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诚信教育融入课程思政的研究

2021-11-29张佳宁

关键词:诚信思政育人

彭 晶,张佳宁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学生处,辽宁 沈阳 110136)

《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指出:“学校应当开展学生诚信教育,以适当方式记录学生学业、学术、品行等方面的诚信信息,建立对失信行为的约束和惩戒机制;对有严重失信行为的,可以规定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对违背学术诚信的,可以对其获得的学位及学术称号、荣誉等作出限制。”因此,高校教育学生讲诚信、懂规矩、守纪律的道德品质,开展诚信教育有其重要的意义。

一、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

(一)社会环境的变化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环体”发生了很大变化,也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外部的环境发生了变化。社会诚信缺失的现象,例如“三鹿奶粉”“地沟油”“偷税漏税”“电信诈骗”等影响着大学生的观念。他们对社会诚信缺失的现象认识不足,危害性认识不够,一些“投机取巧”“不劳而获”的思想在心理萌发,导致处于“断乳期”的大学生诚信观念淡薄,失信情况屡见不鲜。

(二)家庭因素和网络因素的影响

家庭教育对一个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家长认为只要学习好,一切都好说,对孩子缺乏诚信教育,对孩子的是非价值观及利益价值观缺少指导,给孩子道德品质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网络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挑战和新问题,思想政治教育的“介体”发生了变化,这是大学生诚信缺失的主要原因。网络使大学生现实感弱化,学生更喜欢接受网络文化、网络语言和网络交流,喜欢在虚拟世界中寻找自我,与现实中的人和物缺少交流,产生距离感。网络思维占据他们生活、学习、精神、心理的大部分,网络宣传中一系列失信、不道德的东西极易影响大学生。

(三)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

作为2000 年后出生的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六个大人围绕一个孩子”的教育模式使他们个性十足,要求平等的话语权。这种行为特点使他们内心很强大,认定的事情就要付出实践;同时他们情感负担重压力大,使内心又很脆弱,他们想做的事情不愿意和任何人表达。基于此,当代大学生对一些事物的认识缺少正确的判断能力和辨识能力,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影响。

二、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状

大学生诚信缺失现象屡屡出现,主要表现在学业、经济、生活、就业、网络和安全等诚信方面。

(一)学业诚信方面

部分大学生考试前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考题、考试违纪、考试作弊等。特别是考试作弊已经形成了一种经济链条,这种失信行为已传入校园中。在校园中通过雇佣“职业枪手”把考试作为产业链,明码标价。有些学生为了经济利益,不惜铤而走险。还有就是抄袭他人作业、论文;剽窃他人学术、竞赛成果;花钱雇人代写代发论文;抄袭他人实验数据或伪造、篡改实验数据等学术失信行为。

(二)经济诚信方面

部分大学生恶意拖欠学费、宿费,无故拖欠重修费等其他费用;不按时按规定进行贷款网上确认,毕业生不按时进行贷款还款确认;还有谎报家庭经济情况骗取各类资助金,伪造贫困证明进行贫困生认定贫困补助。特别是有些大学生高消费、提前消费,卷入“校园贷”“套路贷”中无法自拔。

(三)就业诚信方面

部分大学生伪造成绩单,在简历中伪造学生干部、社会实践等经历;伪造就业推荐表、技能证书、荣誉证书,以及伪造、私自印制就业协议书,违反就业协议约定、随意违约,通过编造事实等不正当手段获取就业机会等。

(四)网络诚信方面

部分大学生利用网络跟帖传递不良信息,浏览、传播不健康网站或传播赌博、淫秽色情等有害低俗信息;利用网络对他人进行侮辱谩骂、诽谤他人;用他人网络账号窥探他人隐私;利用网络提供虚假信息致使他人受骗;利用网络制作或散布虚假信息和谣言等。

因此,在课程思政中将大学生诚信教育与课程内容相结合,通过教师的精心设计、挖掘诚信教育元素,科学组织施教,实现知识传授和育人的双赢,达到立德树人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显得极为重要。

三、大学生诚信教育融入课程思政的设计与实施

课程思政的提出是改进和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对于落实教书育人的主体责任,确保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要求,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有助于全面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水平和质量[1]。大学生诚信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课程教学中体现诚信教育内容,发挥课程的育人功能,实现育人目标,需要精心设计和组织实施。

(一)由上而下顶层设计是大学生诚信教育融入课程中的必要前提

高校要以“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的问题为出发点,系统思考“三全育人”大思政格局,凝炼出“育人主体人人都是,育人契机时时都有,育人载体处处都在”的工作思路,立足整体视域,分析好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等方面的育人内在机理,统筹好思政课教师、专业教师、辅导员、组织员、管理人员等全员的育人作用。运用系统的方法建立起协同高效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工作体制机制。[2]深入挖掘和寻找每门专业课程的诚信教育内容和结合点,充分发挥各门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另外,诚信教育是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品德修养,是大学生综合能力提高、实现全面发展的必要因素。大学生诚信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在顶层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大学生诚信基本现状及社会、学校、家庭等方面综合因素,以问题为导向,以制度为约束,引导大学生在主观上认同诚信理念和诚信价值,内化为学生诚信自律和诚信行为,做好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取得实效。

(二)系统化全方位的教学体系是大学生诚信教育融入课程中的必要保障

系统化全方位的教学体系主要包括教师观念、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1.教师观念转变是大学生诚信教育融入课程中的关键环节。教师是教学的主体。教师首先要改变思想观念,对课程思政教学理念有共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主动对学生诚信行为和诚信意识进行有目标的培养,认识到诚信教育的重要性。而且教师要做到以德施教,以德立身。教师在教学环节中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真正把诚信教育思政元素与教学内容科学合理地衔接,既不生硬也不突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自觉处理好“思政”与课程之间的关系,既完成教学目标又完成课程的思政教育目标。

2.因材施教,了解教学对象的需求和期待。教书育人的落脚点是学生,把握学生不同阶段、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需求和期待是非常重要的。例如,对于刚刚迈入大学校园的新生的课程,教师重点要让学生知道诚信是什么、诚信主要包括哪些内容,认识诚信的重要性,培养正确的价值观。过渡期的大二学生,重点是增强和加深学生对诚信的认识,树立诚信的榜样,能够独立解决和思考问题,敢于同身边失信的言行做斗争。而对于高年级比较成熟的学生,重点是强调诚信的意识,可以借鉴网络和中华优秀文化资源,引导学生合理参考、消化吸收、积极创新。让学生深刻意识到道德和诚信的意义,从诚信教育延伸到科学教育等。针对不同培养层次和不同专业的教学对象都要做到具体结合,才能彰显诚信教育的实效性。

3.详实贴切的教学内容十分必要。每一门专业课程都有育人功能,每一位教师都有育人职责。作为专业课教师,必须根据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深入挖掘提炼课程所蕴含的德育元素和承载的德育功能,把大学生诚信意识和诚信素养融入所授课程的教学之中。例如,在经济学信用管理和信用经济的讲授中,教师可以将毕业生不按时进行贷款还款方面失信行为及以后到社会上对自我信用的影响结合到教学内容中去,这样学生既可以学到信用方面的教学内容,同时也接受了诚信教育。

4.适用灵活的教学方法非常必要。将诚信思政内容有机融合到教学中,适用灵活的教育方法则会起到关键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采用案例法、调查法、情景模拟法、线上线下教学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使诚信教育内容融入、嵌入、渗入到课堂教学和课下作业中,实现教学目标和德育目标。例如,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在讲到诚信“honesty”单词时,既可以在中西文化对比中讲清楚对诚信的理解,增强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自信,也可以通过案例教学展开教学内容,讲述身边诚信的典型人物,用先进的人和事教育学生。

(三)育人合力是大学生诚信教育融入课程中的必要途径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课程思政主要是构建全员、全程和全课程育人格局。无论是大学生诚信教育,还是课程思政建设,“孤军奋战”的育人方式对大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培养收效不大,必须形成育人合力。

1.构建专业教师、辅导员、教辅人员全员参与的格局。在课程思政的视角下,要处理好专业教师和辅导员、教辅人员之间的关系,形成协调合作的机制。全员参与对学生的价值引领,形成强大的育人合力。[3]专业课教师既可以加强与辅导员、班主任老师的沟通,掌握所教学生的思想整体状况,挖掘思政元素丰富教学内容,也可以通过教学和学生工作系统之间的联席会议,提出课程思政的意见,形成教学与学工的协同。辅导员可以通过查课、听课、与学生座谈等方式,对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价。教辅人员可以把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的理念贯穿到工作中,形成课程思政全员参与的格局。

2.搭建“第二课堂”为诚信教育融入课程提供有利补充。“课堂”多元化,高校要遵循“做中学”教学模式。践行“小学校、大课堂”教学模式,积极搭建“第二课堂”,让学生在现实的社会“大课堂”中历练自己。学生可以采取小组学习形式、分工合作、讨论探究和调查研究等学习过程,在实践中认识诚信教育、明确责任、增长才能、提升素养。例如,在中国抗“疫”过程中取得的成绩是进行大学生教育的最重要的思想政治元素。抗“疫”是青年大学生亲身经历的事情,教师可以将挖掘抗“疫”的鲜活案例和抗“疫”精神资源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把抗“疫”过程中诚信的典型挖掘出来,在实际行动中内化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同时,可以开展学生诚信档案考核、诚信建设月、无人监考示范班、诚信演讲和征文比赛等主题教育活动,在活动中挖掘和收集大学生中诚信价值范式提供给教师,为教学提供一手资源。

3.家校联动对诚信教育融入课程必不可少。学校要对学生在校期间失信的表现,可以通过电话联系、“千名辅导员万家行”家访活动、家长会和致家长的一封信的形式与家长沟通。根据其表现,家长能够有针对性的教育;同时家长也要向学校反馈学生的相关情况,以便辅导员老师有针对性地进行校内管理和约束,形成家校合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除诚信教育以外,也可以把日常教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新生入学教育、文明离校教育、安全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学风主题教育、学业辅导作为出发点,将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蕴含价值范式植入到课程中,让所有课程的德育力量感染学生,使学生在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的同时,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猜你喜欢

诚信思政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企业不诚信怎么办?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照片之争,诚信之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