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财务共享的企业风险防控探索
2021-11-29罗隽
罗隽
(大连港润燃气有限公司,辽宁 大连 116601)
一、引言
企业财务共享管理模式在我国大中型企业的日常财务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不仅促进了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还进一步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成本。虽然财务共享管理模式有效改善了企业财务管理的环境,但同时也伴随着一系列的风险。如果企业不对这些风险进行防范可能会导致经济效益的降低,从而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因此,本文从现代企业财务共享模式运用的现状出发,进一步探析财务共享模式下可能出现的风险,并提出相应的防控措施,以期促进企业健康平稳发展。
二、企业财务共享模式运行的风险
(一)组织架构存在的风险
部分大中型企业为了加强内部控制,通常会在企业内部设置完善的组织架构,以保证内部控制活动的顺利实施,但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在企业内部深入运行后,企业原先的组织架构可能会随着新模式的应用而被迫进行相应的改变。虽然大部分企业利用财务共享模式对内部的财务数据进行统一管理,但实际上多数企业并未建立与企业内部组织架构相契合的财务共享模式,只是简单地照搬其他企业的模式。财务共享模式建立之初,各层级的员工对模式的业务流程不够熟悉,缺乏相关经验,某些复杂的经济业务则需要旗下的子公司单独处理,但企业财务共享模式应用下的各子公司的财务职能已经被分散,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不利于企业长远发展[1]。因此,企业在试行财务共享模式时应当从内部组织架构出发,循序渐进,促进模式与架构相融合,从而有效降低组织架构风险。
(二)职责配置引发的风险
企业财务共享模式的建设可能会使某些财务岗位人员和职责配置出现变化。企业实行财务共享模式后会为了降低人力成本而精简岗位,部分财务管理人员会从原来的基础岗位中分离出来,再被集中调配到财务共享中心的会计核算和管理岗位上。财务共享模式下的企业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分工较为精细,部分基础岗位的财会人员的业务能力可能无法到达财务共享模式的精细化要求,会因为职责配置问题引发企业的经营风险。此外,部分岗位的过于集中容易造成对基础岗位和业务流程的监督力度不够,尤其是财会人员对某些财务流程的细节无法进行有效管控,其控制力被极大地削弱,也会导致相关风险的产生。
(三)业务流程存在的风险
当前部分企业在应用财务共享模式的同时忽视了业务流程的更新和调整,导致现有的业务流程与财务共享模式无法匹配。与现有的业务流程相比,共享模式的业务流程相对复杂。一方面,企业在进行付款处理时,可能会因为物资采购的招标范围不同,导致企业在收货后因无招标文件而无法及时付款,造成企业信用受损。另一方面,部分集团企业旗下各个子公司业务操作相互独立,信息沟通和传递过于滞后,应收账款的管理不规范,导致坏账出现的概率增大,不利于企业的健康稳定运营。因此,企业在建设财务共享模式时不可忽视业务流程方面存在的风险。
(四)信息系统存在的风险
在企业构建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过程中,信息系统风险主要是指项目中涉及的信息系统不能满足项目正常运转需求而产生的风险[2]。企业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构建需要强大的信息技术为依托,为建设高效一流的财务共享服务平台提供技术保障,从而促进财务管理工作效率的提升。财务信息和数据的安全性的保障是财务共享服务平台运行的前提,只有保证信息系统的稳定和安全才能实现财务信息在整个集团企业范围内的实时共享。倘若信息系统安全出现问题,可能会出现财务数据泄露的情况,使企业遭受经济损失。在实际的运行操作中,需要重视财务共享服务系统的稳定性和兼容性,以保证不同系统间的切换自由。此外,财务数据的维护和更新备份、资料的上传以及用户权限设置都会给财务共享服务平台带来相应的风险。
三、企业财务共享模式下的风险防控策略
(一)加强内控机制,优化组织结构
企业创新财务管理模式之前需要做好完备的计划应对新模式可能会带来的风险,企业应当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对组织架构上存在的风险进行有效防控。降低组织架构风险直接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加强企业内部控制机制,进一步优化组织结构,尤其是财务组织的优化。企业管理人员应当明确组织结构的内容,了解财务共享中心与各级财务部门之间的关系,明确划分企业财务部门和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职责权限,促进各部门与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沟通和协作,提升财务管理的工作效率,保证财务工作的顺利开展。此外,加强企业内部控制机制,制定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明确各个岗位职责和各部门上下级关系,有利于促进内部控制活动方案的有效执行,防止财务管理工作过程中因职责划分不明而引发系列风险,避免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
(二)合理配置职权,强化监督力度
企业在建立财务共享服务模式时需要考虑人员的配置和职权的划分是否合理,特别是财务核心管理人员权责的配置。虽然在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建设的过程中企业对财务人员的集中统一化调配能够降低企业的人力成本,但还是需要考虑财务人员自身的业务能力能否与新模式的操作业务相匹配。例如,许多基层财务岗位人员暂时还无法胜任财务共享中心的管理工作,企业就需要再次招聘能够胜任这一岗位的人才。财务共享中心在招聘员工时要按照自身的工作规划,合理招聘空缺职位的人员,同时要为员工制定良好的上升渠道,让员工感受到上升的希望与空间[3],从而进一步促进岗位结构的优化配置,合理划分权责。此外,由于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人员管理过于集中,许多子公司的财务基础岗位缺乏合理规划,许多业务流程的细节没有相关的财会人员进行人为把控,财务人员监督管理力度被削弱,控制力不足,可能会无法防控某些细节引发的税务风险。因此,企业在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建设过程中要合理配置职权,增强监督管理独立性,做到业务流程的全方位细节把控。
(三)健全授权审批,规范流程操作
当前,部分企业存在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流程操作不规范的现象,特别是相关审批的流程管理过于随意,使企业财务数据的安全无法得到保障。因此,企业需要秉持真实性和谨慎性原则,建立一套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简洁高效的财务管理和服务流程,更好地发挥财务共享作用。企业应当对现有的业务进行优化整合,提高技术利用率,对后台的相关业务数据进行归纳整理,重点关注单据的审核和驳回,加强某些附件单据的审核,精准识别不规范发票和虚开发票的行为,查找审批流程的漏洞,降低财务操作风险,提高财务共享服务流程运行的效率,保证数据的质量。此外,还需要健全相关流程的授权和审批,对重要财务管理岗位的权限需要谨慎授予,重要文件也需要通过领导和管理层的层层审核,降低管理过程中人为因素带来的差错,也能进一步完善岗位责任机制,防止责任的推诿,健全财务管理体系。
(四)加大技术投入,做实信息安全
企业应加大财务共享服务平台的信息技术投入,保证资金的供给充足,组建专业的信息系统维护团队,建立安全有效的信息服务平台系统,为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正常实行提供保障。首先,在信息平台的运行过程中,企业需要重点关注系统工作的效率和故障的概率,财务人员要对财务信息和数据进行定期更新和校对,同时保持数据备份的习惯,防止系统故障导致数据丢失,引发数据安全风险。其次,企业还需要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下载日常必备的杀毒软件,设立强大的防火墙,有效防止病毒的入侵,同时,还需防范商业对手通过不正当手段窃取财务信息,造成企业财务数据的泄露,给企业的经营发展带来风险。最后,还需要对财务信息共享的范围进行设置,未获得权限的内部无关人员不应当设置在信息共享的范围内,避免相关信息被泄露。
四、结语
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构建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企业需要结合实际的运营情况进行相应的磨合调整,不可一蹴而就。在实施过程中,企业需要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评估,并及时形成风险防控策略,有效防范相关风险,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财务共享模式的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