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智慧教学平台“雨课堂”的混合式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研究
2021-11-29张敏
张 敏
(哈尔滨金融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30)
21世纪是国际化、信息化趋势并存的知识经济时代,随着行业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对人才的需求逐渐多元化,高等教育呈现出信息化、国际化以及学科交叉综合化的总体趋势。受高等教育趋势变化影响,重新审视高等教育的主要目标,整合学科教学相关的各类资源,构建以人为本的新型高等教育范式,已经成为高校教学改革工作的重要方向。近年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技术迅速兴起,如何将高效快捷的智慧技术融入教学实践中,加快推行教学模式改革进程,正成为高等教育向前迈进的新起点[1-3]。在这个背景下,高校英语教学的角色面临转变,要培养能够熟练驾驭知识、具备创新意识且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复合型人才,必须对以往采取的教学模式进行调整,搭建现代外语教学网络,择优采用英语教学、交际教学平台和软件,构建起基于智慧教学手段的教、学、评一体的混合式大学英语教学模式[4-5]。从我国当前的教学信息化发展状况来看,智慧教学技术日趋成熟,网络教学平台如雨后春笋般崛起,受众范围和群体也逐渐扩大,这使得“线上+线下”的混合式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具有了良好的技术支撑。基于此,本文以当前较为流行的智慧教学平台“雨课堂”为例,对混合式大学英语教学模式进行分析与探讨,探索混合式教学模式在网络教学时代的具体应用方式。
一、混合式大学英语教学的特性
混合式教学是近年来出现的新型教学模式,其核心是线上教学、线下教学相结合,两种教学维度的结合必然会涉及到新的困难,如线上、线下教学比重的把握,线下教学模式的合理优化等。从实践效果看,有序开展混合式教学的重要前提是对其特性的把握,即教师需要理解混合式教学的目的、意义与实现路径,清晰地意识到混合式教学的特色,进行科学的教学设计。为保证教学体系的逻辑性以及教学方向的合理性,英语教师应当对现有的教学资源进行高效整理、规划,总结既往教学模式的优势、缺陷。在此基础上,还需对线上教学平台的优势、特色功能有正确的认知,充分把握线上教学的共享性、时效性等优势,将线上教学带入大学英语课堂。线下教学环节,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反馈整理学生的实际问题,并根据情况选择在课堂上进行详解或者在课下进行解答。同时,英语教学同一般理论性学科的知识获取不同,其技能的获取需要依靠大量的实践,依托线上教学环境提供的交际软件,将可有效弥补单纯线下教学在交际实践中的不足。
二、“雨课堂”平台基本情况
“雨课堂”是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学堂在线共同推出的新型智慧教学平台,该平台以教学PPT课件为基础,以微信作为互动渠道,能够在不改变课堂教学原有的模式、方法的基础上,实现课堂教学全过程数据的收集、教学资料的及时发送,尤其是实时答题、弹幕等功能,为教学期间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提供了可靠渠道。在数据采集环节,平台能够利用量化分析手段对测试结果进行快速评估,方便教师掌握课堂教学的效果。从智慧教学的推广来看,“雨课堂”操作简单,适用性较强,能够帮助教师提升教学艺术、信息化教学水平,为数据驱动教学模式的推行做铺垫。而对“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的践行,“雨课堂”最大的优势就在于能够让教师及时获取反馈信息,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因此在国内高等教育界反响较好。
三、基于智慧教学平台的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
1. 借助“雨课堂”教学视频,整合教学资源
大学英语教学的一项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应用专业理论进行英语交流的能力,要达到上述要求,学生不仅需要掌握课程标准要求的基本词汇、基本语法,还需要加强训练,让学生对西方理念、语言特色等内容有正确的理解。传统教学采取的强行灌输策略,虽然能够在短期内保证学习的效率,但其对语言文化背景、实际应用的忽视,将为学生的后续学习以及能力习得带来诸多阻碍。借助“雨课堂”平台拥有的丰富资源,开展西方文化、西方理念等方面的拓展教学,将有助于学生理解英语的文化背景,从而更好地进行学习。不仅如此,丰富的网络资源,还给大学英语教学的重难点关联提供了多个角度的教学思路,这对教学设计的多元化发展有重大意义。对于教学课件的制作,教师可根据不同单元的教学主题,设计实际的交际情境,并从“雨课堂”平台截取与情境相关的视频、音频,为大学英语知识的立体化展示服务。与传统线下教学相比,以“雨课堂”丰富的视频资源为蓝本,整合现有的教学资源,不仅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为其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还有助于理解、记忆的深化。
2. 利用“雨课堂”平台功能,构建立体化教学环境
费时低效、哑巴英语是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普遍面临的问题,学生听说能力、交际能力差,将导致不少学生在毕业以后难以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也很难用英语进行正常的交流。深究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部分教师认为,忽略了语言技能的练习以及交际能力的培养,是学生语言运用能力欠缺的主要原因。对于破除该困境的路径,不少语言研究领域的专家认为,语言学习的效率与运用能力的提升同语言环境的构建之间有着密切关联。要构建良好的教学环境,就必须解除教学模式对学生创造能力、自主意识的压制,加强情感层面、学习方法层面以及语言文化背景层面的交流。根据“雨课堂”平台现有功能体系,弹幕、实施问答等功能都给师生之间的充分交流创造了条件,同时也将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归还于学生。从这一层面看,“雨课堂”平台的引入,对教学环境的改善也有积极作用。
3.放大“雨课堂”交际优势,加强师生交流互动
社会构建主义认为,语言学习受教师、学生、任务、环境的影响,四项因素之间也存在相互作用。要保障语言能力的习得效果、效率,教学方案的设计者应当正确看待四项因素之间的关联,构建能够创设良好第二语言习得环境的教学体系。结合大学英语的教学现状,高校应当构建更有利于学生语言能力习得的教学体系,致力于立体化教学环境的构建。首先,教师层面能够影响教学环境的主要为教师授课时的话语、教学过程涉及的方法、教学评价。“话语”的应用,应当以促使学生参与课堂交际为主要目的,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加以实践。对于学习过程中的错误,应当警惕错误表达的内化吸收与学生信心受挫、语言焦虑等问题,有技巧地进行纠错。而“雨课堂”提供的交互环境,很好地满足了上述需求,即利用“雨课堂”提供的交互渠道,教师能够更加充分发挥“话语”在教学活动中的输入作用。教学方法的优化,需重点考虑“雨课堂”引入给课堂环境带来的便捷,采取多种教学方式,避免整个英语课堂过于枯燥,学生失去兴趣。其次,在学生层面,个体的交际能力、情感因素以及语言学习采取的策略将直接影响语言的习得效果。开展混合式教学时,教师可借助“雨课堂”,创设相对真实的交际环境,为学生的学习提供立体化语言输入。对于课件的应用,也应当遵循图、文、声并茂的基本原则,借助弹幕、微信等沟通渠道,加大师生之间的互动力度,促使学生以“非抵御状态”参与理论的学习与交际实践。此外,还可请外籍教师、留学生共同参与,利用“雨课堂”平台与学生进行语言交流,让学生暴露于真实的语言环境中,清晰地认识到自身的不足。
4.引入“雨课堂”评价机制,健全教学评价模型
定期对学生群体的学习状况进行评估是既往教学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教师掌握教学效果的重要参考。教学实践表明,单纯依靠单元测试、期末考试等评价策略并不能真实地反映学生个体的学习成效与能力习得状况,甚至还面临“高分低能”的风险。根据能力培养目标优化评估模型,建立更加精准的个体评价机制,是教学改革研究的重要方向。而“雨课堂”的引入,在整合教学资源、提供良好习得环境的同时,也给大学英语评价体系的重构提供了新的思路。在混合式教学之下,“雨课堂”提供的精细化评价模块,为反馈信息的及时获取提供了保障,尤其是课堂制、周度制等评价策略的应用,能够丰富评价的指标与数据,降低学生个体评估差错的风险。其次,借助“雨课堂”的引入,将单向评价模型扩充为教师—学生双向评价模型,即教师对学生课堂表现、课堂测验结果进行综合性评估的同时,学生也根据教师的教学方案、教学用语等对课堂效果进行评价,或者提出建议。就评价机制的效用而言,双向机制的设立,将有助于获取学习情况以及学生对教学设计的满意度等多种信息,从而为教学设计的优化、教学模式的调整提供更加可靠的信息支持。最后,“雨课堂”在提供评价机制的同时,其后台的数据分析功能,为教学评估的量化提供了条件,在熟悉评价模型的基础上,教师能够根据平台提供的评估分数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深度分析,找出影响教学质量、干扰学生能力习得的因素,继而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逐步提升课堂整体质量。
四、结论
语言能力的习得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受学生、教师层面多项因素的影响,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技能的习得情况参差不齐。为契合大学英语的教学特性,满足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高校应当积极推行信息化教学,重视智能技术与现代教学方法的融合,广泛使用以“雨课堂”为代表的智慧教学平台。在此基础上,大学英语教师还需结合教学实际,探索基于智慧教学平台的混合式教学路径,解决大学英语教学耗时、低效等问题,切实提升大学英语的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