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角色扮演”在中职德育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2021-11-29江苏省灌南中等专业学校陆道华

青年心理 2021年9期
关键词:角色扮演德育中职

江苏省灌南中等专业学校 陆道华 罗 淼

时代发展推进了中职教育的发展,但是对很多中职在读阶段的学生而言,由于德育教育本身是一项较为抽象,且涵盖有历史、政治、法律以及哲学的课程,如果教师在授课阶段一味采取讲述的模式,而不是引导学生自发主动地学习,教学便容易流于形式。此时就应当采用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的教学模式,利用角色扮演教学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有效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学习德育教育的良好习惯。

一、角色扮演的内容以及特征

(一)角色扮演的内容

角色扮演主要是依照电视剧、话剧、电影等模式进行的演绎,在进入学生教学范畴中就是要求学生依照表演的模式像演员一样进行角色表演。而教师则扮演导演的身份给予各位“演员”足够的指导,在指导过程中要求学生们认真揣摩扮演角色自身经历以及反应特点,根据不同的内容进行差异化表演,从而在表演当中获取更多乐趣,也更能巩固所学知识。

(二)角色扮演的特征

当前在德育教育中采用角色扮演主要是为了加强中职院校学生学习时的参与度,利用角色扮演的环节推进学生深入理解德育教育工作内容,构建身临其境的教育模式,以便于优化教育内容,实现强化教育认知的目的。要保障在表演过程中将德育教育的主要内容融入表演过程,促使教学具备一定的艺术含义,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角色扮演,模仿戏剧中的内容和表演方式,将自己的情感和肢体表达融入角色之中,体会不同角度人们在认知上产生的差异性。

在实施角色扮演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依照剧本进行相应的装备工作,实施模拟表演,分析剧本内容,这不仅能够在表演过程中体会到艺术的魅力所在,还能够在学习德育教育阶段实现艺术鉴赏能力的提升,从而推动整体综合素质不断提高。

二、角色扮演对于中职学生德育课堂教学的积极意义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创新对于职业院校学生的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创新思维能力的锻炼不仅能够为之后学生进入社会提供良好的实践基础,同时还能优化自身思维能力配置,有效推进德育教育模式的创新,突破学生自身的固化思维模式,保障学生能够在遇到问题时进行换位思考,自主创设情境实施模拟演练,从而有效降低解决问题的难度,找寻更加可靠且有效的方式对问题进行解构,将创新思维应用在德育课堂教育范畴。

比如:对于中职院校学生最重要的也是最需要恪守的道德理念就是职业道德,但是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是以自身主观感受为主,很难完全设身处地地为他人考虑。因此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换位思考,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教师以导演的身份引导学生进入角色扮演,一名学生扮演客户而另一名则扮演销售员,客户由于在购物时发现产品问题而导致双方产生纠纷。教师要引领学生进入预设情境,鼓励客户与销售员进行耐心沟通,如果两方中任意一方是带着情绪处理问题的,问题就很难得到有效解决。通过这一项设定内容学生会理解到销售人员职责的特殊性,同时也可以通过扮演客户了解要通过怎样的手段才能获得权益保障。学生在处理问题过程中需要以自身所处位置为优先,但是角色扮演却能够深入了解不同阶层、不同职业人群的视角和看法,不仅能够借此获取相应的德育教育知识内容,还能够提升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保障中职毕业之后能够更加从容地面对职场的各类问题。

(二)有效活跃德育课堂教学气氛

传统德育教育模式下,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较少,学生作为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主体存在,对于课程学习缺乏必要的积极性,同时教师由于得不到学生的自主反馈,在教学时质量和效率也会下降,而角色扮演能够妥善解决这一问题。在增加德育教学互动性的基础上,学生能够通过场景设置、自发预演实现对于课本内容的理解,教师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获取学生直观的反馈,以一种合作的模式进行知识内容的学习,从而有效规避传统德育教学模式的弊端,增加了课堂教学的乐趣。

例如:当教师引导学生学习人际关系处理以及人际交往方面内容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比如在上学路上作为学生和作为上班族的两个陌生人在走路过程中发生了碰撞,可以设置一方道歉一方原谅,双方都认为自己有错而相互体谅,还有就是两者拒不道歉引发矛盾激化,通过诠释出三种方式来促使学生体会到其中涉及的不同心理,尤其是在争执过程中,要以温良、和谐、宽容的态度为主,以此建立更好的人际关系网络。

(三)引导学生树立正向价值观

在中职教育期间要借助德育教育树立学生们正向的价值观,这也是针对中职院校学生实施德育教育的基础,传统德育教学无法让教师能够深化知识,同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为此,教师可采用角色扮演的教学模式加强学生价值观培养力度。鉴于当前的中职学生还是以未来职业为教育导向,因此除了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还需要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在教学过程中推进学生对自身岗位的理解,通过模拟职场环境、社会工作环境等帮助学生进入不同的职业角色之中,根据中职院校学生自己的职业规划以及所学知识扮演未来可能承担的社会角色,培养学生坚持拼搏、勇于奋斗的工匠精神。

三、角色扮演在中职德育课堂中实施的主要策略

(一)结合德育课程与生活实际,选取合适案例

当前的角色扮演中学生都是以实际生活中的时间为蓝本进行剧本创作的,因此教师要立足于当前的教材内容,以及实际生活进行场景创设,给予学生符合当前实际的演出表现,从而实现教材与角色扮演相结合,同时能够在扮演过程中获取热点知识内容,激发学生对德育教育内容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在诠释某个案例过程中获取更多相关知识。教师需要在表演前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促使学生深入了解案例蕴含的意义,在深化了解之后再进行角色扮演,有助于学生打开自身思维,接纳更多知识案例,在加强知识储备的基础上,促使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再上新台阶。

(二)加强小组合作式教学

小组合作教学也是新课改背景下中职教育发展创新的教学模式,应用在角色扮演中能够促使各组之间加强联系,同时促使每个学生都具有一定的竞争意识,加强组内成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实施更加科学化、合理化的人力资源分配,在合作中获取团结协作、资源分配的相关知识内容。同时,教师要引导各组之间实施高效的分工,可以利用这种机会引导一部分较为内向、不太愿意参与课堂活动的学生参与角色扮演,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加强组织之间的协商,促进各组之间形成良性竞争。

(三)要注重角色扮演细节,促进学生融入角色

德育教学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教师要针对演出细节进行详细描述,以便于强化学生对演出内容的观感,提升学生共情能力的同时强化知识与演出内容之间的联系。当前中职院校很大部分学生是独生子女,自小娇生惯养且无法体会到其他人的苦楚和难处,在教学过程中的细节优化能够打动学生,不仅能够以情感推动学生道德观念发展,同时还能有效提升学生德育知识水平。

(四)建立合理的角色扮演评判机制

学生参与角色扮演,分组之后进行竞争,这就需要建立一个公平公开的考核制度,将学生的表现纳入德育教育考核范围,以保障角色扮演教学质量,鼓励更多学生参与到角色扮演的活动中来。观看的学生也能够形成良好的观感评判,确立学生的自主意识,提升学生的自主化审美。教师也要适时鼓励参加演出的学生不断优化作品,达到优化教学设计的目的。

角色扮演的教学方式是较为简单而有效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提升德育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还能够保障学生对德育课堂教育保持较高的兴趣,打破传统沉闷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和共情能力,从而提升德育课堂的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角色扮演德育中职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角色扮演游戏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角色扮演”拯救荷兰舰队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剖析角色扮演在初中英语会话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