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适应高职类型教育特征,深化“三教”改革

2021-11-29丹,江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双师职业高职

朱 丹,江 宏

适应高职类型教育特征,深化“三教”改革

朱丹1,江宏2

(1.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 国际商务与旅游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2;2.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 信息与人工智能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2)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把职业教育定性为一种类型教育,给职业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具有里程碑意义。“三教”改革是深化高职教育改革的突破口,也是高职教育中的短板和弱项。当前,高职教育质量不高、职业特点体现不够。“三教”改革必须回归职业类型教育本源,教师要全面提升职业素养,教法要符合高职生源实际,教材要切合职业发展需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高职教育改革落到实处。

“三教”改革;高职教育;类型教育;“双高计划”

一、职业类型教育与“三教”改革背景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发展全局的高度把职业教育摆在了前所未有的突出位置。党中央、国务院把支持职业教育发展作为助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2019年1月24日国务院颁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2019年12月又启动了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简称“双高计划”),高职教育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国务院《实施方案》中的第一句话就是“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1],明确把职业教育定性为一种类型教育而不是一种教育层次。类型教育概念的提出,为职业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对职业教育发展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当前,各高职院校和职业教育研究者都十分关注教师、教材、教法的“三教”改革,把“三教”改革作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突破口。高职院校培养的技能人才要得到社会、企业的认可,就必须练好“内功”。练“内功”就离不开“三教”的落实。“三教”改革成热点既反映了“三教”改革是教育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又反映了高职教育中“三教”还存在诸多问题。

高职“三教”改革必须以职业类型教育为根本来展开,脱离类型教育就失去了方向,只能是隔靴搔痒、难见成效。“三教”改革的根本在于“教师”,改革的载体在于“教材”,改革的核心在于“教法”,教师、教材、教法三者共同构成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与评价的逻辑闭环。[2]

二、“三教”改革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的现状和问题

1.总体数量不足,结构不甚合理

随着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和规模扩张,职教师资队伍总体数量不足。全国高职院校师生比大都超过1∶20。教师队伍青黄不接,教师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缘结构和专兼结构均不够合理。在年龄结构上,年轻教师占绝大多数,约占70%—80%,中年骨干教师较为缺乏;在学缘结构上,绝大部分来源于高校,有职业经历的教师比例非常小;在职称结构上,高级职称少;在专兼结构上,兼职教师数量占比较低,有职业背景的兼职教师更少。

2.“双师型”教师不足,含金量较低

高职院校师资队伍普遍缺乏企业工作经历,“双师型”教师总量较少。教育部网站2019年2月19日公布数据显示,2018 年,我国高职专任教师49.8万人,“双师型”教师只有19.14万人,“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不足39.70%,离《实施方案》超过50%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现有“双师型”含金量普遍较低,真正具备“双师”素质的教师数量要大打折扣。

3.职教师资培养体系不完善

目前,高职教师职业培训尚未形成体系化,呈现出典型的项目化运行形态,还不能形成稳定的、制度化的高等职业教育师资培养体系。职业教师师范教育和培训基地不够,培训内容零散孤立,教师职业培训成效不高。教师工作站不能常态化满足需要,进站人数有限,效果也不明显。

4.从企业引进教师存在制度障碍

聘请企业高技术人才和能工巧匠参与学校教学与指导人才培养工作以及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和挂职工作的相互兼职制度落实不力,配套政策缺乏。行业企业能工巧匠引进渠道不畅,教师顶岗实践进修机会少。由于事业平台、薪资水平和综合保障条件差,经济不发达地区引进高层次人才面临困难。

(二)教材的现状和问题

1.缺乏职教特色

高职开发教材对接企业需求不到位,类型教育特征不明显。由于职业教育所传承的知识类型同普通教育有着根本不同,教材的设计逻辑也就根本不一样。长期以来,高职参照普通高校办学模式,教材设计也承袭普通教育编写范式,注重课程理论体系的完整性与系统性,没有充分体现出职业教育的实践导向、能力本位的要求,致使高职院校的教材与企业生产实际脱节,职教特色不明显。

2.不适应高职学生学习特点

现在的高职教材许多是模仿版的本科教材,大都内容多、篇幅长,把什么资料都堆砌在一起,体例设计也很复杂,盲目追求多而全,与实际教学严重脱离。现在高职的理论课一般课不多,大而厚的教材让学生看了都害怕,根本不适合高职学生阅读,严重脱离高职学生的学习实际。

3.缺少形式创新

多年来高职院校在课程建设上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财力,从“示范校”“骨干校”到各省特色专业建设、课程改革,都把重心放在“课程开发”上,至今没有足够重视课改的“校本实施”,缺乏有特色的校本教材,更缺乏适合于线上线下结合运用的“立体式”教材。其他新形态的教材,如工作手册式、活页式教材等还未得到广泛开发应用。[3]

4.管理体系有待完善

高职教材的编写、选用和监管存在诸多问题。一是规划教材的编写存在脱离高职学生学习实际的现象,追求多而全,复杂繁琐;二是教材选用各校标准不一,制度尚不规范;三是教材监管体系还不健全。出版社出于经济利益考量和学校高质量、及时性要求不一致,市场监管尚有困难。

(三)教法的现状和问题

1.不切合职业教学需求,背离类型教育实际

当前,高职院校教学方式方法不能完全适应职业教学需求,长期在本科和中专模式中徘徊,经常背离“类型教育”规律。在职业院校的课堂教学上,许多教师仍然以理论知识的学习为重点,不同程度存在“满堂灌”“黑板上开机器”的闭门造车情况,从而造成理论与实践脱节。

2.不适合高职学生心智特点,学情研究不够

教师忽视对高职学生学习特点的研究。高职教育的对象是高职学生,他们的生源状况和心理特点和本科学生有较大差别,有优势也有劣势。近年来,高职生源越来越多元化,统招生越来越少,分类招生将逐渐成为主体,使得高职学生基础文化素质不断走低。许多高职老师不了解高职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水平,不能根据他们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需要因材施教、因势利导。

3.“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较难改变

教师常常以自我为中心,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关注度不够。许多老师不了解学生的特长,不去关注并迎合学生的兴趣,不会扬长避短,不注重因材施教,习惯性采用灌输式教学方法,只按自己的想法去教。在教师与教材的关系上,教师主要扮演“传声筒”的角色;在教师同知识的关系上,教师主要担当“搬运工”的角色,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

4.课堂教学成为职教改革“被遗忘的角落”

课堂教学一直是高职教育改革的盲点,是“被遗忘的角落”。学生在课堂上玩手机、听音乐、睡觉的现象时有发生。少数学生不带教材,上课不看教师、不看黑板;实训室课堂,每台计算机后面,许多学生在干非学习的事。高职学生厌学情绪较普遍,管理难度较大。一些老师担心学生对自己的评价不好,不愿管、不敢管,致使课堂缺乏活力、教学效果低下。

三、高职教育实施“三教”改革的思路与对策

当前,我国高职教育改革已进入深水期,推进“三教”改革非常迫切、势在必行。“三教”改革必须以类型教育为出发点,体现鲜明的职业特征,积极开创职教“三教”改革的新局面。

(一)教师要全面提升职业素养

1.强化职业背景,提升职业素质

职教教师除了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还特别需要强化职业背景,提升职业素质。职业背景强化有两个实施途径:一是直接招聘或引进有职业背景的教师,实现专业教师由高校招聘向企业引进的转变;二是对现有专业教师进行职业化培训,多渠道提升教师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鼓励教师深入教师工作站,不断提升对接企业需求的能力,达到专业教师紧密联系企业、教学内容紧贴技术前沿的效果。合理设置教师工作定额,科学安排教师学习培训时间,让教师从繁重的教学任务中解放出来,有充分的时间进行职业岗位轮训。

2.培育“双师型”队伍,提高“双师型”比例

全面实施“双师型”教师队伍培育工程,建立政府、行业、企业认可的“双师型”教师标准,建立适应高水平专业群发展需要的兼职教师资源库。探索行业能手、兼职教师的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办法,吸引行业企业能工巧匠、工程师到职业院校担任教师、产业导师。全面提升双师素质,提高“双师”教师队伍比例,达到或超过《实施方案》中对“双师型”比例50%以上的要求。

3.加强师资职业培训,完善培训体系

不断完善职教教师培训体系。合理安排实训教师的工作量和绩效津贴,激发教师深入企业挂职锻炼的热情。积极开展师资国培、省培项目。建立从国家到地方的阶梯化职业教育师资培训网络。构建契合教师生涯发展需要的职业教育教师资格证书制度。专业带头人通过境内外院校、重点实验室、企业挂职等方式。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1+X”证书培训基地建设,要求专业教师“每年至少1个月在企业或实训基地实训”,全面落实教师5年一周期的全员轮训制度。鼓励教师考取高级别职业资格等级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提升实践动手能力。做好校企共培共育,依托职教集团、产教联盟、产教深度融合型企业,逐年选派骨干教师赴企业兼职,提升教师实践能力。

4.构建校企人才双向流动、双向兼职渠道

改革教师准入、兼职教师聘用等制度,建立教师动态管理机制,探索“编制到校、经费包干、自主聘用、动态管理”模式。建立高职院校自主聘任兼职教师的办法,聘请行业企业领军人才、技术能手作为兼职教师。建立企业技术能手与高职院校骨干教师相互兼职、双向流动制度,推动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和职业院校教师双向流动。构建由企业高级管理者、能工巧匠和高职教师共同组成的“混编教师团队”。[4]逐步打通行业企业能工巧匠和高技能人才的引进渠道。

(二)教材要切合高职教育发展需求

教材建设是高职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是学生获取职业知识、掌握职业技能、提升职业素养的重要方式。教材改革应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展开。

1.教材的内容

教材内容改革应把握三个特点。第一是思想性。《实施方案》明确要求,职业教育要“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育人机制”。要加强对各类教材的审核,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动权,确保教材思想先进性。第二是特色性。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出:职业教育要“突出实践环节,推进职业教育创出特色”。职业教育是以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为使命的类型教育,其教材必须具有鲜明的职业特色,贯彻能力本位的育人思想。第三是时效性。要及时反映行业企业新技术、新工艺、新流程和新规范,保持同产业、行业变化的紧密跟随,倡导使用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并配套开发信息化资源,以确保教材内容与时俱进。

2.教材的形式

根据课程性质不同、生源特质不一样的特点,采用不同形式的教材,实现教材形式多样化。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可以选用规划教材,专业性强的课程可以开发校本教材或讲义。为对接分类招生、社会扩招学生学习习惯的变化,大力推进线上线下融合式、立体化教材的开发。建设一批校企“双元”合作开发的国家规划教材,倡导使用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并配套开发信息化资源。建设国家级、省级和校级在线开放课程,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配套开发信息化资源,建立动态化、立体化、数字化的教材和教学资源体系。

3.教材的编写

高职教材的编写要体现三方面要求。第一,职业化。职业化是高职教材区别于本科教材最显著的特征。积极提倡校企“双元”合作开发国家规划教材。积极吸纳企业人员加入教材编写队伍,使教材彰显职业教育特色。第二,简易化。高职教材要适应高职学生的文化基础和学习特点,大力提倡编写和使用通俗易懂、简便易学的教材。要鼓励教师根据地方经济特点和需要编写校本特色教材,提倡使用老师自编的优秀教材。第三,活页化。使用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是高职教材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也是“实施方案”的明确规定。不断探索设计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的经验,营造使用活页式教材的习惯,以弥补专业教材出版信息不及时的矛盾,使教材能紧跟产业发展的信息变化。

4.教材的管理

建立健全高职院校教材建设管理的组织体系,各校成立教材建设委员会,加强对教材建设与选用的管理。努力解决教材建设与企业生产实际脱节、内容陈旧老化、更新不及时、选用不规范等问题。完善教材选用机制以保障规范使用教材。保障专业课程教学的科学性、前瞻性和适应性。

(三)教法要符合高职生源实际

“教法”是“三教”改革的核心,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实现途径。教法改革主要把握以下几个重点。

1.适应高职学生学习特点

“三教”改革应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教法也应适合高职学生实际需求。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要提高高职教育的质量,就必须要加强对职业院校学生的研究,因材施教。教师备课不仅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不但要知道自己如何去“教”,还要了解学生如何“学”。要根据高职学生“右脑发达、左脑不怎么发达”“形象思维活跃,抽象思维不怎么活跃”的思维特点,认真探讨如何开发右脑,激发学生形象思维,形成一套“先做后学、边做边学,在实践中学理论”的教学模式,采用适宜高职学生特点的、直观有效的方式方法,在理论教学上遵循“必须”“够用”原则,同时要注重知识的针对性、简约性和应用性,激发其专业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2.打造以能力为本位的课堂教学模式

高职院校必须从职业教育的类型特质出发,贯彻以能力为本位的主线,以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学习和掌握为目标,重建课堂教学范式。让学生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在真实或虚拟的职业“情境”之中开展学习。遵循职业技术与职业技能形成的规律,充分体现“做中学、做中教”的高职教育特点。

3.创新职教课堂教学形态

高职教育改革要以“课堂革命”为突破口,改变传统的“满堂灌”模式,改变课堂形态、优化教学过程。按照《实施方案》的要求,大量引入典型生产案例,“普及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境教学、模块化教学等教学方式”。[5]在教法改革中要充分利用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改造课堂教学过程,广泛开发慕课、微课和虚拟课堂等开放共享的智慧学习平台。专业核心课程要实施项目化教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研讨式学习与团队协作化实践,实现线上线下相结合、理论案例相结合、课上课下相结合的方式。积极开展并推广现代学徒制试点的经验,切实提升高职课堂的质量和效果。

4.打造“活力课堂”

首先,要强化“课堂教学为王”意识。要把搞活课堂、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作为改革的重点。积极举办各种形式的课堂教学比赛、说课比赛,把听课、说课、评课常态化。加强课堂教学评比、考核和监督,把课堂教学纳入教师考核晋升的重要环节。其次,要强化课堂教育方式研究。要营造重视教法创新的氛围,积极探索适合高职学生特点的教育方式,激发教师主动参与“三教”改革的积极性。针对高职不同生源对象,灵活运用课堂讨论、实物演示、现场观摩、案例分析、实际操作、模拟现场、角色扮演等多种方式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打造“活力课堂”。最后,强化教师的课堂管理。没有好的课堂就没有好的教育效果。课堂学习气氛与老师的水平、管理方法、管理态度分不开。前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一次谈话中提到:“跪着的老师,教不出站着的学生”。教师对自己的课堂要认真负责,决不能对课堂纪律放任自流,自己的课堂自己管。学校教务处、督导处要加强对课堂管理的监管,努力使高职课堂教学焕发新的活力。

[1]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EB/OL].[2020-02-10].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9-02/13/content_5365341.htm.

[2]梁克东,王亚南.基于“三教改革”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与评价改革创新路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28):28-34.

[3] 孙进.高职院校全面深化“三教”改革探索—— 以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煤炭高等教育,2019(7):59-62.

[4]汪忠明.深化“三教”改革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7):108-110.

[5]何文明,把“三教”改革作为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突破口[J].江苏教育,2019(76):37-38.

Adapt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Deepen the “Three Teaching Reforms”

Zhu Dan, Jiang Hong

The “National Vocational Education Reform Implementation Plan” clearly defines vocational education as a type of education, which points out the direc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is a milestone. “Three Teaching Reforms” is a breakthrough in deepening the reform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it is also a shortcoming and weakness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t present, the quality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not high, and the professional characteristics are not sufficiently reflected. “Three Teaching Reforms” must return to the origi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Teachers must comprehensively improve their professional quality, teaching methods must meet the reality of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and teaching materials must meet the needs of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nly in this way can the reform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be truly implemented.

“Three Teaching Reform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ype Education; “Double High Plan”

2021-05-31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20JDSZ3004);安徽省质量工程项目(2020mooc147);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科研项目(2020KYR20)

朱丹(1989—),女,安徽芜湖人,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国际商务与旅游学院讲师,硕士。

10.13685/j.cnki.abc. 000577

G712

A

1671-9255(2021)03-0074-04

猜你喜欢

双师职业高职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林秀娟 茶业“双师”
转型背景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以广西科技师范学院为例
职业写作
地方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职业发展初探
试论地方本科高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政策保障
我爱的职业
五花八门的职业
高职田径教学中拓展训练的实施
高职教育动画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