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与管理对策研究

2021-11-29

食品安全导刊 2021年27期
关键词:政策法规食品质量原料

宋 恒

(四川恒一食品有限公司,四川南充 637000)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食品的安全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食品的生产工艺复杂,还要经过运输、储藏、销售等环节,再加上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导致安全质量管理的难度增加。本文在《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食品检验工作规范》等法规的指导下,结合笔者的实践经验,针对新时期食品的质量安全管理工作进行探讨,避免或减少安全质量问题发生。

1 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和影响因素

1.1 安全现状

(1)原料安全。原料不安全,直接引起食品安全问题,主要表现是:①原料在养殖种植过程中,农药、化肥、兽药的不科学使用、滥用及违规使用,原料中残留的激素、药物、有害物质超标,造成原料不安全状态;②原料生产依赖的环境发生污染,例如土壤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等,也会降低原料的质量。

(2)生产安全。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竞争压力增加,一些食品生产企业为了降低成本,获得更高的利润,生产过程中质量控制不到位,引起食品安全问题,主要表现是:①使用劣质原料;②食品添加剂的使用不符合标准;③使用非食品性的化学添加剂。

(3)转基因食品。生物技术的深入研究和发展,催生出转基因食品,因产量高、成本低、抗病害能力强,生产规模不断扩大[1]。但是,转基因食品是否安全,目前存在不同观点,主要表现是:①会激活农作物本身的毒性;②对人们的健康造成影响,例如过敏反应、营养素紊乱、抗生素抗性增强等。

1.2 影响因素

总结起来,影响食品安全的因素有4个。①微生物污染。食品在生产、包装、运输期间,受到微生物污染,会造成细菌、霉菌、寄生虫繁殖,食品本身会产生毒性。②农药残留。农药滥用导致化学物质残留在食品中,成为食品污染的新途径。虽然近年来农药管理更加严格,但农药残留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仍时有发生。③兽药和添加剂的不合理应用。畜牧业集约化发展中,兽药的使用范围也在扩大,常见如激素类、抗生素、磺酰胺等。这些药物或添加剂的使用,一方面能促进动物生长,另一方面也可能引发食物中毒现象[2]。④假冒伪劣产品。食品行业内的假冒伪劣产品除之不尽,尤其在农村地区更加盛行,例如白糖和硫酸镁混合,酱油和头发水解物混合,使用工业酒精制造白酒等。

2 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中的问题

2.1 管理标准较低

食品质量安全标准较低,主要分为两个方面。①原料安全标准低。农副产品在种植生产中,化肥、农药、饲料的使用量、残余量,并没有统一的标准。无公害食品和有机食品,目前有明确的原料安全标准;而普通食品的原料,其安全和质量没有完善的评价标准。②加工管理标准低。从食品添加剂看,和欧美国家相比,我国的规定标准要求较低,食品添加剂类型多、使用量大。从食品检测看,在技术和设备的影响下,国际通用的食品检测标准并没有在国内普及,导致管理力度较弱。

2.2 可追溯性较差

可追溯性是为了能了解食品的源头,掌握从原料到生产再到销售的全过程[3]。在食品管理上,建立可追溯体系能提高食品的安全性,是质量管理的一种有效手段。目前食品的可追溯性较差,仅部分或少量食品具有追溯标签,多数食品并不具备。追溯体系缺失,人们就无法了解食品的原料产地、生产过程、添加剂使用情况;如果出现安全问题,无法追究生产企业的责任,无法进行源头治理,为不法企业带来可乘之机。

2.3 生产工艺粗糙

食品生产工艺粗糙体现在原材料处理和生产加工两个方面。①原材料处理时,集约化的生产方式,无法保证原料的质量和安全,有害残留物超标、质量良莠不齐,将其用在食品生产中均会埋下隐患。②生产加工时,对劳动力的依赖性强,自动化程度不高,因工人文化水平低、环境卫生条件差、生产不够规范,均会影响食品的安全质量。例如,工人没有按照要求佩戴口罩、手套,可能使食品受到细菌污染;车间内管理不到位,食品包装时有异物进入其中。

2.4 监管力度薄弱

提高食品的安全质量,单纯依靠管理是不够的,还需要监督检查。然而,不完善的市场体系,导致企业缺乏食品卫生知识;市场监管不力,对食品安全事件的处罚力度不够[4]。例如,出现食物中毒、非法经营等事件时,对相应的企业和负责人进行处罚时,轻者停业整顿、重者吊销营业执照,这些处罚并没有触及他们的根本利益。停业整顿后可以继续生产营业,吊销营业执照可以重新申请,或者换个地方继续进行非法活动,依然会威胁消费者的健康。因此,监管不力也是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

3 新时期食品质量安全管理的对策建议

3.1 健全管理标准体系

食品质量安全管理,首先要有一套完善的管理标准体系,确保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结合新时期我国食品的生产销售现状,健全管理标准体系应做到以下几点。①从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入手,在食品的质量、安全管理上制定统一的、明确的标准。在此基础上,不同地区、不同企业,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编制生产管理标准,要求是不能低于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②参考国际通用的食品安全标准,在普及推广的同时,指导国内相关标准的制定、改进和完善,增加食品类别,丰富管理内容,提高全面性和覆盖性,促使国内标准尽量向国际标准靠近。③针对原料产地、生产工艺、药品使用、有害物质残留等内容,均提出明确的标准,建立溯源体系,从源头保证食品的质量和安全。一旦出现安全质量问题,可明确相关企业的责任,为后续惩处工作打下基础。

3.2 完善管理政策法规

时代在变、工艺技术在变,政策法规也应该变动。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上,完善政策法规要做到:①统筹规划,综合分析时代背景、行业发展趋势、市场供求关系以及常见的质量安全问题,对现行的政策法规进行补充和优化,提高政策法规的时代性和有效性,从而指导管理工作开展;②政策法规出台后,不能停留在纸上,应该落到实地。对此,相关部门应加大宣传力度,除了电视、广播、宣传栏以外,还应该利用微博、微信、官网,将各种媒介整合起来,扩大宣传范围、增加宣传深度,提高人们的食品安全和质量意识[5];③对于食品生产企业而言,应定期开展教育培训活动,在领导带头下学习政策法规,掌握先进的工艺技术,完善质量检测工作,从各个环节保证生产质量和安全。

3.3 做好食品检测工作

食品检测是食品从企业流向市场的一个门槛,通过检测说明食品质量达标,不存在安全问题。新时期,做好食品检测工作应注意以下几方面。①引进先进的检测技术,更新检测设备,规范检测流程,提高检测效率和水平。尤其面对新的食品种类,应制定科学统一的检测技术方案,并且形成规范文件。②不同检测机构之间应加强沟通交流,实现信息互动和共享。不同检测机构在交流中,可以分享成功的技术经验,在取长补短的过程中,提高我国食品检测的整体水平。

3.4 加强监督执法力度

对于常见的食品安全质量问题,加强监督执法力度,提高违法成本,是有效的解决对策。①立足于食品生产行业,组建高素质的监督执法队伍,严格按照政策法规的内容和要求,对食品安全质量进行监督管理。监督执法人员既要熟知相关规章制度,又要具有专业的管理知识,提高综合素质水平。②针对违法事件,对涉事企业或个人严厉惩处,在停业整顿、吊销营业执照的基础上,加入罚款、赔偿、刑事处罚等内容,发挥出警示作用[6]。③政府要积极作为,设置食品安全质量问题的举报电话,和相关部门、生产企业、社会民众共同构建完善的监督体系,实现全方位、全过程监管。

4 案例分析

以某地为例,2021年1月至6月份食品安全形势良好,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贯彻落实省市关于食品安全工作的决策部署,采取综合治理方案,重点防范化解食品安全风险。①强化统筹协调,由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组织领导、统筹协调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省对市、市对县的食品安全进行评议考核。②主动履职尽责,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活动,对监管执法人员进行食品安全保障专题培训。③坚持人物同防,督促食品生产经营者严格落实疫情防控主体责任,确保食品来源可查,去向可追,全流程闭环管理。④强化监管服务,全面实施食品生产许可“全程网办”和电子证书管理,对食品生产许可进行现场核查和证后检查。⑤开展专项行动,包括校园及周边餐饮安全质量提升、农村假冒伪劣食品治理、保健食品专项治理等项目。⑥加强科普宣传。利用各种媒介,发布食品安全政策、知识和监管动态,引领正面舆论导向。结果表明,该地没有发生非级别以上的食品安全事件,全市食品安全质量得到保障,推动了当地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

5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食品安全现状不乐观,质量安全管理中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从健全管理标准体系、完善管理政策法规、做好食品检测工作、加强监督执法力度4个方面,系统阐述了新时期食品质量安全管理的对策建议。希望为实际管理工作提供参考借鉴,切实保障食品安全质量。

猜你喜欢

政策法规食品质量原料
解艾兰:食品质量无小事,食品安全大如天
造血原料缺乏引起的贫血
政策法规
严把原料采购关,才是对养殖负责
政策法规
政策法规
政策法规
烘焙原料简易“识”
以铁泥为原料合成Fe2O3 并制备LiFePO4/C
热成像技术在食品质量安全控制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