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做好当前乡镇农机推广工作
2021-11-29刘全良
刘全良
(邵东市界岭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湖南 邵东 422800)
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不仅影响了人民的衣食住行,也给农村生产带来了困扰。随着疫情在全球的蔓延,部分粮食输出国开始限制粮食出口,粮食安全问题成为国际关注的焦点。民以食为天,粮足天下安,为此党中央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多次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而农业机械在现代农业生产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推广应用农业机械不但可有效提高生产效率,还可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经济收益。
1 当前乡镇农机推广工作的现况
1.1 乡镇农机推广工作发展不平衡
由于受地形地貌和气候条件的影响,北方地区地广人稀,田块较大且平整,适合规模化种植,利于大型农业机械的推广和应用,所以农机推广工作成效显著。南方地区大多为丘陵地貌,地少人多,丘块较小,梯田较多且分散,不太适用于大型农业机械作业。而适应丘陵地区作业的中小型农业机械产品种类和数量有限,规模化种植程度不高,导致农机推广工作发展缓慢。
1.2 乡镇农机化作业程度不高
农机作业化程度的高低,是一个区域农机化水平的直接体现,也是检验农机推广工作的重要指标。虽然目前大部分乡镇的机耕、机收都已基本实现了机械化,但机播、机插、机械化育秧程度还较低,部分农业生产活动还需要人工操作,无法实现全程机械化耕作,整体机械化程度不高。
1.3 乡镇农业机械装备保有量不高
近年来,虽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已深入人心,农户购买农机具的热情高涨,农机保有量持续增加,但还是不能满足农业生产作业所需。此外,农业机械装备配套和辅助设施还不太合理,缺少经济、实用,且符合当地实际生产的农机具。
1.4 农机装备产品的质量和售后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虽然农机产品的质量相比以前有了质的飞跃,但产品质量参差不齐,耐用程度不高,故障偏多,影响机具作业效率和使用效率。另外农村农机维修网点和从事农机维修的专业人才缺乏,缺少维修技术功底好的专业人员,农机产品配件供应点较少,农机产品配件数量不多,而且维修费用和农机产品配件价格普遍偏高。
2 影响当前乡镇农机推广工作开展的因素
2.1 对乡镇农业和农机推广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
由于农业经济在国民生产总值占比率较低,社会经济的发展主要靠第二、三产业,所以部分地方政府都注重其他产业的发展,轻视或忽略农业产业的发展。另外,农机管理部门实施农机推广工作的措施和手段比较单一,缺乏新的措施和手段,不能与时俱进。
2.2 乡镇农机技术推广人才缺乏
乡镇农机技术推广人员工资普遍较低,福利待遇较差,影响其工作的主动性。目前,乡镇农机技术推广队伍人员年龄普遍偏大,缺少学历高、专业技术强的年轻人,大部分为文化水平不高的工勤人员。随着科技的发展,农机产品更新换代迅速,新机具、新技术层出不穷,而对农机技术推广队伍的培训力度略显不足。
2.3 农业生产投入和产出比相对较低
种植水稻所需的种子、农药、化肥等农资产品的价格偏高,农机作业所需燃油的价格也高居不下,致使机耕、机插、机收等作业成本偏高,但粮食收购价格较低,种植一季水稻扣除各种分摊成本后所剩不多,农业生产效益不高,投入产出比低,从而影响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农机推广工作开展。
2.4 地形地貌和农业生产基本条件的影响
湖南多丘陵,地形高低不平,以山林为主,耕地较少,人口密度较高,农民人均耕地面积小。由于田地比较分散,大丘块农田较少,大部分是梯田,虽然近年来国家一直在进行高标准农田整改项目,但整改化率不高,造成大面积机械化耕作难以施展手脚。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条件不足,由于缺少专项资金,很多年久失修的山塘、河库、沟渠还没有完全清淤和加固,导致农业生产所必需的灌溉、排水、作业等基础设施无法满足现有农业生产需求。
2.5 受教育或文化水平高低程度的影响
一是部分农民对农业机械和农机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认识不足,对农机技术和农机产品的推广的接受程度还不高。二是农民掌握农业机械和农机技术水平还有所欠缺,不能熟练操作农业机械进行农机作业,无法将农机和农艺进行很好地融合。三是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种田不够体面,大部分农民不愿意从事农业生产工作,选择外出务工,也一定程度影响了农机推广工作的开展。
3 做好当前乡镇农机推广工作的建议
3.1 加大对乡镇农机推广工作的重视力度
农业要进步必须农机先行,没有农机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农业的现代化,各级政府必须高度重视农业发展,增加农机推广工作的预算。将乡镇农机化推广工作列为当地农业生产工作中的首要任务,作为工作考核的必查指标。另外还要适当增加农业补贴资金和提高农产品价格,以提高农户种田的积极性。
3.2 稳定乡镇农机推广人员队伍,提高工资和福利待遇
近年来,虽然各级政府在农机推广人员的工资和福利待遇方面,增加了一定的预算和投入,但还是无法完全保障农机推广人员该有的工资福利待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的工作经费全靠上级政府拨付,推广队伍人员的工资和福利待遇普遍偏低,工作缺乏主动性、创造性。只有通过逐步增加乡镇农机推广工作人员工资、不断改善农机推广工作人员福利,才能吸引更多具有专业技术水平的优秀人才参与到农机推广工作队伍中来。
3.3 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以适应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的要求
加快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使高低不平分散的小丘变成平整划一的农场,以利于统一耕作和经营。同时配套修建好辅助设施,凡是适宜农业机械化作业的田块必须修好机耕道,以利于农机作业。积极稳妥推进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以政府奖扶、社会资本参与的方式,维修、加固、改善好现有的河库、山塘和沟渠,在灌溉条件不足的地方新建一些河库、山塘、沟渠,从而保障农业生产所需水源,增强防汛抗旱能力,以利于农机化作业。加快农村土地流转进程,将缺少劳动力或农户不愿耕种的土地转包给有条件实行机械化作业的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社来经营和管理,以此扩大机械化作业面积,提高农机作业率,从而进一步带动农机具的推广和使用。
3.4 加大农机购置补贴宣传力度,提高农户购机用机热情
通过互联网,新媒体等多种渠道,向农户积极推广新型农机具和购置补贴政策。同时综合当地地形地貌和农机具作业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推广技术成熟、质量过硬的农机具。认真做好农机购置补贴工作,在用好国补、省补资金的前提下,适当增加地方财政购机补贴,以提高农民购买农机的意愿[1]。
3.5 积极培养和完善农事综合服务中心等组织
综合服务中心是为农业产业专业化、现代化、规模化服务,推进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的一种最佳组织形式。各级政府应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和管理制度,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和手段加大对农机供应网点、维修网点和农机作业组织的建设和管理,加强农机专业服务组织的制度管理和业务能力培训,以更好地服务农业生产工作和农机推广工作。
3.6 加大农机化技术培训和农机推广力度
农机管理部门要充分利用“村村响”、宣传栏、微信等农户乐于接受的形式加强宣传力度,提高农户学习农机技术的兴趣。在农闲时节组织农户参加农机技术培训,讲解一些农机基本操作和维修技术,提高农民的农机使用维修技术水平。在农忙时节组织农机经销商到作业现场进行各种机具的推广示范,现场讲解农机具操作的基本流程和操作要领,让农民亲自体会和实践机具性能,从而让农民乐于接受新型农机产品的使用和推广[2]。
3.7 加快农机和农艺的快速融合
各级政府部门要严把农业机械装备质量关,引导农机生产企业加大资金投入和产品研发力度,指导各大高校培育农机高科技人才,推动现代农机和工艺技术的更新换代,提高新型农业产品的市场影响和竞争力,推广农机报废更新补贴制度,全面提升农机装备水平,加快农机和农艺的融合,促进新型农业产品的推广和使用。
4 结语
各级政府和相关管理部门要高度重视和加强乡镇农机推广工作,提高人民群众对农机化技术在农业生产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的认识,提高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从而稳定粮食作物生产总量,加强抵抗粮食安全风险能力,保障人民安居乐业,推动农机推广工作持续健康发展,促进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农业强国的战略目标顺利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