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八月瓜在荆门的引种栽培试验初探

2021-11-29刘道贤黄昌武王光俊张小贝

园艺与种苗 2021年1期
关键词:荆门疏果挂果

刘道贤,黄昌武,王光俊,金 兰,王 富,张小贝

(荆门(中国农谷)农业科学研究院,湖北荆门 448000)

八月瓜,本地名八月炸,因果实八月成熟炸开而得名,植物学名木通,是一种木质藤本植物。在荆门地区野生资源较丰富,是一种原生态无污染的绿色水果,主要生长在田边、河道旁林地。八月瓜果实香甜,富含糖分、维生素C 和多种氨基酸,是一种对人体具有滋补作用的高级保健品。食用八月瓜可清热利湿,活血通体,行气止痛,医学价值也较高[1]。湖南、四川、贵州等多地已开始人工栽培[2],笔者通过直接引种进行栽培试验,对其进行研究。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1.1 试验地概况。试验地位于荆门市东宝区栗溪镇,山坡地,黄棕壤土,土质微酸性,pH 5.5~6.5,土壤肥力中等偏低。

1.1.2 试验材料。试验于2018—2020 年连续3 年进行,供试验的苗木来源于湖南,苗高约1 m,苗茎粗约0.2 cm,数量300 株。

1.2 方法

采用直接引种苗木,按3 m 行距抽槽种植,槽深40~50 cm,宽 50~60 cm,槽底施有机肥 30 000 kg/hm2,回填土种植,栽植时每株拌土穴施0.25 kg 复合肥。春季栽植,待新梢长出后搭架绑蔓,采用水泥柱桩,铁丝架,布条绑蔓。采取追肥、人工辅助授粉、疏花疏果、整形修剪等栽培措施,使八月瓜尽早开花挂果,达到优质、丰产的目的。

观察生物学特性、丰产性能表现(单株结果数、单果及平均果重、产量),鉴定果实品质,探索本地栽培技术规范。

2 生物学特性

2.1 品种特性

木通科木通属植物,系多年生落叶缠绕木质藤本,小叶灰褐色,掌状三出复叶。叶柄长7~10 cm,小叶片卵形或宽卵形,花序由短枝的叶丛中抽出,雌花1~3 朵,花被片暗紫色,雄蕊多数,果实长椭圆形,长8~12 cm,直径可达6 cm,成熟时微浅紫色,成熟后灰白色,果肉白色,种子黑褐色,扁圆形。

2.2 物候期

幼芽萌动期3 月上旬,展叶期3 月上中旬,雌花序开花盛期3 月中下旬,雄花序开花盛期3 月下旬,坐果期4 月上旬,果实成熟期9 月中下旬,枝叶长可达2 m。

2.3 生长习性

温暖不耐寒,为浅根系植物,主根不发达,侧根多。喜阳光怕渍,在土壤肥沃、腐殖质多而湿润的山坡地生长良好。开花、新叶、新梢生长同时进行,藤茎萌芽力强,有很强的缠绕习性,需要搭架绑蔓。

3 八月瓜的丰产性能表现

栽植第2 年开花挂果,2019 年单株挂果数量6个,单果重 0.25 kg,单株产量 1.5 kg;2020 年单株挂果数量19 个,单果重0.32 kg,单株产量6.08 kg。2019 年产量 3 330 kg/hm2,按单价 20 元 /kg,产出66 600 元 /hm2;2020 年产量 13 497.6 kg/hm2,按单价 20 元 /kg,产出 269 952 元 /hm2。

4 栽植管理技术

4.1 建园

开槽50 cm,回填有机肥料,搭设水泥柱,以铁丝绑架,辅以竹竿立架,在2—3 月按株行距3 m×1.5 m栽植。

4.2 施肥

苗期以速效N 肥为主,结果期分3 次进行:芽前(2 月底)、果实膨大期(5 月中下旬)、采果后还阳肥(9 月中下旬)。为了提高后期产量和果实品质,还阳肥以多施有机肥为主。

4.3 修剪

八月瓜发芽力强,藤蔓生长快,特别要注重生长期整形修剪,主要采用抹芽、摘心、扭梢和拉枝,利用铁丝和绳索绑蔓,合理分布分枝数量和位置。在落叶后2~3 周做好冬季修剪,主要进行疏枝,剪去细弱、枯死病枝。

4.4 人工授粉与疏花疏果

通过观察,本地不需人工授粉自然结果较多,为了提高果实品质还需要疏果处理,确保树体合理负载和提高果实商品率。

4.5 病虫防治

本地病虫危害较少,主要有炭疽病、白粉病等,需配合肥水管理综合防治。

5 小结

通过引种栽培观察,八月瓜本地栽培适应性良好,耐瘠薄,适于山地栽培。八月瓜的成功栽培不仅丰富了本地水果资源,更为农村脱贫提供了一种发展新模式。八月瓜自身有药用价值,不仅可以鲜食,也为加工厂商提供了一种果汁加工的新原料。八月瓜花期长,又属藤蔓植物,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适于乡村农庄等观光采摘。

猜你喜欢

荆门疏果挂果
三亩阳光玫瑰 挂果两年咋能卖到29万?
不同化学疏果剂对富士苹果疏除效果及品质的影响
科学疏果 葡萄高产
《渡荆门送别》引发的幽思
每一朵云都下落不明
日暮
“统计与概率”易错警示录
Study on the Phenomena of Non-fluent Repetition in Chinese English Learners’ Prepared Oral English Output
桃树疏花疏果新技术
金秋赏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