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胃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2021-11-29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2期
关键词:胃壁胃部声像

李 敏

(重庆市酉阳县人民医院超声科 重庆 酉阳 409800)

有研究指出,我国19岁~35岁的青年人,胃癌的发病率有明显增加[1]。胃癌的发生,不仅与遗传因素有关,另外工作压力大、睡眠不足、饮食不规律等,都导致发病率的上升[2]。胃癌患者的临床症状包括容易出现饱腹感、体重骤减等,这是因为胃部肿瘤占用胃部空间,加上癌细胞对周围组织的刺激,胃部分泌的胃酸减少,降低消化吸收的能力。体重骤减则是因长期的食欲不振,机体营养得不到补充,再加上癌细胞繁殖生长需要大量营养,身体脂肪被提供给身体以及癌细胞。临床上主张45岁以上,有胃癌家族史,有胃糜烂、溃疡病史及不明原因的胃痛,不明原因的消瘦等尽早入院接受检查筛查胃癌[3]。有研究指出,我国胃癌患者平均5年生存率在35%左右,70%~80%病人发现时已经成为进展期,20~30%为晚期胃癌,晚期胃癌平均生存时间不超过一年[4]。因治疗手段非常有限,可选药物少,使得临床上越来越主张加强早期筛查与诊断。镜检查是临床上诊断胃癌的金标准,但是对于尚侵犯黏膜层的胃癌以及胃壁外生性疾病而言,胃镜无法实现有效的探查及诊断,导致临床应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彩色多普勒超声其作为无创检查的一种,能够让患者安全、简便的接受疾病的诊断,展现出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次研究在2016年1月—2020年1月期间,一共收入经病理学确诊的50例胃癌患者作为临床调查研究,分析与病理检查结果为参考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准确率,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20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符合纳入标准并予以排除标准剔除的患者,根据样本量计算公式,结合20%失访率,拟纳入均经过病理、组织活检确诊的胃癌患者共50例。其中男性29例,女性21例,年龄37~71岁,平均年龄(59.86±4.02)岁。本项目研究相关资料经提交医院伦理委员会获得批准。

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胃癌诊疗指南》中关于胃癌的诊断标准。

纳入标准:均为胃癌患者;排除其他疾病;签署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合并其他恶性肿瘤者;妊娠期、哺乳期女性;精神障碍、视听障碍者。

1.2 方法

采用我院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调节探头频率为2~5 MHz,高频探头为7~12 MHz,要求患者在接受检查之前一天禁食禁水8~12 h。至上午空腹进行检查。调整患者体位为仰卧位,进行常规超声检查,口服胃超声显影液400~600 ml,进行胃部探查,高频探查胃前壁、胃壁厚度、结构形态、胃腔内容物及蠕动情况,记录病变部位以及侵犯情况,

1.3 观察指标

记录50例患者超声诊断与病理结果诊断符合率,误诊情况。分析胃癌患者胃癌情况以及声像图表现。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50例患者超声诊断符合率

50例患者其中正确诊断47例,诊断准确率94.0%,误诊3例,其中2例(4.0%)诊断为活动性溃疡,1例(2.0%)诊断为胃恶性淋巴瘤。

2.2 50例患者分部及类型情况

50例患者其中位于胃窦部41例,占比82.0%,位于胃体部5例,占比10.0%,位于胃体胃窦部4例,占比8.0%。50例患者中肿块型15例,占比30.0%,溃疡型6例,占比12.0%,浸润型29例,占比58.0%。

2.3 50例患者声像图表现特征

肿块型患者声像图表现:局限性低回声肿块,并且向胃内部或外突起,表面凹凸不平。胃壁结构正常,侵犯浆膜层较少。

溃疡型患者声像图表现:溃疡主要呈火山口状,基底呈局限性或弥漫性低回声。

浸润型患者声像图表现:胃壁呈低回声弥漫性不规则增厚。胃蠕动明显减弱甚至消失。病变侵犯胃壁时厚度增加,向腔内凸起,胃腔变小。侵犯大部分胃壁时胃腔变狭窄,胃壁变硬、增厚。

3 讨论

因喜欢吃烧烤、腌制、烟熏、油炸类食物,此类食物含亚硝酸胺等致癌食物,经常摄入,会增加胃部患癌风险。另外,加上长期熬夜、饮食不规律、精神压力大等不良生活习惯都会导致胃病风险的增加。

近些年我国临床针对胃癌的治疗以外科治疗、免疫治疗、靶向药物治疗为主,虽然近些年对胃癌的治疗有很大的进展,但是由于部分胃癌患者一旦确诊即为中晚期,即使接受治疗也无法获得良好的预后。因此临床上始终主张针对有胃部临床症状,需尽早接受相关诊断。但是由于早期胃癌症状比较隐匿,部分患者就诊时已经是胃癌中晚期,因此临床上针对顽固性腹胀嗳气,体重减轻,大便形状改变或排黑便等症状,需立即进入医院接受检查。而对于合并胃癌高危因素的患者包括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恶性贫血以及合并胃癌家族史的患者,建议定期做接受胃镜检查。有研究指出,日本胃癌早期发现率高达70%,韩国达60%,而我国只有10%~30%[5]。早诊早治仍是治疗癌的最有效方法,早期在黏膜层的胃癌,只要在胃镜下就能治疗;突破黏膜而没有发生转移的,可以通内镜摘除。

虽然胃镜检查是诊断胃癌的金标准,但是与胃镜检查相对,彩色多普勒超声具有高辨率,另外通过让患者口服显影剂,能够实现对胃癌的良好诊断。通过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不仅能够对胃壁外生性疾病进行良好诊断,还能够探查尚未侵犯黏膜层的癌组织进行观察,对显示胃壁内各层外生性病变图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另外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与胃镜相比,属于无创检查,整个操作简单且易行,极大程度的避免了患者在接受胃镜检查时带来的插管痛苦,因此患者的接受程度更高。另外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还可了解胃癌侵犯程度以及是否有脏器及淋巴结转移,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在本次临床研究中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式,一共对进入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胃癌患者进行研究分析,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显示,50例患者其中正确诊断47例,诊断准确率94.0%,误诊3例,其中2例(4.0%)诊断为活动性溃疡,1例(2.0%)诊断为胃恶性淋巴瘤。在开展对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过程中,通过对患者的胃底、胃体、胃角、胃窦部、胃贲门部进行探查,健康体检者其空腹状态下胃壁层次完整,呈椭圆形靶环征且边缘清晰,在胃部充盈后可清晰显示出胃壁黏膜层、黏膜肌层、黏膜下层、肌层以及浆膜层,其有着十分明显的超声图像特征。而因受到癌细胞的影响,胃癌患者的胃壁会出现异常增厚且增厚胃壁在超声图像中显示为欠匀质实性低回声,且病变部位的胃部蠕动有明显减弱甚至消失。在本次研究中,50例患者其中位于胃窦部41例,占比82.0%,位于胃体部5例,占比10.0%,位于胃体胃窦部4例,占比8.0%。50例患者中肿块型15例,占比30.0%,溃疡型6例,占比12.0%,浸润型29例,占比58.0%。肿块型患者声像图表现:局限性低回声肿块,并且向胃内部或外突起,表面凹凸不平。胃壁结构正常,侵犯浆膜层较少。溃疡型患者声像图表现:溃疡主要呈火山口状,基底呈局限性或弥漫性低回声。浸润型患者声像图表现:胃壁呈低回声弥漫性不规则增厚。胃蠕动明显减弱甚至消失。病变侵犯胃壁时厚度增加,向腔内凸起,胃腔变小。侵犯大部分胃壁时胃腔变狭窄,胃壁变硬、增厚。

在开展对患者的超声检查过程中,通过让患者口服显影剂,当显影剂充盈整个胃部之后,消除胃部气体、粘液、内容物等的干扰,且不会影响到超声波的穿透,因此能够清楚显示出胃部形态结构特点以及病变特征,从而实现良好的诊断。通过分析可以发现,针对胃癌患者采用超声检查,对诊断胃癌有良好作用,具有显著临床意义,特别是为临床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以及评估以后有重要作用。

值得关注的是,目前临床中有有相关学者采用超声实现对细胞基因表达的观察,这种超声分子成像是基于分子影像学以及利用超高分辨超声。现对疾病的诊断,对治疗胃癌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猜你喜欢

胃壁胃部声像
高频超声、显微外科解剖及组织学病理观察离体猪胃壁层次结构的对照分析
为什么坐过山车时胃部会发痒
胃部爱情
胃部反酸吃什么好
能“看到”的声像定位 Bowers & Wilkins(宝华)705 Signature
双能CT迭代重建技术联合虚拟平扫对胃壁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
试论声像包装与品牌塑造的新定位
数字化背景下声像档案管理探究
联合检测血清胃蛋白酶原和胸苷激酶1在胃部疾病诊断中的意义
胃真的会被撑大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