究空间

健康体适能一般是指与健康相关的体适能,包含人体必需的5 个体适能指标,即身体成分、心肺耐力适能、肌肉力量适能、肌肉耐力适能、柔韧性适能等。健康体适能测试指标、测试方法以及评价标准等均已发展成熟,得到了理论与实践领域的专家老师认可。但平均不到6 篇的年发文量,从课题基金的支持率、论文研究内容的分布以及期刊发文的数量和质量来看,未来的相关研究还存在很大空间和价值。而期刊发文机构与作者相关合作都难以呈现聚合效应,表明这个领域当前的研究多属于作者自发阶段。近20 年来我国健康体适能相关文献期刊的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健康体适能研究已初具规模,尤其在借鉴别国健康体适能相关政策文件的研究层面,我国学者陈华卫通过研究美国相关工作的成功经验,对比当下国内实际国情,成功研制出我国残疾青少年体质健康标准。在促进健康体适能提升的试验研究方面,我国学者也取得了诸多成果,尤其是老年人群的体育锻炼和健康体适能的相互关系研究领域。

(二)对策建议

1.加大同行间交流与合作,形成研究领域的聚合效应

在接下来的研究工作中,建议政府、社会机构和学校教育系统多关注且积极参与健康体适能领域发展中来,给予政策、资金方面的支持,加强学校之间的交流合作,吸引更多学者投入人类健康体适能的相关课题研究中来。有着相同研究方向的学者们相互之间应加强交流和合作,多发表期刊论文,多出高质量的期刊论文,进行系统的纵向、横向研究,努力形成多个合作团队。

2.拓宽研究的深度,注重实际案例的具体分析

不同年龄段人群的研究中,以70 岁及以上的老年人群为研究对象的发文数量居多,其他年龄段人群的研究相对减少,因此研究领域需要拓宽深度和广度。又如健康体适能的试验干预研究,我们可以尝试构建健康人群(可根据年龄、性别等划分依据进行分类研究)的健康体适能保健处方库以及亚健康人群和疾病人群的健康体适能改善处方研究,为人类健康体适能的普及发展提供多方面的参考。

猜你喜欢

发文期刊研究
期刊更名启事
期刊简介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10条具体举措! 山东发文做好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期刊审稿进度表
期待您的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