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两会教育议案多,直指焦点问题
——期盼教育不再“向钱看”!
2021-11-29龚泓铭
文/龚泓铭
教育,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基础。今年的两会,关于教书育人的提案建议就非常多,我们先来看一看:为弘扬国粹、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全国政协委员宋华平提出了把中小学书法课纳入考试范围的建议;许进委员建议:“在义务教育阶段,英语等外语课程不再设为与语文和数学同等的主课,增加素质教育课程占比,不再将英语(或外语)设为高考必考的科目,禁止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参加非官方的各种外语考试;” 全国人大代表周善红认为目前网络游戏相关规范虽已制定,但并未落到实处,需要通过立法加强对游戏公司的管理力度,并通过司法判决倒逼游戏公司落实监管主体责任;全国人大代表张永梅针对校外培训的乱象,提交了《关于进一步提高治理校外学生培训机构效能的建议》;全国政协委员马光瑜建议取消1至3年级任何形式家庭作业,厘清学校与家长的责任边界,推迟小学放学时间,与父母下班时间相一致,让学生做完作业再回家,减轻家长的负担。同时增加体育运动和家务劳动,增强学生体能。同时,应组织专家学者科学编制教材,减少笔头训练;全国人大代表邵志豪提出,学校应统筹家庭作业时长……
在教育界存在乱象引发全社会广泛热议和吐槽的当下,这些提案建议无疑给教育界的健康发展带来新的希望,也讲出了众多学生家庭的心声与期待。
如今的中小学校,教学的意味渐渐削弱,而托管班的意味却越来越浓。许多学校和教师把自己本应具有的天职推给家长去做,引起广大学生家长的反感和社会对学校教育的不信任。许多学校还将本应该在课堂上传授的内容和所需解决的教学疑难,一股脑推给社会上的商业教育机构,在掏空家长腰包、催肥了商业化教育机构的同时,也与国家和主管部门唱反调,令我国免费义务教育的意义价值“缩水”,这是国家和社会都不能接受的。以往教育事业的崇高的社会认知,不应被教育行业自身存在的种种弊端一点点磨损掉。
教育商业化和教育行业中所存在的价值观严重扭曲现象的普遍存在,势必将让中国的基础教育空心化。教育乱象不终结,以家庭为单位和线上教学为主的教育模式,自然而然地将成为我国基础人才培养的主力平台,逐步取代不断弱化的中小学的部分教学功能,那么社会每年对中小学校的大规模投入还有必要持续吗?既然超大规模的投入没有换来教育事业的进步,也没有提升学生和家长的获得感和幸福感,那么教育的改革不妨以降低对中小学整体投入,解散一大批教学功能弱化的学校,辞退不负责任、差评多的教师(如启动学校和教师的末位淘汰机制),同时激励学校完善各项教学职能,鼓励勇挑教学重担的先进教师等等为抓手。此外,国家还可以把节省下来的教育经费投入补贴给每个适龄儿童家庭,作为专项教育基金,如此对于革除中国教育的积弊是大有益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