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速览/博客

2021-11-29

传媒评论 2021年7期
关键词:总编辑湘江微信

@《伟大征程》总导演 陈维亚:记不得付出多少汗水与心血,我们主创团队和演职人员今天终于松了一口气!激情澎湃的情景史诗、璀璨夺目的光艺展示、精彩纷呈的同歌共舞,绘就恢宏壮美的视听盛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文艺演出《伟大征程》6月28日在国家体育场成功举行。这次演出以大型情景史诗形式呈现,共分为“浴火前行”“风雨无阻”“激流勇进”“锦绣前程”四个篇章,综合运用多种艺术手段,生动展现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壮美画卷。本场演出共有近8000名演员,演员中年龄最小的7岁,是来自四川大凉山的彝族孩子;年龄最大的是73岁的京剧表演艺术家赵葆秀。

@中共湖南省委《新湘评论》杂志社社长、总编辑 任晓山:一百多年前的《湘江评论》之所以具有登高一呼应者云集的影响力,就在于青年毛泽东深谙传播之道,在刊物上发表了一大批文风新颖,通俗易懂,气势磅礴的“爆款”文章,而且用当时最先进、最新潮的手段传播出去。《湘江评论》创刊后,在内容上发扬了中国近代报刊长于政论的传统,以评论为主。主要栏目有“湘江大事述评”“湘江杂评”“放言”等。青年毛泽东以如炬眼光、如椽巨笔,在《湘江评论》四开四版的方寸天地间,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其痛快淋漓、生动犀利的评论文风震动世人、影响深远。李大钊称它为“全国最有分量、见解最深的刊物之一”,评价它“眼光很远大,议论也很痛快,是现今最重要的文字”。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总编辑、南方日报社总编辑 黄常开:从“纸媒时代”的一纸风行,到“全媒体时代”的新闻舆论“四力”持续提升,南方报业的一个关键秘诀就是始终牢牢抓住传播能力建设不放,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一方面,发扬一代又一代南方报人勇立潮头、勇于变革的光荣传统,秉持以内容品质塑造传播能力的思路,以内容方面的不断改版改革提升传播力;另一方面,积极拥抱新技术新变革,努力巩固以纸为介质的媒体影响力的同时,专注于以网端为介质的传播能力打造,以技术赋能传播力。总结这些思考和探索形成的工作思路,概括起来就是:战略层面的“三个一体化”——内容一体化生产、技术一体化支撑、经营一体化统筹;战术层面的“四化”——移动化、平台化、可视化、智慧化。

@中国教育电视台总编辑 胡正荣:当今,影视产业正在进入以构建跨屏生态为中心的迭代升级。跨屏生态是由介质、产品、平台、用户、场景等五个基本要素构成的。进入融媒时代,影视产业正在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即以构建跨屏生态为中心的迭代升级。跨屏生态仍然是基于有形的二维屏幕,相信在不远的未来,人类将基于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技术进入无屏时代即全息影像时代,不再是二维屏幕,而是三维沉浸影像,达到数字与真实世界的数字孪生。这个时代将是维度更高的无屏时代。

@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CCTV财经频道特约评论员,DCCI互联网研究院院长 刘兴亮:2020年1月18日,微信开启视频号内测。我是受邀第一批开通视频号,并坚持在视频号上更新内容的用户。在运营视频号的过程中我逐渐意识到,视频号将是微信的一张“大牌”,也将是微信打通从“私域社交”到“公域社交”的关键胜负手。一旦视频号形成气候,那么打通“视频号+公众号+微信小程序+腾讯直播+企业微信号”的流量闭环将充满无限的商业化想象空间。与其他短视频平台相比,视频号最显著的特质是它自带微信生态系统“光环”,微信生态系统如同大自然的生态系统,宽广而丰厚,富含各种生态链所需的“营养物质”,可以为视频号提供完全不同于其他平台的生存环境。

猜你喜欢

总编辑湘江微信
湘江魂
县级融媒体中心总编辑如何做好新闻统筹工作
论总编辑在融媒体指挥调度中心的作用
红三十四师浴血奋战湘江之侧
湘江渡
微信
让日本人真正了解中国——专访《日本新华侨报》总编辑蒋丰
微信
微信
永远的遗憾——深切怀念不曾谋面的人民日报社原总编辑范敬宜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