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代高职高专院校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2021-11-29韩月纪
韩月纪
(焦作大学会计学院,河南 焦作 454000)
财务管理课程是高职高专院校财经类专业的必修专业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系统化的财务管理思维和专业素养。该课程由于内容多、计算复杂,对高职高专学生而言难度较大。随着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慕课、学习通、雨课堂等各种网络教学平台适时出现,给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带来了双向的便易性。在此背景下,财务管理课程教学应该积极探索和创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以期培养出适应新时代需求的合格人才。
1.目前高职高专院校财务管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内容不能体现时代特点,缺乏对课程内容体系的总体规划
首先,财务管理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营运管理、利润分配管理等,这些内容均是以大公司为例展开理论阐述的,有些理论并不适合中小企业,而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社会中占有重要地位,高职高专学生的就业方向多为中小企业,这样一成不变的教学内容并不能教给学生实用性较强的适合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知识。其次,财务管理教材内容从作者编写到出版,有一定时间差,对于国家财经制度的变化以及当下热点问题不能及时在教材内容中体现出来。例如,一些财务指标的计算,会受到会计准则变化的影响。另外,一些新型的财务活动方式并未在现有的教材中出现,例如,第三方支付平台、众筹和P2P小额贷款等互联网筹资方式,已成为满足小微企业融资需求的有效渠道[1],这些内容并未出现在现有的财务管理教材中,教师授课时则不一定会提及这些内容,使学生知识面狭窄,跟不上时代发展,理论水平适应不了新时代需求。第三,目前该课程的教学中,普遍存在照搬本科教学内容的现象,既没有根据高职高专学生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规划课程的知识点,包括讲授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也没有充分考虑本课程内容与其他课程的交叠知识,导致课时分布不当,重点内容不突出。
1.2 教学形式单一,没有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目前的财务管理教学以传统的课件加课堂讲解的方式为主,没有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所能够提供的大量资源,基本模式是课堂讲解、课堂练习和课下作业。突出的体现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按照教师的思路走。财务管理课程中计算较多,初学者往往被计算公式搞得焦头烂额,学生的主要精力集中在公式记忆和例题计算中,课堂气氛一般严肃而紧张,学生普遍觉得课堂缺乏趣味性。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无法充分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深入探讨,通常做法是将涉及到的理论和计算分割为小的计算和分析题,供学生进行练习。这样的教学,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一些跟不上课堂节奏的学生,会产生厌学情绪,进而出现课堂玩手机、翘课等对抗现象,极大地影响了教学效果。
在实际教学中,虽然有些教师也意识到信息技术对教学的辅助作用,开始尝试使用网络教学平台进行教学管理,但多停留在使用课堂签到、课后作业发布等功能的使用上,线上教学功能运用不够,没有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
1.3 对学生的评价以教师为主体,存在一定的主观性
学生的最终成绩通常按照平时成绩和期末书面考试成绩进行综合评定。平时成绩一般包括考勤、课堂提问和课下作业成绩,由教师在平时上课时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打分。由于不同性格的学生课堂活跃度不同,每个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并非均等等客观原因的存在,使得这种打分方式主观性较强,教师不可能做到对学生平时学习情况的精准把握,也无法做到平时成绩的完全公正。期末考试通常考核学生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和计算公式的应用,由教师批改判定分数,客观性强。综上可以看出,学生的成绩评定是以教师为主体的。这种评定方式会使那些性格内向、不善发言的学生平时成绩偏低,不能正确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
2.高职高专院校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路径
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出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为了满足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在财务管理教学中应该以教、学、做一体化为指导原则,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目的。
2.1 对课程内容体系进行整体规划,有序进行案例教学
首先,考虑该课程与本专业开设的其他课程的联系,如有交叉重叠知识,则需要把握相关知识点的讲授深度和课时分配问题。如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虽然课程侧重点不同,财务管理重点考虑资金的来源、使用和配置问题,管理会计重点考虑对企业内部提供信息以供内部决策使用问题,两门课程都会涉及到预算管理、成本管理、项目投资管理等内容,具体指标计算方法和评价标准有相通之处。在既开设管理会计课程又开设财务管理课程的情况下,任课教师必须做好沟通,合理配置课程知识点的讲解范围和深度,做到既提高教学效率,又避免课程教学盲区。
其次,在教授学生基础财务管理知识的同时,结合互联网时代出现的新的经济形态,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为了让学生充分体会各项财务管理基础知识在实践中是如何运用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该充分利用互联网带来的便宜性,收集恰当的实际案例,加上自己积累的原创案例,建立相应的案例库,在教学中有序引入案例,供学生进行分析,使理论知识更具有实际操作性。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学校可以建立财务管理沙盘实训室,将学生引入到一个完整的虚拟企业中,进行全方位财务活动的组织与管理,进一步增加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2.2 教学形式多样化,充分利用教学平台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应改变单一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教学形式,在整个课程的教学进程中,不断探索和应用不同的教学形式,如翻转课堂、PBL教学等,使学生的身份由“收听者”变为“研究者”,教师的身份由“传授者”转变为“引导者”[2],让学生在对知识的探索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既掌握了知识又升华了精神。
为了配合不同教学形式的应用,任课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财务管理课程对高职高专的学生而言难度较大,需要教师给学生提供更多的知识练习和实践运用的机会。教师可以预先将PPT、录制的讲课视频、实际案例等学习资料上传至相关学习平台上(如超星学习平台、雨课堂等),学生可以通过手机等移动设备在方便的时间随时进行学习,在课前进行知识预习,并发现难点,在课堂上能够有重点地听课和参与讨论,解决自己的疑问。或者在课下进行复习,例如,反复听视频讲解,弥补课堂听课效率不高的问题。除此以外,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学习平台布置和批改作业。对于客观题,可以事先设置答案和解析,由系统自动批改,学生在做题后可以及时看到结果和答案解析,比传统的教师对答案和课堂讲解效率高。对于主观题部分,学生可以通过将自己的作业拍照上传或网上直接作答的方式来完成,教师可以通过电脑或手机随时进行作业批改,不受时空限制。教师还可以在平台里发起问题讨论,引导学生对知识的深刻理解。总之,充分利用网络学习平台,挖掘平台功能,使学生的学习“线上异步,线下同步”[3],既方便了教,也方便了学,可以弥补线下课堂教学的时空局限性。
2.3 完善学生平时成绩评价体系
针对高职高专学生现状和财务管理课程特点,学生成绩评定依然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组成。由于期末考试成绩一般采用闭卷考试形式,成绩比较客观,所以改革的重点应以平时成绩考核为切入点,由不同评价主体对学生进行多维度评价。
评价主体方面,由目前的以教师评价为主体变更为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相结合,除了教师给学生进行打分外,还可以针对学生对指定任务的完成情况,让学生之间进行互评。既可以是对学生个人的评价,也可以是对学习小组的评价。
评价内容上,除了相关概念原理和模型的掌握外,还应该注重知识的实践应用。教师要事先制定好评价的标准和分值,引导学生正确打分,提高学生的参与感和获得感。
3.应注意的问题
3.1 教师要不断学习信息技术,并发挥团队力量
无论是录制视频、网络答疑,还是利用学习平台考试等,均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信息化基础知识与操作能力,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教师要不断充电,提高自身的信息化能力。同时,财务管理课程内容多,难度大,线上教学需要在学习平台上给学生提供大量的学习资源以供学习,包括视频、课件、自测题等,还需要安排时间进行网络答疑,如果仅由任课教师一人完成,工作量很大,难以保证质量。如果由所有担任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师组成专门的课程组,在合理分工的基础上共同承担课程在学习平台的建设任务,势必会比单打独斗效果要好。随着线上教学的深入发展,教学团队的合作越来越重要。
3.2 线下教学依然应该是主导
尽管互联网技术为教学开辟了新阵地,但是线上教学具有先天不足。首先,录制视频的老师水平参差不齐,对知识点的讲解可能不够透彻,而且也不能及时捕捉到学生的疑问,而线下教学却能使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反应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深入讲解;其次,由于缺乏有效监督,学生在线上学习时自我克制力和专心度均较差,使学习效率下降。基于以上教和学两方面的问题,在财务管理混合式教学模式中,要坚持线下教学的主导地位,线上教学可以作为线下教学的补充,定位在向学生传授一些硬知识,如基本概念阐述和公式的推导等,课堂教学定位在培养学生的软实力,如结合具体案例分析来进行知识点的应用。
3.3 正确理解网络数据统计的客观性
在缺乏监督的情境下,一些自制力欠佳的学生为了取得最终较高的成绩评价,可能会做出一些虚假行为。所以,在平时成绩考评方面要注重比例分配适当,注重课堂互动、学生互评等方面,淡化线上任务点完成、签到等的分值,避免学生过多关注形式上的加分,而忽略了对知识本身的掌握。
4.结束语
信息时代对财务管理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财务管理课程教学必须顺应时代潮流,在课程内容规划、教学形式和成绩评定等方面积极进行改革,为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财务管理人才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