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经济新常态下会展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2021-11-29西安外事学院

营销界 2021年7期
关键词:会展产教常态

西安外事学院 孙 丁

经济新常态是中国社会发展处于重要战略阶段时由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治国理政适应经济发展的一大重要理念,所谓“常态”指的是“经常性的状态”,这一理念的提出影响中国发展格局,也改变社会对会展行业和人才培养的看法。会展行业包括会议、展览、演讲等大型集会或社会活动,作为大型集体社会活动的代名词,会展行业为联系和交易提出新思路,在经济新常态带来的体系冲击下,会展行业的发展出现思想偏移,人才培养的模式革新因此显得至关重要。

一、经济新常态对会展行业发展的影响

在经济新常态的影响下,各类经济体系与服务业的融合成为市场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会展行业作为服务行业的一种特殊形式,逐渐成为主导其他经济体系的重要途径,一方面会展行业能直接带来经济收益,另一方面会展行业也能够间接影响其他经济体系的格局。研究发现会展行业经济收益与其带动其他行业产生经济利益的比率约为1:9,这意味着一场会展的开展如果为提供会展的产业带来1元的直接收益,那么其他参加会展的相关行业可能产生的经济收益将会是9元。由此可见会展行业是实现经济高速、稳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在经济发展水平指数增长的过去,会展行业已然取得较好的成绩,随着经济新常态理念的提出,社会对经济体系的态度逐渐由高速化、高效化向规范化、可持续化发展,会展行业工作重心也由创造更多经济收益转变为科学、合理地为经济体系革新和进步创造动力。在过去会展行业运营主要是受宏观经济体系影响,市场作为选择者能够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决定会展的规模、地点、类型、数量和时间,会展行业为了达到更高的经济收益,常常会用盲目加大会展规模、增加会展数量等方式对行业格局进行改造。市场受经济发展需要的影响,对此并没有采取过多的干预政策,虽然社会经济水平因此得到有效的进步,在经济新常态理念提出以后,会展行业却因此显露出诸如会展行业经济体系管理混乱,竞争不公平、重复办展、信息前后矛盾、涉及产业不公开、不透明等恶意竞争场面。缺乏服务意识、只会制造一时的轰动场面、无法实现推动各个行业稳步且可持续发展目的的会展行业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展露出诸多发展困境,影响会展行业的有效传承,任何经济体系都必须立足于时代才能得到成长的空间,实际上经济新常态对会展行业造成的影响是挑战也是机遇,把握时代要求实现会展行业的全面进步是值得全社会重视的话题。即将迈入会展行业的会展专业学生对此应该更为关注,适应学校、社会和国家的要求,为成为专业会展人才做出良好铺垫。

二、经济新常态下会展专业产教融合的概念分析

产教融合的作用对象是职业学校的具体专业学生,其的实施要求职业学校将学校教育与生产实践相融合,通过生产实践项目实践等方式,鼓励学生加入社会生产市场经济体系中,在企业管理者或者学校教师的引导下,将学习到的书本知识落实到实际生产生活中。一方面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将知识学习与社会实践结合在一起、帮助学生实现从学习到工作的情感过渡,另一方面产教融合的教学模式的实施,也为人才培养提供了崭新的路径和手段,通过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方案,能很好地激发需要培养人才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鼓励其在实践和学习当中不断创新,形成有利于自身全面进步和个性发展的良好品质。

经济新常态下会展专业产教融合立足于此,其的提出与如今会展行业面临的市场规范经济体系建设不完善、会展专业技术人才储备不充足现状相适应,目的是为会展行业发展提供专业性人才。因此关于经济新常态下会展专业产教融合的相关工作应该注意与两方面内容相联系,一是充分考虑经济新常态下社会背景的影响,注意经济平稳发展下会展行业发展趋势,为学生提供适应时代和社会要求的学习与实践方案。二是注意产教结合思想和会展企业之间的联系,搭建学校结合企业的教育教学平台,为培养符合社会背景发展要求的会展专业人才奠定良好基础。

三、构建会展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策略

(一)建立成熟的校企合作平台

会展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重点是实现会展专业学生的学习和“生产”过程融合,这里的生产过程指的是学生加入社会经济体系过程,利用学习的会展相关理论知识为企业创造经济价值,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开阔发展前景,帮助学生实现从学校到社会的职能转变,以达到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创造能够符合社会、时代和国家需求的全面技术型人才的目的。会展专业学习和生产过程的融合离不开校企合作平台的搭建,在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中格外强调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关系。正常来说传统的校企合作平台遵循以下原则:学校提供专业人才帮助企业会展统筹工作和运营管理的进行,而企业为学校提供教育环境、帮助会展专业学生在实际生产环境中了解会展行业的相关情况,根据学生的培养目标和学习能力规定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工作任务。在培养模式正式进行的过程中这可能会遇到不确定以下问题的情形:1.人才培训期间学生的相关花费不确定由谁负责;2.学生所学理论知识无法满足社会生产的需求,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要企业提供场景宽广、理论全面的教学背景。学生实际工作能力不能满足企业发展需要,培养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妨碍企业正常工作流程的进行,学校难以与企业取得有效可持续的联系,校企合作平台搭建存在困境。3.会展行业企业良莠不齐,学校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时缺乏多方面的考量,选择的会展企业教育能力不强,无法满足产教融合培养人才的要求。对此学校应该充分认识到会展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重要性,在寻找相应企业搭建合作平台的过程中应该加大资金投入,综合考量合作会展企业的综合素养,为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提供先决条件。同时社会和相关企业应该认识到学校产教融合培养模式的提出,本质是为社会创造更符合会展企业发展趋势的专业人才,因此学校建立合作平台的过程应该得到社会广泛的关注和支持。

(二)适应学生特点与发展规律

在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中应该充分贯彻教育循序渐进原则,人才的培养应该严格按照知识的逻辑顺序进行,以实现会展专业人才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学生的发展规律和个人特点应该得到人才培养管理者的重视。在学校构建会展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以下误区:1.学校不尊重会展专业学生发展规律,在践行产教融合的过程中将经济生产实践教育过程设置在基础理论知识学习之前。纵使学校为了达到良好的实现产教融合培养人才的目的,为学生准备了教育氛围较好的生产企业,帮助学生理解会展行业的工作内容。因为学生缺乏基础知识的了解,也依旧难以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2.学校在践行产教融合时采取一刀切的教育模式,没有充分认识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和发展趋势。人才的不同行为、性格和心理决定人才在经济社会中实现自我价值的不同方式,会展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管理者在进行人才培养时也应该充分注意学生的不同特点,否则产教融合的优点和作用功能将难以显现。综上所述为了使会展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能够顺利发挥培养高素质、时代性、现代化人才的作用,在进行产教融教育教学的过程应充分考虑学生个人特点和发展规律的影响,为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提供不同的会展专业能力学习,为不同特点的学生谋取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三)完善国家相应的法律政策

目前关于学校专业进行产教融合的实践缺乏相关政策的引导和支持,会展专业产教融合培养人才的方式主要分为三类:1.学校为企业提供相应服务设备设施,促进会展行业智能、现代、科学发展。会展企业就学校引进的服务设备设施展开教育教学,帮助学生融入会展企业工作,学习会展企业相应管理技术。2.企业安排进行会展工作的各个人员加入学校教学,利用课堂为学生交流介绍企业进行会展策划、管理和改革的工作流程,促进学生适应时代背景培养工作意识,为学生提供成才基础。3.由企业提供相应会展工作进行记录、工作与时代背景发展趋势等文件,制成教学材料供学生阅读,以达到影响学生操作和创新精神的目的。由此可见目前我国关于经济新常态下会展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依旧缺乏理论和政策依据,相关理念的实践仍处于探索阶段。为了顺应时代发展需求,促使相关专业更快建立完善产教融合实施体系,由国家层面加大法律法规引导力度的作用不言而喻。

四、结束语

在经济新常态的社会背景下,作为国家一大重点经济体系的会展行业受到了来自时代更大的压力,会展行业的发展不仅需要理论和政策的指导,更需要专业人才的推动。立足于此会展专业展开有关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通过教育模式的改变为会展行业顺应时代寻找出路提供有利基础。

猜你喜欢

会展产教常态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新常态”需要新举措
我眼中的医改新常态
主动适应新常态 积极争取新作为
新常态下的艰辛与希望
会展列名
会展推介